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科*(6548)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長科*(6548)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700號12樓會議廳(凱基證券大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法人說明會,就本公司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做說明。 活動報名,請洽凱基證券 鄭小姐 02-2181-8167 [email protected]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長華科技 (6548 TT) 2025年第二季營運報告分析與總結

這份發佈於2025年7月30日的長華科技(股票代碼:6548)法說會簡報,提供了其2025年第二季的營運成果回顧與2025年第三季的營運展望。總體而言,長華科技在營收表現上展現了韌性,營收實現了年成長和季成長。然而,其利潤表現卻出現了顯著的滑坡,所有利潤指標和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等都大幅下降,顯示公司正面临嚴峻的成本壓力或產業競爭挑戰,尤其需要關注「營業外收入及支出」的劇烈波動對稅前淨利的巨大負面影響。

對股票市場影響與未來趨勢評估

  • 短期趨勢:偏空

    儘管營收微幅成長,但利潤表現的大幅下滑將是短期股價承壓的主要因素。每股盈餘(EPS)較前一季及去年同期均腰斬甚至跌幅達八成,顯示獲利能力惡化,這將直接影響市場對公司盈利前景的信心。此外,財報中提及的「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出現巨額虧損,這通常是導致淨利大幅縮水的主因,若無詳細說明原因(如匯兌損失、投資損失等),市場可能會產生不確定性。第三季營運展望也預示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將繼續維持在較低水準,短期內獲利改善的預期不高,股價可能因此受到壓力。

  • 長期趨勢:需觀察,謹慎樂觀潛力

    長期而言,儘管短期承壓,但長科在營收上仍保持了成長動能,且現金及金融資產持續增加,自由現金流保持正向,顯示其營運現金產生能力良好,財務結構仍屬穩健。應用市場的組合調整,特別是從毛利可能較高的車用市場轉向3C消費性電子和工業應用,暗示公司可能在調整產品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如果公司能夠有效控制成本、穩定毛利率,並澄清非營業項目損失的原因,甚至在未來這些方面能夠改善,加上其產品(蝕刻、沖壓)在半導體封裝鏈的不可或缺性,仍具備一定的長期發展潛力。然而,目前利潤率的壓力和市場轉型所帶來的獲利影響是需要持續關注的長期課題。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注意的重點

  • 獲利能力急劇下滑: 這是最需警惕的訊號。EPS的大幅下降直接影響股價評價。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公司未來數季的毛利率及淨利率是否能夠止跌回升,並分析是產品組合變化、定價壓力還是生產成本上升所導致。
  • 非營業項目波動: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在2025年第二季出現巨額虧損(達新台幣2.3億元)。投資人應試圖了解這筆費用或損失的具體原因,是否為一次性事件(如重大匯損或資產減損)或是長期趨勢,這將直接影響未來盈餘的穩定性。
  • 現金流量狀況: 雖然淨利大減,但公司營運活動的現金流入仍為正數,且期末現金餘額持續增加,顯示營運產生現金能力仍佳。這點對財務穩健性是利多,但也需注意現金增加部分是否來自短期借款大幅增加。
  • 營收應用組合變化: 來自3C產業的營收佔比顯著提升(從42%升至48%),而汽車相關營收佔比則大幅下降(從35%降至24%)。這顯示公司業務重心在轉移。散戶應思考3C產業的市場前景、競爭強度及對毛利的影響。傳統上車用產品毛利可能較高,此消彼長對整體毛利恐造成影響。
  • 展望與達成率: 公司對於2025年第三季的營運展望保守,營收預計持平或略增,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預期仍較2025年第一季低。散戶應留意公司是否能達成甚至超越這些展望,以判斷其預測能力與營運恢復的訊號。
  • 借款與負債: 現金流量表顯示短期借款在2025年第二季大幅增加9.13億元。雖然充實了現金,但也推升了負債總額。投資人應關注未來幾季的借款情況以及公司的償債能力。
  • 關於基本每股盈餘註記: 文件中註明「基本每股盈餘皆以股票面額每股0.4元計算」。此計算方式非常罕見,通常臺灣上市公司是以股票面額新台幣10元作為股本單位來計算EPS。若該註記確實無誤,它會使得公布的EPS數字顯得相對較低(相較於以新台幣10元面額計算而言),因此投資人不應將其直接與其他面額新台幣10元的上市公司EPS簡單比較,應專注於其變動趨勢。然而,該說明並不會影響EPS本身的絕對價值變動趨勢判斷,僅影響橫向比較。

市場上的股價短期或長期趨勢預測與基本面指標

長科的股價短期內預計將受其令人擔憂的獲利表現影響,可能呈現震盪偏弱的趨勢。中長期則取決於其能否在控制成本、穩定非營業支出、並透過優化產品組合以提升毛利率。考量到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以及電子產業景氣的變化,長科若能在其核心技術(蝕刻、沖壓)維持競爭優勢並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線,則仍有機會走出困境。

  • 利空指標:
    • 獲利能力急劇下滑: 2025年第二季本期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及基本每股盈餘較前一季及去年同期均大幅衰退約76%-80%。這表明公司的獲利引擎出現問題,可能來自於生產成本上升、售價承壓或效率問題。
    • 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持續下探: 毛利率從2024年第二季的25.2%一路下滑至2025年第二季的20.7%,營業利益率也從14.4%降至11.2%。利潤率的壓縮是盈利下降的直接原因,顯示經營環境惡化。
    • 巨額非營業支出: 2025年第二季「營業外收入及支出」錄得-2.3億新台幣,對淨利潤產生了毀滅性打擊,使得稅前淨利率驟降至4.1%。這種巨額且不穩定的支出是財報上的不定時炸彈,增加了盈利預測的難度。
    • 汽車應用營收佔比顯著下降: 汽車產業對高技術要求、高穩定性的電子元件需求較大,通常能帶來較高的毛利。其營收佔比從35%降至24%,轉向佔比提高的3C產品,若3C市場競爭激烈或毛利較低,可能進一步拉低公司整體獲利。
    • 總負債及短期借款增加: 總負債從2024年3季度的101.32億新台幣增至2025年2季度的113.73億新台幣。儘管現金增加,但這部分現金是部分來自短期借款的大幅增長,長期來看會增加公司的財務槓桿風險和利息費用。
  • 利好指標:
    • 營收保持成長: 2025年第二季營收淨額年增10%、季增2%,顯示市場需求仍在,公司在市場上仍有競爭力及擴張能力,只是獲利轉差。
    • 現金部位充裕: 現金及金融資產持續增加,期末現金達72.3億新台幣,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財務緩衝和營運彈性,尤其在經濟不明朗時期,強勁的現金流對企業穩定經營至關重要。
    • 自由現金流維持正向: 儘管獲利受壓,自由現金流仍保持正數(2025年第二季為2.99億新台幣),表明公司營運能夠產生足夠現金應對資本支出及分配。
    • 營收結構調整以應對市場變化: QFN產品佔比提升、3C應用佔比顯著增加,表明公司正積極調整產品和市場策略,以應對不同產業的景氣循環和需求變化,這可能是未來尋找成長點的嘗試。
    • 行業基礎設施地位: 作為蝕刻和沖壓引線框架的供應商,長科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具有基礎性地位,下游應用廣泛(IC、QFP、QFN、Discrete等),這提供了業務的廣闊基礎。

整體而言,長華科技當前正面臨一個獲利下行週期,但營收成長和健康的現金流仍提供一定的支持。投資人應高度警惕毛利率持續承壓以及非營業項目可能帶來的波動。短期股價走勢偏弱,未來股價的觸底與反彈將仰賴於公司毛利率的改善、對營運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非營業損失是否為一次性因素並能在未來排除。對於散戶而言,目前宜多觀望,待其營運數據出現穩定回升的明確訊號後再考慮入場,或者密切關注下次法說會公司對獲利挑戰的詳細解釋和應對策略。

報告條列式重點摘要

  • 前瞻性聲明(簡報第2頁)

    • 公司提醒讀者,簡報中提及的非歷史性訊息(前瞻性資訊)具備不確定性,實際結果可能因市場供需、製造能力、市場競爭、產業週期、客戶財務、匯率波動、法規修訂、全球總體經濟及不可抗力等因素與預期存在重大差異。
    • 公司並無義務主動更新此前瞻性資訊。
  • 2025年第二季營運成果與綜合損益表(單季)(簡報第4頁)

    項目 2025 2Q (自結) 2025 1Q (QoQ變化) 2024 2Q (YoY變化) 趨勢描述
    營業收入淨額 (新台幣百萬元) 3,249 3,180 (↑2%) 2,953 (↑10%) 營收年成長與季成長,呈現穩健上升趨勢。
    營業毛利 (新台幣百萬元) 673 704 (↓4%) 743 (↓9%) 毛利季衰退,年衰退,呈現下滑趨勢。
    營業利益 (新台幣百萬元) 363 410 (↓11%) 426 (↓15%) 營業利益季衰退,年衰退,降幅擴大。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新台幣百萬元) (230) 109 (↓311%) 209 (↓210%) 由正轉為巨額負數,且衰退幅度劇烈,波動極大。
    稅前淨利 (新台幣百萬元) 133 519 (↓74%) 635 (↓79%) 受營業外收入支出拖累,大幅季衰退及年衰退。
    所得稅費用 (新台台幣百萬元) 16 95 (↓83%) 115 (↓86%) 隨獲利減少而顯著減少。
    本期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 (新台幣百萬元) 102 417 (↓76%) 508 (↓80%) 獲利能力大幅季衰退及年衰退,呈現驟降趨勢。
    基本每股盈餘 (新台幣元)* 0.11 0.45 (↓76%) 0.54 (↓80%) 基本每股盈餘受淨利影響而大幅季衰退及年衰退。 (註:文件特別說明,EPS皆以股票面額每股0.4元計算,此為較不尋常之揭露方式。)
    • 財務比率(%):
      • 毛利率:20.7%,較2025 1Q (22.1%) 和2024 2Q (25.2%) 均下降。趨勢:持續下滑。
      • 營業利益率:11.2%,較2025 1Q (12.9%) 和2024 2Q (14.4%) 均下降。趨勢:持續下滑。
      • 稅前淨利率:4.1%,較2025 1Q (16.3%) 和2024 2Q (21.5%) 均大幅下降。趨勢:劇烈下降。
      • 淨利率:3.6%,較2025 1Q (13.3%) 和2024 2Q (17.6%) 均大幅下降。趨勢:劇烈下降。
  • 依製程別營收組合 (單季 & 半年度)(簡報第5-6頁)

    • 2025 2Q與2024 2Q,以及2025 H1與2024 H1的蝕刻與沖壓營收佔比皆維持在蝕刻約53%(半年度52%-53%)及沖壓約47%(半年度47%-48%)。趨勢:製程別營收組合保持穩定。
  • 依產品別營收組合 (單季 & 半年度)(簡報第7-8頁)

    • 單季變化 (2024 2Q vs. 2025 2Q):
      • IC:由31%微幅增長至32%。
      • QFP:由16%下降至14%。
      • QFN:由25%顯著增長至28%。
      • Discrete:由19%下降至17%。
      • EMC/LED:維持9%。

      趨勢:QFN產品營收佔比上升,QFP及Discrete產品佔比下降,IC和EMC/LED大致穩定。顯示公司在特定產品領域的份額調整。

    • 半年度變化 (2024 H1 vs. 2025 H1): 與單季趨勢一致。趨勢:產品組合呈現與單季相同的調整方向。
  • 依應用別營收組合 (單季 & 半年度)(簡報第9-10頁)

    • 單季變化 (2024 2Q vs. 2025 2Q):
      • 3C應用:從42%大幅增長至48%。
      • 汽車應用:從35%大幅下降至24%。
      • 工業應用:從20%增長至24%。
      • 其他:從3%微幅增長至4%。

      趨勢:營收主要貢獻由汽車轉向3C及工業應用,汽車應用佔比顯著降低。

    • 半年度變化 (2024 H1 vs. 2025 H1): 與單季趨勢一致。趨勢:應用組合呈現與單季相同的轉變方向。
  • 資產負債表(簡報第11頁)

    項目 (單位:NTD百萬元) 2025 2Q (自結) 2025 1Q 2024 4Q 2024 3Q 趨勢描述 (由2024 3Q至2025 2Q)
    現金及金融資產 7,230 6,510 5,508 5,849 呈現顯著增加趨勢。
    應收帳款 2,615 2,650 2,567 2,666 保持相對穩定。
    存貨 2,435 2,484 2,539 2,310 略有波動,但大致保持穩定或略降。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3,394 3,551 3,627 3,678 因折舊及/或減少投資而持續下降。
    資產總計 21,436 21,727 21,576 22,170 整體呈小幅下降趨勢。
    流動負債 4,850 4,344 4,910 5,535 呈現波動,2025 2Q較前一季增加,但較2024 3Q為低。
    負債總計 11,373 10,196 9,884 10,132 總負債持續增加。
    股東權益總計 10,063 11,531 11,692 12,038 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 現金流量表(簡報第12頁)

    項目 (單位:NTD百萬元) 2025 2Q (自結) 2025 1Q 2024 4Q 2024 3Q 趨勢描述 (由2024 3Q至2025 2Q)
    期初現金 6,346 5,334 5,659 6,489 現金水位呈現波動,但最新一期現金水位較2024年底有顯著提升。
    營運活動之現金流入 382 573 548 218 持續保持正流入,但2025 2Q略低於前三期。
    資本支出 -83 -88 -84 -54 保持穩定投資,為持續的現金流出。
    現金股利 -419 -382 -382 -402 持續發放現金股利。
    短期借款 913 -610 -630 -233 在2025 2Q由償還轉為大量新增借款。
    投資與其他 -70 1,519 223 -359 項目波動大,2025 1Q有大額流入,但2025 2Q有流出。
    期末現金 7,069 6,346 5,334 5,659 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自由現金流量* 299 485 464 164 持續為正,顯示營運仍能產生額外現金,但較上一季有所下降。
  • 2025年第三季業績展望(簡報第14頁)

    • 合併營收預期介於新台幣32.3億元至34.3億元之間。趨勢:較2025年第二季的32.49億元呈現持平或略微增長。
    • 營業毛利率預期介於19.5%至22.5%之間。趨勢:較2025年第二季的20.7%可能維持類似水準或略有波動,未顯示顯著改善跡象。
    • 營業利益率預期介於10.4%至13.4%之間。趨勢:較2025年第二季的11.2%可能維持類似水準或略有波動,未顯示顯著改善跡象。

總結與展望:長科 (6548 TT) 營運表現深度剖析與投資啟示

綜觀長華科技這份2025年第二季的財報及第三季展望,其展現了營收的增長韌性與充裕的現金流,但在獲利能力方面卻面臨顯著挑戰。這份報告在臺灣股市的法人說明會中發布,反映了公司當前的經營實況與對未來的預期。

核心矛盾:營收成長與獲利滑坡

最為顯著的趨勢是長科營收的年增長(10%)和季增長(2%),表明其在市場中的出貨量或定價策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這一營收增長未能轉化為同等甚至更佳的利潤表現。營業毛利和營業利益雙雙下滑,尤其稅前淨利和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本期淨利更是呈現斷崖式下跌,跌幅均超過七成。這背後的原因,營業外收入及支出項下約新台幣2.3億元的巨額負值是元兇。若這部分負數來自非核心業務的投資失利或大額匯兌損失,且非經常性,則在排除後其本業獲利情況可能並不如表面數據那麼差。然而,作為公開報告,缺乏對此細項的明確解釋,容易引起投資者疑慮。

經營效益壓力與市場競爭

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的持續下探,則更深入地反映了公司的經營壓力。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5.2%降至20.7%,營業利益率從14.4%降至11.2%,表明公司可能面臨產品價格壓力、材料成本上升、或生產效率不佳等問題。雖然產品組合在蝕刻和沖壓的比重穩定,但其在最終產品和應用市場上的變化值得深思。QFN和IC產品比重增加,QFP和Discrete下降;3C和工業應用比重增加,汽車應用則顯著減少。通常,汽車電子產品在質量要求和供應鏈管理上更為嚴格,但也常伴隨更高的附加價值。從高附加值的汽車市場轉向可能競爭更激烈、毛利率較低的3C市場,可能部分解釋了毛利率的下降。

財務穩健性與風險考量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現金及金融資產的增加是一個積極信號,期末現金達72.3億新台幣。但需要注意的是,現金流量表顯示其增量在一定程度上來自於2025年第二季高達9.13億新台幣的短期借款增加,這使得負債總計隨之增加,而股東權益總計則有所減少,導致公司的槓桿率有所提升。自由現金流雖持續為正,但較上一季有所下降,顯示營運淨現金流入正在減緩。儘管如此,企業能夠持續產生正自由現金流仍為公司提供一定緩衝能力。

2025年第三季展望解析與投資判斷

長科對2025年第三季的營收展望預計介於32.3億元至34.3億元之間,相較於第二季大致持平或略增,這反映出公司對短期營收增長持謹慎態度。更為關鍵的是,其對毛利率(19.5%-22.5%)和營業利益率(10.4%-13.4%)的展望,依然顯示利潤率可能在低位徘徊或繼續承壓,並未看到立即反轉向上的預期。這進一步印證了公司目前所處的獲利困境。

針對這份報告,從基本面指標來看:

  • 主要利空指標: 利潤指標全面且大幅惡化、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持續壓縮、營業外收支鉅額損失的不確定性、以及來自高附加值汽車應用的收入佔比顯著降低。
  • 主要利好指標: 營收保持正增長(年/季)、充裕的現金儲備、持續錄得正的自由現金流、以及核心業務在產業鏈中的不可或缺性。

對未來趨勢的綜合預測

基於上述分析,對長華科技股價的短期(未來3-6個月)趨勢判斷為偏空震盪。盈利能力的劇烈下滑是市場最關注的核心指標,短期內缺乏獲利恢復的明確訊號,疊加非營業項目損失的潛在疑慮,可能導致股價承受壓力。即便營收增長,市場也將把焦點放在“有成長無獲利”的問題上。

而對其長期(未來12-24個月)趨勢判斷則為需密切觀察後,可能呈現築底反彈的潛力。這需要幾個關鍵要素的支持:首先,公司必須有效控制成本,使毛利率止跌回升,甚至回歸正常水準;其次,對其鉅額非營業損失進行說明,若為一次性因素,則移除後獲利表現將有顯著改善空間;再者,公司新佈局的3C和工業市場能否帶來可觀且可持續的獲利貢獻;最後,長期現金流量及償債能力持續穩健,能夠應對未來發展與可能投資。若這些利空因素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或管理,其穩定的產業地位與現金流基礎將是其長遠發展的堅實支柱,屆時才有望吸引長線投資者。

給投資人(特別是散戶)的建議

對於散戶而言,在當前情勢下,投資長華科技應保持高度謹慎。主要的投資重點在於「觀察與等待」。

  1. 觀察獲利指標的反轉: 最重要的訊號將是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淨利率何時止跌回升。應持續追蹤未來季度財報中這些比率的變化。
  2. 了解非營業項目損失: 在下次法說會或財報釋出時,務必關注公司是否對鉅額的「營業外收入及支出」變動做出詳細解釋,確認其性質是否為一次性、非常態性,並評估未來再次發生的風險。
  3. 分析營收組合調整的效益: 仔細研究公司產品和應用組合調整後對獲利的具體影響。3C和工業應用的擴張是否能有效彌補汽車應用減少對獲利的影響?新的業務成長動能是否能帶來更好的盈利表現?
  4. 關注現金流與負債結構: 雖然現金充裕,但新增加的短期借款值得關注。散戶應評估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以及公司未來如何償還這些債務。
  5. 股利政策: 雖然自由現金流為正且公司持續發放現金股利,但在獲利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未來的股利政策是否能夠持續穩健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總之,在基本面承壓、短期展望偏保守的情況下,散戶宜避免追高,可以將其列入觀察清單。等待公司基本面出現顯著好轉的訊號,如毛利率回穩、淨利止跌回升、以及經營策略轉型效益浮現時,再評估介入的時機。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700號12樓會議廳(凱基證券大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法人說明會,就本公司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做說明。 活動報名,請洽凱基證券 鄭小姐 02-2181-8167 [email protected]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大飯店
相關說明
受邀參加由美銀證券所舉辦2025 Asia Tech Conference,說明公司產業概況及經營績效。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700號12樓會議廳(凱基證券大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法人說明會,就本公司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做說明。 活動報名,請洽凱基證券 鄭小姐 02-2181-8167 [email protected]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