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8112)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至上(8112)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189號7樓(本公司會議室)
相關說明
公司營運概況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至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112)法人說明會分析報告

報告整體觀點與總結

本報告提供了至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112)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務與業務概況。整體而言,公司在過去一年面臨顯著的營收及獲利壓力,2024年及2025上半年合併營收與每股盈餘(EPS)較前幾年高峰有所下滑。然而,報告亦顯示出多項正面發展,特別是在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呈現顯著季增,且財務體質與營運效率大幅改善,例如應收帳款及存貨週轉天數的縮短、流動比率與負債比率的優化。 至上電子正積極調整其業務結構,將重心轉向具高成長潛力的領域,如AI伺服器、AIoT、車用電子及遊戲/PC,這些新興應用在記憶體及AP/PA產品線中佔比持續提升。此外,公司也規劃了「6 BUSINESS CHAIN」策略,旨在解決方案、新能源、IC設計、物聯網、大健康及AI雲計算等領域實現多元化成長。 儘管如此,部分傳統主力產品如DRAM仍面臨下滑,且2025年第二季度因外幣兌換損失而侵蝕部分淨利,顯示非營運因素仍可能影響短期獲利表現。公司對股東維持高股息發放率,雖然對股東具吸引力,但也可能影響未來營運資金的彈性。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短期內,至上電子的股價表現可能呈現兩面性。2025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季增與營運效率改善將對市場情緒產生正面影響,顯示公司營運狀況正在觸底反彈。然而,年對年營收的顯著下滑,以及受外匯損失影響的淨利表現,可能會讓部分投資人持謹慎態度。市場將密切關注公司在傳統業務復甦及新興業務拓展上的具體成效。 長期來看,至上電子在AI伺服器、AIoT及車用電子等高成長領域的積極佈局,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和更高的估值潛力。若公司能成功轉型並實現新業務的規模化獲利,將對其股價產生持續的正面影響。然而,這些新業務的競爭激烈程度、技術演進速度以及市場接受度,都將是影響其長期表現的關鍵因素。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預期至上電子的營收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維持逐步復甦的態勢,尤其是在記憶體價格穩定及部分終端應用需求回溫的帶動下。然而,匯率波動仍可能對公司淨利帶來不確定性。營運效率的改善預計將持續,有助於公司在市場挑戰中保持韌性。 * 長期趨勢: 至上電子將加速轉型,從傳統電子零組件代理商逐步擴展為創新解決方案提供者。AI、物聯網、綠色能源和智慧醫療將是其未來重要的成長支柱。此轉型需要時間,但若能有效執行,將有助於至上電子建立更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並降低對單一產品或區域市場的依賴。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關注獲利品質: 雖然2025年第二季營收季增,但歸屬母公司淨利卻呈現季減,且受匯兌損失影響甚鉅。投資人應仔細分析淨利構成,區分營運與非營運損益,以判斷核心業務的實際獲利能力。 2. 觀察新興業務的貢獻度: 密切追蹤AI伺服器、AIoT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在整體營收及獲利中的佔比變化。這些領域的成長速度與毛利率表現,將是衡量公司轉型成效的重要指標。 3. 注意庫存與應收帳款管理: 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展現了出色的營運資金管理能力,應收帳款與存貨週轉天數均有顯著改善。投資人應持續關注這些指標,確保公司能維持良好的現金流。 4. 理解高股息政策的含義: 至上電子維持高股息發放率,雖然對偏好股息收益的投資人有吸引力,但也意味著較少的資金被保留用於研發或資本支出。投資人應權衡當期股息收益與公司長期成長潛力。 5. 匯率風險: 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遭受大量匯兌損失,反映出其業務國際化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投資人應留意匯率走勢對公司損益的潛在影響。

法人說明會內容摘要與分析

一、報告摘要

本節將至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說明會內容整理為條列式重點摘要,並對其中數字、圖表與表格的主要趨勢進行詳細分析。

1. 集團概況

  • 至上電子於1993年起成為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代理商,並於2002年取得三星中國區代理權,顯示與三星合作關係深厚且長期。
  • 公司於2001年IPO,並於2004年股票上櫃、2007年上市。
  • 2013-2014年投資中國策略夥伴南基、HK XZJ。
  • 2021年處分拓達及香港高照,並取得三星電子全系列代理權,顯示公司持續進行業務整合與聚焦。

2. 財務/業務資訊

2.1 合併營收及每股盈餘 (2016-2025H1)
年份/期間 合併營收(百萬) 每股盈餘(EPS)
20161,113.53.70
20171,227.03.95
20181,421.53.85
20191,125.83.41
20201,375.14.22
20212,087.37.02
20221,740.75.16
20231,521.54.70
20242,370.13.49
2025H11,026.80.61
  • 營收趨勢: 2016年至2021年呈成長趨勢,2021年達到高峰(2,087.3百萬元)。2022年和2023年營收有所下滑,但2024年大幅成長至2,370.1百萬元。然而,2025年上半年(2025H1)僅達1,026.8百萬元,若以此推估全年,將顯著低於2024年,顯示2025年營運面臨挑戰。
  • 每股盈餘(EPS)趨勢: EPS在2021年達到最高點7.02元。隨後幾年呈現下滑趨勢,2024年為3.49元,2025H1更大幅降至0.61元,反映獲利能力面臨壓力。
2.2 合併營收比較-季別 (23Q2-25Q2)
季別 合併營收(百萬元) 毛利率(%)
23Q237,5994.00
23Q340,6304.58
23Q449,1744.71
24Q155,8223.23
24Q270,0533.40
24Q360,4673.27
24Q450,6662.23
25Q146,3172.47
25Q256,3582.87
  • 營收趨勢: 2023年第四季度營收達到相對高峰49,174百萬元,2024年第二季度更高達70,053百萬元。經歷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下滑後,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回升至56,358百萬元,較25Q1的46,317百萬元季增約21.68%,顯示營運有回溫跡象。
  • 毛利率趨勢: 毛利率在2023年第四季度達到4.71%的高點,隨後在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呈現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回升至2.87%,較25Q1的2.47%有所改善,但仍低於2023年水平。
2.3 合併營收-銷售客戶地區別 (2024Q2-2025Q2)
  • 香港與大陸地區: 始終是主要的銷售地區,佔比介於70%至80%之間。2025年第二季度佔比為70%,較2024年第二季度的77%有所下降,但仍為最大市場。
  • 台灣地區: 佔比呈現上升趨勢,從2024年第二季度的14%增長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1%,顯示台灣市場的業務擴展。
  • 美國地區及其他地區: 佔比較小且相對穩定,總計約9%至10%。
  • 整體而言,公司銷售高度集中於大中華區,但台灣市場的相對重要性正在提升。
2.4 合併營收-YoY及QoQ比較 (依產品類別)
2.4.1 YoY比較 (2024.1-7 vs 2025.1-7)
產品類別 2024.1-7月 (百萬元) 2025.1-7月 (百萬元) YoY (%)
TFT/LCD4,7214,608-2%
FLASH29,46915,973-49%
DRAM7,9688,189-8% (應為錯誤,8189/7968 約+2.7%,但圖表為-8%)
Driver IC13,80820,389+3% (應為錯誤,20389/13808 約+47.6%,但圖表為+3%)
AP/PA5,0715,875+48% (應為錯誤,5875/5071 約+15.8%,但圖表為+48%)
LED/OT2,7282,372+16% (應為錯誤,2372/2728 約-13%,但圖表為+16%)
總計145,782120,409-17.4%
註:圖表中部分產品的YoY百分比與數字計算結果不符,分析將以圖表所示百分比為主,或以數字計算出的實際變動為輔助。例如,DRAM、Driver IC、AP/PA、LED/OT的YoY百分比可能與表格數字不符,此處將按照圖表標示的百分比進行分析。
  • FLASH: 呈現高達49%的年減,顯示記憶體市場在2025年初仍面臨巨大挑戰。
  • DRAM: 年減8%,作為重要產品線,其下滑對整體營收造成壓力。
  • AP/PA: 則呈現顯著的48%年增,為主要成長動能。
  • LED/OT: 年增16%,顯示部分利基市場有成長。
  • TFT/LCD: 年減2%,相對穩定。
  • Driver IC: 年增3%,輕微成長。
  • 總體趨勢: 2025年1-7月合併營收為1,204.09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457.82億元,年減約17.4%,顯示整體業務表現仍受市場逆風影響。
2.4.2 QoQ比較 (2025Q1 vs 2025Q2)
產品類別 2025Q1 (百萬元) 2025Q2 (百萬元) QoQ (%)
TFT/LCD2,0451,878-8%
FLASH8,50810,180+71% (應為錯誤,10180/8508 約+19.6%,但圖表為+71%)
DRAM27,33115,973-16% (應為錯誤,15973/27331 約-41.5%,但圖表為-16%)
Driver IC3,5513,494-2%
AP/PA11,84012,775+8%
LED/OT2,7282,372-13%
總計46,31756,358+21.7%
註:圖表中部分產品的QoQ百分比與數字計算結果不符,分析將以圖表所示百分比為主,或以數字計算出的實際變動為輔助。
  • FLASH: 呈現高達71%的季增,是25Q2營收季增的主要動力之一,顯示該產品線可能有強勁的短期復甦。
  • AP/PA: 季增8%,延續成長態勢。
  • DRAM: 季減16%,作為主要產品線,其下滑對營收復甦構成部分壓力。
  • TFT/LCD、Driver IC、LED/OT: 均呈現季減。
  • 總體趨勢: 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較第一季度顯著增長21.7%,顯示整體營運在短期內有所改善。
2.5 合併損益表-季別 (24Q2-25Q2)
項目 25Q2 25Q1 24Q4 24Q3 24Q2
銷貨收入 (百萬元)56,35846,31750,66660,46770,053
銷貨毛利 (百萬元)1,6201,1441,1321,9762,379
毛利率 (%)2.87%2.47%2.23%3.27%3.40%
營業費用 (百萬元)(536)(528)(556)(587)(550)
費用率 (%)0.95%1.14%1.10%0.97%0.79%
營業淨利 (百萬元)1,0846165761,3891,829
投資損益 (百萬元)(3.8)(8.6)(23.6)(17.7)(17.7)
財務成本 (百萬元)(359)(343)(507)(610)(588)
外幣兌換損益 (百萬元)(399)6411125
歸屬母公司本期淨利 (百萬元)17920139523778
純益率 (%)0.32%0.43%0.08%0.86%1.11%
EPS(元)-以加權平均股數計算0.340.270.081.001.50
  • 銷貨收入與毛利率: 2025Q2銷貨收入季增,毛利率亦季增至2.87%,顯示營收與毛利趨勢向好。
  • 營業費用與營業淨利: 營業費用相對穩定,2025Q2營業淨利從25Q1的616百萬元增至1,084百萬元,增長顯著。
  • 外幣兌換損益: 2025Q2出現高達399百萬元的顯著外幣兌換損失,與前幾季的正向或微小數字形成鮮明對比,此為影響當期淨利的關鍵因素。
  • 歸屬母公司本期淨利: 儘管營業淨利大幅增長,但由於外幣兌換損失的影響,2025Q2歸屬母公司本期淨利為179百萬元,較25Q1的201百萬元呈現季減。這表明非營運因素對最終淨利造成了顯著衝擊。
  • EPS: 2025Q2 EPS為0.34元,高於25Q1的0.27元。報告中註明25Q1 EPS計算已扣除特別股股息,若排除此調整,25Q2淨利實質上低於25Q1。
2.6 合併資產負債表-季別 (2024.12-2025.06)
項目 2025.06 (NT$M) 2025.03 (NT$M) 2024.12 (NT$M)
現金及銀行存款5,2664,3034,711
應收帳款淨額21,96523,30223,369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36天45天39天
存貨20,82126,16423,856
存貨週轉天數39天50天54天
流動比率197%191%223%
長短期借款21,72626,35525,403
負債比率68%69%65%
  • 現金及銀行存款: 從2025年3月的4,303百萬元增至2025年6月的5,266百萬元,顯示現金流改善。
  • 應收帳款與存貨: 應收帳款淨額和存貨均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2025年6月較3月大幅減少。
  •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 從2025年3月的45天顯著改善至6月的36天。
  • 存貨週轉天數: 從2025年3月的50天顯著改善至6月的39天。
  • 流動比率: 從2025年3月的191%提升至6月的197%,顯示短期償債能力增強。
  • 長短期借款: 從2025年3月的26,355百萬元降至6月的21,726百萬元,顯示債務負擔減輕。
  • 負債比率: 從2025年3月的69%降至6月的68%,財務槓桿降低。
  • 整體而言,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的財務體質和營運效率獲得顯著改善。
2.7 營運資金天期 (23Q2-25Q2)
  •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 呈下降趨勢,從23Q2的38天降至25Q2的36天。
  • 存貨週轉天數: 呈顯著下降趨勢,從23Q2的51天降至25Q2的39天,顯示存貨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 應付帳款天數: 保持在7-8天的低位,顯示公司付款策略相對保守。
  • 營運週期: 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從23Q2的81天降至25Q2的70天,反映公司從投入資金到回收現金的效率持續提升。
2.8 歷年股利配發情形 (2020-2024)
  • EPS: 2021年達到7.02元的峰值,之後逐年下滑,2024年為3.49元。
  • 股息: 2024年普通股現金股利為3.35061806元/股。
  • 發放率: 逐年上升,2024年高達96.01%,顯示公司維持高股息政策,對股東回饋積極。

3. 終端產品應用

3.1 2025年1-7月合併銷售產品別比
  • DRAM: 佔43%,為最大的產品類別,應用於手機、PC、伺服器、車載裝置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
  • FLASH: 佔24%,為第二大類,應用於TV、手機、PC。
  • AP/PA: 佔17%,應用於手機、平板、5G網通、WIFI路由器、藍芽耳機、車載裝置、AIoT等產品。
  • Driver IC: 佔7%,應用於手機、TV、平板、PC。
  • LED/OT: 佔5%,應用於手機、照明、車燈及其他電子產品。
  • TFT/LCD: 佔4%,應用於TV、手機、PC。
  • 整體來看,公司營收主要依賴記憶體(DRAM和FLASH),並積極拓展AP/PA等高成長領域。
3.2 終端產品應用 (記憶體) (2024.01-12 vs 2025.01-06)
  • Mobile: 佔比從2024年的57.3%降至2025上半年的47.5%。
  • Server: 佔比從2024年的20%顯著提升至2025上半年的30.1%。特別是「Server(AI)」的佔比從2024年的12.3%大幅增長至2025上半年的24%,顯示AI伺服器記憶體需求強勁,成為重要成長引擎。
  • Consumer: 佔比從12.6%降至9.3%。
  • Gaming Graphic / PC: 佔比從3.4%增至5.2%。
  • Automotive: 佔比從0.8%大幅增長至3.2%。
  • 總結:記憶體業務的重心正從傳統Mobile轉向AI伺服器、Gaming/PC及車用等高價值應用領域。
3.3 終端產品應用 (AP/PA) (2024 vs 2025H1)
3.3.1 AP (Application Processor)
  • Mobile: 佔比從2024年的28.37%增至2025上半年的32.35%。
  • AIoT/NBIoT: 佔比從2024年的19.66%增至2025上半年的26.08%,成長顯著。
  • TV: 佔比從2024年的11.81%增至2025上半年的15.74%。
  • WiFi Router: 佔比從2024年的23.95%降至2025上半年的15.25%。
  • TWS: 佔比從2024年的8.19%降至2025上半年的7.98%。
  • 總結:AP產品線在Mobile、AIoT/NBIoT和TV領域的佔比有所提升,但WiFi Router佔比下降。
3.3.2 PA (Power Amplifier)
  • AIoT/NBIoT: 佔比從2024年的61.91%增至2025上半年的67.93%,持續保持主導地位並進一步擴大。
  • Automotive: 佔比從2024年的18.89%降至2025上半年的13.99%。
  • Mobile: 佔比從2024年的12.80%降至2025上半年的11.29%。
  • 總結:PA產品線的重心更加集中於AIoT/NBIoT,而車用和Mobile的佔比則有所下降。

4. BUSINESS CHAIN

  • 公司列出「6 BUSINESS CHAIN」策略,涵蓋解決方案、新能源/BMS、IC設計、物聯網/AIoT、大健康/AI POCT、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這顯示公司積極尋求業務多元化和創新轉型,拓展未來成長機會。

二、利多與利空資訊分析

根據報告內容,以下將資訊判斷為利多或利空,並條列整理。

利多 (Bullish)

  • 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季增顯著: 25Q2營收為56,358百萬元,較25Q1的46,317百萬元季增21.68%,顯示市場需求回溫或庫存調整效益。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回升: 25Q2毛利率為2.87%,較25Q1的2.47%有所提升,表明獲利能力改善。
  • 財務體質與營運效率大幅改善:
    • 現金及銀行存款增加:從2025年3月的4,303百萬元增至2025年6月的5,266百萬元。
    • 應收帳款與存貨週轉天數顯著縮短:應收帳款從45天降至36天,存貨從50天降至39天,顯示營運資金管理效益顯著提升。
    • 流動比率上升:從191%提升至197%,短期償債能力增強。
    • 長期借款減少:從26,355百萬元降至21,726百萬元,債務負擔減輕。
    • 負債比率下降:從69%降至68%,財務槓桿降低。
  • 營運週期縮短: 從23Q2的81天持續縮短至25Q2的70天,代表公司營運效率持續提升。
  • 策略性佈局AI伺服器領域: 記憶體終端應用中,Server(AI)佔比從2024年的12.3%大幅提升至2025.1-6月的24%,顯示公司積極轉向高成長、高價值的AI相關應用。
  • AP/PA產品線在AIoT/NBIoT及Mobile領域成長: AP在AIoT/NBIoT佔比從19.66%增至26.08%,Mobile佔比從28.37%增至32.35%;PA在AIoT/NBIoT佔比從61.91%增至67.93%,顯示公司在物聯網與行動應用領域的拓展成效。
  • FLASH產品季增強勁: 2025Q2 FLASH產品營收較25Q1季增71%,可能預示記憶體市場部分品項的復甦。
  • 拓展「6 BUSINESS CHAIN」新興業務: 規劃解決方案、新能源/BMS、IC設計、AIoT、大健康/AI POCT、大數據/雲計算等策略性業務,有利於長期多元化成長與抗風險能力。

利空 (Bearish)

  • 總體營收年對年大幅下滑: 2025年1-7月合併營收年減約17.4%(1,204.09億元 vs 1,457.82億元),顯示整體市場環境仍具挑戰。
  • 獲利能力面臨壓力: 2025H1每股盈餘僅為0.61元,遠低於2024年的3.49元及過往高峰,顯示獲利能力顯著下滑。
  • 2025年第二季度歸屬母公司淨利季減: 儘管25Q2營收季增,但歸屬母公司本期淨利從25Q1的201百萬元降至179百萬元,顯示營收成長未能完全轉化為淨利增長。
  • 外幣兌換損失顯著侵蝕淨利: 2025年第二季度出現高達399百萬元的顯著外幣兌換損失,是導致淨利季減的主要原因,顯示匯率風險對公司獲利穩定性影響較大。
  • DRAM產品線持續下滑: DRAM作為最大的產品類別(佔43%),在2025.1-7月年減8%,2025Q2季減16%(圖表數字顯示)。其持續下滑對整體營收及獲利構成壓力。
  • 高股息發放率: 2024年股息發放率高達96.01%,雖然對股東友善,但也可能限制公司保留盈餘用於未來投資、擴張及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 銷售地區仍高度集中: 雖然台灣市場佔比提升,但香港與大陸地區仍佔2025Q2總營收的70%,高集中度可能帶來區域性市場波動風險。

總結與投資建議

至上電子在2025年上半年的營運環境仍充滿挑戰,體現在營收與獲利較去年同期顯著下滑。然而,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展現了多方面的營運改善跡象,包括營收季增、毛利率回升以及資產負債表上的顯著優化,特別是現金部位增加與營運週期的縮短。這些改善顯示公司在應對市場逆風時,內部管理效率有所提升。 策略上,至上電子正積極轉型,將資源重新配置於AI伺服器、AIoT、車用電子等高成長潛力的新興領域。記憶體業務中AI伺服器佔比的大幅提升,以及AP/PA業務在AIoT/NBIoT領域的擴展,都印證了這一戰略方向。這些新業務的發展將是公司未來成長的關鍵。 對投資人而言,以下建議值得參考:
  1. 細察獲利結構: 雖然營收回溫,但2025年第二季度受外匯損失影響導致淨利季減。投資人需警惕非營運項目對獲利的波動性影響,並專注於核心業務的營業淨利表現。
  2. 監測新業務進展: 公司在AI、物聯網、車用等領域的佈局是長期成長的希望。應持續關注這些新興應用在營收貢獻度、獲利能力及市場份額上的具體進展。
  3. 關注記憶體市場動態: DRAM與FLASH仍是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其市場價格與需求波動對公司影響巨大。特別是DRAM的持續下滑趨勢,需要密切關注其何時能止穩回升。
  4. 評估高股息政策: 高股息率對追求現金流的投資者有吸引力,但應同時考慮這是否會限制公司在轉型和成長階段的資本支出與研發投入。
  5. 風險分散與長期視角: 由於至上電子正處於轉型期,且高度依賴三星供應鏈與大中華區市場,存在一定風險。建議投資人以更長期的視角來評估公司轉型成效,並注意分散投資風險。
總體而言,至上電子展現了從傳統分銷商向多元化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的企圖心,並在營運效率上有所斬獲。儘管短期內仍有挑戰,但其戰略轉型方向與在AI等新興領域的投入,為其中長期發展帶來了想像空間。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189號7樓(本公司會議室)
相關說明
公司營運概況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189號7樓(本公司會議室)
相關說明
公司營運概況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