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再生(3576)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聯合再生(3576)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說明公司營運狀況及未來展望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3576) 法人說明會報告分析

本報告詳細闡述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URE) 在太陽能與儲能產業的整體佈局、技術優勢、市場表現及未來展望。從報告內容觀之,公司展現出在臺灣太陽能市場的領導地位與垂直整合的競爭優勢,並積極拓展儲能事業與國際市場。然而,報告中揭露的年度營收數據呈現顯著下滑,為投資者應特別關注的關鍵因素。

整體觀點

聯合再生能源作為臺灣太陽能產業的龍頭,憑藉其技術創新、嚴格的品質控管及全方位的垂直整合能力,持續鞏固國內市場地位並積極邁向國際。公司不僅在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上精益求精,更將觸角延伸至太陽能系統案場開發、維運及近年快速成長的儲能系統市場。這份報告清晰地呈現了公司多元化的業務範疇、堅實的研發實力與優越的產品品質,諸如高效能模組、雙面發電技術,以及通過多項國際嚴苛測試的認證,均顯示其在技術與品質上的領先。然而,報告中揭示的2024年營收較2023年大幅衰退,此為投資人評估公司近期表現時必須深究的核心議題。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本報告內容可能對聯合再生 (3576) 的股價產生兩面影響:

利多影響 (Bullish Factors)

* **市場領導地位穩固:** 公司作為臺灣最大太陽能廠商,連續多年獲獎並獲國際機構認證,強化了市場信心。 * **垂直整合綜效:** 從製造到系統維運的完整產業鏈,有助於成本控制、品質保障及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提升競爭力。 * **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 推出TOPCon、雙面發電及全黑美學模組等高效率、高價值產品,符合市場發展趨勢,有望提升毛利率。 * **儲能市場前景廣闊:** 積極佈局表前與表後儲能市場,並取得台電大型專案實績,此一高成長潛力業務可望成為未來主要營收動能。 * **環境友善與高標準認證:** 產品通過嚴苛的品質、環境與安全測試,如酸性鹽霧等級8、水質無毒、低電磁波等,符合全球對綠色產品的嚴格要求。 * **政府政策支持:** 響應能源轉型政策,參與綠電建置與供應,受益於國內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期趨勢。

利空影響 (Bearish Factors)

* **營收顯著下滑:** 2024年營收較2023年大幅減少逾五成,此為最主要且直接的利空因素。市場可能對其營運表現產生疑慮,並影響短期股價表現。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營收下滑的原因(例如:產業景氣、價格競爭、專案遞延、或策略調整),以及公司提出的應對措施與未來展望。 * **太陽能主業佔比下降:** 儘管「其他」事業佔比相對提高,但若太陽能主業絕對營收持續萎縮,可能反映核心業務的壓力,或「其他」業務的成長幅度尚未能有效彌補主業的缺口。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Short-term):** 聯合再生能源在短期內將面臨2024年營收大幅下滑所帶來的營運壓力及市場質疑。投資人可能會觀望其2025年的營收表現及獲利能力能否止跌回升,尤其是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價格波動的背景下。公司如何解釋並有效應對營收下滑,將是短期股價表現的關鍵。 * **長期趨勢 (Long-term):** 從長遠來看,全球對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且儲能系統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聯合再生能源提供了穩健的成長基礎。公司在垂直整合、技術創新、國際佈局以及儲能事業的深耕,使其在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中具備長期競爭力。若能有效克服短期營收挑戰,並在儲能與系統整合業務上取得更大突破,其長期發展潛力仍值得期待。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營收下滑原因與展望:** 務必深入了解2024年營收大幅下滑的具體原因。是全球太陽能市場供過於求導致的價格競爭?是大型專案驗收時程遞延?抑或是公司策略性調整業務結構?並評估公司對2025年及未來的營收預期是否保守且可達成。 2. **儲能事業的實際貢獻:** 雖然儲能是高成長潛力市場,但散戶投資者應關注儲能業務在公司總營收和獲利中的實際佔比與成長速度,及其是否能有效彌補太陽能模組業務可能面臨的壓力。 3. **毛利率與獲利能力:** 在營收下滑的背景下,檢視公司的毛利率是否受到衝擊。高效能、高價值產品的推出,理論上應有助於改善毛利率,但市場競爭仍可能形成壓力。 4. **現金流與財務健康:** 大規模的系統建置和電廠持有需要大量資金,投資人應關注公司的現金流狀況、負債比率及融資能力,確保財務健康。 5. **政策風險與機會:** 再生能源產業高度依賴政府政策支持。密切關注臺灣及主要海外市場的能源政策變化,對公司業務的影響。 ---

報告條列式重點摘要

本節將根據聯合再生能源法人說明會報告內容,整理出各面向的條列式重點摘要,並分析相關數字、圖表或表格的主要趨勢。

公司概況

  • 成立與合併: 公司於2005年8月成立,並於2018年10月由新日光、昱晶、昇陽三家公司合併而成,成為臺灣最大的太陽能廠商。
  • 市值與員工: 公司市值約新台幣98億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員工人數為936人。
  • 全球據點與廠區:
    • 臺灣: 設有台北辦公室、竹科廠、竹南廠及台南廠。
    • 美國: 設有洛杉磯據點。
    • 東南亞: 設有泰國廠。
  • 主要股東: 包含國發基金及耀華玻璃 (11.9%)、台達電子 (1.92%)。

產品及主要事業部

  • 公司主要業務分為三大事業部:
    • 太陽能事業: 涵蓋太陽能電池及模組製造。
    • 太陽能系統事業: 負責太陽能案場開發、營運、工程及維運。
    • 儲能系統事業: 專注於儲能產品、表後儲能及系統整合。

營收數據與趨勢分析

按地區劃分營收 (2023 vs 2024)

此分析展現了聯合再生能源在不同市場的營收分佈與變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總營收在2024年有顯著下降。

地區 2023年營收佔比 (總營收 NT$125.2億) 2024年營收佔比 (總營收 NT$57.8億) 變化趨勢
臺灣 51% 56% 佔比上升5%,顯示對國內市場依賴度增加。
美洲 19% 20% 佔比微幅上升1%,市場重要性穩定。
新加坡 15% 13% 佔比下降2%,該地區營收貢獻度略減。
歐洲 10% 6% 佔比下降4%,歐洲市場貢獻度明顯下滑。
其他 5% 4% 佔比下降1%,貢獻度略減。

主要趨勢:

  • 總營收大幅下滑: 2024年的總營收為新台幣57.8億元,較2023年的新台幣125.2億元減少了約53.8%,顯示公司面臨顯著的營運挑戰或市場變化。
  • 區域營收結構調整: 臺灣市場的營收佔比從51%上升至56%,成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顯示公司在國內市場的深耕。美洲市場佔比微幅增加。相對地,歐洲、新加坡及其他地區的佔比均呈現下降,尤其歐洲市場的降幅較為明顯。這可能意味著國際市場的競爭加劇、需求變化,或是公司策略重心調整。

按產品別劃分營收 (1Q-2Q 2024 vs 1Q-2Q 2025)

此分析揭示了聯合再生能源在太陽能產品與其他業務之間的營收結構變化。

產品類別 1Q-2Q 2024營收佔比 1Q-2Q 2025營收佔比 變化趨勢
太陽能 81% 74% 佔比下降7%,太陽能主業相對重要性下降。
其他 19% 26% 佔比上升7%,其他業務相對重要性增加。

主要趨勢:

  • 太陽能業務佔比下降: 太陽能產品的營收佔比從1Q-2Q 2024的81%下降至1Q-2Q 2025的74%,儘管仍是主要收入來源,但其相對比重有所減少。
  • 「其他」業務佔比上升: 「其他」業務的營收佔比同期從19%上升至26%,顯示公司在太陽能核心業務之外的多元化佈局或新事業的相對重要性正在提升。鑑於2024年總營收大幅下滑,這可能表示「其他」業務的絕對營收下降幅度較小,甚至可能有所成長,從而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相對提高。投資人需進一步了解「其他」業務的具體內容(例如儲能系統、電力交易平台相關服務)及其對公司未來獲利的貢獻。

太陽能事業

  • 臺灣第一: 連續四年為臺灣第一大太陽能供應商,唯一連續十二年榮獲金能獎(2013-2024),並獲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評定為全球一線太陽能企業暨模組供應商(2017-2025)。
  • 核心優勢:
    • 高效能: 業界同級產品發電效能領先。
    • 高值化: 雙面發電加值與布局回收循環經濟。
    • 高可靠: 通過最嚴苛鹽霧等級8及17級風洞測試。
    • 環境永續: 通過模組水質無毒檢測及電磁波輻射測試。
    • 信用評鑑 (Bankability)
    • 垂直整合 (Vertical integration)
  • 產品出貨及認證肯定: 模組連續四年為臺灣模組出貨量/市佔率第一,並榮獲多個全球第三方機構認證。
  • 產品介紹:
    • 高效能PERC系列: 雙面發電/雙玻/透明背板,功率範圍420W至560W。
    • 榮耀TOPCon系列: 2024新產品,最佳發電效能及高溫表現,功率範圍455W至600W。
    • 全黑美學模組: 2025新產品,具防眩光設計。
  • 品質保證: 模組通過金能獎嚴苛複合測試與3倍IEC國際標準驗證,測試結果顯示整體表現優於3倍國際IEC標準 (衰退率為-0.65% vs 競業廠商-2%~-3%)。
  • 雙面發電先行者: 臺灣最早全面導入雙面電池及量產雙面模組的廠商。
    • 雙面模組於戶外發電可獲得更佳功率增益,依地面反射條件可增益4%至15% (如白漆+HJT/TOPcon地面可達15%)。
  • 模組環境測試:
    • 酸性鹽霧加速老化測試: 臺灣四面環海,模組於沿海應用需抗鹽害。URE模組率先通過工研院「最嚴苛」酸性鹽霧加速老化測試等級8 (IEC 60068-2-52 Severity 8),並進行加嚴序列PID300小時測試。
    • 水質檢測: 模擬完整及破碎模組浸泡水中7天後檢測,25項重金屬、一般金屬及有機化合物均遠低於環保署河川及水庫水質標準,結果為「水質安全無毒」。
    • 電磁波及輻射檢測: 模組通過IEC 61000-6-1及IEC 61000-6-3標準。距離1公尺電磁波僅1.6 dB,遠低於常用家電 (手機為10.1 dB,約為URE模組的6.3倍),對人體影響小於手機。
  • 廣泛應用場域: 模組適用於地面型、屋頂型、風雨球場、水面型、農漁共生等多樣化裝置場域。

太陽能系統事業

  • 臺灣團隊:
    • 案場開發: 目標五年內擁有500MW穩定收入的太陽能案場。
    • 供應鏈優勢: 透過優良工程、模組製造及供應鏈整合,降低成本並提升品質。
    • 專業資產管理: 專業維運團隊經營YieldCo,為公司提供穩定收入。
  • 美國團隊 (Clean Focus group, CFR & GES USA): 開發/建置/投資/維運超過200MW的案場,主要為商業屋頂專案 (Walmart, Target and Amazon)。
  • 全臺最大太陽能垂直整合公司: 業務涵蓋電池模組製造、系統業務開發、工程規劃建置、維運管理、電廠持有20年。
  • 全球電廠資產: 總計676MW。
    • 北美地區:329MW
    • 臺灣:230MW
    • 拉丁美洲:90MW
    • 歐洲地區:39MW
    • 杜拜:28MW
  • 臺灣電站資產與維運現況:
    • 首座電站於2012/6/14商轉,已邁入第13年。
    • 目前維運電站超過500MW,分佈全臺灣 (台東縣暫無)。
    • 維運涵蓋範圍:北至新北牡丹國小、東至花蓮港、西至澎湖後寮、南至屏東枋寮。
    • 自行開發監控系統,憑藉充足的發電資訊可做更精準的發電預估與管理。
  • 優化電站發電量預估系統:
    • 電站平均分佈全臺,發電量資訊與衛星日照量資訊相關係數可達88%以上。
    • 具備全臺發電量資料 (地理空間與時間軸),可進一步計算合理發電量範圍。
    • 臺灣全區發電量以台南、高雄臨海最佳,宜蘭、新北相對較差。
    • 可利用衛星即時性為發電量做預測,進一步量化資料分析。
  • 電站展望: 用綠電強化臺灣製造業國際競爭力,規劃建置電力系統、建立綠電供應、強化系統營運,並列出多項未來在臺灣各地的電站專案。

儲能事業

  • 儲能產品布局:
    • C&I (商業及工業用): 削峰填谷、電壓及頻率調節、微電網應用、需求響應。
    • 住宅用: 能源獨立、降低電費、備用電源、環境友善。
    • UPS (不斷電系統): 鋰離子電池組。
    • 可攜式: 行動能源獨立、戶外活動及救援工具、備用電源。
  • 市場拓展: 除表前市場 (AFC、電力交易平台) 外,亦積極跨足表後市場 (小型儲能) 及不斷電系統 (UPS)。
  • 儲能系統實績 (EPC): 成功建置臺灣電力公司台南七股鹽田區專案,總計150MW太陽能電力搭配20MWh電池儲能系統,具自動頻率控制及太陽能平滑化功能。此專案展現了URE在大型儲能系統建置上的領導能力與合作夥伴關係。
---

總結

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說明會報告描繪了一家在臺灣太陽能產業居於核心地位、具備全球化視野的再生能源整合商。公司在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系統開發及新興儲能事業方面展現了全面的佈局和技術優勢。

整體觀點

公司透過多年的技術累積與垂直整合,在高效能模組、雙面發電技術以及高可靠度的產品認證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其產品不僅符合國際標準,更在嚴苛的環境測試中表現優異,為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公司積極佈局儲能系統,並已取得大型專案實績,這對於公司在能源轉型中抓住新興市場機遇至關重要。然而,2024年營收的急劇下滑,是報告中不容忽視的負面訊息,這提醒投資者在評估公司潛力時,也需審慎考量其營運韌性與市場應變能力。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市場對聯合再生能源的評估將呈現兩極化。一方面,公司在技術、品質、垂直整合及儲能佈局方面的利多因素,為其長期成長性提供了樂觀預期。這些優勢有助於提升公司在產業中的地位,並可能帶來未來更穩定的營收和獲利。另一方面,2024年總營收逾五成的跌幅,以及太陽能主業營收佔比的相對下降,將是市場短期內關注的焦點。此一顯著的營收衰退,若無明確的解釋或強勁的復甦跡象,可能對投資者信心造成打擊,進而影響股價。投資者將密切觀察公司在2025年能否扭轉頹勢,特別是新興儲能業務能否有效貢獻營收和獲利。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預計聯合再生能源在短期內將持續應對2024年營收下滑的影響。市場將密切關注其2025年第一季至第二季的營運數據,以判斷營收是否止跌或開始反彈。全球太陽能市場的供給狀況、價格走勢以及公司新專案的進展,都將是影響短期表現的重要因素。若「其他」業務(如儲能)能夠迅速成長並有效彌補太陽能主業的缺口,將有利於穩定短期表現。 * 長期趨勢: 從長期來看,全球對再生能源與儲能的需求增長趨勢明確,為聯合再生能源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公司在垂直整合、技術創新和多樣化產品線方面的策略,特別是儲能系統的佈局和大型專案的經驗,使其有望在未來能源結構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若公司能成功拓展海外市場,並在高附加價值的系統整合與儲能服務上取得突破,其長期成長潛力值得期待。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營收下滑的根本原因:** 投資人應積極尋求公司對2024年營收大幅下滑的詳細說明,判斷是產業週期性因素、激烈的市場競爭、策略性業務調整,還是特定專案的影響。 2. **儲能事業的轉型效益:** 觀察儲能事業在未來季度報告中的具體營收與獲利貢獻。這將是判斷公司能否成功轉型並實現新成長動能的關鍵指標。 3. **毛利率與獲利能力:** 在營收規模縮小的情況下,毛利率和淨利率的表現更顯重要。應評估公司是否有能力透過優化產品組合、提升營運效率來維持或改善獲利能力。 4. **現金流與負債狀況:** 考量大型再生能源和儲能專案的資本密集度,密切關注公司的現金流量表,確保其有足夠的流動性應對營運和投資需求。 5. **競爭格局與全球擴張:** 評估公司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以及其國際擴張策略的成效。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具備獨特優勢和多角化佈局的公司更具韌性。 總之,聯合再生能源的報告揭示了其在再生能源領域的堅實基礎與未來潛力,但也突顯了近期營運數據上的挑戰。投資者應全面分析這些因素,並根據公司的後續表現,做出審慎的投資決策。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88號13樓 (中信金控總部B棟 會議室1302)
相關說明
說明公司營運狀況及未來展望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