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凌(4976)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佳凌(4976)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臺灣證券交易所1樓資訊展示中心(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 五段7號1樓)
相關說明
說明亞翔工程營運策略與未來展望等相關資訊。 15:30報到,16:00法說會開始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以下為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4976)於2025年9月18日發布的法人說明會資料分析與重點摘要。本分析將依據文件內容,提供對公司營運狀況、財務表現的整體觀點,並評估其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未來趨勢判斷以及投資人應注意的重點。

整體分析與總結

報告的整體觀點

本報告揭示了佳凌科技在光學鏡頭及元件領域的深厚技術實力與多元產品應用,涵蓋車用、消費性電子、AI視覺及投影等高潛力市場。公司擁有從設計、模具、鏡片生產、真空鍍膜到鏡頭組裝的完整一條龍整合服務能力,並強調內部自製精密金屬零件與模具製造,展現其在供應鏈整合上的優勢。然而,從最新公布的營運成果來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面臨顯著的營收衰退與虧損擴大,尤其非營業損益的大幅惡化是導致虧損加劇的關鍵因素。儘管研發費用投入增加,可能預示著長期轉型與成長的潛力,但短期內公司財務狀況呈現挑戰。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影響: 鑑於2025年上半年營收顯著下滑、毛利率大幅降低、以及稅後淨利由盈轉虧且虧損擴大,市場預期將會產生負面影響。每股盈餘由正轉負,可能導致投資人信心受挫,股價短期內可能面臨壓力。非營業損益的劇烈變動若未能有合理解釋,將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
  • 長期影響: 公司在ADAS、VR/AR、AI視覺、低軌衛星等新興科技領域的廣泛布局,以及持續提升的研發投入,顯示其對未來市場趨勢的掌握與技術轉型的努力。若這些策略性投資能夠在未來幾年逐步兌現為實際訂單與營收,並扭轉目前的虧損局面,長期而言有望獲得市場的正面評價。但這需要時間觀察,且伴隨新技術開發與市場競爭的風險。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 展望2025年下半年,若無重大訂單或營運結構改善,公司可能仍將面臨營運壓力。營收成長動能不足、毛利空間壓縮以及營運成本控制是短期內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特別是非營業收入及支出的巨幅波動,需要更詳細的說明,否則其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短期表現。
  • 長期趨勢: 佳凌科技在多個智慧科技應用領域的布局,如車用光學(ADAS、LiDAR)、AI視覺、光通訊等,符合產業長期發展趨勢。這些高成長、高技術門檻的應用,若能成功切入並擴大市佔,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曲線。增加研發投入是必要的,但其成果何時能顯現並貢獻獲利,將是關鍵。公司持續投資核心技術與生產據點,顯示其對長期發展的決心。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財務表現惡化: 散戶投資人應特別注意2025年上半年營收衰退、毛利率大幅下降、以及由盈轉虧的淨利狀況。每股虧損擴大是明確的警訊。
  • 非營業損益變動: 報告中非營業收入及支出由去年的大幅正貢獻轉為今年的大幅負貢獻,此一劇烈變化對淨利影響甚鉅。投資人應關注公司是否會對此提供更詳細的解釋,例如是否涉及資產減損、匯兌損失或投資損失等一次性事件。
  • 現金流狀況: 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有所減少,顯示營運虧損正在消耗現金。雖然負債總額下降是正面訊息,但若營運無法轉正,現金流仍將持續面臨壓力。
  • 研發成果轉化: 留意公司持續增加研發費用能否有效轉化為具競爭力的新產品或新訂單。散戶投資人應追蹤公司在ADAS、AI視覺、VR/AR等領域的實際出貨進展與市場佔有率。
  • 產業競爭: 光學產業競爭激烈,特別是車用與高階模組,需評估佳凌的核心技術優勢是否足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 風險揭露: 報告開頭的免責聲明提醒了預測性資訊的風險。散戶應謹慎評估公司未來展望與實際營運結果可能存在的差異。

條列式重點摘要

基本資訊與公司概況

  • 公司名稱: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 股票代碼: 4976 TT
  • 發佈日期: 2025年9月18日
  • 股本: 新台幣14.1億元
  • 公司成立日期: 2002年12月26日
  • 公司上市日期: 2012年11月20日
  • 董事長: 劉嘉彬
  • 總經理: 江昭德
  • 總部地點: 台灣台中潭子區建國路24號
  • 員工人數: 620人 (截至2025年9月)
  • 2024年營收: 新台幣11.3億元
  • 主要產品: 光學鏡頭及元件 (各類智慧科技應用產品)
  • 公司沿革: 2002年成立於台中潭子科技產業園區,經營團隊具數十年產業經驗,承襲日系光學產業精神,以卓越品質立足全球光學企業。
  • 生產據點: 設有第一廠區(潭子總公司)、第二廠區(潭子)及第三廠區(嘉義大埔美),共三個廠區。

核心技術與產品類別

  • 核心技術力: 具備完整光學關鍵零組件設計、製造與整合能力,提供客戶一條龍式的整合服務。流程包含:
    • 設計: 產品設計、光學設計、機構設計、模具設計。
    • 模具: 模具製作、超精密加工、模具保養/反修。
    • 鏡片生產: 光學元件、模造玻璃、球型鏡片、射出成形。
    • 真空鍍膜: 物理真空鍍膜、親水膜、潑水膜。
    • 鏡頭組立: 鏡頭組裝、全自動組裝、光學檢測。
    • 高規格信賴試驗: 包含熱衝擊、UV、溫濕度、耐磨耗、振動落下、防塵、防水、鹽霧、化學測試等。
  • 主要關鍵產品類別: 透過完整的製程整合規劃,生產各類AI科技應用產品所需的高精密光學鏡頭,包括:
    • 球面玻璃鏡片
    • 模造玻璃鏡片
    • 塑膠成形零件
    • 塑膠成形鏡片
    • 鏡頭組立:強調內部自製精密金屬零件與精密模具製造。

產品應用

  • 車用 (ADAS): 廣角鏡頭、夜視鏡頭、盲點攝像鏡頭、環景鏡頭、LiDAR。
  • 消費性電子: 視訊影像鏡頭、VR/AR、4K/8K相機鏡頭、行動穿戴鏡頭、光通訊鏡頭。
  • AI視覺: 低軌衛星元件、無人機鏡頭、重型車輛/船舶、安全攝像機鏡頭。
  • 投影 (投攝影): 主流鏡頭、超短焦鏡頭、高清鏡頭、非遠心/遠心、高流明/高性能、教育/大型場地應用。

數字、圖表與表格的主要趨勢分析

營運成果 (單位:新台幣仟元;%)

項目 114年上期 金額 114年上期 % 113年上期 金額 113年上期 % YoY %
營業收入淨額 528,827 100 558,340 100 (5)
營業成本 520,198 98 533,712 96 (3)
營業毛利 8,629 2 24,628 4 (65)
管銷費用 45,350 9 43,885 8 3
研發費用 50,164 9 32,717 6 53
營業淨損 (86,885) (16) (51,974) (9) (67)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42,965) (9) 68,096 12 (163)
稅前淨利(損) (129,850) (25) 16,122 3 (905)
所得稅費用(利益) (8,509) (2) 0 0 -
本期淨利(損) (121,341) (23) 16,122 3 (853)
本期其他綜合損益 0 0 0 0 -
本期綜合損益總額 (121,341) (23) 16,122 3 (853)
加權平均股數 139,354 137,333
基本每股盈餘(虧損) (0.87) 0.12

趨勢分析:

  • 營收與成本: 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淨額為新台幣528,827仟元,較2024年同期的558,340仟元減少5%。營業成本也隨之減少3%。這顯示公司營收面臨壓力,銷售量或價格可能有所下滑。
  • 毛利與毛利率: 營業毛利從2024年同期的24,628仟元大幅下滑65%至8,629仟元。毛利率從4%降至2%,顯示產品組合、銷售價格或生產效率可能出現問題,對公司獲利能力構成嚴重挑戰。
  • 費用:
    • 管銷費用微幅增加3%,從43,885仟元增至45,350仟元,佔營收比重從8%升至9%。
    • 研發費用則大幅增加53%,從32,717仟元增至50,164仟元,佔營收比重從6%升至9%。研發費用的顯著增加,可能代表公司正積極投入新產品或新技術開發,以應對未來市場競爭,但短期內也增加營運負擔。
  • 營業淨損: 在營收下滑與毛利銳減的雙重壓力下,儘管費用控制尚可(但研發增加),營業淨損仍由2024年同期的(51,974)仟元擴大67%至(86,885)仟元。這表示公司核心營運效率不佳。
  •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此項目出現極劇烈的變化,從2024年同期的正貢獻68,096仟元轉為2025年同期的負貢獻(42,965)仟元,衰退幅度高達163%。這不僅是導致稅前淨利由盈轉虧的主要原因,也為整體財務表現增添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報告中未詳細說明具體構成,這部分需要投資人特別關注。
  • 稅前淨利(損)與本期淨利(損): 綜合上述因素,公司從2024年上半年稅前淨利16,122仟元轉為2025年上半年稅前淨損(129,850)仟元,淨利潤大幅衰退905%。本期淨利(損)亦由16,122仟元轉為(121,341)仟元,衰退853%。
  • 基本每股盈餘(虧損): 每股盈餘從正的0.12元轉為虧損的(0.87)元,顯示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營運陷入嚴重虧損。

資產負債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項目 2025.06.30. 2024.12.31.
金額 % 金額 %
資產總計 2,772,563 100 2,996,868 100
現金及約當現金 1,058,687 38 1,229,411 41
應收票據及帳款 209,208 8 208,995 7
存貨 426,727 15 444,525 15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878,290 32 923,176 31
其他資產 199,651 7 190,761 6
負債總計 400,221 15 492,940 16
流動負債計 305,900 11 363,322 12
非流動負債計 94,321 4 129,618 4
權益總計 2,372,342 85 2,503,928 84

趨勢分析:

  • 資產總計: 從2024年底的2,996,868仟元下降至2025年6月底的2,772,563仟元,減少約7.5%。這反映了公司資產規模的縮小,可能與營運虧損導致的資產消耗有關。
  • 現金及約當現金: 帳上現金從1,229,411仟元減少至1,058,687仟元,減少約13.8%。雖然仍佔總資產的38%,但現金餘額的減少與上半年營運虧損相符,顯示公司正消耗現金以維持營運。
  • 應收票據及帳款: 保持相對穩定,顯示客戶應收帳款管理或銷售收款週期無顯著惡化。
  • 存貨: 略有減少,從444,525仟元降至426,727仟元,但仍佔總資產的15%。需要觀察是否為去化庫存的成果,或僅是產能利用率下降的反映。
  •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從923,176仟元減少至878,290仟元,減少約4.9%。這可能歸因於正常的折舊,或是部分資產的處分。
  • 負債總計: 從492,940仟元減少至400,221仟元,佔總資產比重從16%降至15%。其中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均有所下降。負債的減少對於公司財務結構而言是相對正面的訊號,可能代表公司在償債或減少借貸方面有所行動。
  • 權益總計: 從2,503,928仟元減少至2,372,342仟元,佔總資產比重從84%微幅增至85%。權益的減少直接反映了2025年上半年所產生的累積虧損。

利多與利空判斷

根據報告內容,以下資訊被判斷為利多或利空:

利多 (Bullish)

  • 多元化的產品應用與市場布局: 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車用 (ADAS, LiDAR)、消費性電子 (VR/AR, 4K/8K, 光通訊)、AI視覺 (低軌衛星, 無人機, 安防) 及投影等高潛力領域 (文件第8頁)。
    • 判斷依據: 多元化的應用有助於分散市場風險,並抓住不同產業的成長機會。特別是ADAS、AI視覺和VR/AR等領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所在。
  • 完整的核心技術與一條龍整合服務: 具備從設計、模具、鏡片生產、真空鍍膜到鏡頭組裝的完整能力,並提供客戶一條龍服務 (文件第6頁)。
    • 判斷依據: 完整的技術鏈與整合服務能力可提高生產效率、品質控制,並提供客戶客製化解決方案,形成競爭優勢。
  • 增加研發費用投入: 2025年上半年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53% (文件第9頁)。
    • 判斷依據: 研發投入的增加通常被視為公司對未來成長的投資,可能為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奠定基礎,長期有利於公司的競爭力。
  • 負債總額下降: 2025年6月30日負債總額較2024年12月31日有所下降 (文件第10頁)。
    • 判斷依據: 負債的減少通常意味著公司財務風險的降低,以及可能較好的負債管理能力。

利空 (Bearish)

  • 營收顯著衰退: 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淨額較2024年同期衰退5% (文件第9頁)。
    • 判斷依據: 營收下滑直接影響公司的市場份額和成長動能,反映銷售表現不佳。
  • 毛利率大幅下滑: 營業毛利較2024年同期大幅下滑65%,毛利率從4%降至2% (文件第9頁)。
    • 判斷依據: 毛利率的顯著下降表明產品獲利能力受到嚴重侵蝕,可能與產品競爭加劇、平均銷售價格下降或生產成本上升有關。
  • 營業淨損擴大: 2025年上半年營業淨損較2024年同期擴大67% (文件第9頁)。
    • 判斷依據: 核心營運持續虧損且虧損擴大,顯示公司在營收和成本結構上存在深層問題,無法有效獲利。
  • 非營業損益劇烈惡化: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由2024年同期的正貢獻轉為2025年同期的負貢獻,衰退幅度達163% (文件第9頁)。
    • 判斷依據: 營業外損益的巨大負向變動是導致淨利由盈轉虧的關鍵因素,其未明確說明的原因增加了財務不確定性。
  • 由盈轉虧且虧損擴大: 稅前淨利及本期淨利均由2024年同期的盈利轉為2025年上半年的大幅虧損 (文件第9頁)。
    • 判斷依據: 公司從獲利轉為嚴重虧損,直接衝擊股東權益,是對投資人最直接的負面訊號。
  • 每股盈餘由正轉負: 基本每股盈餘從0.12元轉為虧損(0.87)元 (文件第9頁)。
    • 判斷依據: 每股盈餘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其轉負且虧損幅度大,對股東價值產生負面影響。
  • 現金及約當現金減少: 2025年6月30日現金及約當現金較2024年12月31日減少約13.8% (文件第10頁)。
    • 判斷依據: 現金餘額的減少表明公司正在消耗其流動性資產以應對營運虧損或其他支出,長期可能面臨流動性壓力。
  • 權益總計減少: 2025年6月30日權益總計較2024年12月31日有所減少 (文件第10頁)。
    • 判斷依據: 權益總計的減少反映了公司的累積虧損,侵蝕了股東的投資價值。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6號14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福邦證券舉辦之法人說明會,就本公司已公開之財務業務資訊作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B2東方廳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58號)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泰證券2024年第三季產業論壇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