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揚(6569)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醫揚(6569)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福邦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醫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569) 法人說明會報告摘要與分析

本報告旨在整理醫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5年09月24日發佈的法人說明會文字內容,提供條列式重點摘要、數字與圖表趨勢分析,並從整體觀點、股票市場潛在影響、未來趨勢判斷及投資人注意事項等面向,進行詳盡的利多與利空判斷與總結。

報告整體觀點與總結

醫揚科技的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家積極擁抱智慧醫療趨勢、深耕醫療AI與物聯網(IoT)解決方案的企業形象。公司憑藉其在醫療專用電腦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實力,已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並持續擴展其應用範圍,從急診室、手術室到智慧病房、居家照護及遠距醫療,構築了全面的智慧醫療生態系統。此外,公司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積極投入,也為其長期發展注入了穩健基石。

然而,儘管營收持續成長,且2025年第二季的營運表現呈現強勁的反彈與獲利轉正,但與去年同期(2024年上半年)相比,公司的毛利率及各項獲利指標仍有顯著下滑。這顯示公司可能正處於產品組合調整、市場競爭加劇或為未來成長進行投資佈局的階段,導致短期獲利能力受到壓力。投資人應審慎評估其營收成長是否能持續轉化為穩健的獲利。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影響: 2025年第二季的強勁季度性(QoQ)反彈,特別是從虧損轉為獲利,可能會在短期內提振市場信心,帶動股價上揚。然而,上半年(H1)同比(YoY)獲利能力的顯著下滑,可能會使部分投資人對其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產生疑慮,導致股價波動加劇。
  • 長期影響: 公司在醫療AI、智慧醫院、遠距醫療等高成長領域的策略佈局,以及與NVIDIA等生態系統夥伴的合作,為其長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想像空間。若公司能有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並逐步改善毛利率與獲利水平,其長期股價表現有望受益於這些趨勢。ESG的積極實踐亦有助於吸引追求永續投資的資金,為長期價值提供支撐。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預期醫揚科技在短期內將持續其2025年第二季的復甦動能,營業收入有望保持成長。然而,毛利率的壓力可能仍需時間緩解,獲利能力的同比增長可能需至下半年才能顯現。公司可能仍在進行產品組合優化或市場擴張的投資,這會影響短期獲利表現。
  • 長期趨勢: 從長期來看,醫揚科技的發展方向與全球智慧醫療、數位健康轉型的趨勢高度契合。醫療AI與IoT技術的普及將持續推動醫療設備的智能化需求。公司在Edge AI、手術機器人、遠距照護等創新應用領域的深耕,將使其受益於產業的結構性成長。其全球化的營運佈局也有助於把握不同區域市場的機會。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關注毛利率和淨利率趨勢: 儘管營收成長可觀,但上半年毛利率的下滑是不容忽視的警訊。散戶應密切關注未來季度報告中毛利率和淨利率的變化,判斷公司獲利能力是否回穩並改善。
  • 營收成長的品質: 分析營收成長是來自於新產品、新客戶,還是僅為舊產品的量增。關注高毛利產品的銷售比重,這將直接影響整體獲利表現。
  • 產業趨勢與技術領先: 醫揚科技在AI、IoT等前瞻技術的投入是其核心競爭力。散戶應關注公司在這些領域的研發成果、專利佈局及市場應用案例,判斷其技術是否持續領先。
  • 長期投資視角: 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週期較長,前期研發和市場投入較大。散戶若看好醫揚的長期前景,應抱持長期投資視角,避免受短期獲利波動影響。
  • 留意潛在風險: 報告中的免責聲明提醒了投資人,前瞻性資訊存在不確定性。市場競爭、新技術發展、法規變化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公司營運。

條列式重點摘要

公司簡介與發展沿革

  • 成立時間與資本額: 醫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2月2日成立,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390,147仟元。
  • 核心業務: 主要從事醫療用電腦的研發、製造及銷售。
  • 全球佈局: 在北美(Orange, CA)、歐洲(Netherlands)設有營運據點,全球製造總部則位於台灣,並於上海設有子公司。
  • 主要產品與技術: 涵蓋醫療AI、遠距醫療、急救照護、行動護理、醫療電腦、行動數位手術室、醫學影像、行動輔具、智慧醫院整體方案。核心技術包括機構客製化、IP65防護、電磁干擾實驗、醫學DICOM影像、特殊觸控技術、熱插拔行動電力及醫療電子安規認證。
  • 重大里程碑:
    • 2010-2012年:正式成立,取得ISO 9001、ISO 13485品質認證。
    • 2013-2015年:多款產品獲台灣精品獎,註冊為美國FDA製造商,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體外輔助機器人。
    • 2016年: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與陽明大學合作建置智慧化醫院系統,榮獲國家磐石獎及小巨人獎,並於同年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
    • 2020-2024年:持續獲得台灣精品獎,聚焦32吋高解析度手術影像處理系統、遠距醫療平板電腦、醫療級熱插拔智慧行動電源、輕量型醫療影像AI運算平台、AI手術輔助系統等多項創新產品。連續多年進入上櫃公司治理評鑑前5%。
    • 2025年(預期/目標):有望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中堅潛力企業及APEA亞太企業獎等榮譽。

主要應用領域與市場區塊

  • 廣泛應用: 產品應用於影像/手術室、治療、診斷、居家照護/生命科學及製藥/生物醫學領域。
  • 技術整合: 產品採用NVIDIA、Intel、Qualcomm等平台,強調高效能運算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2025全球業務拓展佈局

  • 三大策略方向:
    1. 智慧醫院IT設備: 提供全面的智慧醫院IT解決方案。
    2. 醫療AI儀器OEM/ODM: 承接醫療AI設備的代工與設計製造服務。
    3. 客製醫療儀器代工: 根據客戶需求提供醫療儀器的客製化製造服務。

智慧醫療整合流程與應用

  • 全面性解決方案: 構建了從居家照護、長照、術後遠距追蹤、智慧病房、AI手術室、急診照護到救護車急救的完整智慧醫療循環。
  • 關鍵應用場景:
    • 智慧急診室: 透過AI輔助分流、影像判讀,提高效率並降低醫護人員負擔。
    • AI手術室: AI模型協助醫師進行手術風險預測、方案模擬,智慧輔助系統提供即時數據監測。
    • 智慧病房: 護理師透過行動護理工作站及AI生理量測儀器,即時監控全病房並讀取護理紀錄。
    • 遠距/偏鄉醫療: 醫師透過遠距醫療平台,提供偏鄉醫療協助,確保醫療資源公平性並建立定期追蹤機制。
    • 家中健康管理: 透過IoT裝置進行遠距監測(SMART HOME CARE),數據即時回傳醫院。
    • 長照照護: 穿戴式感測器數據回傳雲端平台,AI分析異常後自動通知家屬與護理師,醫師可進行線上藥物調整。

帶動醫療產業升級效益

  • 軟體: 提供AI輔助診斷平台、遠距醫療診所平台。
  • 硬體: 包含高效能醫療電腦、行動護理設備、低功耗綠色醫療顯示器。
  • 服務: 优化智慧醫療流程、透過遠距照護減少人力需求。

環境永續與ESG連結

  • 碳盤查目標與進度: 設定2024年至2026年Scope 1+2減碳至RE10,Scope 3減量13%的目標。2024年碳排已從2023年的224噸降至206噸,達成8%減碳成效,並經AFNOR國際機構查證。
  • 減碳產品: MATE2及VENUS4系列產品獲得國際ENERGY STAR認證。
  • ESG策略連結: 將智慧醫療與ESG目標結合,實現環境(減少碳排與能源消耗、醫材與耗材、幫助城市資源)、社會(公平與可及性、醫療品質提升、城市韌性)及治理(深化醫療數據安全、醫療流程數據化、產業升級)多面向效益。
  • 社會參與: 積極參與多項公益活動,如友善家庭職場推廣、人才培訓、贊助慈善活動、捐血、植樹造林等,體現企業社會責任。

數字、圖表與表格的主要趨勢

營運績效:合併財務資料 (2025年第二季)

項目 (新台幣仟元) 2025/Q2 2025/Q1 季度變動 2024/Q2 年度變動
營業收入 357,469 309,941 ▲ 15.33% 299,338 ▲ 19.42%
營業毛利 124,677 92,506 ▲ 34.78% 104,983 ▲ 18.76%
營業費用 92,061 99,131 ▼ -7.13% 92,888 ▼ -0.89%
營業利益 32,616 -6,625 ▲ 轉虧為盈 12,095 ▲ 169.67%
稅前淨利 27,093 6,129 ▲ 342.05% 41,148 ▼ -34.16%
本期淨利 24,154 7,355 ▲ 228.40% 38,504 ▼ -37.27%
基本每股盈餘 (新台幣元) 0.62 0.19 ▲ 226.32% 1.00 ▼ -38.00%

季度變動 (2025/Q2 vs. 2025/Q1): 2025年第二季相較於第一季呈現顯著的營運復甦。營業收入增長15.33%,營業毛利更是大幅增長34.78%,顯示毛利率有所改善(從29.8%上升至34.9%)。營業費用減少7.13%,使得營業利益從第一季的虧損NT$6,625仟元轉為盈利NT$32,616仟元,實現了驚人的轉虧為盈。稅前淨利、本期淨利及基本每股盈餘也分別大幅增長342.05%、228.40%和226.32%,顯示獲利能力強勁反彈。

年度變動 (2025/Q2 vs. 2024/Q2): 2025年第二季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9.42%,營業毛利也增長18.76%。營業費用微幅減少0.89%。營業利益大幅增長169.67%,顯示營運效率顯著提升。然而,稅前淨利、本期淨利及基本每股盈餘卻較去年同期分別衰退34.16%、37.27%和38.00%。這表明儘管營收成長且營業利益大幅改善,但相較於2024年第二季的高基期,淨利潤仍有明顯差距,可能受其他非營業因素或稅務影響,或2024年Q2基期過高。

營運績效:合併財務資料 (2025年上半年)

項目 (新台幣仟元) 2025/H1 2024/H1 YoY
營業收入 667,410 574,678 ▲ 16.14%
營業毛利 217,183 219,025 ▼ -0.84%
營業費用 191,192 184,172 ▲ 3.81%
營業利益 25,991 34,853 ▼ -25.43%
稅前淨利 33,222 98,147 ▼ -66.15%
本期淨利 31,509 88,552 ▼ -64.42%
基本每股盈餘 (新台幣元) 0.81 2.32 ▼ -65.09%

年度變動 (2025/H1 vs. 2024/H1): 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6.14%,顯示營收動能持續。然而,營業毛利卻微幅下滑0.84%,且毛利率從2024年H1的38.1%下降至2025年H1的32.5%,這是導致獲利下滑的主要因素。營業費用同期增長3.81%,進一步壓縮獲利空間。因此,營業利益、稅前淨利、本期淨利及基本每股盈餘均呈現顯著衰退,分別下滑25.43%、66.15%、64.42%和65.09%。這表明上半年整體獲利能力面臨較大壓力,未能跟上營收的成長步伐。

發展沿革圖表趨勢

公司發展沿革圖表清晰展示了醫揚科技在醫療科技領域的長期投入與成就,從早期的ISO認證、台灣精品獎,到近年來在醫療AI、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深耕,獲得多項國家級與產業獎項。趨勢顯示公司持續聚焦於醫療數位化與智能化,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並逐步建立全球市場影響力。特別是2020年後每年持續獲得台灣精品獎與企業創新獎,並多次提及AI運算平台,印證了其在技術創新與產品發展上的活力。

企業生態系統圖表

在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的演講背景圖中,醫揚(onyx)的Logo被特別標註,暗示了醫揚科技與NVIDIA在AI技術應用上的合作或其產品在NVIDIA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這對於醫揚發展醫療AI解決方案具有正面的品牌與技術連結效益。

ESG與永續承諾圖表趨勢

報告中詳細說明了醫揚科技的ESG策略,包括碳盤查目標與已達成的8%減碳進度(從224噸降至206噸),並有第三方查證的數據公正性。同時,公司亦有多款產品獲得ENERGY STAR節能認證,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這表明醫揚不僅專注於技術與市場,也將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納入其核心經營策略,符合當代投資趨勢對企業永續發展的要求。

利多與利空判斷

利多 (Bullish)

  • 2025年Q2營運強勁反彈: 相較2025年Q1,營業收入增長15.33%,營業毛利增長34.78%,且從營業虧損轉為營業利益NT$32,616仟元。稅前淨利、本期淨利及每股盈餘均有顯著增長(文件第8頁)。
  • 營收持續成長: 2025年Q2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9.42%;2025年H1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6.14%(文件第8頁、第9頁)。
  • 深耕醫療AI與智慧醫療: 公司在醫療AI、遠距醫療、急救照護、行動護理、手術機器人等前瞻領域持續佈局,並開發Edge AI解決方案(文件第4頁、第6頁、第12頁、第13頁)。
  • 全球化佈局與多樣產品應用: 在北美、歐洲、台灣設有營運據點,並積極拓展2025年全球業務,涵蓋智慧醫院IT設備、醫療AI儀器OEM/ODM及客製化代工(文件第4頁、第15頁)。
  • 全面性智慧醫療整合方案: 構建從居家照護到急診、手術室、病房、長照的完整整合流程,展現一站式服務潛力(文件第16頁)。
  • 持續創新與獲獎肯定: 多年榮獲台灣精品獎、企業新創獎、上櫃公司治理評鑑前5%等,顯示其技術實力與市場競爭力(文件第5頁)。
  • 與NVIDIA生態系統連結: 文件中出現NVIDIA黃仁勳演講背景及onyx Logo,暗示與NVIDIA在AI領域的合作或應用密切,有利於醫療AI發展(文件第11頁、第12頁)。
  • 積極實踐ESG與永續承諾: 承諾碳盤查與減碳目標(已達成8%減碳),產品獲ENERGY STAR認證,並積極參與多項社會公益活動,有助提升企業形象及長期價值(文件第24頁、第25頁、第26頁)。

利空 (Bearish)

  • 2025年H1獲利能力顯著下滑: 相較2024年H1,營業毛利、營業利益、稅前淨利、本期淨利及基本每股盈餘均呈現雙位數衰退,本期淨利及每股盈餘更是大幅下滑超過64%(文件第9頁)。
  • 毛利率下降: 2025年H1毛利率從2024年H1的38.1%下降至32.5%,對整體獲利造成直接衝擊(文件第9頁)。
  • 2025年Q2淨利與EPS同比衰退: 即使2025年Q2營運大幅反彈,其本期淨利與基本每股盈餘相較2024年Q2仍分別衰退37.27%和38.00%,尚未恢復到去年同期獲利水準(文件第8頁)。
  • 營業費用同比增加: 2025年H1營業費用較2024年H1增長3.81%,在毛利率下降的背景下,費用增加進一步壓縮獲利空間(文件第9頁)。
  • 前瞻資訊不確定性: 聲明中明確指出預測性資訊存在風險與不確定性,實際結果可能與預估有所差異,提醒投資人需謹慎評估(文件第2頁)。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之線上法說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大證券舉辧之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統一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