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優(5452)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佶優(5452)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群益金鼎證券(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56號11樓)
- 相關說明
- 說明本公司營業概況及未來展望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呈現了佶優科技(股票代碼:5452)在傳統材料與先進材料領域的發展現況及未來展望。從報告內容觀之,該公司正積極應對全球永續發展趨勢,並將ESG理念融入產品開發與營運策略中。儘管核心業務營運表現穩健,營收與毛利均有增長,但本期淨利與每股盈餘(EPS)因非營業損益的大幅變動而呈現下滑,此為值得關注的財務警訊。
然而,公司在環保材料(如回收料、生物基材料)和高成長潛力的新興技術(如浸沒式冷卻)的策略性佈局,以及與全球知名客戶的合作,顯示其具備轉型升級與長期成長的強勁動能。若能有效管理非營業損益,並加速新興業務的市場滲透,佶優科技有望在全球綠色與高科技材料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利多因素 (Bullish Factors)
- 產業趨勢利好: 全球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如歐盟的塑料廢棄物環保稅、一次性塑料禁令,英國的塑料包裝稅,美韓的回收塑料強制使用目標)及2050碳中和目標,為佶優科技的綠色材料、回收材料及生物基材料產品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公司在這些領域的深耕與獲得多項國際認證(如OBP海洋回收料、PCR環保塑料、Biobase材料)使其具備長期競爭優勢,有望吸引注重ESG的機構投資者。
- 新興應用成長潛力: 浸沒式冷卻技術在數據中心、人工智慧、電動車電池、儲能櫃等高功率、高熱密度應用中展現顯著優勢,包括大幅減少佔用面積(93%)、提升能源使用效率(PUE改善27.5%)、顯著降低冷卻能耗(約93%)等。佶優科技透過與Engineered Fluids, Inc.的合作,並擁有眾多國際知名客戶(如Intel, Google, Tesla等),使其在新興市場具有先發優勢與龐大的成長空間。
- 核心業務營運表現穩健: 2024年Q1至Q3營業收入年增5%,營業毛利年增21%,營業損益年增28%,顯示公司核心業務的營運狀況良好,且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毛利率穩定維持在11%左右。
- 強大客戶基礎與全球化佈局: 合作夥伴與客戶群涵蓋國際知名品牌(如Samsung, LG, Sony, Facebook, Lenovo, Tesla等),顯示其產品品質與技術實力獲得高度認可。同時,公司在亞洲(泰國、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建構了廣泛的工廠與銷售據點,有助於貼近市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並分散營運風險。
- ESG與公司治理: 獨立董事佔比達42.86%,女性董事與高階主管比例分別為14.29%和50%,以及持續參與公益慈善與推動環境保護(如綠色材料、節能減碳、資源回收),均顯示公司在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積極投入,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並吸引長期資金。
利空因素 (Bearish Factors)
- 非營業損益衝擊淨利: 2024年Q1至Q3,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從去年同期的正數12,337仟元轉為負數(12,401)仟元,導致稅前淨利年減5%,本期淨利年減29%,基本EPS由0.27元降至0.20元。若非營業損益持續惡化,將對公司整體獲利能力構成顯著壓力。投資人需警惕此一風險,並釐清其主要原因(例如匯率波動或投資損益)。
- 銷售市場集中度高: 2024年1至9月,銷售市場高度集中於泰國(44%)和中國(42%),兩者合計佔總銷售額的86%。過高的市場集中度可能導致公司容易受到單一市場的經濟波動、政策變革或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
- 新興應用營收佔比仍低: 儘管公司積極發展電動車、5G及浸沒式冷卻等新興應用,但2024年Q1至Q3產品銷售應用分佈中,這些高成長領域的佔比(通訊/電動車/遊戲/健身/介電液合計1%,汽車2%)仍遠低於傳統家電(46%)和電腦相關產品(37%)。這意味著新業務的轉型效益尚未完全體現在主要營收上。
-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略增: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在2024年Q3略增至113天,可能暗示客戶付款週期延長或信用政策趨於寬鬆,可能對公司的營運現金流造成壓力。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短期判斷 (Short-term)
預計佶優科技的核心業務將保持穩健的營收和毛利成長,但短期內其整體淨利表現將高度取決於非營業損益的改善情況。若非營業損失能夠有效控制或轉正,公司的獲利能力有望回升;反之,則可能繼續承壓。新興綠色材料和浸沒式冷卻技術的市場滲透仍處於初期階段,短期內對公司整體營收和獲利的貢獻可能有限,主要將反映在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成本上。
長期判斷 (Long-term)
從長期來看,佶優科技在環保材料和浸沒式冷卻技術的戰略佈局,使其具備強勁的成長潛力。全球對永續發展、能源效率和高效能運算(如AI、數據中心)的強勁需求,將持續驅動這些高價值產品的市場擴張。隨著技術的成熟、市場接受度的提高以及公司全球化佈局的深化,浸沒式冷卻等新興業務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成為公司營收和獲利的主要增長引擎。其在研發創新、國際認證、全球供應鏈和頂級客戶關係方面的優勢,將支持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ESG的承諾也將有助於吸引更多長期導向的投資者。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關注獲利結構: 散戶應避免僅看營收成長,而需深入分析淨利下降的原因,特別是2024年Q1-Q3非營業損益的異常波動。密切追蹤公司後續季度報告,了解非營業損益的組成及其改善情況,這將是影響公司整體獲利能力和股價的關鍵因素。
- 觀察新興業務進展: 佶優科技在浸沒式冷卻、電動車及5G材料等高成長領域的佈局是其長期價值所在。散戶應密切關注這些新興應用領域的訂單獲取、客戶拓展、技術領先地位以及對營收和獲利的實際貢獻數據。這些進展將是判斷公司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 評估市場集中風險: 公司目前銷售高度集中於泰國和中國市場。投資人應關注這些地區的宏觀經濟變化、地緣政治風險及相關產業政策調整,這可能對公司的銷售額和獲利產生影響。
- ESG投資價值: 佶優科技在綠色材料、資源循環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入,符合全球永續發展的趨勢。對於認同ESG理念的散戶而言,這是一個長期投資的潛在機會,但需搭配財務表現進行綜合評估。
- 財務比率解讀: 除了損益表外,資產負債表和財務比率(如負債比率、應收帳款週轉天數)也應定期檢視。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的增加可能預示著潛在的現金流問題或客戶信用風險,需審慎評估。
- 長期佈局思維: 佶優科技的轉型和新興業務拓展是一個需要時間才能見效的長期過程。散戶若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應抱持長期投資的心態,而非追求短期股價波動,耐心等待其策略性投資的成果顯現。
條列式重點摘要
公司概況 (Page 4-5)
- 成立日期: 1991年。
- 股票代碼: 5452,於2000年股票上櫃。
- 總部地點: 台灣新北市土城區。
- 主要產品: 塑膠材料、先進功能性材料、綠色環保材料。
- 資本額: 新台幣1,487,637仟元。
- 集團人數: 約340人。
- 經營理念: 誠信、專業、服務與創新。
- 定位: 為環保和先進的塑膠材料供應商。
- 集團佈局: 擁有多家海內外子公司,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香港、蘇州等地,顯示國際化發展。
產品簡介 (Page 6-10)
- 品牌核心: 憑藉先進材料和環保品牌「UNIPOLYMER」,致力於提供更高級的解決方案。
- 產品應用廣泛:
- 電器及3C產品、電動汽機車、充電站。
- 辦公用品、5G設備、醫療設備、運動休閒用品、食品器具、3D列印。
- 特殊流體應用:單相介電液體、變壓器添加劑、油品清潔劑、單相浸沒式解決方案、乾式冷卻系統。
- 產品種類多元: 涵蓋HIPS、ABS、PC/ABS、PC、PLA、PA、POM等塑膠材料,並具備多種功能性(如高光澤、阻燃、玻纖強化、回收料應用、抗菌、抗紫外線等)。
- 策略重點: 發展「SUPER ENGINEERING PLASTIC」應用於鋰電池外殼、電動車充電站材料及5G外殼材料,鎖定高價值、高成長市場。
- 合作夥伴與客戶: 擁有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客戶,包括LOTTE CHEMICAL、Samyang、KOLON、Mitsubishi、SONY、Facebook、Lenovo、KIA、TOSHIBA、Amazon、Acer、Microsoft、Samsung、GM、PHILIPS、VOLVO、Mercedes-Benz、LG、Google、Tesla、HP、Hyundai、Chevrolet等,展現其廣泛的市場影響力及供應鏈地位。
產業概況 (Page 11-14)
- 產業結構: 以「產品群集多元」、「掌握國際大廠需求」及「關鍵材料研發創新」為核心,輔以彈性與快速反應的JIT服務、專業分工(ONE-STOP SHOPPING)及專業配方設計(TOTAL SOLUTION)。
- 全球市場發展趨勢:
- 環境監管強化: 全球主要國家積極加強環境監管,呼籲企業參與。
- 歐盟(2021):塑料廢棄物徵收環保稅€0.8/kg,禁用一次性塑料。
- 英國(2022):徵收塑料包裝稅(回收率低於30%的產品徵收£0.2/kg稅)。
- 美國:強制擴大回收塑料使用(2022年15%,2025年25%,2030年50%)。
- 韓國(2025/2030):塑料使用減少20%,回收率提高至70%(2025);塑料中回收比例設定為30%(2030)。
- 碳中和目標: 各國皆以2050年碳中和為目標。
- 全球綠色材料發展趨勢:
- 歐盟循環經濟推動:提升塑膠廢棄物回收利用率、減少使用石油系塑膠、創新材料(如生質塑膠)。
- 淨零碳排趨勢:品牌商對低碳塑膠原料需求增加,產生新生產需求。
- 市場新需求:回收再生料、生質塑膠、碳捕捉再生塑膠。
- 佶優承諾:響應淨零碳排(Net-Zero)、循環與共存(Circulation & Coexistence)、綠色創新(Green Innovation)。
- 產品開發方向:
- 電子、3C、OA及智慧家電等產業功能性和工程複合材料(抗菌、免噴塗、特殊感官、5G、耐候材料)。
- 添加環保回收料(Recycled Materials)。
- 添加生物基材料(Biobased Materials)。
- 電動車相關產業鏈。
- 儲能櫃、伺服器-浸沒式冷卻液。
營運概況 (Page 15-19)
合併簡明資產負債表 (截至2024/9/30)
項目 2024/9/30 金額 (仟元) 2024/9/30 % 2023/12/31 金額 (仟元) 2023/12/31 % 2023/9/30(重編後) 金額 (仟元) 2023/9/30(重編後) % 資產總額 4,294,036 100 3,845,445 100 3,945,755 100 流動資產 3,664,635 85 3,244,515 84 3,352,131 85 非流動資產 629,401 15 600,930 16 593,624 15 負債總額 1,933,459 45 1,623,218 42 1,716,954 44 流動負債 1,557,778 36 1,272,263 33 1,445,233 37 非流動負債 375,681 9 350,955 9 271,721 7 股東權益總額 2,360,577 55 2,222,227 58 2,228,801 56 股本 1,487,637 35 1,487,637 39 1,487,637 38 資本公積 161,630 4 161,630 4 161,630 4 保留盈餘 438,223 10 430,085 11 428,316 11 其他權益 59,994 1 (51,761) (1) (34,077) (1) 非控制權益 213,093 5 194,636 5 185,295 5 每股淨值(元) 14.44 13.63 13.74 主要趨勢分析:
- 資產規模穩步擴大: 截至2024年9月30日,總資產達到4,294,036仟元,較2023年底增長約11.6%,顯示公司規模持續擴張。流動資產佔比約85%,維持高流動性。
- 負債增長: 總負債較2023年底增長約19.1%,負債比率從42%上升至45%。這可能與公司擴大營運或投資有關。
- 股東權益成長: 股東權益總額穩健增長,從2023年9月底的2,228,801仟元增加到2,360,577仟元,每股淨值也從13.74元提升至14.44元,顯示公司淨值持續增加。
合併簡明綜合損益表 (2024/Q1~Q3 vs 2023/Q1~Q3)
項目 2024/Q1~Q3 金額 (仟元) 2024/Q1~Q3 % 2023/Q1~Q3 金額 (仟元) 2023/Q1~Q3 % 差異 金額 (仟元) 差異 % 營業收入 4,280,062 100 4,068,831 100 211,231 5 營業成本 3,816,380 89 3,684,826 91 131,554 4 營業毛利 463,682 11 384,005 9 79,677 21 營業費用 368,801 9 309,711 8 59,090 19 營業損益 94,881 2 74,294 2 20,587 28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12,401) (0) 12,337 0 (24,738) (201) 稅前淨利 82,480 2 86,631 2 (4,151) (5) 所得稅費用 45,481 1 34,539 1 10,942 32 本期淨利 36,999 1 52,092 1 (15,093) (29) 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 30,453 1 36,393 1 (5,940) (16) 基本EPS(元) 0.20 0.27 主要趨勢分析:
- 營收與毛利成長: 2024年Q1至Q3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5%,營業毛利更是大幅增長21%,毛利率從9%提升至11%,顯示公司核心業務擴張且產品組合或成本控制表現良好。
- 營業損益亮眼: 營業損益年增28%,表明公司本業獲利能力顯著提升。
- 非營業損益大幅惡化: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從去年同期的正數12,337仟元轉為負數12,401仟元,年減高達201%。此為導致整體獲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 淨利與EPS下滑: 受非營業損益影響,稅前淨利年減5%,本期淨利年減29%,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年減16%,基本EPS從0.27元降至0.20元,顯示非營業項目對最終獲利造成顯著衝擊。
市場銷售分佈 (2024年1-9月)
- 銷售集中度高: 泰國佔44%,中國佔42%,兩者合計達86%,顯示銷售市場高度集中於這兩個國家。
- 其他市場佔比低: 越南佔6%,韓國佔3%,馬來西亞、埃及、香港、波蘭、台灣/印度/日本各佔1%。
產品銷售應用分佈 (2024/Q1~Q3)
- 傳統應用為主: 家電類產品佔46%,電腦相關產品佔37%,兩者合計83%,顯示傳統消費性電子產品仍是公司主要營收來源。
- 新興應用佔比低: 電視佔8%,充電器佔4%,汽車佔2%,通訊/電動車/遊戲/健身/介電液合計僅佔1%,顯示在新興高成長領域的滲透率仍低,但潛力巨大。
財務比率 (2021/Q4 ~ 2024/Q3)
- 毛利率: 近三年來穩定維持在9%至11%之間。2024年Q3達到11%,與2023年Q4持平,顯示公司毛利能力穩定且有上升趨勢。
- 負債比率: 在42%至45%之間波動。2024年Q3為45%,達到近期高峰,反映負債總額有所增加。
- 應收週轉天數: 近三年在100至113天之間。2024年Q3為113天,略高於過往平均,可能意味著應收帳款回收時間略有延長。
- 存貨週轉天數: 近三年在62至69天之間。2024年Q3穩定在62天,顯示公司存貨管理效率良好。
公司治理及企業社會責任 (Page 20)
- 公司治理: 獨立董事佔比42.86%,顯示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構。
- 社會關懷: 持續扶助弱勢孩童,參與公益慈善贊助及捐贈。
- 兩性平權: 女性董事佔比14.29%,女性高階主管佔比50%,展現對性別平等的重視。
- 環境保護: 推展綠色材料、支持節能減碳、更換節能設備、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推廣廢紙列印,積極實踐環境永續。
成長動能與未來展望 (Page 21-29)
- 成長策略:
- 現有產業: 增加客戶群、擴大市場佔有率。
- 新產業: 橫向開發新客戶、汽車零配件、電動汽車電池。
- 綠色材料: 各項回收料、添加生物基材料、浸沒式冷卻液。
- 完整銷售通路: 配合客戶增設新據點、增設倉庫加速供貨時間。
- 全球佈局: 加強亞洲佈局及全球物流,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中國(多個城市)及台灣設有工廠、銷售中心及倉庫,旨在產品銷售全世界。
- ESG願景: 推動ESG協同降低產品及營運產生的環境足跡,達到永續發展的願景。
- 綠色產品: 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發「UNIPOLYMER」品牌,獲得UL認證及符合TCO和EPEAT法規,包括OBP海洋回收料、30%至100%PCR環保塑料及Biobase材料。
- 國際認證: 獲得多項國際體系與環保認證,如ISO 9001、ISO 14001、UL94、UL ECVP 2809、IATF 16949,證明其產品品質、安全與環保標準符合國際規範,特別在汽車產業的品質管理方面。
- 浸沒式冷卻市場: 視為重要成長動能。
- 策略夥伴: Engineered Fluids, Inc.,成立於2017年,總部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製造分銷設施於德克薩斯州,創始人擁35~40年介電熱傳導流體經驗,客戶遍及全球逾90個國家、超過10,000名。
- 應用領域廣泛: 電動車、伺服器/數據中心、電池等,客戶群包含ATI Motors、RIVIAN、TESLA、Ford、Intel、HP、Meta、Google、Samsung、NEXERA ENERGY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
- 單相冷卻優勢:
關鍵績效指標 氣冷 SLIC 從SLIC中獲益的百分比 (%) 結果 總IT供電功率 (MW) 10 10 NA 相等 數據機房面積 (平方英尺, SF) 56,800 4,000 減少 93.00% 顯著減少 計算出的PUE (能源使用效率) 1.414 1.024 改善 27.50% 更好 冷卻功率使用量 (千瓦, kW) 5,476 325 減少約 94.07% (報告數據為28.30%可能為筆誤) 顯著降低 總建築功率負載 (千瓦, kW) 19,061 13,668 減少約 28.29% (報告數據為91.70%可能為筆誤) 顯著降低 冷卻能耗佔數據中心總能耗的百分比 29% 2% 減少約 93.10% (報告數據為941%可能為筆誤) 大幅減少 註:表中部分百分比數據與實際數值推算結果存在差異,此處已根據原始數值進行更合理的推算。SLIC在節省空間、提升能源效率及降低能耗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 佶優浸沒式冷卻焦點: 成為技術和解決方案領導者,應用於微型與邊緣數據中心、人工智慧、ASIC、FPGA冷卻與部署,提供SLIC Tank、設計、許可、交鑰匙設施、ElectroCool™與BitCool™介電冷卻液。亦延伸至電池、充電系統、電動汽車、海洋、航空、海底和地下等應用,並針對高功率與高熱功率應用開發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