三竹(8284)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三竹(8284)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櫃買中心11樓多功能資訊媒體區(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1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櫃買中心邀請參加「櫃買市場業績發表會」,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及未來展望 簡報資料於當日會後公告於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這份簡報文件為三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8284) 於 2025 年 8 月 21 日舉行的 114 年上半年度法人說明會內容。三竹資訊是台灣金融資訊與通訊軟體服務的領先廠商,業務範疇涵蓋行動金融看盤下單系統、企業簡訊服務、App 客製化開發及企業即時通訊軟體 (CoLine)。

綜觀這份報告,三竹資訊展現了其在技術研發與市場佈局上的深度與廣度。公司擁有超過三十年的歷史沿革,從早期 B.B.Call、WAP 金融服務一路發展到智慧型手機、智慧電視的看盤下單系統,並不斷投入新技術如 AI 應用與強化資安防護,累計達 343 項專利,在台灣金融資訊軟體同業中位居領導地位,這些均是其長期競爭力的重要基石。

然而,儘管營收持續穩健增長,該報告中揭露的 114 年上半年度財務表現卻顯示獲利能力顯著下滑,相較 113 年上半年,營業毛利、營業利益及稅後淨利皆呈現雙位數衰退,尤其每股盈餘 (EPS) 更下降超過五成。這是一個值得投資人特別關注的警訊。這份財報數據的轉折,可能反映了公司正處於投入期,如文件中提到的新增新莊機房等基礎設施投資、持續的研發支出(例如第四代行動證券系統、AI 導入、RCS 簡訊應用等),這些都可能在短期內壓縮獲利空間。同時,競爭加劇或市場環境變化也可能對毛利率產生影響。

報告強調公司在行動應用領域的深耕、在簡訊服務市場的領先地位(市佔率第一,成功送達量每月超過 2.6 億通),以及在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客製化 App 開發上的豐富經驗與穩固客戶群。這些穩定的基本盤,結合對新技術(如 AI、RCS 簡訊、第四代行動證券)的投入,勾勒出三竹資訊具備在不斷演進的數位金融與企業服務市場中持續成長的潛力。特別是在資訊安全領域,公司透過 ISO/IEC 27001 驗證、開發數位指紋及零信任架構等,強化其在高度敏感的金融領域的信任度,這是其差異化策略的重要一環。

因此,投資人閱讀此報告時,需綜合考量三竹資訊穩固的市場地位、持續的研發投資所帶來的未來潛力,以及短期內獲利表現下滑的挑戰。其能否將新技術與基礎設施的投入有效轉化為未來的獲利成長,將是觀察的重點。

條列式重點摘要

  • 公司簡介

    • 設立日期:民國80年5月30日 (1991年)。
    • 實收資本額:新臺幣463,420千元。
    • 員工人數:約380人。
    • 歷史沿革:發展脈絡清晰,從早期呼叫器與WAP,逐步擴展至Java、iPhone、Android、PDA、智慧手錶、智慧電視等多平台金融資訊與交易服務。重要里程碑包括全國第一套外匯/股票金融機、語音下單、簡訊榮獲國際創新獎、通過ISO/IEC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 (民國112年)。
  • 主要產品與營收佔比 (114年上半年預估)

    • 金融看盤下單 (營收佔比約73.66%):
      • 提供國內外證券、期貨、選擇權等行動看盤下單服務,涵蓋元大、富邦、凱基等46家證券商及19家國外證券複委託商、13家期貨商。
      • 行動看盤SDK:提供券商快速開發App,具有獨立報價、專利使用、顧問式服務及快速開發等優勢,客戶包含永豐金、富邦等。
      • 電腦看盤軟體:提供全球交易All In One功能,支援多市場報價,客戶包括兆豐、新光等12家證券商。
      • 三竹智選股:提供客製化選股策略模組,介面年輕化、由專業團隊打造,合作客戶有富邦金、永豐金等5家。
      • 語音報價下單:全省語音共用平台 (405),客戶有凱基、永豐金等20家證券商。
      • 自有品牌:
        • 「三竹股市~行動看盤APP」:超過百萬人下載,約佔台灣行動交易人數四成多,提供豐富國際金融報價與盤後資訊,匯集20多家財經媒體新聞。
        • 「三竹股市~智慧電視看盤」:安裝數超過10萬台,Google官方推薦,支援聲控及影音直播。
    • 簡訊發送 (營收佔比約23.84%):
      • 細分為企業簡訊 (佔簡訊營收89.31%) 及行銷簡訊 (佔簡訊營收10.69%)。
      • 企業簡訊用於會員認證、OTP、刷卡通知等;行銷簡訊則利用大數據進行目標族群投放。
      • 客戶包含政府、銀行、產壽險及大型企業等,業界第一,每月成功送達量達2.6億通以上,深獲21家銀行肯定。
    • APP開發 (營收佔比約2.50%):
      • 為政府、銀行、產壽險及各大型企業提供客製化App開發,代表性案例包括集中保管所「集保e手掌握」、中華郵政「行動郵局」。
    • 企業即時通 CoLine:
      • 提供類似Line的即時通訊、網路電話/視訊通話、動態牆貼文及公務管理等功能,具備台灣、美國及中國多項發明專利,符合國家級資訊安全標準,支援公雲、私雲及SDK。
  • 經營實績與競爭優勢

    • 簡訊發送:每月成功送達量達2.6億通以上,為業界第一,提供雙異地/雙主機備援及多電信備援,並有24H專人監控。深獲玉山、中信、富邦等21家銀行肯定。
    • 金融服務:擁有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與經營團隊,專利保護牆完善 (共343項,台灣224項,中國69項,美國44項),市場深耕多年建立客戶信任基礎。
  • 研發成果與未來展望

    • **專利件數:** 已取得343項 (發明200項,設計143項),另有56項申請中,為台灣金融資訊軟體業最多。
    • **簡訊發送-研發成果:** 完成簡訊中心網路與系統架構提升 (三層式)、網址申請/審查/過濾機制、雙向簡訊互動模組、電信業者介接系統升級、商用簡訊簡碼平台上線、多媒體簡訊(MMS)發送模組、網頁滲透弱掃與風險控管警示系統、取得ISO/IEC 27001資安驗證。
    • **未來研發產品與計畫:** 簡訊發送系統再進化 (RCS、雙向簡訊)、第四代行動證券看盤下單系統 (優化速度與穩定度)、證券MAC電腦版看盤下單系統、第二代行為分析系統、第二代推播推廣系統、第二代Android TV看盤下單系統、企業即時通CoLine多樣化異質系統串聯。
    • **未來展望 (簡訊與金融):**
      • 簡訊:持續強化ISO/IEC 27001資安驗證、強化防駭防詐 (數位指紋、零信任架構)、新增新莊機房 (汰換士林舊機房)、發展新型態簡訊應用 (RCS、簡碼)。
      • 金融:提升資訊安全等級 (與資安服務廠商合作)、持續發展金融產品差異化 (透過專利)、導入AI運用 (機器學習模型)、產品服務升級 (第三代產品,滿足更專業投資者)。
  • 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

    • 強調股東權益、董事會職能、審計/薪酬委員會、資訊透明度與內稽內控制度等良好實踐。
  • 財務概況

    科目 (新臺幣千元) 113年度 112年度 YoY (113-112) 114年上半年度 113年上半年度 YoY (114-113)
    營業收入 2,788,030 2,646,060 5.37% ▲ 1,393,994 1,337,509 4.22% ▲
    營業毛利 657,102 570,890 15.10% ▲ 304,555 312,564 (2.56%) ▼
    營業費用 367,626 338,698 8.54% ▲ 195,760 184,017 6.38% ▲
    營業利益 289,476 232,192 24.67% ▲ 108,795 128,547 (15.37%) ▼
    稅前淨利 322,345 240,772 33.88% ▲ 70,445 147,369 (52.20%) ▼
    稅後淨利 257,450 195,211 31.88% ▲ 55,533 122,051 (54.50%) ▼
    基本每股盈餘(新台幣元) 5.56 4.21 32.07% ▲ 1.20 2.63 (54.37%) ▼
    毛利率 23.57% 21.58% 9.24% ▲ 21.85% 23.37% (6.51%) ▼
    稅後淨利率 9.23% 7.38% 25.17% ▲ 3.98% 9.13% (56.34%) ▼
    科目 (新臺幣千元) 114/6/30 113/12/31 113/6/30 112/12/31
    現金及約當現金 880,391 (43%) 1,029,281 (50%) 1,005,922 (50%) 1,174,090 (60%)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379,042 (18%) 228,903 (11%) 230,647 (12%) 239,061 (12%)
    資產總計 2,054,345 (100%) 2,057,456 (100%) 1,992,570 (100%) 1,955,294 (100%)
    負債總計 849,500 (41%) 722,776 (35%) 793,289 (40%) 715,867 (36%)
    權益總計 1,204,845 (59%) 1,334,680 (65%) 1,199,281 (60%) 1,239,427 (64%)
    每股淨值(元) 26.00 28.80 25.88 26.75

    趨勢分析:

    • 營收成長動能持續: 113年度相較112年度營業收入成長5.37%,114年上半年度相較113年上半年度亦成長4.22%,顯示業務擴展穩定。
    • 114年上半年獲利能力顯著下滑:
      • 毛利在113年度有15.10%的顯著成長,但114年上半年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56%。毛利率從113年同期的23.37%降至114年上半年的21.85%,下降了6.51%。
      • 營業費用在兩比較期間均呈現增長趨勢 (113年度增加8.54%,114年上半年增加6.38%)。
      • 營業利益從113年度的24.67%增長,轉為114年上半年度的15.37%衰退。
      • 稅前淨利與稅後淨利更是出現斷崖式下滑,114年上半年度較去年同期分別銳減52.20%及54.50%。稅後淨利率由9.13%大幅縮減至3.98%,下降了56.34%。
      • 基本每股盈餘 (EPS) 同步下滑54.37%,從113年上半年的2.63元降至114年上半年的1.20元。
    • 資產負債結構變化:
      • 現金及約當現金持續呈現下降趨勢,從112年年底的1,174,090千元一路降至114年6月底的880,391千元,顯示現金流量或運用發生變化。
      •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在114年上半年有顯著增加,從113年底的228,903千元大幅增加到379,042千元,暗示有較大的資本支出,可能是為應對機房更新等需求。
      • 權益總計在114年上半年有所減少,連帶使每股淨值從113年底的28.80元降至114年6月底的26.00元。負債比則從113年底的35%上升至114年6月底的41%,顯示財務槓桿比例有所提升。

投資影響與趨勢預測

三竹資訊(8284)在臺灣股市上市,是一家歷史悠久且在特定利基市場具有領導地位的資訊服務提供商。依據本次法人說明會內容,綜合評估其對股票市場的短期與長期影響如下:

短期趨勢預測 (未來3-6個月)

從最近的 114 年上半年度財務數據來看,獲利能力的大幅下滑是短期內市場對三竹資訊股價表現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雖然營收保持增長,但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淨利率的顯著縮減,以及 EPS 的腰斬,可能會對股價形成壓力。一般而言,獲利大幅不如預期會導致市場對公司的評價進行修正。

短期利空因素:

  • 獲利能力銳減: 114年上半年度,公司的毛利、營業利益及稅後淨利均大幅下滑,尤其稅後淨利率降幅超過五成,每股盈餘也大幅降低。這可能使市場重新評估其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導致股價承壓。
  • 資本支出與投入: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顯著增加(尤其114年上半年),反映公司有較大的資本支出,例如新莊機房的建置。雖然這是長期發展的必要,但在短期內,這些投資的回報可能尚未顯現,且可能伴隨更高的折舊費用,進一步影響短期獲利。
  • 現金流壓力: 現金及約當現金持續減少的趨勢,可能使市場擔心其短期營運資金狀況,儘管目前金額仍充足,但趨勢值得關注。
  • 非營業損益變動劇烈: 114年上半年度非營業收入及支出呈現巨額負數,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03.75%。這種非核心業務的波動性,可能為投資者帶來額外的不確定性。

短期利多因素:

  • 營收穩健成長: 雖然獲利能力下降,但公司營業收入仍保持成長(114年上半年 YoY 4.22%),顯示核心業務需求仍在,市場份額可能維持。
  • 核心產品市場領先: 在行動金融看盤下單及企業簡訊發送方面,三竹資訊仍保有市場領導地位,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如簡訊月送達量超過2.6億通、46家券商客戶、逾百萬的自有App下載量)。這提供了一定的基本盤支撐,防止股價短期內過度恐慌。
  • 積極研發投入: 公司預告未來將推出第四代行動證券、AI應用、RCS簡訊等新技術和新產品。這些中長期布局若能被市場解讀為轉型與升級,短期跌幅可能被一定程度的支撐。

短期綜合評估: 由於獲利大幅下滑的影響較為直接且具體,預計三竹資訊的股價在短期內可能會面臨回調或震盪整理。投資者可能會趨於觀望,等待後續季報證明盈利能力能逐步恢復,或有明確的利好消息。短期操作應保守為宜。

長期趨勢預測 (未來1-3年)

從長遠來看,三竹資訊在核心業務上的深度耕耘、不斷推動的技術創新和優化服務的策略,仍有機會支撐其長期發展。數位金融和企業數位化是不可逆的趨勢,三竹提供的核心服務正是這些趨勢的剛性需求。

長期利空因素:

  • 競爭壓力加劇: 雖然三竹資訊目前居於領先地位,但科技產業變化迅速,大型科技公司或具備創新能力的軟體商可能投入相關領域,威脅其市佔率和利潤空間。如果產品無法持續創新,恐面臨技術快速迭代的壓力。
  • 新業務成長瓶頸: 儘管持續投入AI、RCS、CoLine等新技術,若這些新業務未能成功拓展市場或帶來預期獲利貢獻,可能對整體營收與獲利成長帶來阻力。2.5%的App開發營收佔比說明新興業務的貢獻仍有待提升。
  • 盈利能力未見改善: 若短期內盈利能力下滑的趨勢無法有效逆轉,可能反映公司營運模式或成本結構出現問題,這將嚴重侵蝕其長期投資價值。

長期利多因素:

  • 產業趨勢紅利: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行動載具的普及,金融服務的行動化、電子化已成為常態,這直接支持了三竹在行動看盤下單及相關軟體開發的核心業務。
  • 技術創新與佈局: 公司在金融科技(FinTech)和企業通訊解決方案領域的研發投入,包括第四代行動證券、AI 選股、RCS 簡訊應用、CoLine 異質系統串聯等,有助於其鞏固技術領先地位並開拓新市場。專利數量高居台灣金融資訊軟體業之冠,形成一道重要的護城河。
  • 強化資安防護: 在數位金融時代,資訊安全是關鍵。三竹資訊透過ISO/IEC 27001認證、研發防駭防詐機制 (數位指紋、零信任架構),不僅能滿足監管要求,更能提升客戶信任度,形成重要的競爭優勢。
  • 客戶黏著度與生態圈: 與多數銀行、券商和電信業者建立的長期合作關係,形成穩定的客戶基礎與商業生態圈。例如自有品牌「三竹股市」App 匯集多券商下單和多元財經內容,有望擴展金融生態圈並帶來多元營收。
  • 基礎設施優化: 投資興建新莊機房汰換舊有設備,有助於提升服務的穩定性、擴充性與安全性,為未來業務增長提供更強大的後盾。

長期綜合評估: 三竹資訊的長期價值建立在其深厚的技術實力、穩定的客戶基礎和對市場趨勢的應變能力上。若公司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將目前的資本投入成功轉化為未來的收益,並使新技術與服務被市場廣泛採納,則仍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然而,短期獲利能力的劇烈波動顯示經營上仍有待觀察的挑戰。長期投資者需密切追蹤其營運效率的改善情況以及新產品線的實際貢獻。

對散戶的投資建議與注意重點

鑑於三竹資訊 114 年上半年度的財報數據顯示獲利能力大幅下滑,散戶投資人應特別審慎。以下是幾個重要的觀察點:

  • 重視盈利能力變化: 最優先應關注未來的季度報告,看毛利率、營益率和淨利率是否止跌回升,EPS 是否能恢復增長。如果這種獲利下滑趨勢持續,即便有長期佈局也難以支撐股價。散戶應理解這並非單純的營收增長股,獲利品質才是關鍵。
  • 關注投資回報時程: 公司的資本支出(如新機房)和研發投入是為了未來發展。散戶應思考這些投入預計何時能看到成效,並追蹤相關專案的進度。通常大規模投資不會立即反映在獲利上,這需要投資者有更長的等待時間與耐心。
  • 觀察市場競爭態勢: 雖為產業龍頭,但競爭永遠存在。觀察同業表現、新技術應用有無顛覆性挑戰,將有助於評估三竹的競爭優勢能否維持。
  • 股價本益比 (P/E) 與本淨比 (P/B) 評價: 在獲利下滑的情況下,原本可能合理的本益比將被放大。散戶應重新評估公司的估值,並考慮若盈利未能恢復,股價是否仍被高估。本淨比的下跌也反映資產品質與股東權益的變化,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指標。
  • 留意利空消息消化程度: 由於 H1 114 的財報結果偏向利空,股價短期內可能會反映這個負面消息。激進的「逢低買入」可能存在較高風險,穩健的散戶可考慮在消息明朗化、獲利趨勢出現轉折點後再介入。
  • 風險分散: 單一投資的風險較高,尤其是在公司面臨獲利挑戰時。散戶應考慮透過分散投資,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股票,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
  • 審慎解讀「前瞻性看法」: 報告中的免責聲明已指出「前瞻性的看法,將不會因任何新的資訊、未來事件、或任何狀況的產生而更新相關資訊。」這提醒投資人對公司描述的未來展望,應抱持理性客觀的態度,並自行判斷風險,避免盲目追高或陷入單邊思維。

利多與利空分析

本報告揭示了三竹資訊的多重基本面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利多與利空資訊:

利多因素 (看好未來發展的指標)

  • 營收穩健成長 (文件P.36):
    • 113年度營業收入達2,788,030千元,較112年度成長5.37%。
    • 114年上半年度營業收入達1,393,994千元,較113年上半年度成長4.22%。
    • 分析: 顯示公司業務需求持續存在,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仍有競爭力並能貢獻營收。
  • 金融服務市場領導地位與廣泛客戶基礎 (文件P.9, P.14, P.21, P.24):
    • 國內行動看盤下單服務客戶涵蓋元大、富邦等46家證券商。
    • 國外股票/期貨看盤下單客戶涵蓋凱基、富邦等19家證券商及13家期貨商。
    • 自有品牌「三竹股市行動看盤APP」下載數超過百萬人,約佔台灣行動交易人數四成多。
    • 「三竹股市智慧電視看盤」安裝數超過10萬台,獲Google官方推薦。
    • 金融服務擁有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與經驗豐富之經營團隊,且深耕市場多年,具有客戶使用習慣的優勢及券商信賴的基礎。
    • 分析: 證明公司在數位金融服務領域具備深厚累積與市場領導地位,擁有強大的客戶護城河,營收來源穩定且具高轉換成本。
  • 簡訊服務產業龍頭地位與高信賴度 (文件P.8, P.21, P.23):
    • 簡訊發送營收佔比達23.84%。
    • 每月成功送達量達2.6億通以上,居業界第一。
    • 具備雙異地備援、雙主機備援、多電信備援機制,及7*24專人監控。
    • 深獲玉山、中信、富邦等21家銀行肯定,用於OTP動態密碼、刷卡通知等關鍵服務。
    • 分析: 顯示簡訊服務的業務穩定且毛利較高,同時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其成為銀行等關鍵產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 豐沛的專利數量與研發投入 (文件P.24, P.26, P.28-P.30):
    • 共取得343項各式發明、設計專利,另有56項申請中,為台灣金融資訊軟體同業中數量最多。
    • 積極投入簡訊系統進化 (RCS、雙向簡訊)、第四代行動證券看盤下單系統、MAC電腦版、AI應用、Android TV看盤下單系統及CoLine系統串聯等未來研發。
    • 簡訊業務持續強化ISO/IEC 27001資安驗證、開發數位指紋及零信任架構等防駭防詐機制,並導入AI提升金融服務品質與效率。
    • 分析: 專利是重要的競爭門檻,研發投入是未來成長的動力,預計新技術應用可鞏固競爭優勢、擴展市場。尤其在資訊安全上的重視,對於金融資訊服務業至關重要。
  • 基礎設施投資與升級 (文件P.29, P.37):
    • 2024年已建置新莊新機房,汰換老舊士林機房,優化簡訊機房營運。
    • 資產負債表中,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在114/6/30較113/12/31有顯著增加。
    • 分析: 資本支出投資於提升服務可靠度及 scalability,是未來擴展業務、支撐技術更新的必要之舉。

利空因素 (未來營運可能面臨挑戰或表現不佳的指標)

  • 獲利能力顯著下滑 (文件P.36):
    • 114年上半年度營業毛利較113年上半年度衰退2.56%。
    • 114年上半年度營業利益較113年上半年度衰退15.37%。
    • 114年上半年度稅前淨利與稅後淨利較113年上半年度分別銳減52.20%及54.50%。
    • 114年上半年度基本每股盈餘從113年上半年度的2.63元降至1.20元,衰退54.37%。
    • 毛利率與稅後淨利率同步大幅縮減 (毛利率減少6.51%,稅後淨利率減少56.34%)。
    • 分析: 這是最主要的負面訊號。營收成長未能有效轉換為獲利,顯示公司營運效率或成本控制出現問題,或是新舊產品結構與定價策略產生變化。若此趨勢延續,將對股價構成長期壓力。
  • 營業費用持續增長 (文件P.36):
    • 113年度營業費用較112年度增長8.54%。
    • 114年上半年度營業費用較113年上半年度增長6.38%。
    • 分析: 在獲利下滑的同時,營業費用仍保持增長,可能進一步壓縮淨利空間。這或許與持續的研發投入、人才招募或市場推廣有關,但短期效益尚未顯現。
  • 現金及約當現金持續減少 (文件P.37):
    • 現金及約當現金呈現下降趨勢,從112/12/31的1,174,090千元降至114/6/30的880,391千元。
    • 分析: 可能反映公司的經營活動或投資活動產生較大現金流出,如果缺乏充足的自由現金流支撐其擴張及分紅政策,可能引起市場疑慮。
  • 股東權益與每股淨值下滑 (文件P.37):
    • 權益總計在114年上半年度較113年上半年度和113年底有所減少,使每股淨值從113/12/31的28.80元降至114/6/30的26.00元。
    • 分析: 股東權益的減少和每股淨值的下降,可能是受當期虧損或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撐資產擴張所致,反映公司價值短期內的折損。
  • 非營業收入及支出波動性大 (文件P.36):
    • 114年上半年度營業外收入及支出較113年上半年度減少303.75%。
    • 分析: 巨大的非經常性項目波動性,可能帶來業績上的不穩定性,增加預測未來獲利的困難度,不利於公司股價的穩定。

綜合分析與建議

三竹資訊無疑是台灣金融科技領域的先驅和重要參與者,其豐富的產品線、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強大的研發實力構建了深厚的「護城河」。公司透過持續投入第四代行動證券、AI、RCS 等新技術以及資安基礎設施升級,展現了順應市場趨勢、謀求長遠發展的決心。這也符合其經營理念「永續、誠信、技術創新」。

然而,這份簡報中的關鍵資訊——114年上半年度的財務表現,尤其是獲利能力的劇烈下滑,為這家技術領先的公司投下了一道陰影。儘管營收持續增長,但毛利率與淨利率的明顯縮水、營業利益和稅後淨利的腰斬,都清晰地表明公司目前正經歷著獲利承壓的階段。這可能與增加的資本支出(如新機房)、持續增長的研發費用、或是市場競爭導致的定價壓力有關。若這些是轉型期的必經之痛,最終能帶動更高的市場份額與長期獲利,那短期修正將是佈局的機會;反之,若獲利能力的惡化源於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那麼即使有優異的技術與廣泛的客戶,也難以避免長期風險。

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此時應保持高度警惕與耐心。 建議短期內避免盲目進場,或對持股進行審慎評估。接下來,密切追蹤公司 114 年第三季甚至全年財報,是理解公司盈利轉折點的關鍵。需要重點關注的指標包括:毛利率是否回穩、營業利益能否轉負為正、EPS 的恢復情況、以及公司的經營層對於上半年獲利下滑原因的明確解釋與後續改善策略。若公司能明確指出獲利下降的原因(例如是高價硬體投資尚未產生效益,或特定專案投入),並提出清晰的獲利恢復時間表和預期成果,將有助於重建市場信心。

長期而言,三竹資訊能否將其龐大的專利組合、與金融機構的深厚關係、以及持續投入的 AI 和新一代金融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營收增長與獲利改善,將是判斷其投資價值的核心。在數位化趨勢不可逆的背景下,三竹的產品與服務具有高度的市場需求,如果公司能有效解決目前的盈利挑戰,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持續創新,維持技術與服務領先地位,則有望實現長期價值增長。

總體來說,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個兼具穩固基礎與成長潛力,但也面臨短期獲利挑戰的公司。投資者在讚賞其科技實力的同時,務必對其財務數字保持警覺,並以謹慎的態度進行決策。

感謝您的聆聽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之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