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達科技(6735)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美達科技(6735)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台新證券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台新綜合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美達科技 (6735) 法人說明會報告分析與總結 (2025年9月30日)

本報告係針對美達科技 (股票代碼:6735) 於2025年9月30日舉辦之法人說明會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報告整體呈現公司在半導體測試設備領域的深厚技術基礎、明確的未來發展策略,尤其專注於第三代半導體、車用光達及影像感測等高成長市場。然而,近期營運實績顯示公司面臨顯著的短期財務挑戰,特別是毛利率與純益率的明顯下滑,以及2025年第二季出現淨虧損。

從報告內容判斷,美達科技正積極轉型並佈局未來,在技術與產品開發上展現強勁的潛力。其在新興市場的產品線與研發投入,預示著長期的成長動能。然而,短期的財務表現不佳,可能影響市場對其成長前景的信心,投資人需密切關注公司是否能有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實際營收與獲利。

條列式重點摘要

  • 美達科技成立於2002年,股本新台幣4.62億元,擁有105名員工,總部位於台北,並在新竹、蘇州設有分公司,研發團隊來自工業技術研究院。
  • 公司在電源暨混合訊號IC/Wafer測試機領域持續創新,產品線從2003年的第一代類比IC測試系統,發展至2025年預計推出的ATI-36XP,可支援IPM、IGBT、SiC、GaN Mosfet等先進元件。
  • 光感測IC/Wafer測試機方面,亦從2012年的CMOS測試機,演進至2025年預計推出的ATI-400X LIDAR測試機,顯示公司積極投入3D感測領域。
  • 美達科技提供從IC設計、晶圓到成品的全方位測試方案,並特別針對碳化矽 (SiC) 晶圓、元件、模組提供完整測試,其中「晶圓老化測試」為即將發表的新產品。
  • 公司產品應用領域廣泛,包含電源管理/類比、功率元件、混合訊號、VCSEL/LiDAR以及CMOS影像感測器。
  • 市場展望顯示,功率放大器 (PA) 市場預計在2020-2029年間穩健成長至49.56億美元;電源管理IC (PMIC) 市場預計在2024-2029年間以4.16%的年複合成長率 (CAGR) 成長至440.5億美元。
  • 第三代半導體 (SiC/GaN) 市場展現強勁成長潛力,預計從2021年的17億美元,以31.3%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2030年達202億美元,其中功率元件市場為主要驅動力。
  • 車用光達 (LiDAR) 市場預計從2022年的3.17億美元,以55%的驚人年複合成長率,在2028年成長至44.77億美元,其中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光達成長最快。
  • CMOS感測元件市場預計在2024-2029年間以7.12%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322.2億美元。
  • 美達科技在未來發展策略上,聚焦於能源 (高電壓/大電流、智慧化電源管理) 與感測 (雷射發射LiDAR/VCSEL、影像感測接收CIS) 兩大領域,應用於電動車、AI伺服器、智慧眼鏡、ADAS等新興市場。
  • 公司擁有堅實的技術與人才價值,50%員工具碩士學位,63%員工年資超過10年,研發人員佔比高達28%,且已累積多項專利技術。
  • 公司在全球設有技術支援與經銷據點,顯示其國際化佈局。

數字、圖表與表格的主要趨勢分析

公司基本資訊 (頁面 6)

美達科技成立時間較長,顯示其在產業中具有一定的經驗與根基。新台幣4.62億元的股本規模中等,105名員工數量相對精簡。值得注意的是,研發團隊來自工業技術研究院,這暗示公司可能擁有與學術研究機構合作的優勢,有利於技術創新。公司設有海內外分公司,表示其在市場佈局上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

產品發展沿革 (頁面 7-8)

電源暨混合訊號IC/Wafer測試機的發展沿革圖顯示,美達科技持續在測試技術上投入研發,從早期的類比IC測試,逐步發展到能支援高壓、大電流的IPM、IGBT,並於2025年推出針對第三代半導體SiC及GaN MOSFET的ATI-36XP,這明確指出公司產品線正迎合市場對高效能功率元件的需求。光感測IC/Wafer測試機的沿革亦呈現類似趨勢,從CMOS感測器測試發展到2025年預計推出的ATI-400X LIDAR測試機,緊跟3D感測和車用電子的潮流。這兩條產品線的發展都呈現出積極創新、順應產業趨勢的正面訊號。

應用領域與測試方案 (頁面 9-11, 14, 16, 18-19, 21, 23-24)

公司提供從IC設計、晶圓到成品的完整測試方案,這意味著美達科技在整個半導體製造鏈中都能提供服務,客戶黏著度潛力較高。特別是針對SiC晶圓/元件/模組的測試方案,以及「晶圓級老化測試系統」的即將發表,都顯示公司正積極搶攻第三代半導體這個高成長市場的測試需求。此外,公司亦提供PMIC、LiDAR、CMOS Image Sensor及先進封裝 (2.5D/3D) 的測試方案,這些都是當前及未來半導體產業的關鍵領域,美達科技的佈局與其產品發展沿革相互呼應,顯示策略方向明確。

產業展望 (頁面 13, 15, 17, 20, 22)

  • 功率放大器 (PA) 市場 (頁面 13): 2020年至2022年呈現穩步成長,並預計在2029年達到49.56億美元。這是一個具有持續增長潛力的市場,儘管其增速可能不如其他新興領域。
  • 電源管理IC (PMIC) 市場 (頁面 15): 預計從2024年的359.4億美元增長至2029年的440.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 (CAGR) 為4.16%。這是一個龐大且穩健成長的市場,為美達科技的PMIC測試解決方案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 第三代半導體 (SiC/GaN) 市場 (頁面 17): 呈現最為驚人的成長趨勢。從2021年的1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0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1.3%。其中,功率元件市場是主要驅動者。這對於美達科技在高壓大流測試方案的佈局是極大的利多。
  • 車用光達 (LiDAR) 市場 (頁面 20): 預計從2022年的3.17億美元,以55%的年複合成長率,在2028年達到44.77億美元。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光達的成長尤為強勁 (69% CAGR)。這表明美達科技在LiDAR測試領域的投入,有望搭上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的發展浪潮。
  • CMOS感測元件市場 (頁面 22): 預計從2024年的228.5億美元增長至2029年的322.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7.12%。這是一個穩健且持續擴大的市場,支撐了美達科技在影像感測測試方案的營收來源。

綜合來看,美達科技所鎖定的市場皆為半導體產業中的高成長或穩健成長領域,尤其是SiC/GaN和車用LiDAR,其預期成長率遠高於平均水準,為公司提供了強勁的長期成長潛力。

營運實績

近五年營業收入 (合併) (頁面 26)
年度 營業收入 (新台幣仟元)
2020 340,312
2021 453,725
2022 433,562
2023 237,784
2024 360,851
2025.Q2 127,980

美達科技的合併營業收入在2021年達到高峰453,725仟元,隨後在2023年大幅滑落至237,784仟元,反映市場可能面臨逆風或產品結構調整的陣痛。2024年營收回升至360,851仟元,顯示一定程度的復甦。然而,2025年第二季的127,980仟元,若以半年計算,則年化營收可能約255,960仟元,將低於2024年全年水平,預示短期營收可能再次承壓。

近三年內外銷金額比例 (合併) (頁面 27)
年度 內銷比例 外銷比例
112年度 (約2023年) 67.13% 32.87%
113年度 (約2024年) 52.83% 47.17%
114年Q2 (2025年Q2) 13.90% 86.10%

此圖表揭示公司銷售結構的戲劇性轉變。從2023年以內銷為主 (67.13%),到2025年第二季,外銷比例激增至86.10%,而內銷比例則銳減至13.90%。這種大幅度的轉變可能代表公司成功拓展了國際市場,降低對單一區域市場的依賴,但也可能暗示國內市場需求趨弱或公司策略性地將資源轉向海外。

2023-2025年前兩季各類業務營業收入 (合併) (頁面 28)
品項 2023 2024 2025Q2
PA 28% 28% 3%
高壓大流 20% 41% 63%
混合-其他 22% 9% 9%
混合信號小計 70% 78% 75%
LIDAR TESTER 16% 4% 12%
影像感測產品 3% 8% 6%
影像感測小計 19% 12% 18%
其他 11% 10% 7%
其他小計 11% 10% 7%

這份表格顯示美達科技的營收組成正經歷顯著變化。PA業務佔比從2023-2024年的28%急劇下降至2025年第二季的3%,這是一個重大的負面訊號。然而,高壓大流 (與SiC/GaN相關) 業務的佔比從2023年的20%快速成長至2025年第二季的63%,成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成功彌補了PA業務的下滑。LiDAR Tester和影像感測產品在2024年有所下滑後,於2025年第二季均呈現回升,顯示這些新興領域的需求正逐漸復甦。

近五年毛利率與純益率 (合併) (頁面 29)
年度 毛利率 純益率
2020 76% 35%
2021 71% 34%
2022 66% 25%
2023 60% 6%
2024 54% 26%
2025.Q2 42% -20%

毛利率和純益率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毛利率從2020年的76%一路下滑至2025年第二季的42%,顯示產品組合、成本結構或市場競爭可能面臨壓力。純益率的表現更為嚴峻,從2020年的35%下滑至2023年的6%,2024年雖有回升至26%,但在2025年第二季卻急轉直下,錄得-20%的負值。這是一個嚴重的警訊,代表公司在當期面臨虧損。

近五年稅後純益與EPS (合併) (頁面 30)
年度 稅後純益 (新台幣仟元) EPS
2020 118,785 3.37
2021 155,027 4.40
2022 107,237 2.77
2023 13,924 0.33
2024 93,719 2.13
2025.Q2 -25,880 -0.56

稅後純益與EPS的趨勢與營收和利潤率變化高度一致。稅後純益在2021年達到155,027仟元的高峰,EPS為4.40元。2023年大幅下降至13,924仟元,EPS僅0.33元。2024年有所回升,但2025年第二季卻出現25,880仟元的虧損,EPS轉為負0.56元。這些數字直接印證了公司短期營運的困難和盈利能力惡化。

競爭優勢與未來發展 (頁面 32-36)

公司價值體現在其高素質的員工 (50%碩士學位,63%年資逾10年)、高比例的研發人員 (28%) 以及超過30年的產業經驗。這些人力資本優勢是公司技術創新和長期發展的基石。多項專利技術的展示,強調了公司在測試系統、保護監測及VCSEL晶圓測試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智財佈局。未來發展策略清晰地聚焦在能源與感測兩大前瞻技術領域,並具體規劃了高電壓大電流、智慧化電源管理、LiDAR/VCSEL、CMOS Image Sensor的研發方向與應用市場,這些都與前述高成長產業趨勢相符。即將發表的SiC晶圓級老化測試系統,更具體體現了公司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產品化進程。全球化的技術支援與經銷網絡,則有助於公司在全球市場拓展業務。

利多與利空資訊條列整理

利多 (Bullish Factors)

  • 專注高成長新興市場: 公司將業務重點放在第三代半導體 (SiC/GaN)、車用光達 (LiDAR)、PMIC和CMOS影像感測器等領域,這些市場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實現顯著成長,特別是SiC/GaN (31.3% CAGR) 和車用LiDAR (55% CAGR) 具有極高的成長潛力。(頁面 13, 15, 17, 20, 22, 34)
  • 持續創新與產品線更新: 公司積極開發和推出新產品,如2025年預計推出的ATI-36XP (支援SiC/GaN Mosfet)、ATI-400X LIDAR測試機,以及即將發表的SiC晶圓級老化測試系統,顯示強勁的研發動能和市場適應性。(頁面 7, 8, 11, 35)
  • 綜合性測試解決方案: 提供從IC設計、晶圓到成品的完整測試方案,涵蓋多種應用,包括先進封裝 (2.5D/3D),有助於提升客戶黏著度並掌握產業鏈的廣泛需求。(頁面 10, 11, 24)
  • 高素質研發團隊與智財權: 擁有高學歷(50%碩士學位)、高年資(63%逾10年)的員工,28%為研發人員,並有多項專利技術,確保公司的技術領先地位和持續創新能力。(頁面 32, 33)
  • 出口市場擴張: 外銷佔比從2023年的32.87%大幅提升至2025年第二季的86.10%,表明公司成功開拓國際市場,降低對單一區域的依賴,並可能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頁面 27)
  • 業務結構轉型: 高壓大流 (SiC/GaN) 業務佔比從2023年的20%躍升至2025年第二季的63%,顯示公司成功轉型至高成長領域,並有效地彌補了PA業務的下滑。(頁面 28)
  • 特定新興業務回升: LiDAR Tester和影像感測產品在2025年第二季的營收佔比回升,顯示這些市場的需求動能正在恢復。(頁面 28)

利空 (Bearish Factors)

  • 財務表現急劇惡化: 2025年第二季出現顯著虧損,稅後純益為-25,880仟元,EPS為-0.56元,純益率為-20%。這對短期財務健康構成嚴重挑戰。(頁面 29, 30)
  • 毛利率持續下滑: 毛利率從2020年的76%一路下滑至2025年第二季的42%,顯示公司在產品定價、成本控制或市場競爭力方面面臨壓力,影響盈利能力。(頁面 29)
  • 營收波動與短期潛在下滑: 營業收入在2021年達到高峰後,2023年大幅下滑,雖然2024年有所復甦,但2025年第二季的數據顯示全年營收可能低於2024年水平,暗示短期營收增長面臨不確定性。(頁面 26)
  • PA業務大幅萎縮: PA業務營收佔比從28%驟降至3%,儘管有其他業務彌補,但也反映了某一重要業務板塊的嚴重衰退,可能源於市場競爭加劇或技術變革。(頁面 28)
  • 轉型陣痛期: 儘管轉型至高成長領域是正面訊號,但PA業務的急劇下滑與整體盈利能力的惡化,可能反映公司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陣痛,需要時間來消化和調整。(頁面 28, 29, 30)
  • 前瞻性論述風險: 免責聲明指出報告中的前瞻性論述受風險和不確定性影響,實際結論可能與預期不同,提醒投資人注意潛在風險。(頁面 3)

總結與投資建議

美達科技的法人說明會報告描繪了一家在技術上具前瞻性、積極轉型以迎合未來半導體產業趨勢的公司。其在SiC/GaN、車用LiDAR、PMIC及CMOS影像感測等高成長領域的策略佈局與產品開發,無疑為公司帶來強勁的長期成長潛力。公司在研發、人才和智財權上的投入,以及全球市場的拓展,都構成其核心競爭優勢。

然而,報告所揭露的短期財務數據則呈現出令人擔憂的局面。2025年第二季的營收、毛利率、純益率和EPS均顯著惡化,甚至出現淨虧損,這表明公司正經歷一段艱難的營運調整期。儘管高壓大流業務的顯著增長部分抵銷了PA業務的衰退,但整體獲利能力的下降是當前最嚴峻的挑戰。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短期內,負面的財務表現可能導致市場對美達科技的股票持觀望或負面態度。尤其是散戶投資者,對財報數字較為敏感,可能會因此賣出股票,導致股價承壓。但若公司能成功地將其在高成長新興市場的佈局,迅速轉化為可持續的營收增長與獲利能力改善,長期投資者仍可能看到其潛在價值。市場將在「長期成長潛力」與「短期財務困境」之間權衡。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未來1-2季): 預計美達科技仍將面臨營收增長壓力及獲利挑戰。PA業務的萎縮和整體利潤率的下滑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止跌回穩。散戶投資人應對短期的財務數據保持警惕,並密切關注公司是否能有效控制成本,實現止虧回盈。
  • 長期趨勢 (未來2-5年): 公司在第三代半導體 (SiC/GaN) 和車用光達等高成長領域的深耕,預示著強勁的長期發展潛力。隨著電動車、AI伺服器、智慧製造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對相關測試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加。若美達科技能成功克服目前的財務逆風,並鞏固其在新興技術測試市場的領先地位,長期而言有機會實現顯著成長。

投資人 (特別是散戶) 應注意的重點

  1. 持續監測財務報告: 最重要的是關注未來幾季的營收是否觸底回升,毛利率和純益率能否改善,以及何時能轉虧為盈。負向EPS是散戶投資人應嚴肅看待的警訊。
  2. 新業務貢獻度: 觀察高壓大流、LiDAR Tester和影像感測等新興業務的實際營收貢獻和成長速度,判斷這些業務能否真正支撐公司的整體營運。
  3. 產品線進度: 關注如SiC晶圓級老化測試系統等新產品的發表與市場接受度,這將是公司未來成長的關鍵驅動力。
  4. 產業景氣週期: 半導體產業具景氣循環特性。投資人需考量當前半導體大環境對美達科技的影響,並評估公司能否在產業復甦時快速成長。
  5. 風險承受能力: 鑑於公司短期財務表現不佳,散戶投資人應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這可能是一個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機會,但需要耐心等待轉型成果顯現。

總體而言,美達科技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其戰略方向與未來產業趨勢高度契合,但短期內面臨的財務壓力不容忽視。對於散戶投資人而言,這是一個需要謹慎評估,並對公司未來發展保持高度追蹤的投資標的。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大證券舉辦之線上法說會,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