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剛(5009)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榮剛(5009)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Webex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票證券所舉辦之法說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榮剛(股票代碼:5009)法人說明會報告分析與總結

這份榮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5009)發布於2025年8月4日的法人說明會報告,詳盡揭示了公司在特鋼產業的現況、財務表現、產業概況與未來發展策略。總體而言,榮剛展現了其在高值化特殊合金材料領域的策略深耕,尤其是在航太、能源與國防等具高進入門檻的產業。

從長期角度來看,這份報告釋放了許多正面的基本面訊息,預示著榮剛具有穩健且具成長潛力的未來趨勢。公司透過持續的客戶與系統認證、全球銷售網絡的建構,以及聚焦於高階功能性材料和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策略,有效鞏固其市場地位。特別是航太產業的強勁需求和國防在地化發展,為榮剛提供了堅實的成長動能。廠區分工重定位及新廠擴建,也將進一步優化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擴大市場份額,這些均是支撐公司未來數年業績成長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短期趨勢上,報告中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務數據則顯示出一定的營運壓力。儘管年度表現(2024年)在某些指標上保持穩定或成長,但最新季度數據(2025年Q2)的顯著下滑,特別是獲利的巨幅衰退,預示著公司可能正經歷一個短期調整期,或面臨外部市場壓力的挑戰。這也與毛利率近年來的持續下滑趨勢相互應證。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在短期內需對此保持警惕,並密切關注後續季度的營運數據能否止跌回升。

總體而言,榮剛具備良好的長期成長潛力,其策略佈局契合全球高階工業材料的需求趨勢。但在評估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時,短期獲利壓力可能導致股價波動,長期投資價值則來自於其產業護城河的強化與新產能的逐步釋放。

文件內容重點摘要

本段落將以條列方式摘要榮剛(5009)法人說明會文件中的主要資訊與數據趨勢。

公司概況

  • 基本資訊:榮剛創立於1993年3月19日,1998年10月17日上櫃,資本額新台幣60億元。
  • 2024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28.64億元。
  • 主要產品:聚焦於合金工具鋼、功能性材料、商用型合金等大類。
  • 公司治理評鑑:連續第八至十一屆名列TOP 5%。
  • 工廠位置與國際通路:新營廠、柳營廠位於台灣;國際通路涵蓋台灣、美國、大陸(多點)、越南、日本。顯示其具備完整的生產基地與全球化的銷售網絡。
  • 集團關係企業:以台灣為製造中心,透過金耘鋼鐵、金耘國際(含越南、廣州、浙江嘉興、天津金耘等)、Alloy Tool Steel, Inc.(USA)、榮剛日本等子公司,建立亞洲物流通路並行銷全球。

製造流程與認證

  • 製造核心:包含熔煉(電弧爐EAF、盛鋼桶精煉爐LHF、真空吹氧脫碳爐VOD、真空脫氣爐VD)、澆鑄/電極棒、二次精煉(真空重熔精煉VAR、電渣重熔精煉ESR)、輥軋、鍛造、熱處理、精整等多元且精密的製程。
  • 廣泛系統認證:持有ISO 9001 (品質), AS9100 (航太品質), GE Aviation S-1000, ISO 17025 (實驗室), GE S-400, PWC LCS, SAFRAN MTL (航太供應商), NADCAP (航太特殊製程認證: NDT, 材料測試, 熱處理), ISO 14001 (環保), ISO 45001 (職安), ISO 50001 (能源管理), AEO (安全認證優質企業), IATF 16949:2016 (汽車品質) 等多項高規格認證,展現其嚴謹的品質管理與高度的產品專業性。
  • 重要客戶認證進度 (2019-2024):持續取得瑞典GKN航太、Voestalpine BÖ HLER Aerospace、Safran Landing System、Airbus Canada等航太系統廠認證,以及WEG能源供應商、Cameron油氣超合金認證。也通過日本JIS MARK和印度BIS多項認證並擴大供料尺寸與鋼種,顯示其積極拓展高階國際市場。

近期產業概況

  • 航太產業:全球兩大系統商(波音、空中巴士)積壓訂單依舊維持高點。
    • 波音:2025上半年淨接單625架,交機280架;截至2025年6月,積壓訂單6,590架。相較2024年數據,上半年表現亮眼。中期目標每月737 Max產能提升至56架。
    • 空中巴士:2025上半年淨接單402架,交機306架;積壓訂單維持在8,754架高位。
    • 趨勢:需求穩健,受益於汰換老舊機隊和提升燃油效率的長期推力,未來訂單消化能力良好。
  • 能源產業:再生能源為未來成長主要需求來源,基礎設施鋼鐵需求穩定成長,為長期需求穩定力量。風力及太陽光電的商機已納入產線考量。
    • 趨勢:長期穩定增長。
  • 油氣產業:全球活躍油井數隨油價起伏,美國2025年原油日產量預計較2024年增加。
    • 趨勢:需求大致穩定,無明顯波動。
  • 機械模具產業:材料需求受景氣影響而波動。
    • 趨勢:相對穩定,但受景氣波動影響。
  • 國防產業:地緣政治衝突、各國擴大國防支出及武器庫存回補等因素,為特殊鋼需求的重要驅動力。
    • 趨勢:需求強勁增長。榮剛提供多種軍工用品母材料,如槍管材、砲管材、飛彈殼體、戰機起落架材料及扭力桿材料等。

重要合金原料趨勢(5年)

  • 鉻 (Cr):趨勢持平(Flat!)。
  • 高碳鉻鐵 (HCr):市場價格約在1.37-1.4美元/磅 Cr,趨勢持平(Flat!)。
  • 釩 (V):市場價格約在23.3-24美元/公斤 V,趨勢下跌(Down!)。
  • 鎳 (Ni):市場價格約在15,200-15,500美元/公噸,趨勢持平(Flat!)。
  • 鉬 (Mo):市場價格約在53-54美元/公斤 Mo,趨勢上漲(Up!)。
  • 趨勢總結:主要合金原料價格呈現多數持平、部分下跌或上漲的混合態勢。

財務表現(合併)

項目 2024 (仟元) 2023 (仟元) 年增率 (2024 vs 2023) 2022 (仟元) 年增率 (2023 vs 2022)
合併營收 12,864,438 13,525,251 -5% 12,365,317 4%
營業毛利 3,370,428 3,644,650 -8% 3,955,630 -15%
營業利益 1,959,596 2,374,232 -17% 2,414,961 -19%
稅後淨利 2,612,199 2,395,251 9% 2,098,015 25%
歸屬母公司之稅後淨利 2,592,390 2,339,563 11% 2,018,769 28%
每股稅後盈餘(元) 4.40 4.66 -6% 4.52 -3%
營業毛利率 26% 27% (下降1個百分點) 32% (下降5個百分點)
  • 營收趨勢(年度):2024年營收為128.64億元,較2023年(135.25億元)年減5%,但仍高於2022年(123.65億元),顯示從2023年高點略有回落,但保持在相對高位。
  • 毛利與營業利益趨勢(年度):毛利與營業利益在2024年呈現年減,且從2022年到2024年持續下降。毛利率從2022年的32%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27%,再到2024年的26%,顯示成本控管或產品組合面臨壓力,與報告聲稱的獲利穩定原因略有衝突。
  • 稅後淨利與EPS趨勢(年度):稅後淨利與歸屬母公司之稅後淨利在2024年逆勢增長(分別成長9%和11%),這在毛利下降的情況下值得關注,可能源於業外收入或有效稅率的降低。每股稅後盈餘(EPS)2024年為4.40元,較2023年的4.66元略有下降(-6%),但整體仍維持在過去幾年的較高水平。
  • 獲利穩定原因:報告提及獲利穩定歸因於原料採購策略改變、簡化製程及鋼種、消除浪費及成本管控得宜。
項目 2025.Q2 (仟元) 2025.Q1 (仟元) 季增率 (2025Q2 vs Q1) 2024.Q2 (仟元) 年增率 (2025Q2 vs 2024Q2)
合併營收 3,059,463 3,036,192 1% 3,363,835 -9%
營業毛利 627,064 730,482 -14% 850,424 -26%
營業利益 280,207 393,689 -29% 490,334 -43%
稅後淨利 227,981 356,695 -36% 725,291 -69%
歸屬母公司之稅後淨利 219,472 372,518 -41% 715,997 -69%
每股稅後盈餘(元) 0.37 0.63 -41% 1.2 -69%
  • 營收趨勢(季度):2025年Q2營收30.59億元,較Q1微幅季增1%,但較2024年Q2的33.63億元年減9%,顯示營收在2025年開始放緩,較去年同期下滑。
  • 獲利指標趨勢(季度):所有獲利指標(毛利、營業利益、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淨利、EPS)在2025年Q2均呈現顯著下滑。毛利季減14%、年減26%;營業利益季減29%、年減43%;稅後淨利及歸屬母公司淨利更是季減達36-41%,年減高達69%。每股稅後盈餘從Q1的0.63元降至0.37元,相較2024年Q2的1.2元,降幅高達69%。這顯示2025年Q2的營運狀況大幅惡化。

銷售產業分布(百分比)

  • 航太產業:佔比從2022年的17%顯著增長至2024年的41%及2025年Q1的41%,顯示公司成功轉向高階應用市場。然而,在2025年Q2,其佔比回落至33%,值得密切觀察此趨勢是否延續。
  • 機械+模具+一般民生:佔比從2022年的60%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39-42%區間(對應航太增長),但在2025年Q2,其佔比又回升至46%,這與航太佔比的回落呈現反向趨勢。
  • 能源與油氣產業:能源佔比保持相對穩定,約5-7%,2025年Q2下降至4%。油氣產業在2022年佔11%,2023年提升至15%,隨後在2024年和2025年Q1回落至7%,但在2025年Q2再次回升至10%。
  • 總結:銷售產業分布反映榮剛在高附加價值產業(航太)的深耕趨勢,儘管2025年Q2在航太領域有所回調,傳統產業占比回升。

銷售區域分布(百分比)

  • 美洲:佔比維持在24%-37%之間波動,是榮剛重要的銷售市場。2025年Q2為37%,為最高佔比。
  • 亞洲:佔比穩定增長,從2022年的24%上升至2024年的30%及2025年Q1的30%,但在2025年Q2下降至24%。
  • 歐洲:佔比波動較大,從17%(2022年)至27%(2024年Q3),2025年Q2為22%。
  • 台灣:佔比在11%-25%之間波動,2025年Q2為11%。
  • 總結:銷售區域分佈呈現動態調整,北美市場仍佔重要地位,亞洲市場前期有顯著增長,但最新季度數據顯示調整。

榮剛集團發展

  • 成本樽節、獲利提升趨勢(2017-2024年)
    • 合併營收呈現整體上升趨勢,在2023年達到高點後,2024年略為下滑。
    • 毛利率自2022年(32%)起呈現逐年下滑,至2024年為26%,與營業毛利的絕對金額下降趨勢一致。
    • 稅後淨利在2021年受疫情影響後,自2022年開始顯著復甦並逐年提升,即便毛利下滑,仍能維持淨利增長。
  • 榮剛歷年每股盈餘(EPS)趨勢(2017-2024年)
    • EPS自2018年走出谷底,並在疫情期間(2020-2021)後顯著提升,從2021年的1.7元成長至2022年的4.52元,2023年4.66元達到近年高點,2024年略降至4.40元,顯示獲利已趨於穩定且保持高位。
  • 榮剛集團績效 vs 國際同業(2020-2024年)
    • 與ATI、Daido Steel、Swiss Steel和Carpenter等國際同業相比,榮剛的每股盈餘在動盪的市場環境中表現出更高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儘管絕對數字不如Carpenter在表現良好時的高峰,但其穩定性更突出。

未來策略與展望

  • 兩廠分工、提升競爭力
    • 新營廠(建設中):將新建50噸電弧爐,目標粗鋼產能從0噸/年增至24萬噸/年,導入先進自動定位定速澆鑄系統與垂直澆鑄VCM,以及連續鑄造生產小鋼胚,目標是透過規模生產效益增加商用合金鋼銷售。
    • 柳營廠(現有):粗鋼產能從12萬噸/年增至15萬噸/年。重點放在功能性產品生產(ESR/VAR)、提升鍛棒尺寸並切入大型模塊、壓鑄模及特殊鍛件市場,以及小尺寸棒材製造(透過開胚機改造)。
    • 總結:重定位建構兩廠,形成專業合金條棒鋼生產線,提升成材率,縮短生產時間,加速週轉。
  • 大鍛棒及大輥棒之應用
    • 新建8000噸油壓大鍛機,將既有產品尺寸區間由直徑600mm延伸至1,000mm,將工具鋼銷售型態延伸至塑模鋼及大型模塊市場。
    • BDM開胚機改造後可產製直徑達200mm圓棒,以輥軋取代鍛造提高成材率和競爭力,未來可供應無縫管胚料需求。
  • 新營廠連鑄線策略:導入連鑄線,除滿足外購鋼胚需求,亦規劃與台鋼集團旗下易昇鋼鐵(官田廠)合作生產棒材及盤元棒線材,搶攻不鏽鋼棒線長材(年405萬噸)和高強度低合金鋼長材(年3,400萬噸)市場。
  • 「三引擎」穩健成長策略:建構合金工具鋼、功能性產品、商用合金鋼三大產品群。強調630功能性不鏽鋼的世界第一地位、持續航太/能源/油氣認證以構築進入障礙,成為亞洲工具鋼第一,以及配合國防在地化,奠基隱形護國神山。
  • 全尺寸、全鋼種開發:提供從5.5mm至1200mm直徑的多種鋼種(3/4/6系不鏽鋼、各類工具鋼、低合金鋼、軸承鋼、碳鋼),滿足半導體、航太、能源、石化、醫療、機械等多領域需求。
  • 未來展望重點:產業應用朝高階方向發展、生產面透過兩廠分工及流程再設計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設備面建構新世代智能化合金煉製系統並優化既有設備,持續ESG和強化公司治理。

股票市場影響與未來趨勢分析

整體評估與展望

榮剛這份法人說明會報告描繪了一家在利基市場深耕、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特殊合金材料供應商。公司的戰略布局清晰,聚焦於高附加價值的航太、能源、油氣及國防等產業,這些領域對材料的性能和認證要求極高,形成了顯著的進入障礙,為榮剛築起了強固的護城河。擴廠及流程再造計畫預計將提升規模經濟效益,強化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從股價影響層面來看,報告中的短期與長期資訊應分開解讀。長期而言,榮剛的基本面穩健,且有明確的成長動能;然而,近期財務數據的顯著下滑,可能在短期內對股價構成壓力。

基本面利多因素(利好)

  • 產業需求結構性成長

    • 航太產業訂單強勁:波音與空巴的積壓訂單量仍在高檔,反映未來交機量的穩定需求。新舊機型汰換和燃油效率提升是長期趨動力。榮剛在此領域持續獲得客戶與擴大尺寸認證,為其帶來穩定且高毛利的訂單,儘管Q2占比下滑,但行業趨勢依然看好。
    • 國防產業崛起: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導致各國擴大國防支出與武器庫存回補,榮剛作為軍工母材料供應商,將直接受惠於此波需求,且具備軍工產品的門檻與穩定性。公司積極配合國防在地化,使其在台灣軍工供應鏈中佔有獨特且關鍵的地位。
    • 再生能源發展:再生能源在能源產業中扮演主要成長需求來源,雖然能源客戶佔比不高,但作為長期趨勢,相關基建鋼鐵需求將提供榮剛穩定的成長動力。
  • 市場領導地位與技術壁壘

    • 高階產品技術領先:報告明確指出其「630功能性不鏽鋼世界第一」,且在「亞洲工具鋼第一」的目標,凸顯其在特定高階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這類產品由於需要嚴格的認證流程和高標準的生產技術,具備極高的進入門檻。
    • 客戶與系統認證深化:持續不斷獲得全球主要航太、能源、油氣巨頭的供應商及材料認證,如GE Aviation、Safran、Boeing等,這些認證工作耗時且技術要求嚴苛,一旦取得便能構築穩固的合作關係與供應鏈地位,大幅降低客戶轉換供應商的意願。
  • 生產與營運效率提升

    • 新廠擴建與智能化轉型:新營廠50噸智能化合金煉製系統的建設,將使其粗鋼產能大幅擴增至24萬噸/年,搭配連鑄系統將提高成材率並加速週轉。柳營廠的3500T & 1600T鍛機與BDM開胚機改造,則能提升大型鍛件和輥棒的生產能力,優化產品組合並擴大市場份額。
    • 兩廠分工策略:新營廠聚焦規模化生產商用合金,柳營廠則專注於高階功能性產品與特殊鍛件,此明確分工有助於各自優化生產流程、提高專業度與成本效益。
    • 成本控制措施:公司提到透過原料採購策略改變、簡化製程和鋼種、消除浪費等措施,以穩定獲利。
  • 財務穩定性與股東回報

    • 年度獲利表現穩定:儘管年度營收和毛利有所波動,但2022-2024年的歸屬母公司淨利和EPS皆保持在較高水準(4.40元以上),顯示其整體盈利能力穩健,並相對國際同業表現更佳。

基本面利空因素(利空)

  • 短期財務表現壓力

    • 2025年Q2獲利急遽下滑:這是報告中最值得警惕的短期信號。2025年Q2的營業毛利季減14%(年減26%)、稅後淨利季減36%(年減69%)、EPS季減41%(年減69%),顯示最新一季度的經營表現遭受重創。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綜合導致:
    • 毛利率持續下降:自2022年高點32%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26%,顯示產品或成本結構可能發生不利變化。儘管公司提到成本控制,但數據反映的效果並不顯著。
    • 航太銷售佔比回落:雖然航太產業長期看好,但榮剛在2025年Q2此項目的銷售佔比從Q1的41%顯著回落至33%,而機械+模具+一般民生產業佔比回升。這可能表示短期內高毛利的航太訂單或交貨放緩,而其他毛利率較低的產品銷售比重增加,進而影響整體獲利。
    • 整體營收增速放緩:2024年營收已較2023年微幅下降,2025年Q2雖較Q1略增,但較去年同期仍呈年減。營收的增長動能放緩會直接衝擊規模效益與利潤。
  • 原物料價格波動風險

    • 報告中提及釩價格下跌而鉬價格上漲,其餘主要原料(鉻、鎳、HCr)持平。特殊鋼的生產成本高度受上游原物料價格影響,即使公司強調採購策略,但整體趨勢的不可控性仍會對毛利構成壓力。
  • 景氣循環性影響

    • 部分產品(如機械模具和一般民生用品)的需求仍會受全球景氣波動影響。如果全球經濟放緩,這類需求可能會進一步受壓,即便高階特殊材料的韌性較強,但無法完全擺脫總體經濟的影響。

股票市場短期或長期趨勢預測

  • 短期趨勢 (未來1-2季)

    考量2025年Q2顯著的獲利下滑,預計市場可能會在短期內對榮剛的股價表現持保守態度,甚至可能引發部分修正壓力。儘管產業展望良好,但財報數字是投資者近期情緒的重要觸發器。若Q3或Q4的營收和獲利未能展現明顯回升,股價可能會在整理區間波動,難有大漲空間。此外,若原物料價格的波動性增強,也可能對短期股價造成影響。然而,若公司的季報只是季節性淡季或特定出貨遞延的影響,並且Q3開始改善,則有望在低檔盤整後觸底反彈。

  • 長期趨勢 (未來2-5年)

    從長遠來看,榮剛的成長前景仍相當樂觀。航太、國防等高門檻利基市場的需求穩定增長,加上公司積極擴充產能(新營廠新設備預計將大幅提升粗鋼產能)、優化製程與產品組合、並持續獲得重要客戶認證,這些都將鞏固其長期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一旦新產能開出且產線順利磨合,其規模效益將逐漸顯現。因此,對於著眼於公司未來發展的長期投資者而言,當短期股價因Q2財報受壓時,可能反而是提供一個長期布局的機會點。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以注意的重點

對於廣大的散戶投資人而言,在榮剛的投資決策上,以下幾點值得特別關注:

  1. 深度分析季度財報

    單一季度(如2025年Q2)的顯著獲利衰退,提醒投資人需審慎分析其背後的原因,究竟是短期因素(例如:部分高毛利訂單遞延出貨、原物料成本結構短期不順、產品組合季度性調整)還是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務必緊盯2025年Q3和Q4的營運表現,尤其是毛利率和獲利能否止跌回升,確認短期壓力是否緩解。

  2. 關注高階產品佔比與產能利用率

    航太與國防等功能性材料是榮剛重要的利潤來源。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公司財報或後續說明會中是否有提及這些高值化產品的銷售佔比變化。若未來航太與國防產品的營收貢獻能回升甚至持續提升,代表公司仍在成功執行其高值化策略,這是長期的利好。同時,需觀察新舊廠區擴產後的產能利用率及效益是否如預期發揮。

  3. 留意原物料成本變動與庫存管理

    特殊鋼產業的獲利極易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散戶投資人雖然難以預測精確價格,但可關注大宗金屬(如鎳、鉬、鉻等)的國際走勢。榮剛的採購策略與庫存管理能力將是其能否緩衝原物料價格風險的關鍵。

  4. 重視長期發展而非短期波動

    榮剛屬於傳統產業中走向高值化、深耕利基市場的典範,這類公司往往不以爆發性成長見長,而是穩健且長期地構築其產業護城河。其股票特性可能更適合長期持有,分享產業升級與市場地位強化的紅利。建議散戶避免因單季財報不如預期而盲目殺出,應更著重於公司長期策略的執行與未來潛力的實現。

  5. 產業趨勢的判斷

    密切關注全球航太產業的景氣復甦情況、軍工供應鏈的在地化趨勢以及全球對潔淨能源(風力、太陽能等)的投入進度。這些外部因素的強勁成長將直接驅動榮剛高階材料的需求。

  6. 定期追蹤法人說明會資訊

    這份文件是來自法人說明會,說明公司願意定期向投資人揭露訊息。投資人應持續關注未來的法人說明會或公司公告,了解其最新營運計畫、產能擴充進度及財務預估,這將是掌握公司未來動向的重要途徑。

總結而言,榮剛作為特殊材料領域的隱形冠軍,長期具備成長動能和抗跌韌性。散戶投資者應綜合考量短期數據波動與長期發展策略,採取相對理性、長期佈局的投資策略。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Webex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票證券所舉辦之法說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Webex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票證券所舉辦之法說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Webex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大證券所舉辦之法說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