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將於9月20日(六)晚上十一點至十二點間進行維護,屆時可能會有短暫的服務中斷,請見諒。
華立(3010)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華立(3010)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統一證券所舉辦之「2025第三季投資論壇」,就公司已公開之財務業務資訊做說明。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詳盡闡述了華立企業(股票代碼:3010)的營運狀況、策略佈局及財務表現。華立作為高科技產業材料與整體解決方案的關鍵供應商,展現了其在半導體、印刷電路板、光電、AI、5G、電動車及綠能等前瞻技術領域的深厚根基與積極拓展。 從策略層面來看,華立的長期成長動能清晰且具備前瞻性,積極佈局高階半導體、AI、5G、電動車及綠能等未來趨勢產業,並透過投資南部物流中心等基礎建設來強化其核心競爭力。這顯示公司管理層對產業趨勢有著明確的判斷和積極的應對。 營運表現上,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營收的強勁反彈,年度合併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並在2025年第二季維持了良好的營收水準與毛利率提升。這表明市場對華立產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且公司在成本控制或定價能力上有所進步。 然而,財務報表也揭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細節。儘管營收成長和毛利率提升,2Q25的淨利潤及每股盈餘(EPS)卻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受營業費用增加及非營業外收支大幅減少的影響。此外,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的持續下降以及資產負債表中「其他權益」的大幅轉負,都暗示著公司在將營收轉化為股東價值的過程中面臨挑戰,或是經歷了特定的會計調整或未實現損失。2024年曾出現負數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儘管在2Q25強勁反彈,但其波動性仍需投資人關注。 綜合而言,華立具備優異的產業地位和明確的長期成長策略,但近期盈利能力和部分財務指標的表現,需要投資人更審慎地評估。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華立與高科技產業主流趨勢的緊密結合,為其股票提供了堅實的長期成長敘事。AI、5G、電動車及半導體等領域的蓬勃發展,將持續帶動對華立所提供材料與解決方案的需求,這對市場而言是積極的信號。公司營收的強勁反彈和毛利率的改善,短期內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淨負債比率的顯著下降,顯示公司財務體質日益健全,降低了財務風險,這通常會受到穩健型投資者的青睞。 然而,2Q25稅後淨利與EPS的下滑,以及ROE的持續走低,可能會讓市場對其盈利增長的可持續性產生疑慮。資產負債表中「其他權益」的大幅負向變動是一個潛在的不確定因素,若無清晰解釋,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未來獲利或資產品質的擔憂。此外,應收帳款天數的拉長和現金週轉天數的惡化,可能暗示著營運資金效率的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營收成長的正面效應。 總體而言,市場對華立的評價可能呈現兩極化:長期成長潛力與財務穩健度是其優勢,但短期的盈利壓力與某些財務指標的負向變動,可能會在短期內限制股價的上漲空間,或引發一定的修正壓力。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 預期將呈現混合而略為謹慎的態勢。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半導體產業的週期性波動,可能持續影響公司的季度業績。儘管2025年Q1和Q2的營收表現穩定,但獲利能力的壓力(體現在EPS和ROE的下滑)以及非營業外收入的減少,可能導致短期內股價缺乏強勁上漲動能。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的增加也暗示著短期營運現金流的潛在壓力。公司能否有效控制費用並提升長期投資收益將是短期觀察重點。 * 長期趨勢: 預期維持樂觀。華立作為「材料先鋒,技術領航者」,其策略重心放在高階半導體、AI、5G、電動車、生技醫療及綠能等具備爆發性成長潛力的產業,與全球科技發展大方向高度契合。新物流中心的投資將鞏固其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而綠能佈局則有助於滿足日益增長的ESG要求並開拓新收入來源。這些長期的策略佈局將為公司奠定堅實的成長基礎,使其能從未來科技革新中持續受益。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密切關注盈利能力指標: 儘管營收亮眼,但2Q25的淨利潤及EPS有所下降,且ROE持續走低。散戶應深入了解公司獲利能力變化的原因,並追蹤後續季度能否恢復增長。 2. 深入了解「其他權益」變動: 2025年6月底資產負債表中「其他權益」從正值轉為負值且大幅減少,這是一個不尋常的警訊。散戶應尋求公司針對此項目的詳細解釋,判斷是否為一時性的市場因素(如匯率或金融資產評價損失)或更深層次的問題。 3. 關注營運現金流的穩定性: 2024年營業活動現金流曾出現負數,雖然2Q25大幅反彈,但如此大的波動性值得警惕。散戶應觀察後續季度現金流的表現,以評估公司營運的健康狀況。 4. 應收帳款與現金週轉效率: 2Q25應收帳款天數與現金週轉天數均有拉長現象,這可能影響公司的營運資金週轉。散戶應觀察此趨勢是否持續,並了解公司如何應對。 5. 公司成長動能與產業趨勢: 華立在半導體、AI、5G、電動車和綠能等領域的佈局是其核心價值所在。散戶應持續關注這些產業的發展及華立在其中的市場份額與技術領先地位。 6. 地區營收集中風險: 台灣和中國合計佔華立營收的93%。散戶應留意此區域的經濟景氣及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對公司營收可能造成的影響。 7. 股利政策: 華立過往有穩定的股利發放歷史,但近年EPS下滑可能影響未來的股利增長。散戶應綜合考量股利發放與公司盈利能力,而非僅看絕對金額。條列式重點摘要及數字、圖表、表格分析
公司簡介與策略佈局 (Page 3-5, 9)
- 華立企業成立於1968年,於2002年掛牌上市。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2,594,368,170元。
- 2024財年營收達新台幣80,031百萬元(約2,434百萬美元),市值約830百萬美元。
- 公司使命為提供高科技製造業的領先材料與整體解決方案。
- 長期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高階半導體製造製程、高頻載板、AI、次世代電子產品、5G、生技醫療、電動車材料與儲能系統的擴展。
- 國際行銷據點遍佈台灣、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及美國,顯示其全球化的市場佈局。
- 2025年1-8月合併營收區域別顯示,台灣佔60%,中國佔33%,合計高達93%,顯示營收高度集中於大中華區。
- 華立附加價值在於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作為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橋樑,提供新材料、新技術、元件、國際行銷網絡、金流物流解決方案及即時技術支援等。
- 發展方向圖(Page 9)顯示公司業務從早期的複合材料/工程塑膠、印刷電路板,逐步發展至半導體、平面顯示器,近年來更快速切入綠能(太陽能/儲能/LED/EV電池)、生技/潔淨環保,以及成長最為陡峭的5G通訊/AI/IOT/醫療/電動車等高成長領域。
營收表現分析 (Page 6-8)
項目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8 YTD 年度合併營收 (百萬元新台幣) 70,515 73,570 66,782 80,031 51,782 ICT 佔比/金額 42.7% (30,144) 39.0% (28,688) 37.6% (25,137) 38.1% (30,487) 38.0% (19,677) Semi 佔比/金額 19.9% (14,025) 25.3% (18,615) 25.7% (17,149) 26.3% (21,085) 25.2% (13,059) OptoElec. 佔比/金額 30.4% (21,413) 27.6% (20,274) 28.8% (19,212) 28.7% (22,944) 30.2% (15,647) Green&CE 佔比/金額 2.7% (1,896) 3.5% (2,574) 2.2% (1,481) 1.2% (932) 1.2% (643) Emerg. Tech 佔比/金額 4.3% (3,038) 4.6% (3,420) 5.7% (3,804) 5.7% (4,583) 5.3% (2,756) 年度合併營收趨勢 (Page 6):
- 公司年度合併營收在2016年(39,543百萬元)觸底後持續成長,於2022年達到73,570百萬元的次高點。
- 2023年營收小幅下滑至66,782百萬元,但2024年強勁反彈,以80,031百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 此趨勢顯示公司具備高度的營收韌性及市場需求驅動下的成長潛力。
季合併營收趨勢 (Page 7):
- 季合併營收呈現波動但整體向上的趨勢,直至2022年Q2達到高峰(約20,000百萬元)。
- 2023年各季度營收有所回落,但自2023年Q4開始復甦。
- 2024年Q3達到近期最高點21,413百萬元,隨後Q4及2025年Q1、Q2維持在約19,000-20,000百萬元的高水準。
- 這表明進入2025年,公司的營收動能保持穩定。
營收產業別資訊 (Page 8):
- ICT(資通訊):長期以來是最大的營收來源,2024年佔比38.1%,金額達30,487百萬元,2025/8 YTD仍是主要貢獻者。
- Semi(半導體):佔比穩定增長,從2021年的19.9%增至2024年的26.3%,金額達到21,085百萬元,顯示在半導體產業的深耕取得成果。
- OptoElec.(光電):在2021年曾是第二大佔比(30.4%),2024年佔比28.7%,金額為22,944百萬元,2025/8 YTD則成為最大的營收貢獻者(30.2%),顯示該領域的強勁復甦。
- Emerg. Tech(新興科技):佔比穩步提升,從2021年的4.3%增至2024年的5.7%,顯示公司在新興領域的佈局見效。
- Green&CE(綠能及循環經濟):佔比相對較小且呈現下降趨勢,從2022年的3.5%降至2024年的1.2%,與公司在綠能投資的策略重要性形成對比,這可能表示其營收貢獻方式不完全透過材料銷售,或此領域仍在發展初期。
- 整體而言,ICT、半導體及光電是華立最主要的營收支柱,新興科技則提供額外成長動能。
產業發展方向與關鍵驅動力 (Page 10-15)
- 高機能工程塑料在3C與汽車產業雙軌並進 (P.10):
- 受惠5G網速提升,光學材料銷量年年激增,並跨入車載鏡頭 (ADAS/DMS) 應用。
- 疫情帶動的在家辦公及線上學習商機,推升PC、NB、伺服器及5G手機需求,帶動耐高溫尼龍材料訂單暢旺。
- 在汽車產業中,輕量化與高強度對零部件材料是必要條件,高機能工塑材料成為Tier1廠的上游供應商,並積極往電動車載電裝、充電樁市場推進。
- 跨足循環經濟,推動回收料 (PCR)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 為PCB產業上游製造商提供產業鏈整合解決方案 (P.11):
- 美中科技戰轉單效益,帶動雲端伺服器、交換器、天線模組及通訊設備相關的印刷電路板與5G材料銷量增長。
- 5G時代需求倍增,低介電值高頻基板需求大爆發,成為高階伺服器材料首選。
- AI、HPC、資料中心帶動IC載板擴廠,製程用DI高解析乾膜銷售大增。
- 看好工廠自動化商機 (IIOT),切入智慧倉儲、物流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
- 為半導體前段製程耗材最大供應商 (P.12):
- 受惠5G、IoT、HPC、電動車/自駕車等新興科技與宅經濟,帶動半導體前段製程耗材銷量大增。
- 與世界級供應商及客戶同步成長,在缺貨期間扮演關鍵材料供應者角色。
- 提供完整的半導體產品組合,滿足客戶一次購足需求,解決光阻液、電子級化學品等關鍵材料瓶頸。
- 積極備料,協助客戶新廠順利量產,並爭取新製程訂單以擴大市佔。
- 為全球平面顯示器上下游材料及設備主要供應商 (P.13):
- 宅經濟激發TV、NB、PC及Monitor需求,各類IC晶片供貨吃緊,大力開拓韓系、台系原廠鞏固貨源。
- 成功跨入互動式電子白板海外市場,拓展智能家電、車載與智能健康相關產品。
- 零接觸商機促使面板產能滿載,光阻等相關材料銷量大增。
- 已跨入LCD設備領域,未來將朝自動化及Micro/Mini LED設備邁進。
- 友善地球積極投入潔淨能源 (P.14):
- 在太陽能電站深耕多年,截至2023年底已達65MW發電量,貢獻減碳排放量。
- 未來可提供客戶綠電憑證與碳權交易,符合國際客戶碳中和要求。
- 太陽能投資獲得>10%的投資報酬率 (ROI),提升ESG表現並吸引永續投資基金。
- 跨足儲能系統,為再生能源提供穩定電壓,並進入電動車超級快充領域。
- 擴大投資成為全台最大半導體及光電材料物流業者 (P.15):
- 投資建立南部物流中心,以符合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客戶南移發展趨勢。
- 新物流中心佔地12,000坪,將建有7座倉庫、辦公室、機房,總樓板面積約8,300坪。
- 旨在鞏固物流運籌領先地位,提高客戶服務附加價值。
2Q25 合併損益表 (Page 16)
項目 2Q25 (CPA) 2Q24 (CPA) YoY 變化 淨營收 38,825.1百萬元 38,405.3百萬元 +1.1% 銷貨毛利 2,961.4百萬元 2,824.3百萬元 +4.9% 毛利率 7.6% 7.4% +0.3%點 營業費用 1,714.3百萬元 1,575.7百萬元 +8.8% 營業利益 1,247.1百萬元 1,248.6百萬元 -0.1% 業外收支 171.9百萬元 301.8百萬元 -43.1% 長期投資收益 253.2百萬元 321.0百萬元 -21.1% 利息費用 (167.2)百萬元 (221.0)百萬元 -24.4% 其他 85.9百萬元 201.9百萬元 -57.5% 稅前利潤 1,419.0百萬元 1,550.4百萬元 -8.5% 稅後淨利 930.4百萬元 1,014.0百萬元 -8.2% 稅後EPS 3.59 4.10 -12.6%
- 2Q25淨營收達38,825.1百萬元,較2Q24微增1.1%,顯示營收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長。
- 銷貨毛利增長4.9%至2,961.4百萬元,帶動毛利率從7.4%提升至7.6%,顯示產品組合或成本控制有所改善。
- 然而,營業費用增長8.8%,速度快於營收,導致營業利益幾乎持平,僅微幅下降0.1%。
- 業外收支大幅減少43.1%,其中長期投資收益及其他項目均有顯著下滑,成為拖累整體獲利的主因。利息費用則有所下降,為正面因素。
- 最終,稅前利潤、稅後淨利及稅後EPS均呈現下降,稅後EPS從4.10元降至3.59元,跌幅達12.6%。這表明儘管營收和毛利率表現尚可,但整體盈利能力受到費用增長及業外收入減少的顯著影響。
2Q25 長期投資收益 (Page 17)
轉投資事業 主要產品線 持有比例 (%) 1-6/25 認列收益 (千新台幣) 長華電材 半導體封裝與測試材料 27 124,037 長華塑膠 SABIC 工程塑料 40 74,922 華宏新技 光學膜、高性能塑料複合物、散熱解決方案、VCM致動器 26 30,994 華展光電/電機 ORC 曝光機及燈具 40 14,197 合計 244,150
- 華立在多家策略性轉投資事業中佔有股權,並從中認列收益。
- 2025年1-6月合計認列長期投資收益為244,150千新台幣。
- 其中,長華電材是最大的貢獻者,認列收益124,037千新台幣,佔總額約50%。
- 長華塑膠及華宏新技也提供穩定的收益貢獻。
- 這些轉投資收益是公司非營業外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比損益表 (P.16) 中2Q25長期投資收益253.2百萬元 (即253,200千新台幣),2025年上半年認列的金額略低於2Q25單季報表的數字,可能因報表期間涵蓋差異或調整所致。
2Q25 合併資產負債表 (Page 18)
項目 2025-6-30 (CPA) 2024-6-30 (CPA) YoY 變化 總資產 49,780百萬元 52,870百萬元 -5.8% 現金及約當現金 6,638百萬元 6,456百萬元 +2.8% 應收帳款 19,783百萬元 22,300百萬元 -11.3% 存貨 5,107百萬元 4,799百萬元 +6.4% 流動資產 33,969百萬元 36,550百萬元 -7.1% 長期投資 7,127百萬元 7,878百萬元 -9.5% 固定資產 7,068百萬元 6,753百萬元 +4.7% 總負債 27,627百萬元 29,536百萬元 -6.5% 短期借款 7,102百萬元 8,611百萬元 -17.5% 應付帳款 9,256百萬元 9,569百萬元 -3.3% 流動負債 20,721百萬元 22,504百萬元 -8.0% 長期借款 4,952百萬元 4,881百萬元 +1.5% 總股東權益 22,154百萬元 23,333百萬元 -5.1% 保留盈餘 14,251百萬元 13,324百萬元 +7.0% 其他權益 (262)百萬元 1,724百萬元 -115.2%
- 總資產在2025年6月30日為49,780百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8%。流動資產下降7.1%,其中應收帳款減少11.3%,現金及約當現金則微增2.8%。存貨增加6.4%,可能需要注意。
- 非流動資產方面,長期投資減少9.5%,而固定資產增加4.7%,顯示公司仍持續投入實體資產。
- 總負債下降6.5%,流動負債下降8.0%,其中短期借款大幅減少17.5%,顯示公司在去槓桿化方面取得進展。應付帳款也略有下降。長期借款微增1.5%。
- 總股東權益下降5.1%至22,154百萬元。股本持平,保留盈餘增加7.0%,顯示公司有將部分獲利保留。
- 然而,其他權益從去年的1,724百萬元大幅下降至負262百萬元,此為顯著的負面變動,導致總股東權益減少,可能與未實現損失或會計評價調整有關,需進一步釐清。
股東投資報酬率與股利政策 (Page 19)
- EPS趨勢: 華立的EPS在2021年達到12.05元的近年高峰,隨後在2022年和2023年呈現下滑趨勢,分別為10.53元和8.96元。2024年的EPS為8.9元,較2023年微幅下降。這顯示公司近年獲利能力有所趨緩。
- 年度股利趨勢: 股利發放政策相對穩定,但金額與EPS趨勢一致。2022年(基於2021年盈餘)發放6.8元現金股利為近年最高,隨後兩年有所下降。2025年(基於2024年盈餘)預計發放5.3元現金股利,較前一年略微增加,但仍未恢復至2022年高峰。
- 整體而言,股利發放與前一年度獲利能力高度相關,反映了公司在獲利增長放緩後,股利亦有所調整。
重要財務指標 (Page 20)
指標 2022 2023 2024 2Q25 流動比率 163.4% 151.4% 172.5% 163.9% 速動比率 124.1% 122.5% 134.2% 130.3% 淨負債比率 45.3% 32.8% 27.2% 25.3% 應收帳款天數 89.1 97.4 92.3 98.9 存貨天數 33.8 35.8 26.9 28.9 應付帳款天數 46.8 51.4 46.9 49.6 現金週轉天數 76.0 81.8 72.3 78.2 來自營業活動現金流量 (千新台幣) 3,378,667 3,168,869 (102,696) 2,866,987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15.0% 11.9% 11.3% 9.2%
- 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 兩者在2Q25分別為163.9%和130.3%,均保持在健康水準,顯示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良好。
- 淨負債比率: 持續改善,從2022年的45.3%降至2Q25的25.3%,顯示公司財務槓桿顯著降低,財務結構更為穩健,此為非常正面的趨勢。
- 應收帳款天數: 2Q25為98.9天,較2024年(92.3天)有所拉長,顯示現金回收效率略有下降。
- 存貨天數: 2Q25為28.9天,較2024年(26.9天)微幅增加,但仍屬有效率的存貨管理。
- 現金週轉天數: 2Q25為78.2天,較2024年(72.3天)增加,主要受應收帳款天數影響,顯示營運資金週轉效率略為降低。
- 來自營業活動現金流量: 2024年曾出現驚人的負數(-102,696千新台幣),但在2Q25強勁反彈至2,866,987千新台幣,顯示現金生成能力有明顯恢復,但2024年的負數表現仍需進一步了解原因。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022年的15.0%降至2Q25的9.2%。這是一個負面信號,表明公司運用股東資金創造利潤的效率正在降低。
利多與利空判斷
利多 (Bullish)
- 長期成長動能明確:華立積極擴展高階半導體、高階載板、AI、次世代電子產品、5G、生技醫療、電動車材料、儲能系統等未來趨勢產業,與全球科技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具備強勁的長期成長潛力。(P.3, P.9, P.10, P.11, P.12, P.13)
- 營收強勁反彈:2024年年度合併營收達新台幣80,031百萬元,創歷史新高,成功從2023年的低谷反彈。2025年Q1與Q2季合併營收亦維持高檔,顯示市場需求旺盛。(P.6, P.7)
- 毛利率提升:2Q25毛利率為7.6%,較2Q24的7.4%提升0.3個百分點,反映公司在產品組合、成本控制或定價能力上的改善。(P.16)
- 主要產業成長驅動:受惠於5G、IoT、HPC、AI、電動車/自駕車等新興科技及宅經濟,帶動半導體前段製程耗材、印刷電路板與5G相關材料、光學材料、光電IC晶片等銷量大增。(P.10, P.11, P.12, P.13)
- 戰略性基礎建設投資:投資建立南部物流中心,以符合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客戶南移趨勢,強化物流運籌核心競爭力。(P.15)
- 財務槓桿顯著改善:淨負債比率持續下降,從2022年的45.3%降至2Q25的25.3%,顯示公司財務結構更穩健,降低了財務風險。(P.20)
- 短期借款大幅減少:2025年6月底短期借款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7.5%,進一步強化了公司的財務靈活性。(P.18)
- 固定資產投資增加:2025年6月底固定資產較去年同期增加4.7%,顯示公司持續投資於營運所需資產,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P.18)
- 永續發展承諾與收益:積極投入潔淨能源,截至2023年底太陽能發電量達65MW,並取得超過10%的投資報酬率,提升ESG表現並吸引永續投資基金,同時拓展儲能及電動車快充市場。(P.14)
- 2025年上半年營業活動現金流強勁反彈:2Q25營業活動現金流達到新台幣2,866,987千元,顯示現金生成能力從2024年的負數中大幅恢復,營運回歸正軌。(P.20)
利空 (Bearish)
- 2Q25獲利能力下降:2Q25稅前利潤、稅後淨利及稅後EPS較2Q24分別下降8.5%、8.2%及12.6%,顯示儘管營收成長,但盈利能力受到壓縮。(P.16)
- 非營業外收支大幅減少:2Q25非營業外收支較2Q24下降43.1%,其中長期投資收益及其他項目均有顯著下滑,對整體淨利潤產生負面影響。(P.16)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持續下滑:ROE從2022年的15.0%下降至2Q25的9.2%,表明運用股東資金創造獲利的能力正在減弱,影響股東價值。(P.20)
- 資產負債表「其他權益」大幅轉負:2025年6月底其他權益由正值新台幣1,724百萬元轉為負新台幣262百萬元,此顯著負向變動可能代表未實現損失、外幣換算調整或其他負向權益變動,需進一步釐清。(P.18)
- 總資產及總股東權益縮減:2025年6月底總資產及總股東權益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5.8%及5.1%,顯示公司整體規模略有收縮。(P.18)
- 應收帳款天數及現金週轉天數惡化:2Q25應收帳款天數達98.9天,現金週轉天數達78.2天,均較2024年惡化,可能影響短期現金流量管理效率。(P.20)
- 2024年曾出現負數營業活動現金流量:2024年營業活動現金流為負新台幣102,696千元,雖然2Q25已反彈,但其波動性和突發的負值表現仍需密切關注,可能反映營運中的潛在壓力或特定事件。(P.20)
- 地區營收高度集中:2025年1-8月合併營收區域別中,台灣佔60%,中國佔33%,合計達93%,使公司營收高度依賴單一或少數區域,增加了地區經濟波動及地緣政治風險的曝險。(P.4)
- 綠能及循環經濟營收佔比下降:2024年Green&CE佔總營收比例降至1.2%,與公司長期成長動能中對綠能的宣示略顯矛盾,可能表示該領域的營收貢獻尚需時間發展或其業務模式與傳統材料銷售不同。(P.8, P.14)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北晶華酒店四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大證券所舉辦之「2025第二季投資論壇」 ,就公司已公開之財務業務資訊做說明。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臺北文創-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6F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富證券所舉辦之「2025春季投資論壇」,就公司已公開之財務業務資訊做說明。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臺北文創6F(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富證券所舉辦之「2024冬季投資論壇」,就公司已公開之財務業務資訊做說明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