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鼎(6224)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聚鼎(6224)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公告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座談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關於聚鼎 (6224) 2025年Q2法人說明會報告之分析與總結

本次法人說明會報告發布於2025年8月13日,其揭示了聚鼎科技 (TWSE: 6224) 在2025年第二季的營運表現,以及對過去幾年與未來走向的概述。從整體觀之,聚鼎公司展現了基本面持續改善的明確訊號,尤其在獲利能力與毛利率提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這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是正面資訊。

報告顯示,公司已成功從過去的營運虧損轉為穩定獲利,並持續擴大其營運收入,毛利率的穩定維持在高檔更是其獲利結構優化的重要體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半年報數據亮眼,但近期的單季表現(特別是從2024年Q3至2025年Q2的每股盈餘)顯示獲利呈現築底與緩步回升的過程,這點在短期市場解讀上可能帶來波動性。

聚鼎透過戰略性併購與全球佈局,鞏固其在電路保護元件領域的地位,尤其在車用、高階消費電子等市場的拓展,證明其產品的技術與品質優勢。未來的營運重心仍將圍繞在過電流、過電壓、過溫度保護等核心技術,這些是現代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安全性基礎元件,具備持續性的市場需求。總體而言,這份報告呈現一家基本面轉強,並具備特定成長動能的企業,儘管短期波動存在,但長期發展趨勢看好。

文件內容摘要與趨勢分析

  • 公司簡介與背景

    • 公司設立於1997年,資本額為新台幣856,453千元(民國111年)。
    • 產業類別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員工人數超過500人,其中有新增的200名員工,顯示規模持續擴張。
    • 取得多項高標準國際品質、環境、車用及實驗室認證,如ISO 9001、IATF 16949、AEC-Q101 & AEC-Q200、UL/TUV及APPLE供應商認證,顯示其產品在技術和品質上具備領先地位,尤其在車用及高階消費性電子市場的拓展能力。
    • 全球佈局包含台灣新竹總部、美國威斯康辛、中國大陸昆山及蘇州的營運與生產基地,以及德國、韓國、中港等地之銷售據點,顯示製造與銷售地點正積極擴展至北美、歐洲、大中華區與東北亞,提升市場滲透率。
  • 公司發展里程碑

    • 歷史發展持續演進,包括進入新竹科學園區、推動表面貼裝器件(SMD)量產、設立昆山聚達廠並推展量產。
    • 技術方面,不斷研發低電阻SMD、限流模組(Current Limiting Module)、聚合物靜電保護元件(POLYMER ESD)等。
    • 在2008年完成對群創微電子的收購,並於2021年收購漢高旗下的TCLAD集團,這些策略性併購顯著擴展了公司的產品線與技術範疇。
    • 0201型號SMD產品在2022年銷售量超過5億顆,展現其在小型化高附加價值產品上的大量出貨能力。
  • 核心產品線

    • 聚鼎公司的成長與擴展根基於三項核心電路保護技術:過電流保護 (OCP)、過電壓保護 (OVP) 與過溫度保護 (OTP),確立其在電子安全元件領域的專業定位。
  • 銷售營收趨勢 (參考「Sales Revenue (Monthly) 2021~2025」圖表)

    • 根據2021年至2025年的月營收圖表,儘管具體數值未顯示,但趨勢線顯示營收在2024年年中之後有較大的波動,經歷一段下行後在2025年第二季似有企穩或緩步回升的跡象。
  • 業務單位銷售表現 (參考「Sales by B.U.」圖表)

    • 元件 (Component) 業務:年成長率 (YoY) 達 +30%,季成長率 (QoQ) 為 +3%,顯示此業務為公司的主要成長引擎,表現強勁。
    • TCLAD/TCB 業務:年成長率 (YoY) 為 -7%,顯示年度衰退,但在2025年Q2的季成長率 (QoQ) 達 +11%,暗示該業務在近期已觸底並有復甦趨勢,值得未來持續關注其表現。
  • 綜合損益表 (參考「Consolidated Income Statements 2022~2025 H1」表格)

    項目 2022 (千元) 2022 (%) 2023 (千元) 2023 (%) 2024 (千元) 2024 (%) 2024H1 (千元) 2024H1 (%) 2025H1 (千元) 2025H1 (%)
    營業收入 (Operating Revenue) 2,942,851 100 2,793,752 100 2,925,428 100 1,296,887 100 1,476,769 100
    營業毛利 (Net operating margin) 508,877 17 700,974 25 913,038 31 377,871 29 462,678 31
    營業利益 (Operating Profit) -185,663 -6 -74,551 -3 115,864 4 -10,752 -1 61,083 4
    非營業收入(支出) (Non-operating income(expense)) 156,646 5 107,230 4 79,483 3 59,619 5 26,075 2
    稅前淨利 (Profit before tax) -29,017 -1 32,679 1 195,347 7 48,867 4 87,158 6
    本期淨利 (Profit for the period) -106,195 -4 -28,969 -1 123,304 4 14,311 1 41,725 3
    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 (Profit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the parent) 89,938 3 106,353 4 190,945 6 64,684 5 71,488 5
    基本每股盈餘 (Basic earnings per share) 1.05 1.24 2.23 0.76 0.84
    • 營收:從2022年約29.4億元,雖在2023年微幅下降,但2024年回升至29.2億元。更為重要的是,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4.7億元,顯著高於2024年上半年的12.9億元,呈現營收的穩定擴張。
    • 營業毛利率:呈現持續且顯著的提升,從2022年的17%躍升至2023年的25%,並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穩定保持在31%,反映公司在成本控制、產品組合優化或規模效益方面的成功。
    • 營業利益:公司成功於2024年由虧轉盈,錄得1.15億元營業利益。2025年上半年營業利益達6,108萬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仍為虧損的情況,顯示本業獲利能力持續且大幅改善。
    • 稅前淨利與本期淨利:亦顯示轉虧為盈並持續成長的趨勢,2025年上半年表現優於去年同期。
    • 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呈現逐年成長趨勢,從2022年的8,993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9億元,2025年上半年更達到7,148萬元,超越去年同期,表明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持續增加。
    • 基本每股盈餘 (EPS):基本每股盈餘從2022年的1.05元穩步提升至2024年的2.23元,2025年上半年EPS為0.84元,略高於2024年上半年的0.76元,驗證了獲利能力的持續性提升。
  • 單季綜合損益表 (參考「Consolidated Income Statements of 2024Q3~2025Q2」表格)

    項目 2024 Q3 (千元) 2024 Q3 (%) 2024 Q4 (千元) 2024 Q4 (%) 2025 Q1 (千元) 2025 Q1 (%) 2025 Q2 (千元) 2025 Q2 (%)
    營業收入 (Operating Revenue) 866,947 100 761,594 100 717,171 100 759,598 100
    營業毛利 (Net operating margin) 273,810 32 261,357 34 226,364 31 236,314 31
    營業利益 (Operating Profit) 82,872 10 43,744 6 22,698 3 38,385 5
    非營業收入(支出) (Non-operating income(expense)) 11,325 1 8,539 1 25,672 4 403 0
    稅前淨利 (Profit before tax) 94,197 11 52,283 7 48,370 7 38,788 5
    本期淨利 (Profit for the period) 76,217 9 32,776 4 19,859 3 21,866 3
    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 (Profit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the parent) 80,339 9 45,922 6 37,047 5 34,441 5
    基本每股盈餘 (Basic earnings per share) 0.94 0.54 0.43 0.40
    • 營收:單季營收從2024年Q3的8.6億元持續下滑至2025年Q1的7.1億元,但在2025年Q2回升至7.5億元,顯示營收在Q1築底後有所恢復。
    • 營業毛利率:季與季之間維持在31%至34%的相對穩定水平。
    • 營業利益:從2024年Q3的8,287萬元高峰,逐季下降至2025年Q1的2,269萬元低點,但在2025年Q2回升至3,838萬元,顯示營運狀況有所改善。
    • 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然而,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則呈現從2024年Q3的8,033萬元逐季下滑至2025年Q2的3,444萬元,表明即使營業利益回升,但由於非營業項目或其他因素,最終淨利壓力仍存在。
    • 基本每股盈餘 (EPS):從2024年Q3的0.94元持續逐季下滑至2025年Q2的0.40元,這趨勢與單季淨利表現一致,顯示單季獲利能力的下降,儘管2025年Q2的營業表現略有回升。

對股票市場與投資人的影響分析

針對聚鼎(6224)的這份2025年Q2法說會報告,可以從多個角度評估其對股價短期及長期趨勢的影響,並分辨利多與利空因素。

利多因素:

  • 營收及整體獲利持續成長: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14.7億元,高於2024年同期的12.9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及EPS也皆優於去年同期。這代表公司的擴張動能強勁,為未來成長打下堅實基礎。(資料來源:綜合損益表2022~2025 H1)
  • 毛利率顯著提升與穩定:營業毛利率從2022年的17%大幅提升並穩定維持在2024及2025上半年的31%。毛利率的改善是企業獲利能力體質轉強的關鍵指標,顯示公司在產品組合優化、成本控制或高附加價值產品銷售方面取得成功。(資料來源:綜合損益表2022~2025 H1)
  • 本業成功轉虧為盈:公司在2024年已將營業利益由負轉正,並在2025年上半年持續錄得正數營業利益,相較去年同期的虧損狀態大幅改善。這表示公司的核心業務已進入穩健獲利階段,風險降低。(資料來源:綜合損益表2022~2025 H1)
  • 核心業務「元件」強勁增長:元件業務年成長率高達30%,是公司主要營收成長動能。在現代電子產品對保護元件需求日益增長的趨勢下,該業務的強勁表現為聚鼎提供穩定的成長動能。(資料來源:業務單位銷售表現)
  • 策略性併購與全球擴張:透過收購TCLAD集團,以及在全球多地設立營運與銷售據點,顯示公司積極佈局全球市場及擴展技術版圖,有望帶來協同效應及新的增長點。(資料來源:公司簡介、大事記、全球佈局概況)
  • 高度認證證明產品競爭力:取得如IATF 16949 (車用)、AEC-Q101/Q200、APPLE供應商認證等,彰顯公司產品技術領先,能滿足高階且對安全性要求嚴苛的應用市場,確保其在相關產業的進入門檻與競爭優勢。(資料來源:公司簡介)

利空因素:

  • 單季獲利動能趨緩:儘管上半年財報亮眼,但觀察單季表現,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及基本每股盈餘從2024年Q3的高點0.94元,逐季下滑至2025年Q2的0.40元。雖然2025年Q2的營收和營業利益相較Q1有所回升,但淨利層面仍面臨壓力。這可能預示著短期市場需求放緩、部分業務表現疲軟或一次性費用影響了獲利。(資料來源:單季綜合損益表2024Q3~2025Q2)
  • TCLAD/TCB業務年度衰退:雖然TCLAD/TCB業務在2025年Q2實現了11%的季成長,但其年度成長率仍為-7%。這顯示部分業務線仍受市場逆風影響,需觀察其長期復甦的穩定性。(資料來源:業務單位銷售表現)
  • 營收月趨勢圖的波動性:儘管無具體數據,但月營收趨勢圖的波動性可能反映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或供應鏈仍面臨一些挑戰。(資料來源:Sales Revenue (Monthly) 2021~2025 圖表)

對股票市場與未來趨勢的預測:

短期趨勢:股價在短期內可能會受到其單季獲利能力逐季下滑趨勢的壓力,儘管Q2的營業利益回升,但歸屬母公司淨利仍處於相對低點,且EPS數據不如去年高點。這可能導致市場情緒短期偏向謹慎,股價上漲空間可能受限,甚至可能因失望性賣壓而經歷調整。投資人會仔細觀察下半年單季營收與獲利是否能恢復成長趨勢。

長期趨勢:從基本面來看,聚鼎展現了明確的轉型與成長潛力。毛利率的穩定提升、本業由虧轉盈並持續成長,以及在關鍵「元件」業務上的強勁表現,是長期看好的重要依據。此外,在電動車、工控、5G等新興產業中對電路保護元件需求的持續增長,配合聚鼎在車用認證及小尺寸高價值產品上的佈局,將為其提供長期的成長動能。若公司能成功消化TCLAD/TCB業務的年度衰退,並讓整體單季獲利回歸增長軌道,則股價有機會展現中長期的向上趨勢,反映其基本面價值。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以注意的重點:

  1. 觀察未來單季EPS變化:雖然H1年比表現出色,但需特別留意單季EPS的築底和反轉信號。若2025年Q3能顯著回升,將是股價利多的關鍵點。建議散戶不宜僅憑上半年數據便貿然投入,應等待更明確的單季改善跡象。
  2. 關注各業務單位發展:特別是「元件」業務能否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以及TCLAD/TCB業務的季成長是否能轉為年度正成長,這將是決定聚鼎未來營收結構與整體獲利表現的關鍵。
  3. 留意毛利率是否能維持高檔:31%的毛利率是聚鼎獲利能力的重要支撐。如果未來毛利率因市場競爭或成本壓力而下滑,將直接影響獲利表現,需警惕。
  4. 考量產品應用領域:聚鼎的核心產品應用於OCP/OVP/OTP,這些是電動車、AI伺服器、高速傳輸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零組件。散戶應研究聚鼎在這些高成長產業的實際滲透率與接單狀況,判斷其未來成長空間。
  5. 耐心與長期視角:鑑於公司基本面改善趨勢明確但短期仍有波動,散戶投資聚鼎應具備耐心,以中長期佈局的心態持有。避免短線追漲殺跌,待單季獲利築底成功後再行評估。

結論與評估

聚鼎科技這份2025年Q2的法人說明會報告,勾勒出一幅企業積極轉型與體質改善的清晰藍圖。過去幾年的財報數據證明了公司在毛利率、營業利益和每股盈餘方面都實現了顯著的飛躍,從虧損轉為穩定的獲利,這無疑是對公司經營策略的肯定。這項結構性的獲利能力提升,是評估一家企業長期投資價值時最核心的考量因素之一。

公司的全球佈局與多元國際認證,特別是切入高標準要求的車用和高階消費電子市場,為其築起了堅固的競爭壁壘。核心電路保護元件的需求與日俱增,加上聚鼎積極透過併購擴展技術與產品組合,顯示其在產業生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在提升。這些都是支持股價長期上行的關鍵基本面指標。

然而,儘管半年報數據光鮮,投資者仍需正視其近幾季單季獲利動能趨緩的現實。2025年Q2的EPS較去年Q3的高點有所下滑,提醒我們即使宏觀基本面良好,短期市場和經營仍存在挑戰。這種季度性的波動,可能來自於市場淡旺季影響、原材料成本、或新舊產品迭代的過渡期等因素。對於股市而言,這些細微的季度變化往往成為影響短期股價波動的關鍵。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該將視線從單一季度表現延伸到至少半年甚至全年度的財報,以避免因短期噪音而做出非理性判斷。

綜上所述,聚鼎在電路保護元件市場的深耕、持續優化的獲利結構、以及在利基市場的競爭優勢,使其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標的。在市場回溫與電子產業結構性轉型的趨勢下,其在電動車、高速運算等高成長應用領域的機會,有望為公司帶來更強勁的增長。儘管短期股價可能受單季數據波動影響,但若公司能維持甚至優化毛利率,並在下半年成功恢復單季獲利成長,那麼聚鼎有望在長期區間內展現更強勁的價值重估潛力。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公告本公司受邀參加永豐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座談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