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將於9月20日(六)晚上十一點至十二點間進行維護,屆時可能會有短暫的服務中斷,請見諒。

力致(3483)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力致(3483)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櫃買中心11樓多功能資訊媒體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1樓)
相關說明
受邀參加櫃買中心舉辦業績發表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對於這份報告的分析與總結

力致科技(3483.TW)這份發佈於2025年8月20日的法人說明會簡報,詳細揭示了公司在散熱解決方案領域的發展歷程、核心能力、營運布局及近期財務表現。透過全面審視這份報告,吾人可以歸納出其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未來趨勢判斷,以及對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關注的重點。

對股票市場影響的初步評估與未來趨勢預測

這份簡報內容豐富,整體而言,力致展現了在散熱領域的穩固基礎及明確的未來發展方向。公司不僅在傳統的氣冷散熱市場(如筆電風扇市佔率高)保持領先,更積極轉向高附加價值的液冷與浸沒式冷卻技術,以滿足AI伺服器、資料中心、車用電子等新興市場的散熱需求。這明確呼應了當前科技產業對高效能散熱解決方案的強勁需求,特別是在生成式AI普及下,伺服器算力激增對散熱技術提出更高要求。從長遠來看,此策略轉型無疑是極具前瞻性和成長潛力的。

正面(利多)資訊分析:

  • 營收成長動能強勁且回歸正軌: 從經營實績的數據顯示,公司在2022年營收經歷短期下滑後,於2023年及2024年實現顯著復甦與成長,分別達到新台幣83.43億元與90.01億元。進入2025年上半年,營收淨額為新台幣42.91億元,若下半年能維持相近水準,全年營收將有望再創高峰。這顯示公司產品需求回升且業務擴展順利,對於股價動能具備正面支持作用。

  • 策略性轉型至高價值領域: 報告中多次提及產品線已擴展至水冷板、冷卻液分配裝置、水冷系統及浸沒式冷卻系統。同時,台灣總部明確標註為「與水液冷製造中心」,並宣布於2025年完成力致台灣新莊建廠,專注於液冷產品製造。這表明公司正從消費性電子傳統散熱件,戰略性轉向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所需的高階散熱解決方案,這些產品毛利率較高且成長潛力巨大。在AI算力需求爆發的趨勢下,力致的此番布局將使其成為AI相關供應鏈中的重要一員。

  • 全球營運與產能擴張: 除了在中國大陸的四座製造基地外,力致已於2023年於越南設立工廠,並於2025年啟用台灣新莊新廠。全球化的產能佈局不僅有助於提升生產彈性與韌性,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同時也能有效應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提供穩定的出貨保障。

  • 研發實力與客製化能力: 公司擁有多達350名工程師,並設有先進實驗室。其「一站式服務」模式強調從需求分析到量產導入的全方位客製化散熱解決方案能力。2022年與Intel合作成立「先進散熱技術聯合實驗室」更印證了其在技術創新上的領導地位和產業合作的廣度,這些都是推動公司長期成長的關鍵優勢。

  • 產業應用廣泛且多角化: 力致的產品應用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伺服器&資料中心、車用電子及網通設備。多元化的產業布局有助於分散營運風險,並在不同產業趨勢中找到成長點。特別是車用電子,該領域產品生命週期長、驗證嚴謹、毛利穩定,IATF16949等高標準認證為其進入該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負面(利空)資訊與潛在風險分析:

  • 2025年上半年淨益率及每股盈餘顯著下滑: 這是報告中較為突出的隱憂。儘管2025H1的營收持續成長且毛利率維持在20.0%的水準(相較2024年持平),但稅後淨利與2024年同期相比呈現大幅衰退(2024H1為357,964仟元,2025H1降至148,727仟元),導致純益率從2024H1的8.8%銳減至2025H1的3.5%,基本每股盈餘也從3.77元驟降至1.50元。報告本身並未解釋造成此現象的具體原因(如:費用顯著增加、一次性費用、匯兌損失等)。這種盈利能力的急劇下滑,可能對股價形成短期的賣壓,投資者需要特別留意其財報細節的揭露,以釐清是暫時性因素還是長期結構性問題。

  • 高階產品營收佔比待提升: 儘管液冷和浸沒式冷卻技術被強調為未來方向,但報告中展示的月度總產能(水冷系統10K,浸沒式冷卻系統100)相較於傳統風扇(軸流扇&離心扇7KK)或散熱模組(5KK)仍顯微小。這表示這些新興高附加價值產品目前的營收貢獻仍低,公司轉型策略的成效尚需時間顯現。在新產能投入與舊有產線維持間的平衡,也將考驗公司的營運效率與成本控制。

  • 未來展望的預測性質: 免責聲明中提到「未來實際所發生的營運結果、財務狀況以及業務展望,可能與這些預測性資訊所明示或暗示的預估有所差異」。這點雖然是法人說明會的常見條款,但也提醒投資人對於公司在簡報中描繪的樂觀前景,仍需保持審慎態度。

對股票市場短期或長期趨勢的預測與評估

  • 短期趨勢: 考量到2025年上半年盈利能力的顯著下滑,市場在短期內可能對力致的財務表現持觀望態度。除非公司能針對盈利下滑提供合理的解釋(例如是為了長期發展而進行的大筆投資、研發費用或一次性成本),並提供清晰的未來盈利能力恢復路徑,否則股價可能面臨壓力或盤整。但若投資者對AI趨勢及其散熱需求有深厚信心,且認定盈利下降是暫時性且為戰略轉型之必要代價,則可能會在股價拉回時視為買點。

  • 長期趨勢: 從長期來看,力致的策略轉型至AI伺服器、資料中心、車用電子等高成長領域的散熱解決方案是明確的利多。隨著全球AI產業持續擴張,對液冷、浸沒式冷卻的需求將呈現幾何級增長。力致在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和客戶合作方面的布局,使其有潛力成為此趨勢下的重要受益者。若能成功將高階產品的產能和營收比重提升,並有效解決上半年的獲利壓問題,未來幾年有望迎來估值重估與股價上漲空間。其在新莊廠針對液冷系統的專屬投資,亦強化了長期成長前景的確定性。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以注意的重點

散戶投資人應將重點放在以下幾方面:

  • 深入研究2025年上半年獲利衰退的原因: 這無疑是財報公布後最需釐清的問題。觀察管理層在法說會或後續資訊揭露中如何解釋淨益率和EPS的急劇下降。是否有助於新產線啟動的資本支出增長,或是為爭取新訂單而擴增的行銷費用,甚至是否存在一次性費用攤銷。釐清問題的性質將有助於判斷是短期陣痛還是長期衰退的開端。

  • 追蹤液冷與浸沒式冷卻業務的進展: 留意公司財報中這類新產品線的營收貢獻和毛利率表現。水液冷製造中心在新莊建廠的進度,以及未來訂單是否如預期增長,是評估公司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雖然當前產能不高,但未來的增長曲線才是判斷價值的依據。

  • 關注車用電子領域的訂單動態: 車用市場對產品認證要求嚴格,一旦進入供應鏈,訂單具備長期且穩定的特性。留意力致在車用電子散熱產品線的訂單成長狀況,這部分營收的增加有助於穩定整體毛利。

  • 產業趨勢與競爭格局: 除了力致本身的表現,亦要關注全球AI產業的發展、資料中心建設進度以及車用電子市場的競爭態勢。此外,需評估力致在液冷技術領域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

  • 法人與外資籌碼變化: 大型法人投資者的動向,通常能反映他們對公司未來前景的判斷。觀察法人在力致的股票是加碼還是減碼,或是否有知名券商分析師發布其研究報告。

  • 風險意識: 應時刻謹記免責聲明的內容,所有對未來的預測都存在不確定性。同時,全球經濟、貿易政策、供應鏈中斷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對公司營運造成影響。切勿過度自信或全押,做好風險分散。

重點摘要

  • 公司概覽與歷史: 力致科技(FORCECON)成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台灣新竹,員工人數約5,200人,2025年預估營收約2.8億美元。於2006年於台灣上櫃,2000-2022年間在中國大陸佈局四座製造基地。於2022年與Intel合作成立「先進散熱技術聯合實驗室」。近年積極拓展海外製造能力,2023年建立越南廠,2025年建立台灣新莊廠,並設有美國服務據點和韓國代理商,展現全球化營運策略。
  • 產品與應用:
    • 多元散熱產品組合: 提供廣泛的散熱解決方案,包含軸流扇、離心扇、熱導管、均溫板、薄型均溫板、散熱模組、水冷板、冷卻液分配裝置、水冷系統和浸沒式冷卻系統。
    • 重點擴展水冷技術: 台灣總部定位為水液冷製造中心,並投資新莊廠於液冷技術製造,凸顯公司在高階散熱市場的策略轉型。
    • 月產能概況: 風扇類(軸流扇&離心扇)總產能每月7百萬件(7KK),車載風扇2.3KK;液水冷系統類產能每月水冷系統1萬件(10K),浸沒式冷卻系統100件;導熱元件(熱導管1KK,薄型均溫板2KK,均溫板4KK)及散熱模組5KK。數據顯示傳統散熱元件仍佔據巨大產能,但高階液冷產品雖產能小,卻是未來潛力重心。
    • 廣泛產業應用: 產品應用涵蓋消費性電子、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含AI伺服器散熱)、車用電子(IVI、VCU、ECU等)及網通設備。
  • 財務表現與趨勢(單位:新台幣百萬元,除特別標示外):
    • 營收淨額: 呈現V型反轉與持續成長趨勢。從2021年的7,819下降至2022年的7,421,隨後強勁反彈,2023年達8,343,2024年進一步成長至9,001。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4,291,若維持此趨勢,2025年全年營收有望再創新高。
    • 毛利率: 2021年為18.7%,2022年小幅提升至19.8%,2023年達到高點22.1%。然而,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均維持在20.0%,顯示近年來毛利率在經歷2023年高點後趨於穩定或略有回落。
    • 純益率與每股盈餘: 淨利表現出現隱憂。純益率在2021至2024年間穩步提升,從5.1%增長至7.7%。然而,2025年上半年純益率急劇下降至3.5%,這導致基本每股盈餘從2024年的8.27元,2024H1的3.77元,大幅滑落至2025H1的1.50元。此獲利能力的下降是報告中值得警示的財務訊號。
  • 公司優勢:
    • 客製化導向: 提供深度客製化的散熱解決方案,能滿足獨特應用場景的需求。
    • 垂直整合與一站式服務: 具備從設計、樣品製作到量產導入的完整價值鏈能力,並有自有模具開發與自動化生產。
    • 豐沛研發資源: 超過350名工程師,具備先進實驗室設備和CFD模擬技術,並擁有業界Tier-1認證和百萬級出貨紀錄。
    • 品質與環境認證: 獲得ISO9001、ISO14001、ISO45001、QC080000等多項品質及環境管理系統認證,尤其IATF16949汽車行業品質管理系統認證,對於切入高規車用市場極具重要性。

對於這份報告的進一步分析與投資人展望

力致科技在法人說明會中揭示的資訊,勾勒出一個在產業轉型中積極佈局的散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形象。作為投資人,尤其應著重理解其在財務數字背後的戰略意圖與執行成效。

戰略佈局與成長潛力

力致科技的核心成長驅動力,將來自於其對高階散熱市場,特別是AI伺服器與車用電子的滲透與擴展。傳統消費性電子產品雖然提供了穩定的營收基礎,但毛利率和成長空間有限。AI趨勢下,晶片功耗大幅提升,傳統氣冷已無法滿足需求,液冷和浸沒式冷卻成為必然趨勢。力致能夠及早意識到並進行重點投資(如台灣新莊液冷製造中心),顯示其具備產業洞察力和前瞻性。

  • 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 液冷、浸沒式冷卻是解決未來高算力AI伺服器散熱瓶頸的關鍵。儘管報告中顯示的這些高階產品當前產能(水冷系統每月1萬件,浸沒式冷卻系統每月100件)相對較小,這也暗示了這部分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潛在的成長空間巨大。隨著全球數據量和AI應用的爆發式增長,相關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升級需求將源源不斷,為力致提供了穩固的長期成長沃土。若力致能在這一波浪潮中成功確立其技術與市佔優勢,其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 車用電子市場: 車載散熱需求的增長亦是一個穩定的利多。從電動車的電池管理系統,到智慧座艙和ADAS系統,都對散熱提出更高要求。力致擁有IATF16949認證和多元車用產品應用,這表明其已具備進入汽車前裝市場的資格,而該市場具有進入壁壘高、產品生命週期長、毛利穩定的特點,是公司未來持續獲利的重要來源。
  • 全球化佈局: 越南和台灣新莊廠的建立,不僅是為了擴大產能,更是應對全球供應鏈重塑和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舉措。越南廠可滿足部分海外訂單需求,降低製造成本;台灣新莊廠作為液冷的核心基地,則可確保高端技術的自主掌控與產品研發的高效率。這種彈性的全球供應鏈佈局,將有助於公司在全球複雜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財務健康性與潛在風險應對

儘管營收持續成長、毛利率相對穩定,但2025年上半年淨益率及每股盈餘的顯著下滑,確實是財務上的一大警訊。投資人需要審慎評估此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包括:

  • 大規模資本支出與研發投入: 為應對高階液冷業務的轉型,公司可能進行了較大筆的資本支出(如新廠建設與設備採購),或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以開發新技術,這些投資在短期內會侵蝕獲利,但著眼於長期競爭力提升。
  • 經營費用上升: 為了擴展新市場和客戶,銷售、行政及管理費用可能有所增加。或是面臨全球通膨,各項經營成本上漲。
  • 匯率變動: 作為國際化公司,匯率波動也可能對其營運損益造成影響。
  • 產能利用率初期偏低: 新建液冷廠房在啟用初期,由於產能尚未完全爬坡,折舊與固定成本攤銷會相對較高,短期內影響淨利潤。

如果獲利下滑是以上述轉型、擴張、或投資為導向的合理短期因素所致,那麼其對長期成長的利多預期影響不大;反之,若問題源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主要客戶流失、或成本失控等非結構性因素,則長期風險將顯著提升。

給投資人的具體建議

基於上述分析,散戶投資者在評估力致(3483.TW)時,建議採納以下策略:

  1. 維持觀望,等待財報細節: 在公司針對2025年上半年獲利衰退提供更明確解釋前,宜持謹慎態度。仔細閱讀未來公布的財報(尤其是損益表細項)與法人說明會逐字稿,或關注媒體是否有針對此事的報導,以全面了解其利潤結構的變化。避免在信息不明確的情況下做出重大投資決策。

  2. 關注液冷產品的商業化進度: 未來數個季度,液冷產品的實際出貨量、營收貢獻以及客戶驗證進展,將是評估力致轉型成效的重要依據。這些指標若能快速增長,則表明其戰略佈局正在兌現,是重要的基本面利多。可以參考其他已在AI散熱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同業的財報與展望作為比對,來判斷力致是否在符合產業增速。

  3. 著眼長期趨勢而非短期波動: 若投資人認同AI和高性能運算帶來的散熱升級是未來十年大趨勢,且力致在此領域具備技術和產能優勢,則短期財報的獲利壓力可能是介入的好時機。但前提是對公司解決短期獲利問題的能力有足夠信心,且公司能證明其高階產品的放量速度符合預期。這屬於成長型投資的邏輯。

  4. 多元化配置降低風險: 無論多麼看好單一標的,都應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的產業或公司,降低單一公司特定事件的風險。力致股票未來表現雖然有望受惠於AI趨勢,但其短期波動性仍需考量。

總體而言,力致科技在散熱產業中擁有堅實的基礎,並積極面向高階、高成長的新興應用領域進行轉型,展現了明確的長期成長潛力。然而,其近期盈利能力的下滑是一個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市場反應和公司後續的解釋與應對措施,將是決定其短期股價走勢的關鍵因素。對於長線投資人而言,這份簡報透露出的戰略遠見和產業布局,為力致描繪了一個值得期待的長期藍圖,但需要結合其盈利能力恢復情況綜合判斷。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櫃買中心11樓多功能資訊媒體區(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1樓)
相關說明
受邀參加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舉辦之業績發表會,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