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5603)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陸海(5603)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新北市板橋區新站路16號14樓(亞東證券14樓會議室)
相關說明
財務狀況、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本報告為陸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5603)於114年(2025年)9月26日發布的法人說明會簡報內容。以下將對報告進行詳細分析與總結,並整理出條列式重點摘要。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這份陸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說明會簡報揭示了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面臨的嚴峻營運挑戰,特別是在盈利能力方面呈現顯著的下滑。然而,公司也清晰地闡述了應對策略與長期發展願景,試圖在市場變動中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整體而言,報告內容呈現出短期壓力與長期潛在機會並存的局面。

對報告的整體觀點

陸海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的財務表現不甚理想,營收同比大幅下滑,且營業利益、稅前淨利及歸屬母公司之淨利均由盈轉虧,每股盈餘亦為負值。這主要歸因於重機件運輸及吊裝起重業務因專案進入收尾期而導致收入銳減,同時貨櫃內陸運輸業務也受全球貿易環境及同業競爭影響。雖然營運面臨挑戰,但公司對未來趨勢的判斷明確,並提出了相應的策略轉型與投資計畫。多角化經營的穩定收入來源和積極的ESG實踐,為公司在逆境中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和長期發展的基礎。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影響:2025年第二季的財報數據,特別是營業利益和淨利的由盈轉虧,以及每股盈餘為負,預計將對陸海的股價構成顯著的利空壓力。市場可能會對公司短期的盈利能力產生擔憂,導致股價波動或下跌。重機件運輸業務的短期逆風已被確認為影響盈利的主因,若此業務未能迅速回升,股價可能持續承壓。
  • 長期影響:公司在貨櫃內陸運輸業務上「深耕CY客戶」的策略轉型,以及重機件運輸業務受惠於2050年淨零碳排趨勢所帶來的長期潛在商機,則為公司提供了潛在的利多。若這些策略能夠有效執行並帶來實際效益,長期投資人可能會重新評估其價值。此外,公司積極投入ESG實踐,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吸引機構投資者,並可能在長期資本市場上獲得更佳的表現。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預計陸海公司在接下來的幾季可能仍面臨營運挑戰。重機件運輸業務的專案收尾影響仍需觀察其新專案的啟動速度和規模。貨櫃內陸運輸業務的策略轉型需要時間來發酵,市場競爭和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仍是短期風險。因此,短期內盈利能力的回升可能不會立即顯現。
  • 長期趨勢:長期而言,重機件運輸業務的展望呈現強勁的利多。受惠於全球和台灣地區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承諾,能源轉型和大規模基礎建設將創造大量重型設備運輸與吊裝需求,例如燃煤電廠改建為天然氣電廠、風力發電機組運輸等。公司為此投資新拖船和駁船的策略性設備升級,預示著對未來市場機會的積極把握。貨櫃內陸運輸業務透過深耕高價值CY客戶和提升服務品質,有望實現更穩健、更具韌性的成長。多角化經營(油氣、再生能源、洋酒代理、不動產租賃)將持續提供穩定的收入基礎,降低主業波動帶來的風險。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盈利能力轉折點:散戶投資人應密切關注陸海公司未來幾季的盈利報告,特別是營運利益和每股盈餘能否轉虧為盈。2025年第二季的虧損是一個明確的利空訊號,需觀察管理層提出的應對措施是否能迅速見效。
  2. 業務轉型成效:觀察公司在貨櫃內陸運輸業務上「深耕CY客戶」的策略轉型進展。評估此轉型是否能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降低對長途轉運的依賴,並帶來穩定的營收貢獻。
  3. 重機件業務動能:重機件運輸業務是公司長期成長的關鍵利多。投資人應密切追蹤新專案的獲取情況,以及新投資的CR等級5,000HP拖船和85米駁船何時能投入營運並產生實際效益。
  4. 現金流與財務結構:儘管總負債同比下降,但2025年第二季流動負債的季增和權益的季減值得關注。散戶投資人應評估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和負債管理能力,確保公司有足夠的流動性應對市場變化。
  5. 多元化業務的穩定性:評估多角化經營(油氣銷售、再生能源售電、洋酒代理、不動產租賃)在面對主業波動時,能否持續提供足夠的穩定收入來支撐公司營運。
  6. ESG實踐的長期價值:公司在ESG方面的積極作為對提升企業形象和長期價值有正面影響,但短期內不會直接反映在財務數字上。散戶應將其視為長期投資的一個考量因素,而非短期股價驅動因素。

條列式重點摘要與趨勢分析

公司簡介

  • 公司名稱:陸海股份有限公司 (Sea and Land Integrated Corporation)
  • 設立時間:1973年創立於台灣台北。
  • 上櫃日期:1997年1月25日。
  • 實收資本額:新台幣10.48億元 (NTD 1.048 Billion)。
  • 員工人數:約280人。

營運概況

營業據點與主要營業項目

  • 總公司:新北市汐止區。
  • 貨櫃內陸運輸服務:於台灣北部(基隆七堵區)、中部(台中梧棲區)、南部(高雄小港區)設有據點,負責中大型航商的船邊作業、跨區轉運及貨主進出口貨櫃的內陸運輸。各區直接服務CY業務,跨區轉運由中央辦公室協調。
  • 重機件運輸及吊裝起重服務:於台灣北部(新北市汐止區)及南部(高雄小港區)設有據點。專門處理「超長、超寬、超高、超重」特殊規格貨物,例如槽體、電廠發電機組、鐵道車廂、風力發電機組件等。此類服務需高度專業,包含專案前期的路線調查、運輸規劃、許可申請、道路補強、臨時碼頭建置及報關、存放安排等。
  • 油氣事業(LPG Business):彰化縣設有據點。

貨櫃內陸運輸業務現況 (2025年)

  • 挑戰(利空):
    • 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全球貿易版圖劇烈變動,導致進出口量減少,對內陸運輸產業帶來嚴峻挑戰。
    • 全球供需緊縮,大型船公司主導的長途轉運業務需求下滑,造成整體運量與營收壓力。
    • 長途轉運返趟空車率增加,直接壓縮業者利潤空間。
    • 同業間體質差異大,需求量縮時部分同業削價競爭,影響公司獲利。

重機件運輸及吊裝起重業務現況 (2025年)

  • 挑戰(利空):
    • 此業務為專案性工程,時程由客戶/上包主導。
    • 2025年上半年主要為專案工作的收尾期,導致收入及獲利相對較低,此為原預期情況。

財務績效

營業項目收入占比

項目 Items 2Q25 % 1Q25 % 2Q24 %
貨櫃運輸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194,154 54.74% 185,941 53.63% 204,594 36.03%
機件、吊裝 (Lifting & Crane Operation) 73,927 20.84% 47,155 13.60% 280,647 49.43%
其他 Others 86,594 24.42% 113,625 32.77% 82,568 14.54%
合計 Total 354,675 100.00% 346,721 100.00% 567,809 100.00%
  • 主要趨勢分析:
    • 總營收:2025年第二季總營收為354,675千元,較2025年第一季微幅增長2.29%,但較2024年第二季大幅下滑37.54%。這顯示公司營收面臨顯著的年對年壓力。
    • 貨櫃運輸:2025年第二季營收為194,154千元,佔比54.74%,成為最大的營收來源。儘管其絕對金額較去年同期(204,594千元)略有下降,但佔比卻顯著提升(從36.03%增至54.74%),表明其他業務下滑更為劇烈。
    • 機件、吊裝(重機件運輸):2025年第二季營收為73,927千元,佔比20.84%。該業務營收較去年同期(280,647千元)大幅減少73.66%,佔比也從49.43%銳減至20.84%。這強烈印證了報告中提及的專案收尾導致收入及獲利較低的情況,是導致總營收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然而,該業務較2025年第一季(47,155千元)有所回升,季增56.78%,可能暗示該業務已觸底反彈或有新專案收入開始認列。
    • 其他業務:2025年第二季營收為86,594千元,佔比24.42%。較去年同期(82,568千元)增長4.88%,但較2025年第一季(113,625千元)下滑23.79%。這部分業務的波動性較高。

合併綜合損益表

項目 Items 2Q25 1Q25 2Q24 QoQ YoY
營業收入 (Operating revenue) 354,675 346,721 567,809 2.29% -37.54%
營業毛利 (Gross profit) 36,108 51,359 105,687 -29.69% -65.83%
營業費用 (Operating expenses) 38,540 46,098 46,768 -16.40% -17.59%
營業利益 (Operating profits) -2,432 5,261 58,919 -146.23% -104.13%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Non-operating income and expenditure) -7,626 10,470 45,744 -172.84% -116.67%
稅前淨利 (Net profit before tax) -10,058 15,731 104,663 -163.94% -109.61%
所得稅費用 (Income tax expense) -2,750 1,061 11,193 -359.19% -124.57%
歸屬母公司之淨利 (Unappropriated retained earnings) -8,241 14,791 93,569 -155.72% -108.81%
每股盈餘 (Earnings per share) -0.08 0.14 0.89
  • 主要趨勢分析:
    • 營業收入:如前所述,2025年第二季營收同比大幅下滑37.54%,季增2.29%。
    • 營業毛利:2025年第二季毛利為36,108千元,同比大幅下降65.83%,季減29.69%。儘管營收季增,毛利卻季減,顯示毛利率受到嚴重擠壓,可能與成本上升或低毛利業務佔比增加有關。
    • 營業費用:2025年第二季營業費用為38,540千元,同比下降17.59%,季減16.40%。雖然公司在費用控制上有所努力,但不足以抵銷營收和毛利的大幅下滑。
    • 營業利益(利空):2025年第二季營業利益為-2,432千元,由去年同期的58,919千元轉為虧損,同比降幅達104.13%,季減亦高達146.23%,顯示核心業務已陷入虧損。
    •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利空):2025年第二季為-7,626千元,相較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均大幅惡化,同比下降116.67%,季減172.84%。這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虧損。
    • 稅前淨利(利空):2025年第二季為-10,058千元,由去年同期104,663千元轉為虧損,同比下降109.61%,季減163.94%。
    • 歸屬母公司之淨利(利空):2025年第二季為-8,241千元,同樣由盈轉虧,同比下降108.81%,季減155.72%。
    • 每股盈餘(利空):2025年第二季每股盈餘為-0.08元,由去年同期的0.89元及上一季的0.14元轉為負值,這是財務狀況惡化的明確指標。

資產負債表

項目 Items 2025 Q2 2025 Q1 2024 Q2
資產總額 (Total assets) 2,646,759 2,676,915 3,088,772
流動資產 (Current assets) 620,838 671,357 891,948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net) 1,214,264 1,260,203 1,440,940
其他資產 (Other non-current assets) 811,657 745,355 755,884
負債總額 (Total liabilities) 745,430 663,453 1,166,701
流動負債 (Current liabilities) 543,844 424,224 901,122
非流動負債 (Non-current liabilities) 201,586 239,229 265,579
權益總額 (Total equity) 1,901,329 2,013,462 1,922,071
歸屬母公司權益 (Equity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the parent) 1,826,660 1,939,726 1,849,077
非控制權益 (Non-controlling interest) 74,669 73,736 72,994
  • 主要趨勢分析:
    • 資產總額:2025年第二季為2,646,759千元,較上一季和去年同期均呈下降趨勢,特別是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4.31%,反映了營運壓力導致的資產規模縮減。
    •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持續呈現季減和年減,可能主要受折舊影響。
    • 負債總額:2025年第二季為745,430千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6.12%,顯示公司在過去一年內有償還債務的行為,是利多。然而,較上一季增加12.35%,主要是受流動負債增加所致。
    • 流動負債(利空):2025年第二季為543,844千元,較上一季增加28.19%,但較去年同期減少39.65%。流動負債的季增可能意味著短期償債壓力增加。
    • 權益總額(利空):2025年第二季為1,901,329千元,較上一季減少5.57%,主要由於第二季的虧損侵蝕了權益。較去年同期略微減少1.08%。
    • 負債比率:2025年第二季的負債總額佔資產總額的比例約為28.16% (745,430 / 2,646,759),仍屬健康水平。然而,流動負債的季增和權益的季減需密切關注。

每股盈餘及股利政策

項目 Items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每股盈餘 (Earnings per share) 1.42 9.20 1.89 1.93 1.24
現金股利 (Cash Dividend) 1 4 1 1.2 1
股票股利 (Stock Dividend) 0.3 3 0 0 0
  • 主要趨勢分析:
    • 每股盈餘 (EPS):自2021年的高峰9.20元後,EPS在2022年和2023年維持在約1.9元,但在2024年下降至1.24元,顯示盈利能力有下滑趨勢。結合2025年第二季的負EPS (-0.08元),整體盈利表現持續惡化。
    • 現金股利:除了2021年的特別高派發(4元)外,現金股利近年來穩定在1至1.2元的水平,2024年為1元。
    • 股票股利:2020年和2021年曾發放股票股利,但自2022年起已連續三年未發放。
    • 總結(利空):EPS的持續下滑和2025年第二季的虧損,對未來的股利政策構成潛在風險。若虧損持續,股利發放可能面臨挑戰。

未來展望

貨櫃內陸運輸未來展望

  • 策略調整(利多):為因應市場變化,公司將策略性調整業務重心,從過去依賴船公司長途轉運,轉為深耕Container Yard (CY)客戶,並透過全面性服務升級提升競爭力。
  • 應對策略及行動方案(利多):
    1. 提升車輛管理與營運效率。
    2. 強化人員福利與專業培訓。
    3. 升級客製化服務。
  • 2025年展望(利多):儘管經濟變局為傳統業務帶來挑戰,但也為公司開創新的成長契機。透過業務重心的策略性轉移與服務品質提升,旨在確保企業在逆境中穩健發展,並創造更長遠、更具價值的未來。

重機件運輸及吊裝起重未來展望

  • 長期展望(利多):
    • 儘管面臨短期逆風,但從長期來看,台灣與全球各國承諾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環保目標,這將推動能源轉型與基礎建設,為重機件運輸帶來潛在商機。
    • 為達成淨零目標,現有燃煤電廠將逐步退役,並由天然氣電廠取代,未來幾年將有大量的電廠設備更新及新建案,重機件運輸與吊裝需求將大幅增加。
  • 應對策略及行動方案(利多):
    1. 市場開發:透過全方位的市場資訊,掌握最新案源。
    2. 設備、技術升級:新造CR等級5,000HP拖船一艘及85m駁船一艘,以提升運能及營運效率。
  • 總結(利多):2050淨零碳排目標所帶動的能源轉型浪潮,將為重機件運輸與吊裝起重產業帶來可期的市場。公司將持續精進,轉型升級。

多角化經營

  • 油氣銷售與再生能源售電收入(利多):業務相當穩定,公司將持續維持。
  • 洋酒進口代理銷售(利多):因自有品牌已建立口碑並有完善銷售通路,銷售表現良好。
  • 不動產租賃(利多):主要客戶為長期租戶,收益相當穩定。

ESG與淨零碳排

  • 承諾與實踐(利多):
    • 淨零碳排是公司持續進行的實踐,包括引進最新環保標準車款、投資新能源相關產業、參與電廠低碳機組更新及相關設施興建。
    • 碳盤查已進行第三年,2025年已將範疇三納入盤查範圍,並取得會計師確信,預計下半年啟動減碳計畫。
    • ESG方面,公司積極推動永續經營,回應上游客戶、政府機關及銀行合作夥伴的期望。已提前完成公司網頁改版及2024永續報告書編制,並計畫於2025年下半年啟動資安管理系統升級。

利多與利空資訊整理

利多資訊

  • 重機件運輸業務長期展望:受惠於2050淨零碳排目標、能源轉型及大型基礎建設需求(如燃煤電廠改建為天然氣電廠、風力發電),重機件運輸與吊裝服務需求預計將大幅增加。
  • 重機件業務設備投資:公司計劃新造CR等級5,000HP拖船一艘及85m駁船一艘,積極提升運能及效率,以把握未來市場機會。
  • 貨櫃內陸運輸策略轉型:將業務重心從依賴船公司長途轉運轉向深耕CY客戶,並透過提升車輛管理、人員培訓及客製化服務來增強競爭力,有望提升業務韌性與價值。
  • 多角化經營提供穩定收入:油氣銷售、再生能源售電、洋酒進口代理及不動產租賃等業務表現穩定,為公司提供多元且穩固的收入來源,降低主業波動風險。
  • ESG積極實踐:公司持續引進環保車款、投資新能源、進行碳盤查(涵蓋範疇三並經會計師確信)、提前發布永續報告書並計劃資安系統升級,展現了對永續發展的承諾,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及長期競爭力。
  • 總負債同比下降:2025年第二季總負債較2024年第二季大幅減少,顯示公司在過去一年內有進行債務償還,財務結構有所優化。

利空資訊

  • 2025年第二季財務績效顯著惡化:
    • 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滑37.54%。
    • 營業毛利:同比大幅下滑65.83%,季減29.69%,顯示毛利率受壓。
    • 營業利益:由盈轉虧,2025年第二季為-2,432千元,同比下降104.13%,季減146.23%。
    • 稅前淨利及歸屬母公司之淨利:均由盈轉虧,分別為-10,058千元和-8,241千元。
    • 每股盈餘 (EPS):由正轉負,2025年第二季為-0.08元。
  • 重機件運輸業務短期逆風:2025年上半年主要為專案收尾期,導致該業務收入和獲利大幅減少,是導致公司整體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 貨櫃內陸運輸業務面臨挑戰: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導致進出口量減少,全球供需緊縮使長途轉運需求下降,導致運量與營收承壓,且高空車率壓縮利潤。同業削價競爭亦影響公司獲利。
  • 流動負債季增與權益季減:2025年第二季流動負債較上一季增加28.19%,而權益總額較上一季減少5.57%,可能反映短期償債壓力增加且虧損侵蝕股東權益。
  • EPS持續下滑趨勢:2024年EPS為1.24元,較前幾年(除2020年外)有所下降,加上2025年第二季的負EPS,顯示盈利能力呈下行趨勢。
  • 股票股利連續三年未發放:可能反映公司對現金流的謹慎態度或盈利能力的考量。

結論

陸海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面臨了來自宏觀經濟環境、產業競爭和主要業務週期性等因素的顯著挑戰,導致財務表現嚴重下滑。重機件運輸業務因專案收尾而收入銳減,是導致公司由盈轉虧的主要原因。貨櫃內陸運輸業務也因全球貿易變局及同業競爭而承壓。

儘管短期內財務數據表現為利空,但公司已積極應對,提出了明確的策略轉型方向,特別是在貨櫃內陸運輸業務上將深耕CY客戶,並透過提升營運效率和服務品質來增強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公司對重機件運輸業務的長期前景保持樂觀,預期全球與台灣的2050淨零碳排目標將帶來能源轉型和基礎建設的大量需求,公司也正透過新設備投資來準備迎接這些利多商機。此外,多角化經營的穩定收入來源和積極的ESG實踐,為公司在逆境中提供了韌性,並有助於其長期發展與企業形象。

對於股票市場而言,短期的盈利惡化預計將對股價構成壓力。然而,若公司能有效執行其策略轉型和設備升級計畫,並成功把握長期能源轉型帶來的機遇,長期投資價值有望逐步顯現。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密切關注公司未來幾季的盈利表現,以及各項策略性措施的實際成效,包括新專案的啟動、新設備的投入營運,以及多元化業務的穩定性,並審慎評估潛在風險與長期成長潛力。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新北市板橋區新站路16號14樓(亞東證券 14樓會議室)
相關說明
財務狀況、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