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舟(3047)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訊舟(3047)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 相關說明
- 受邀參加永豐金證券舉辦之法人說明會,說明本公司之財務概況及營運狀況。 報名請洽永豐金證券鄒小姐02-23828166或E-mail:[email protected]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訊舟科技 (3047) 2025 法人說明會報告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詳細呈現了訊舟科技 (Edimax Technology, 股票代碼: 3047) 於2025年上半年(H1)及第二季(Q2)的財務表現與營運概況。整體而言,訊舟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面臨顯著的營收與獲利壓力,尤其是電信事業群(Telco Business Group)的表現大幅下滑,導致整體業績轉為虧損。儘管部分事業群(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展現成長動能,且整體毛利率有所提升,但仍無法抵銷營收規模萎縮及電信事業群虧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來看,鑒於營收及獲利能力的大幅衰退,特別是營業利益與稅後純益均轉為負值,此份報告短期內可能被市場解讀為利空消息,導致股價承壓。長期而言,投資人將關注公司能否有效調整業務結構、提升新興業務(如AIoT及企業解決方案)的貢獻,並改善電信事業群的營運狀況。若公司能成功轉型並展現復甦跡象,則有望扭轉市場預期。 在未來趨勢的判斷上,短期內訊舟科技仍可能面臨挑戰,特別是電信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然而,毛利率的提升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或產品組合優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長期來看,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 的成長,以及在AIoT、雲端管理等領域的佈局,可能為公司提供新的成長動能。公司在全球服務據點及研發中心的配置,也顯示其持續投入創新與市場擴展的企圖心。 對於投資人,特別是散戶而言,應密切關注以下重點:首先是營收與獲利能力的復甦時程,尤其是電信事業群的止血與轉型進度。其次是新興業務(如AIoT及企業解決方案)的實際營收貢獻及獲利能力。此外,應注意現金流量狀況及負債結構的變化,以評估公司的財務穩健性。鑑於目前業績表現不佳,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決策前,應進行更深入的盡職調查,並考量市場的波動性與公司的轉型風險。報告內容摘要與趨勢分析
以下為訊舟科技2025年法人說明會報告的條列式重點摘要,並針對數字、圖表與表格提供主要趨勢分析。訊舟科技集團簡介
- 成立與資本概況: 訊舟科技成立於1986年,並於2001年公開上市。其資本額約為新台幣2,237百萬元 (約74.4百萬美元)。
- 人力資源與研發: 公司擁有625名員工,其中包含超過150名的研發工程師,顯示其對研發能力的重視。
- 全球佈局: 總部設於台灣台北,並在全球設有17個服務中心。研發與製造中心分佈於台北、新竹(台灣)及東莞(中國),體現其全球化的營運模式。
- 產品組合: 訊舟科技的產品領域主要涵蓋三大區塊:
- Consumer Connectivity (消費性聯網): 專注於所有物件的互聯。
- Enterprise Solution (企業解決方案): 為各類企業與場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涵蓋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辦公室、智慧社區、戶外監控、安全學校及智慧工廠等多樣化應用。
- AIoT Service & Security (AIoT服務與安全): 提供從設備啟動到雲端、再到應用程式的全面安全防護,包括雲端管理服務與無所不在的安全解決方案。
康全電訊 (COMTREND) 公司簡介
- 成立與資本概況: 康全電訊成立於1990年4月,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660百萬元。
- 人力資源: 員工人數為171人。
- 主要產品: 康全電訊專精於中繼接取設備、寬頻用戶端設備及智慧接取方案。
- 營運與子公司: 營運總部設於新北市,並在美國、西班牙、捷克及印度設有子公司,顯示其在全球電信市場的佈局。
- 詳細產品組合: 其產品線涵蓋中繼接取設備(如Dense DPU, Single Port DPU, EOC DPU, Robust MDU)、寬頻用戶端設備(如Phoneline: Bonding Gateway, COAX: EOC Gateway, Fiber: XGS-PON Gateway)、家庭網路設備(如Smart Access Nod, G.hn Coax Adapter, Industrial PLC Adapter)以及雲端管理系統(如Auto Configuration Server, WifiXtend™ Telecom Grade Cloud Management System)。
2025Q2 綜合損益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科目/Subjects 2024Q2 2025Q2 2025Q1 YoY Diff QoQ Diff 營收淨額 Revenue 2,098,891 963,144 1,270,281 (1,135,747) (307,137) 營業毛利 Gross Profit 646,835 262,814 369,549 (384,021) (106,735) 營業毛利率 Gross Profit % 30.8% 27.3% 29.1% -3.5% -1.8% 營業費用 Expenses 383,700 281,876 344,425 (101,824) (62,549) 營業利益 Op. Profit 263,135 (19,062) 25,124 (282,197) (44,186) 業外收支 Non-op Income 37,606 (136,350) 43,991 (173,956) (180,341) 稅前利益 PBT 300,741 (155,412) 69,115 (456,153) (224,527) 所得稅&停業 Income Tax (30,399) (4,148) (29,577) 26,251 25,429 稅後純益 PAT 270,342 (159,560) 39,538 (429,902) (199,098) 認列損益 Income to Owner 88,091 (97,340) 44,392 (185,431) (141,732)
- 營收淨額: 2025Q2營收為新台幣963,144仟元,較2024Q2大幅減少1,135,747仟元(年減54.1%),亦較2025Q1減少307,137仟元(季減24.2%)。此趨勢顯示公司面臨顯著的營收壓力。
- 營業毛利與毛利率: 營業毛利年減384,021仟元,季減106,735仟元。營業毛利率由2024Q2的30.8%下降至2025Q2的27.3%(年減3.5個百分點),並較2025Q1的29.1%下降1.8個百分點。毛利率的下滑可能反映市場競爭加劇或產品組合變化。
- 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較2024Q2減少101,824仟元(年減26.5%),但較2025Q1減少62,549仟元(季減18.2%)。儘管營收下滑,公司仍試圖控制費用支出。
- 營業利益: 2025Q2營業利益由2024Q2的263,135仟元轉為虧損(19,062)仟元,年減282,197仟元。相較於2025Q1的25,124仟元,亦大幅惡化。這顯示本業營運狀況不佳。
- 業外收支: 2025Q2業外收支為虧損(136,350)仟元,較2024Q2的37,606仟元大幅惡化173,956仟元,並較2025Q1的43,991仟元惡化180,341仟元。業外虧損對整體獲利造成嚴重打擊。
- 稅前利益與稅後純益: 稅前利益及稅後純益在2025Q2均轉為大幅虧損,分別為(155,412)仟元和(159,560)仟元,較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均大幅惡化。認列損益亦由盈轉虧。
2025H1 綜合損益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科目/Subjects 2025H1 2024H1 YoY Diff 營收淨額 Revenue 2,233,425 3,058,152 (824,727) 營業毛利 Gross Profit 632,363 789,407 (157,044) 營業毛利率 Gross Profit % 28.3% 25.8% 2.5% 營業費用 Expenses 626,301 732,260 (105,959) 營業利益 Operating Profit 6,062 57,147 (51,085) 業外收支 Non-op Income or loss (92,359) 75,720 (168,079) 稅前利益 PBT (86,297) 132,867 (219,164) 所得稅&停業 Income Tax (33,725) (14,836) (18,889) 稅後純益 PAT (120,022) 118,031 (238,053) 認列損益 Income Attributable to Owner (52,948) 26,324 (79,272) 每股盈餘 EPS (in NT$) -0.24 0.12 —
- 營收淨額: 2025H1營收為新台幣2,233,425仟元,較2024H1的3,058,152仟元,大幅減少824,727仟元,年減幅達27.0%。顯示上半年營收表現不佳。
- 營業毛利率: 雖然營收下滑,但營業毛利率由2024H1的25.8%提升至2025H1的28.3%,增加了2.5個百分點。這可能歸因於產品組合優化或成本控制得宜。
- 營業利益: 營業利益從2024H1的57,147仟元大幅減少至2025H1的6,062仟元,年減51,085仟元,衰退89.4%。儘管毛利率提升,但營收規模縮小仍導致營業利益顯著下降。
- 業外收支: 2025H1業外收支由2024H1的75,720仟元轉為虧損(92,359)仟元,大幅惡化168,079仟元。業外收入的減少甚至轉虧,是整體獲利表現疲軟的重要因素。
- 稅前利益與稅後純益: 受營收下滑及業外虧損影響,2025H1稅前利益與稅後純益均由盈轉虧,分別為(86,297)仟元及(120,022)仟元。認列損益也由盈轉虧。
- 每股盈餘 (EPS): 2025H1每股盈餘為-0.24元,相較於2024H1的0.12元,顯示公司上半年未能為股東創造正向收益。
2025/06/30 簡易資產負債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科目/Subjects 2025/6/30 % 2024/12/31 % 2024/6/30 % 現金及約當現金 Cash & cash equivalents 1,784,966 28% 1,742,021 24% 1,847,951 22% 應收票據/帳款 Accounts/Notes receivable 668,809 10% 1,139,555 16% 1,401,744 17% 存貨 Inventories 826,025 13% 1,321,833 18% 2,074,408 24% 不動產/廠房/設備 Property, plant & equipments 2,389,503 38% 2,398,794 33% 2,399,346 28% 其他資產 Other assets 674,627 11% 699,464 9% 733,443 9% 合併資產總額 Total assets 6,343,930 100 7,301,667 100 8,456,892 100 短期借款 Short-term borrowings 6,870 0.1% 7,328 0.1% 504,997 6% 應付票據/帳款 Accounts/Notes payable 530,788 8% 992,517 14% 2,075,310 24% 長期借款 Long-term borrowings 1,520,975 24% 1,533,514 21% 1,571,914 19% 應付公司債 Bonds payable 0 0% 0 0% 8,840 0.1% 其他負債 Other liabilities 967,197 15% 1,171,716 16% 1,039,316 12% 負債總額 Total liabilities 3,025,830 48% 3,705,075 51% 5,200,377 61 權益總額 Total equity 3,318,100 52% 3,596,592 49% 3,256,515 39
- 現金及約當現金: 截至2025/6/30為1,784,966仟元,較2024/12/31略增,但較2024/6/30略減。整體而言,現金水位保持相對穩定。
- 應收票據/帳款: 大幅下降,從2024/6/30的1,401,744仟元降至2025/6/30的668,809仟元(年減52.3%),也較2024/12/31減少。這可能反映營收減少或應收帳款回收效率提高。
- 存貨: 顯著下降,從2024/6/30的2,074,408仟元降至2025/6/30的826,025仟元(年減60.2%)。這可能意味著公司在去庫存方面取得成效,但也可能與訂單減少導致採購量下降有關。
- 不動產/廠房/設備: 基本維持穩定,顯示資本支出變化不大。
- 合併資產總額: 總資產從2024/6/30的8,456,892仟元降至2025/6/30的6,343,930仟元(年減25.0%)。主要受應收帳款和存貨減少影響。
- 負債總額: 負債總額大幅減少,從2024/6/30的5,200,377仟元降至2025/6/30的3,025,830仟元(年減41.8%)。尤其是短期借款、應付票據/帳款顯著減少,且應付公司債已清零。這顯示公司積極降低債務負擔。
- 權益總額: 權益總額在2025/6/30為3,318,100仟元,較2024/6/30略有增長,同時權益佔總資產的比例從2024/6/30的39%提升至2025/6/30的52%,顯示財務結構有所改善。
2025H1 營運部門別營收 (單位:新台幣仟元)
部門 2025H1 2024H1 Growth% Biz, Retail BG 1,566,798 1,303,707 20.2% Telco BG 559,565 1,666,109 -66.4% Others 107,062 88,336 21.2% Total 2,233,425 3,058,152 -27.0%
- 總營收趨勢: 2025H1總營收較2024H1年減27.0%。
- Biz, Retail BG (商用與零售事業群): 營收從2024H1的1,303,707仟元增長至2025H1的1,566,798仟元,年增率達20.2%。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從42.6%顯著提升至70.1%。此部門表現強勁,是公司上半年少數的亮點。
- Telco BG (電信事業群): 營收從2024H1的1,666,109仟元大幅衰退至2025H1的559,565仟元,年減率高達66.4%。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從54.5%大幅降至25.1%。這是導致公司總營收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 Others (其他): 營收年增21.2%,佔比從2.9%增至4.8%。
- 營收結構變化: 營收結構發生重大轉變,Biz, Retail BG 成為主要營收來源,電信事業群的貢獻大幅縮減。
2025H1 營運部門別營業損益 (單位:新台幣仟元)
部門 2025H1 2024H1 Growth% Biz, Retail BG 27,064 (50,749) 153.3% Telco BG (32,684) 106,672 -130.6% Others 11,682 1,224 854.3% Total 6,062 57,147 -89.4%
- 總營業利益: 2025H1總營業利益為6,062仟元,較2024H1的57,147仟元大幅衰退89.4%。
- Biz, Retail BG: 從2024H1的虧損(50,749)仟元轉為2025H1的獲利27,064仟元,增長達153.3%。這顯示該部門不僅營收增長,獲利能力也顯著改善。
- Telco BG: 從2024H1的獲利106,672仟元轉為2025H1的虧損(32,684)仟元,大幅衰退130.6%。此部門的虧損是拖累公司整體獲利的主要因素。
- Others: 營業利益大幅增長854.3%,從1,224仟元增至11,682仟元。
- 獲利結構變化: 公司整體獲利結構面臨挑戰,雖然Biz, Retail BG 成功轉虧為盈,但Telco BG 的大幅虧損對整體營業利益造成嚴重衝擊。
2025H1 產品別營收
- 商用及消費性通訊設備: 在2025H1佔比達到70.1%,相較於2024H1的42.6%有顯著提升。這與Biz, Retail BG的營收增長趨勢一致。
- 電信商通訊設備: 在2025H1的佔比大幅下降至23.8%,而2024H1則為54.0%。這直接反映了Telco BG業績的顯著下滑。
- 通訊服務及其他: 佔比相對較小,總計約為6.2% (2025H1),較2024H1的3.4%略有上升。
- 產品組合轉變: 公司營收重心從電信商通訊設備轉向商用及消費性通訊設備,反映市場需求變化及公司策略調整。
2025H1 – Retail Business Group 產品別營收
- 企業用設備 (Enterprise): 仍是該事業群最大宗營收來源,2025H1佔比62.1%,但較2024H1的68.9%略有下降。
- 智慧物聯網產&其他 (AIoT & Others): 佔比顯著提升,從2024H1的3.4%增加至2025H1的23.0%。這顯示公司在AIoT領域的投入開始見效,並成為該事業群的重要成長動能。
- 消費型設備 (Consumer): 佔比從2024H1的27.7%下降至2025H1的14.8%。這可能反映消費市場競爭或需求疲軟。
- 零售事業群產品結構調整: 該事業群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AIoT及其他產品,而非傳統消費型設備。
2025H1 – Retail Business Group 區域別營收
- 日本 (Japan): 依然是Retail BG最大的市場,2025H1佔比51.0%,但較2024H1的46.0%略有提升,顯示在日本市場表現相對穩健。
- 北美+歐洲 (NA + EU): 佔比從2024H1的18.4%下降至2025H1的15.4%。
- 其他地區 (ROW): 佔比從2024H1的35.6%下降至2025H1的33.7%。
- 區域集中度: 日本市場對Retail BG的貢獻度持續增強。
2025H1 – Telco Business Group 產品別營收
- 中繼接取設備 (DPU): 佔比從2024H1的85.0%大幅下降至2025H1的68.8%。這是Telco BG營收大幅衰退的主要原因,顯示此產品線需求明顯減弱。
- 寬頻用戶端設備 (Broadband CPE): 佔比從2024H1的10.8%提升至2025H1的23.2%。
- 家庭網路設備 (Home Network): 佔比從2024H1的2.7%略增至2025H1的3.0%。
- 其他: 佔比從2024H1的1.5%增至2025H1的5.0%。
- 電信事業群產品組合轉變: 雖然DPU仍是最大宗,但其重要性顯著下降,寬頻用戶端設備的相對重要性提升。
2025H1 – Telco Business Group 區域別營收
- 亞太 (Asia-Pacific): 佔比從2024H1的85.8%大幅下降至2025H1的71.3%。這顯示亞太地區電信市場的挑戰對公司影響巨大。
- 北美 (North America): 佔比從2024H1的10.2%顯著提升至2025H1的17.7%。
- 歐洲 (Europe): 佔比從2024H1的4.0%顯著提升至2025H1的11.0%。
- 區域市場結構變化: 電信事業群在亞太地區的營收貢獻大幅減少,但北美和歐洲市場的佔比有所提升,可能代表公司正將重心轉移至這些地區。
利多與利空判斷
利多資訊
- 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 營收成長: 2025H1 Biz, Retail BG 營收年增20.2%至新台幣1,566,798仟元 (文件第15頁)。
- 判斷依據:營收呈現正向增長,表示該事業群具有市場競爭力與擴張潛力。
- 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 轉虧為盈: 2025H1 Biz, Retail BG 營業利益從虧損(50,749)仟元轉為獲利27,064仟元 (文件第16頁)。
- 判斷依據:顯示該事業群的營運效率和獲利能力顯著改善,對公司整體獲利結構產生正面影響。
- 整體營業毛利率提升: 2025H1整體營業毛利率從2024H1的25.8%提升至28.3% (文件第11頁)。
- 判斷依據:儘管營收下滑,毛利率的提升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產品組合優化或定價策略上有所進步。
- 資產負債結構改善: 負債總額從2024/6/30的5,200,377仟元大幅減少至2025/6/30的3,025,830仟元 (文件第13頁),權益佔比從39%提升至52% (文件第13頁)。應付票據/帳款及存貨顯著下降 (文件第12頁)。
- 判斷依據:負債減少、權益比率提升表示公司財務結構更加穩健,流動性風險降低。存貨及應收帳款的減少也可能反映效率提升或庫存風險下降。
- AIoT與企業解決方案佈局顯現成效: Retail Business Group中,智慧物聯網產&其他 (AIoT & Others) 的產品別營收佔比從2024H1的3.4%顯著提升至2025H1的23.0% (文件第18頁)。
- 判斷依據:顯示公司在AIoT等新興高價值領域的策略性投資開始產生實質營收貢獻,為未來成長奠定基礎。
利空資訊
- 總營收大幅衰退: 2025Q2營收年減54.1%,季減24.2% (文件第10頁);2025H1總營收年減27.0% (文件第11頁)。
- 判斷依據:營收是公司成長的關鍵指標,大幅下滑直接影響獲利能力,顯示市場需求疲軟或競爭壓力加大。
- 整體營業利益大幅衰退並轉虧: 2025Q2營業利益由盈轉虧為(19,062)仟元,年減282,197仟元 (文件第10頁);2025H1營業利益年減89.4% (文件第11頁)。
- 判斷依據:營業利益代表本業獲利能力,大幅下滑甚至轉虧表明核心業務營運狀況不佳。
- 稅前及稅後純益轉虧: 2025Q2及2025H1稅前利益和稅後純益均由盈轉虧 (文件第10、11頁)。2025H1每股盈餘為-0.24元 (文件第11頁)。
- 判斷依據:虧損直接侵蝕股東權益,影響公司估值與投資吸引力。
- Telco Business Group 營收與獲利顯著惡化: 2025H1 Telco BG 營收年減66.4% (文件第15頁);營業利益從獲利106,672仟元轉為虧損(32,684)仟元 (文件第16頁)。
- 判斷依據:電信事業群曾是公司主要獲利來源,其業績崩跌對公司整體表現造成毀滅性打擊,可能與電信市場變化或訂單流失有關。
- 業外收支轉虧損且惡化: 2025Q2業外收支為虧損(136,350)仟元,年減173,956仟元 (文件第10頁);2025H1業外收支由盈轉虧(92,359)仟元 (文件第11頁)。
- 判斷依據:業外虧損加劇了整體虧損,顯示非核心業務或投資面臨挑戰。
- 部分產品線需求下降: Telco Business Group中,中繼接取設備 (DPU) 營收佔比從2024H1的85.0%大幅下降至2025H1的68.8% (文件第20頁)。
- 判斷依據:主力產品需求下降顯示市場競爭或技術迭代影響,需要公司調整產品策略。
- 部分區域市場表現疲軟: Telco Business Group在亞太地區的營收佔比從2024H1的85.8%大幅下降至2025H1的71.3% (文件第21頁)。
- 判斷依據:主要市場的營收貢獻度降低,表示在該區域面臨業務挑戰。
整體分析與總結
訊舟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公司正處於一個嚴峻的轉型期。儘管在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商用與零售事業群)方面展現了營收增長與轉虧為盈的亮眼表現,特別是其在AIoT和企業解決方案領域的投入開始獲得回報,這被視為公司未來的重要成長引擎。此外,整體營業毛利率的提升,以及應收帳款、存貨和負債的顯著減少,也反映了公司在營運效率和財務結構優化方面所做的努力。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報告中的利多部分,顯示公司內部仍有積極應對挑戰、優化體質的潛力。 然而,這些正向因素被Telco Business Group(電信事業群)的嚴重衰退所完全抵銷。該事業群的營收在2025H1年減高達66.4%,並從獲利轉為大額虧損,直接導致公司整體營收、營業利益及稅後純益全面轉虧。電信市場中繼接取設備(DPU)需求的急劇下降,以及亞太地區市場貢獻度的縮減,是造成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此外,顯著的業外虧損也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壓力。這些都是非常明確的利空資訊,揭示了公司目前面臨的核心挑戰。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短期內,訊舟科技的股價預計將承受較大的下行壓力。市場往往對營收和獲利能力的大幅下滑,特別是轉為虧損,給予負面反應。Telco Business Group的嚴重衰退將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因為這曾是公司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即使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表現出色,其規模目前仍不足以完全彌補電信事業群的巨大缺口。 長期來看,市場將密切觀察公司轉型的成效。如果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能夠持續擴大其營收與獲利規模,並成功利用AIoT和企業解決方案的機會,同時Telco Business Group能夠有效止血並找到新的成長點(例如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機會),那麼市場信心有望逐步恢復。反之,若電信事業群的困境持續,且新興業務成長不及預期,則公司估值將面臨持續挑戰。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 訊舟科技預計在短期內仍將面臨營運挑戰,特別是電信事業群的去化與轉型過程可能仍需時間。儘管毛利率的提升是正向訊號,但營收規模的萎縮仍是主要問題。公司在控制營業費用方面已有所努力,但若營收無法有效回升,獲利能力改善的空間有限。預期股價波動性較大,受市場情緒和財報數據影響顯著。 * 長期趨勢: 訊舟科技的長期前景將取決於其業務結構調整的深度和廣度。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的成長,尤其是在企業解決方案和AIoT領域的擴張,有望成為公司未來的核心驅動力。公司在全球市場(如Telco BG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成長)的拓展,以及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亦可能為長期復甦創造機會。然而,市場競爭激烈,技術迭代快速,公司能否持續創新並有效變現,將是決定其長期成功的關鍵。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密切追蹤營運數據: 投資人應持續關注訊舟科技後續的季報與年報,特別是營收、營業利益以及各事業群的獲利表現。重點觀察Telco Business Group何時能止虧為盈,以及Biz, Retail Business Group能否維持高增長勢頭。 2. 評估業務轉型風險: 公司正處於業務轉型的關鍵時期。雖然AIoT和企業解決方案展現潛力,但新興業務的規模化和獲利穩定性仍需時間驗證。投資人應評估轉型過程可能帶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 3. 關注市場競爭與技術趨勢: 通訊產業變化快速,競爭激烈。投資人需留意產業新的技術趨勢、主要競爭對手的動態,以及這些因素對訊舟科技產品與服務需求的影響。 4. 財務健康狀況: 雖然負債比率有所改善,但虧損可能影響未來的現金流。投資人應持續檢視公司的現金流量表,確保其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支持營運和轉型。 5. 股價波動與長期持有策略: 鑒於目前的財務表現,訊舟科技的股價短期內可能波動較大。散戶投資人應謹慎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並考慮若看好公司長期轉型潛力,是否具備長期持有的耐心。在缺乏明確的復甦訊號前,進行任何投資決策應特別小心。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2號19樓(1901會議室)
- 相關說明
- 受邀參加永豐金證券舉辦之法人說明會,說明本公司之財務概況及營運狀況。 報名請洽永豐金證券鄒小姐02-23828166或E-mail:[email protected]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