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揚(6569)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醫揚(6569)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人說明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大證券舉辧之法人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醫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569)於2025年06月18日發布的法人說明會報告,展現了公司作為智慧醫療領域領導者的多重面向。本報告詳細闡述了醫揚科技的發展沿革、核心競爭力、產品策略、全球營運佈局以及企業永續發展的承諾。然而,在光鮮的技術與市場拓展背後,2025年第一季的財務表現揭示了短期內面臨的盈利壓力。
整體而言,醫揚科技在醫療AI、物聯網醫療(AIoMT)及智慧醫院解決方案等高成長領域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創新與市場佈局能力。公司憑藉多項國際認證、與NVIDIA和Intel等巨頭的深度合作,以及遍佈全球的行銷通路,奠定了其在醫療科技產業的堅實基礎。長期來看,這些戰略佈局與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線,為公司在快速發展的醫療市場中搶佔先機提供了潛力。
然而,2025年第一季的財務數據,特別是毛利率的顯著下滑和營運利益轉為虧損,對短期市場情緒構成壓力。儘管營收有所增長,但盈利能力的急劇下降表明公司可能面臨成本上升、競爭加劇或產品組合調整等挑戰。投資人,特別是散戶,需密切關注公司未來的財務報告,以判斷這些盈利壓力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
報告重點摘要
公司簡介與發展沿革
- 設立與規模: 醫揚科技成立於2010年,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390,147仟元,員工人數約170人,主要業務為醫療用電腦的研發、製造與銷售。
- 全球佈局: 設有北美、歐洲與台灣總部,負責各區域的業務拓展、產品設計與製造。
- 轉投資子公司: 包含ONYX HEALTHCARE USA, INC. (2011)、ONYX HEALTHCARE EUROPE B.V. (2012)及醫揚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4),顯示其國際化策略。
- 重要里程碑與獎項: 公司發展歷程中獲得多項肯定,包括ISO品質與環境管理認證、FDA註冊製造商資格、台灣精品獎、國家磐石獎、國家新創獎、企業永續獎及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等,尤其在2016年已成功IPO上市。近年來持續獲得獎項,顯示其在技術創新與企業管理方面的持續領先地位。
- 技術與應用領域: 產品與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醫療AI、遠距醫療、急救照護、行動護理、行動數位手術室、醫學影像、行動輔具及智慧醫院整體方案等。
營運績效
重要財務資訊 (2025 Q1 vs. 2024 Q1)
項目 2025 Q1 NT$(仟元) 2025 Q1 % 2024 Q1 NT$(仟元) 2024 Q1 % 營業收入 (Operating Revenue) 309,941 100.00 275,340 100.00 營業毛利 (Gross Profit) 92,506 29.80 114,042 41.40 營業費用 (Operating Expenses) 99,131 32.00 91,284 33.20 營業利益 (Operating Income) -6,625 -2.10 22,758 8.30 稅前淨利 (Pre-tax Income) 6,129 2.00 56,999 20.70 本期淨利 (Net Income) 7,355 2.40 50,048 18.20 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 (Net Income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parent) 7,394 2.39 50,808 18.45 EPS(元) (Earnings Per Share) 0.19 1.32
- 營業收入: 2025年第一季的營業收入為新臺幣309,941仟元,較2024年第一季的275,340仟元增長約12.57%。顯示公司營收規模持續擴大。
- 營業毛利與毛利率: 2025年第一季營業毛利為92,506仟元,毛利率為29.80%,相較於2024年第一季的114,042仟元及41.40%的毛利率,呈現顯著下滑趨勢。這表示產品成本或銷售價格結構發生不利變化。
- 營業費用: 2025年第一季營業費用為99,131仟元,佔營收的32.00%,相較於2024年第一季的91,284仟元及33.20%的佔比,絕對金額有所增加,但佔營收比例微幅下降。
- 營業利益: 2025年第一季營業利益由盈轉虧,為負6,625仟元(佔營收-2.10%),而2024年第一季則為正22,758仟元(佔營收8.30%)。毛利率的下滑直接導致營業利益轉負。
- 稅前淨利與本期淨利: 稅前淨利和本期淨利均大幅下滑。2025年第一季稅前淨利為6,129仟元,本期淨利為7,355仟元,分別較2024年第一季的56,999仟元和50,048仟元大幅減少,顯示即使有非營業收入彌補部分虧損,整體獲利能力仍嚴重受損。
- 每股盈餘(EPS): 2025年第一季EPS為新臺幣0.19元,較2024年第一季的1.32元大幅衰退。
股利發放
年度 EPS 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 配發率 109年 6.07 6.50 1.00 123.56% 110年 4.22 4.00 0.00 94.79% 111年 6.24 5.00 0.00 80.13% 112年 7.65 5.00 1.50 84.97% 113年 4.69 4.00 0.00 85.29%
- 配發率趨勢: 近五年(109年至113年)平均配發率超過80%,顯示公司一貫維持高股利政策,重視股東回報。
- 每股盈餘變化: 112年EPS達到高峰7.65元後,113年下降至4.69元,顯示盈利有所波動。
- 股利發放: 現金股利穩定維持在4.00元至6.50元之間,股票股利則在特定年度發放(如109年及112年)。
產品策略與市場佈局
- 核心技術能量: 具備醫療AI研發中心(與Intel, NVIDIA合作)、機構客製化、IP65無風扇防水防塵設計、電磁干擾實驗室、醫學DICOM影像技術、特殊觸控技術(支援醫療手套)、熱插拔行動電力及醫療電子安規認證。
- 主要應用領域: 影像/手術室(Imaging/OR)、治療(Therapeutics)、診斷(Diagnostics)、居家照護/生命科學(Home Care/Life Science)、製藥/生物醫學(Pharmaceutical/Bio-Medical)。
- AIoMT深耕策略: 持續深耕醫療垂直市場,提供從醫療AI、遠距醫療、急救照護、行動護理、行動數位手術室到醫學影像等多元解決方案,結合Qualcomm、NVIDIA JETSON THOR、Intel ARC等平台。
- 產品線廣度: 針對不同AI運算能力需求提供多種產品系列,例如:
- 護理服務 (Care Service): 1~50 TOPS (Venus-4 Plus系列)
- 放射醫學 (Radiology): 50~250 TOPS (ACCEL-JS系列)
- 內視鏡 (Endoscope): 250~1000 TOPS (ACCEL-VM系列)
- 手術機器人 (Surgical Robots): 1000~3000 TOPS (ACCEL-JS2000系列)
- 全球業務拓展: 2025年全球業務拓展佈局專注於智慧醫院IT設備、AI智慧醫療儀器OEM/ODM及客製醫療儀器代工。
- 歐美醫院通路策略: 在歐美市場,透過與GPO(採購組織)、EHR系統供應商(如Cerner, Allscripts)、政府機構(NIH,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GSA Advantage)以及專業護理機構建立合作,積極擴展通路。歐洲市場則透過有進出口能力的經銷商與代理商拓展。
- 國際展會參與: 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參與多場國際性醫療科技展覽,如APHM、boston MEDevice、THE MEDTECH CONFERENCE、RSNA 2025及台灣醫療科技展,以強化全球市場曝光度。
- 產品開發時程: 產品從試產、試用至量產約需7個月,產品生命週期可達4年以上。
企業永續
- 環境永續承諾: 承諾成為地球公民,將環境永續發展策略納入管理體系,設定明確的減碳目標。
- 減碳目標: 訂定集團減碳目標,計畫2030年範疇1+2減少50%,範疇3減少30%;2050年範疇1+2+3減少90%,以期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
- 節能減碳產品: MATE2及VENUS4系列共有四款產品獲得國際ENERGY STAR認證。
- SDGs連結: 公司營運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和13(氣候行動)緊密連結。
利多與利空資訊判斷
以下根據報告內容,判斷資訊屬於利多或利空:
利多資訊 (Bullish Factors)
- 營收增長: 2025年第一季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顯示市場對公司產品需求持續存在。
- 強大研發與創新能力: 持續獲得多項台灣精品獎、國家新創獎、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等,尤其在醫療AI、AIoMT領域的產品布局(ACCEL系列),顯示公司在技術創新上具備領先地位。
- 廣泛的國際認證與法規遵循: 擁有ISO 9001, 13485, 14001, FDA註冊製造商、UL, EN 60601-1, FCC, CE, SP, ENERGY STAR, RoHS等,證明產品品質與法規遵循能力,為進入全球市場的關鍵優勢。
- 全球市場佈局與通路策略: 在北美與歐洲市場透過與GPO、EHR系統供應商、政府採購機構、經銷商與代理商合作,建立強大的通路網路,有助於擴大市場滲透率。
- 積極參與國際展會: 2025年下半年多項國際展覽的參與計畫,有利於品牌推廣、新產品展示及市場拓展。
- 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與Intel、NVIDIA等科技巨頭的合作,以及與研究機構和醫院的合作,有利於技術整合與生態系統的建立。
- 高股利配發政策: 近五年平均配發率超過80%,顯示公司重視股東回報,有助於吸引偏好股利收入的投資者。
- 企業永續發展承諾: 確立明確的減碳目標,並有多項產品獲得能源之星認證,符合ESG投資趨勢,有利於提升企業形象與長期投資價值。
利空資訊 (Bearish Factors)
- 毛利率顯著下滑: 2025年第一季毛利率從41.40%下降至29.80%,是極大的警訊,表明公司產品成本上升或定價能力下降。
- 營業利益轉為虧損: 2025年第一季營業利益為負值,顯示主營業務未能產生利潤,這是短期內最大的財務擔憂。
- 稅前淨利與本期淨利大幅衰退: 儘管營業外收入使淨利保持正值,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萎縮,整體盈利能力受到嚴重影響。
- 每股盈餘大幅下降: 2025年第一季EPS從1.32元降至0.19元,顯示股東獲利能力嚴重受損。
- 高股利政策的持續性風險: 儘管公司有高股利配發歷史,但2025年第一季EPS大幅下降,可能使未來高股利政策的持續性面臨挑戰。
總結
醫揚科技的這份法人說明會報告,提供了一個綜合性的公司概況。從報告中可以清楚看到公司在醫療科技領域深耕的決心、不斷創新的能力,以及積極拓展全球市場的野心。其廣泛的國際認證和與科技巨頭的合作,為其產品在高度管制的醫療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提供了堅實基礎。公司的產品策略緊密結合當前的醫療AI和AIoMT趨勢,顯示出對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精準把握。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短期來看,2025年第一季的財務數據將對醫揚科技的股價構成顯著的利空壓力。營業利益轉虧、毛利率大幅下滑以及EPS的急劇下降,很可能引發投資者對公司盈利能力和未來前景的擔憂,導致股價承壓。市場將密切關注公司對此的解釋以及後續季度的財務改善情況。
長期而言,醫揚科技在醫療AI、智慧醫療裝置和全球通路佈局方面的強大基礎和創新能力,則構成潛在的利多因素。隨著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對數位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醫揚科技的戰略方向符合產業大趨勢。公司在ESG方面的承諾也有助於提升其長期投資吸引力。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 預期將受到2025年第一季財報的負面影響,市場信心可能受到衝擊。在盈利能力未見改善之前,股價表現可能承壓。公司需要展現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或產品組合優化策略,以扭轉毛利率下滑的趨勢。
- 長期趨勢: 醫揚科技所處的智慧醫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公司在研發投入、國際認證、全球佈局和生態系統合作方面的努力,為其長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如果公司能夠成功解決短期的盈利挑戰,將其創新能力和市場拓展轉化為可持續的利潤增長,則長期趨勢依然看好。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盈利能力恢復: 最關鍵的是關注未來財報中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的變化。理解導致第一季盈利下滑的原因(是產品組合變化、原材料成本上升、競爭加劇還是其他一次性因素),並評估公司能否有效應對。
- 營收增長質量: 雖然營收增長,但必須確認這是有利可圖的增長。警惕「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是否持續。
- 產品線與市場拓展進度: 密切關注新產品(如ACCEL系列)的市場反應和銷售情況,以及歐美市場通路拓展的實際成效。這些是公司未來盈利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 股利政策可持續性: 由於第一季EPS大幅下降,投資人需評估公司高股利政策在盈利能力受損情況下是否仍能維持,或管理層是否會調整股利策略。
- 產業競爭態勢: 智慧醫療市場競爭激烈,應關注醫揚科技的競爭優勢能否持續,以及面對潛在進入者或現有競爭者的挑戰。
總體而言,醫揚科技是一家具備長期發展潛力的創新醫療科技公司,但短期內其盈利表現令人擔憂。投資者在做出決策前,應仔細權衡其長期成長潛力與短期財務風險。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人說明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統一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