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保(2851)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中再保(2851)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證券交易所101大樓一樓資訊展示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
相關說明
說明公司營運狀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為中央再保險公司(股票代號:2851)於2025年9月12日舉辦的法人說明會內容,旨在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的概況、產業情勢、營運與財務績效、公司治理及未來發展策略。報告內容顯示,中央再保險公司作為臺灣再保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具備穩健的市場地位、保守的資產配置及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構。

儘管公司在公司治理、永續發展和信用評等上表現卓越,且國內產險及壽險市場前景看好,但從2025年上半年的營運數據來看,公司的淨利、投資收益及核心的核保利潤均呈現顯著下滑。這雖然伴隨著自留綜合率的顯著改善,顯示承保效率提升,但整體盈利能力的下降以及資本基礎的輕微縮減,可能在短期內對市場情緒造成影響。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正面影響(利多):

  • 穩健的市場地位與信用評等: 公司擁有A.M. Best、S&P Global的「A」穩定評等及臺灣信評「twAA+」穩定評等,反映其穩固的國內市場地位、多樣化的業務組合、強健的資本實力與審慎的投資結構,有助於維持投資人信心。
  • 承保效率顯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自留綜合率大幅改善至86.01%,遠優於往年,顯示公司在控制成本和承保風險方面的成效顯著,有助於提升長期盈利潛力。
  • 國內市場穩健成長: 國內產險簽單保費截至2025年6月較2024年成長10.3%,預期持續成長;壽險市場亦因新商品及美元保單銷售穩定成長。此為公司國內業務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 保守的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以固定收益為主(佔69%),且債券信評均為投資等級,有利於在市場波動時維持資產穩定性。
  • 重視永續發展(ESG): 公司在ESG投資主題上投入顯著,並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與永續發展框架,符合全球趨勢,有助於吸引長期投資者。
  • 股利政策穩定: 公司股利政策明確,並承諾至少30%可分配盈餘用於股東紅利,現金股利至少佔總股利50%。2025年現金股利預計為1.9元,較前一年有所提升(扣除2023年特殊情況)。

負面影響(利空):

  • 獲利能力顯著下滑: 2025年上半年淨利、投資收益及核保利潤均較2024年上半年大幅下降,特別是核保利潤僅剩0.2億元,顯示核心業務的盈利面臨壓力。
  • 每股盈餘(EPS)大幅衰退: 2025年上半年EPS僅為1.01元,相較於2024年上半年的2.34元有顯著下降,直接影響投資者回報。
  • 資本基礎縮減: 2025年上半年總資本基礎略有下降,主要來自資本公積、保留盈餘及其他權益的減少。
  • 國際再保業務趨緩: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國外分入業務保費收入呈下降趨勢,且全球再保市場有逐步軟化趨勢,費率可能對客戶較有利,壓縮再保人利潤空間。
  • 總體經濟不確定性: 全球再保人仍持續面臨風險態樣變化、次級風險提升及總體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等經營挑戰。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由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指標顯著惡化(淨利、投資收益、核保利潤、EPS均下滑),預期公司短期內將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全球再保市場的「軟化趨勢」可能進一步壓縮再保費率,影響承保收益。儘管自留綜合率表現亮眼,但若核保利潤無法有效回升,盈利表現仍可能受拖累。投資人短期內需密切關注公司能否在下半年止跌回升。
  • 長期趨勢: 從長期來看,中央再保險公司擁有堅實的資本基礎、高度重視風險管理與公司治理,並積極佈局ESG,這些都是其穩健發展的基石。國內保險市場的持續成長以及公司明確的發展策略(鞏固市場地位、優化承保條件、深化風險管理、推動永續發展)將有助於其抵禦市場逆風,並在未來抓住保障型商品和新種險的機會。公司在承保與投資策略上的保守性,亦有助於其在不確定環境中保持韌性。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密切關注後續財報: 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獲利能力明顯下滑,散戶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第三季和全年財報,確認盈利趨勢是否改善。核保利潤能否從谷底回升,以及投資收益是否能穩定貢獻,將是關鍵。
  • 評估EPS與股利穩定性: 2025年上半年EPS顯著下降,雖然公司有明確的股利政策,但未來股利發放的實際金額將取決於實際獲利。投資人應評估其對未來股利收入的預期。
  • 理解再保市場挑戰: 再保市場受風險態樣、氣候變遷及全球經濟影響甚大。散戶應理解再保產業的波動性,尤其在全球費率可能走軟的環境下,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更顯重要。
  • 關注公司轉型與策略執行: 公司強調優化財產險承接條件、強化非天災險種、發展保障型壽險商品、以及深化風險管理等策略。投資人應觀察這些策略能否有效轉化為營運績效。
  • ESG長期價值: 對於重視長期價值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投資者,中央再保險公司在ESG方面的投入是正面因素,但仍需關注其能否在財務表現上產生實質效益。

條列式重點摘要與趨勢描述

公司概況

  • 基本資料:
    • 設立日期:1968年10月31日
    • 上市日期:2000年7月
    • 民營化日期:2002年7月
    • 實收資本額:新台幣80億389萬元
    • 員工人數:169人
    • 營運地點: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53號12樓
  • 營業內容與範圍:
    • 主要業務:承受國內、外保險業之財產及人身再保險業務。
    • 經營險種:
      • 產物保險:火險、住宅地震險、船體險、貨物險、航空險、漁船險、任意汽車險、強制汽機車險、工程險、責任險與其他財產險等。
      • 人身保險:人壽險、傷害險、健康險。

產業概況

  • 國內保險市場:
    • 臺灣共有51家保險業者,包括22家產險公司、26家壽險公司及3家再保險業者。
    • 國內再保市場主要供給者除中央再保險公司外,尚有科隆再保險與美國再保險等外商分公司。
  • 全球再保市場:
    • 需求成長趨勢: 受風險態樣變化、氣候相關風險、巨災損失攀升、關稅驅動通膨及經濟與政治動盪等因素影響,市場再保需求持續成長。
    • 資本水準預期: 信評公司預期2025年再保市場資本水準將較2024年增加7%,達到649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顯示承保能量充足。
    • 經營挑戰: 再保險人持續面臨風險態樣變化、次級風險提升及總體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等經營挑戰。
    • 市場軟化趨勢: 截至7月續約顯示市場有逐步軟化趨勢,部分合約因過往損失經驗良好,風險調整後費率對客戶較為有利,但整體合約條件仍具吸引力,市場紀律未有顯著變動。
  • 產品發展趨勢:
    • 國內產險市場: 截至2025年6月,整體簽單保費較2024年增加10.3%,主要由車險、火工險及新種險帶動成長。預期今年市場仍將維持成長態勢。
    • 國內壽險市場: 因近期各公司推出具競爭力的分紅保單新商品,以及美國聯準會維持較高基準利率帶動美元計價保單銷售,市場保費可望穩定成長。各公司逐步接軌新會計制度(IFRS 17)與清償能力規範(ICS),重視發展具合約服務邊際的保障型商品。

營運概況

年份/期間 自留滿期保費收入 (億元) 國內分入業務 (億元) 國外分入業務 (億元)
2022 187 147 40
2023 201 157 44
2024 200 159 41
2024.1H 102 81 21
2025.1H 100 84 16
  • 自留滿期保費收入趨勢:
    • 整體自留滿期保費收入在2022年至2023年間呈現成長,從187億元增至201億元,但在2024年略降至200億元。
    • 2025年上半年(100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102億元)微幅下降。
    • 國內分入業務是主要收入來源,呈現逐年穩定成長趨勢(2022年147億元至2025年上半年84億元)。
    • 國外分入業務則在2023年達到44億元的高點後,於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呈現下降趨勢(2024年41億元,2025年上半年16億元)。
險種類別 (2025年截至第二季) 佔再保費收入比重 (%)
國內產物保險 66%
國內人身保險 17%
國外產物保險 17%
國外人身保險 0.3%
  • 國內外再保費收入比重(2025年截至第二季):
    • 國內產物保險佔最大宗,達到66%。
    • 國內人身保險與國外產物保險比重相同,均為17%。
    • 國外人身保險佔比最低,僅0.3%。
險種 (2025年截至第二季) 佔再保費收入比重 (%)
車險 33%
火險 22%
壽險 13%
其他財產險 13%
傷害險 6%
工程險 5%
健康險 4%
運輸險 4%
  • 各險再保費收入比重(2025年截至第二季):
    • 車險佔比最高,為33%。
    • 其次為火險,佔22%。
    • 壽險及其他財產險各佔13%。
    • 其餘險種(傷害險、工程險、健康險、運輸險)佔比較低,介於4%至6%之間。

財務概況

年份/期間 淨利 (億元) 投資收益 (億元) 核保利潤 (億元)*
2022 2.5 23.1 -23.0
2023 20.9 16.6 8.3
2024 25.2 26.3 3.3
2024.1H 18.7 20.1 2.2
2025.1H 8.1 9.4 0.2

*核保利潤定義:營業收入-淨投資損益-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 營運績效趨勢:
    • 淨利: 從2022年的2.5億元大幅成長至2024年的25.2億元,顯示盈利能力顯著提升。然而,2025年上半年淨利僅8.1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的18.7億元有顯著下滑。
    • 投資收益: 呈現波動,2022年為23.1億元,2023年降至16.6億元,2024年再回升至26.3億元高峰。2025年上半年投資收益9.4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的20.1億元明顯減少。
    • 核保利潤: 從2022年虧損23.0億元大幅改善至2023年獲利8.3億元,顯示承保業務轉虧為盈。然而,核保利潤在2024年降至3.3億元,並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大幅下降至僅0.2億元,顯示承保盈利貢獻度在近期迅速降低。
年份/期間 總資本基礎 (億元) 實收資本 (億元) 特別準備* (億元) 資本公積、保留盈餘、其他權益 (億元)
2022 190 80 20 90
2023 209 80 18 111
2024 227 80 18 129
2024.1H 222 80 18 124
2025.1H 207 80 18 109

*特別準備為負債項下之特別準備,不包含強制車險。

  • 資本基礎趨勢:
    • 總資本基礎從2022年的190億元逐年成長至2024年的227億元高峰,呈現穩定擴張。
    • 然而,在2025年上半年總資本基礎略微下降至207億元,主要受到資本公積、保留盈餘及其他權益從2024年的129億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9億元的影響。
    • 實收資本額維持80億元不變,特別準備在2023年後穩定於18億元。
年份/期間 資產規模 (億元)
2022 503
2023 539
2024 579
2024.1H 583
2025.1H 575
  • 資產規模趨勢:
    • 公司資產規模呈現逐年穩健成長,從2022年的503億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583億元。
    • 2025年上半年資產規模略微下降至575億元。
資產配置 (2025/6/30) 金額 (新台幣億元) 佔投資部位比重 (%)
固定收益 328.4 69%
約當現金 97.1 21%
股票 44.3 9%
投資性不動產 3.8 1%
債券組合資訊: 距到期年限6.2年,信評均為投資等級。
  • 資產配置(2025年6月30日):
    • 公司資產配置以固定收益為主,佔總資產的69%,顯示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
    • 約當現金佔21%,股票佔9%,投資性不動產佔1%。
    • 債券投資組合的平均到期年限為6.2年,且信評均為投資等級。
ESG投資主題 (2025/6/30) 投資規模 (新台幣億元) 佔投資部位比重 (%)
永續經營 24.4 7.23
綠能及電動車 6.0 1.79
低碳 8.4 2.48
公司治理 9.0 2.65
永續發展債券(國內) 4.0 1.18
永續發展債券(國外) 15.2 4.50
  • ESG投資主題(2025年6月30日):
    • 公司積極投入ESG相關投資,總規模涵蓋永續經營、綠能及電動車、低碳、公司治理以及國內外永續發展債券等多個領域。
    • 其中永續經營主題的投資規模最大,達24.4億元,佔投資部位比重7.23%。
    • 國外永續發展債券投資規模達15.2億元,佔4.50%。
重要財務績效指標 2022 2023 2024 2024.1H 2025.1H
自留綜合率(%) 116.0 94.5 98.3 97.1 86.01
資產報酬率(%) 0.5 4.0 4.5 3.3 (非年化) 1.41 (非年化)
權益報酬率(%) 1.5 11.6 12.6 9.5 (非年化) 4.08 (非年化)
純益率(%) 1.2 9.5 11.0 15.3 8.07
EPS(元) 0.41 2.61 3.14 2.34 1.01
  • 重要財務績效指標趨勢:
    • 自留綜合率: 從2022年的116.0%大幅改善至2023年的94.5%,並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86.01%,顯示承保業務的效率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 資產報酬率(ROA)及權益報酬率(ROE): 兩者均從2022年的低點(ROA 0.5%,ROE 1.5%)穩步提升至2024年的高峰(ROA 4.5%,ROE 12.6%)。然而,2025年上半年兩者均呈現明顯下滑(ROA 1.41%,ROE 4.08%,皆為非年化),預示近期盈利能力減弱。
    • 純益率: 亦從2022年的1.2%增長至2024年的11.0%。2024年上半年曾高達15.3%,但在2025年上半年則降至8.07%。
    • EPS: 從2022年的0.41元穩步成長至2024年的3.14元。然而,2025年上半年EPS僅為1.01元,相較2024年上半年的2.34元有大幅下降。
發放年度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現金股利 (元) 1.3 1.8 0 1.4 1.9
股票股利 (元) 0 0 0 0 0
  • 股利政策與發放情形:
    • 公司章程規定,年度盈餘分配需彌補虧損,提撥20%法定盈餘公積,並依規定提列或迴轉特別盈餘公積後,由董事會擬定並經股東會通過。
    • 每年提撥不低於當年度可供分配盈餘30%為股東紅利,且現金股利至少應佔股利總額的50%。
    • 過去五年,公司主要發放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均為零。
    • 現金股利在2023年為零,但其餘年份均有發放,且2025年預計發放1.9元,為近年新高(排除2023年)。

公司治理與永續發展

  • 公司治理:
    • 維護股東權益與平等對待股東:提早申報股東會資料、召開股東會、董事參與股東會、實施電子投票、建置利害關係人聯繫平台。
    • 強化董事會結構與運作:董事會多元化、成員獨立性、設置功能性委員會、董事會績效評估、董事定期進修。
    • 提升資訊透明度:辦理法人說明會、及早公告各期財報、公司網站揭露相關資訊(財務、業務、公司治理)、年報資訊揭露(股利政策、績效評估與酬金)、英文資訊揭露。
    • 推動永續發展:編製永續報告書並取得第三方驗證、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動誠信經營、員工福利與人權保障、氣候變遷之風險與因應。
  • 永續發展 (ESG):
    • 環境 (E): 參考TCFD將營運策略規劃和決策納入氣候變遷風險與因應措施、臨分業務原則上不承做燃煤等高污染、高排碳類型企業、合約業務逐步調整業務結構以符合ESG趨勢、導入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作業。
    • 社會 (S): 支持政策性保險運作、重視責任投資與盡職治理、響應公益與回饋社會、關注人才培育與員工福利。
    • 治理 (G): 落實公司治理、董事會下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履行誠信經營、嚴謹的風險管理、法規遵循、尊重利害關係人權益、重視資訊安全與個資保護、配合推動第三屆永續金融評鑑、編製中、英文版永續報告書。

未來展望

  • 信用評等:
    • 獲得A.M. Best「A (Stable)」、S&P Global「A (Stable)」及Taiwan Ratings「twAA+ (Stable)」的評等。
    • 評等優勢:擁有穩健的國內市場地位與多樣化業務組合、非常強健的資本強度與分散且審慎的投資結構、良好經營績效(正向核保利潤與投資收益)、允當的企業風險管理與強健的風險控管。
  • 發展策略: 以建立風險管理與穩健獲利兼具之整體業務組合為目標,主要圍繞五大經營方針:
    • 推動永續發展。
    • 強化人才培育。
    • 落實公司治理。
    • 深化風險管理。
    • 重視法令遵循。
  • 具體發展策略:
    • 國內再保險業務: 鞏固市場地位、深化與市場合作;優化財產險承接條件、強化非天災險種發展;審慎配置承保能量、控制累積曝險、優化轉再保安排、提升資本利用效率。壽險部分因應IFRS 17與ICS接軌趨勢,持續尋求保障型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成長商機。
    • 國際再保險業務: 以利潤為導向、持續提升業務品質、慎選風險對價適足之業務;提升業務風險透明度、嚴格控管各區域累積曝險及巨災風險;持續提升業務組合分散度、關注非傳統財產險業務機會;定價將適度反映通膨與氣候變遷因素之風險成本。
    • 資金運用業務: 持續秉持穩健投資策略、輔以嚴謹的風險控管,以追求安全平衡的穩定收益,支援再保業務永續發展。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證券交易所101大樓一樓資訊展示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
相關說明
說明公司營運狀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證券交易所101大樓一樓資訊展示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
相關說明
說明公司營運狀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證券交易所101大樓一樓資訊展示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
相關說明
說明公司營運狀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