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銀(2836)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高雄銀(2836)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高雄銀行總行7樓會議室(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168號7樓)
相關說明
2025年第2季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高雄銀行 2025 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摘要與分析

本報告針對高雄銀行 (股票代碼:2836) 於 2025 年 9 月 10 日發佈之 2025 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報告整體呈現高雄銀行在核心業務成長、獲利能力提升及資本適足性方面的穩健表現,但同時也揭示了資產品質出現惡化的跡象,以及財富管理業務收入結構變化的挑戰。

報告整體觀點與股票市場潛在影響

整體而言,高雄銀行的財務表現呈現混合訊號。銀行在 2025 年上半年展現了強勁的營收成長動力,特別是利息淨收益的顯著提升和淨利差(NIM)的持續擴大,這反映了其核心存放款業務的蓬勃發展與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稅前淨利及每股盈餘的增長亦屬亮眼,顯示獲利能力有所改善。資產與負債總額的擴張,以及權益與每股淨值的穩定成長,皆為銀行的穩健經營提供佐證。

然而,報告中關於資產品質惡化的數據,如逾放比率上升及備抵呆帳覆蓋率大幅下降,以及呆帳費用大幅提列,構成了一個顯著的利空因素。儘管逾放比率的絕對值仍相對較低,但其變動趨勢和備抵呆帳覆蓋率的急劇下滑,可能引發市場對銀行未來風險管理和潛在損失的擔憂。此外,存款結構朝向成本較高的定期性存款移動,以及財富管理收入成長主要依賴保險手續費,也顯示業務結構的潛在壓力。

在股票市場方面,這些混合訊號可能導致投資者情緒呈現中性至謹慎樂觀。

  • 利多因素,如核心獲利強勁、NIM 提升、業務規模擴張以及積極的策略佈局(例如高資產客戶業務、支持中小企業及 ESG 承諾),有望為股價提供支撐。這些因素表明銀行具有良好的成長潛力。
  • 利空因素,主要是資產品質的惡化趨勢,可能會限制股價的上漲空間,甚至在市場風險偏好較低時引發賣壓。投資者將密切關注未來的資產品質報告,以評估風險是否已有效控制。
短期內,市場可能對資產品質的疑慮有所反應,而長期則可能回歸其核心業務的成長動能與策略效益。

未來趨勢判斷

  • 短期趨勢: 高雄銀行在短期內可望繼續受惠於其穩健成長的利息淨收益與提升的淨利差。存放款業務的擴張,以及獲准辦理高資產客戶業務,預期將為營收帶來正面貢獻。然而,資產品質的壓力(逾放比率上升及備抵呆帳覆蓋率下降)恐導致呆帳費用持續處於較高水準,進而侵蝕部分獲利。市場對於其資產品質惡化的疑慮,可能會在短期內壓抑其股價表現。
  • 長期趨勢: 從長期來看,高雄銀行積極拓展高資產客戶服務、支持中小企業放款、推動能源轉型以及投資人才培育等策略性措施,預示著其多元化發展和永續經營的潛力。這些策略有助於提升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品牌形象及長期獲利能力。若銀行能有效控制並改善資產品質,其核心業務的成長動能將得以充分釋放,營運可望保持長期穩健發展。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散戶投資人應特別留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1. 資產品質動態: 務必密切追蹤高雄銀行未來的逾放比率和備抵呆帳覆蓋率數據。逾放比率若持續上升,或備抵呆帳覆蓋率持續下降,將是重要的警訊。了解逾放增加的原因(例如特定產業或客戶群的風險)也十分重要。
  2. 淨利差(NIM)與資金成本: 雖然目前 NIM 表現亮眼,但存款結構中定期性存款比重上升,可能意味著資金成本增加。投資人應觀察 NIM 是否能持續擴大,或是否會受到資金成本壓力而放緩。
  3. 獲利來源結構: 雖然整體獲利成長,但利息淨收益佔比過高,而財富管理業務中保險手續費佔主要增長動能。應關注銀行是否能有效分散獲利來源,例如提升其他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以增強獲利穩定性。
  4. 政策與營運策略執行成效: 留意高資產客戶業務、中小企業放款以及 ESG 相關策略的具體執行成果。這些新業務和策略能否轉化為實質的營收和獲利貢獻,將是銀行未來成長的關鍵。
  5. 股本增加影響: 報告顯示股本有所增加。投資人應了解股本增加的原因(例如增資、配股)及其對每股盈餘、每股淨值及未來股利政策的潛在影響。

以下為報告內容之詳細條列式重點摘要及分析:

一、 2025 年 1-6 月經營績效

項目 2025年1~6月 (新台幣億元) 2024年1~6月 (新台幣億元) 增(減)金額 (新台幣億元) 增(減)比率(%)
稅前淨利 7.46 6.47 0.99 15.38%
稅前每股盈餘(元) 0.39 0.37 0.02 5.41%
稅前ROA (%) 0.21 0.20 - 0.01
稅前ROE (%) 2.94 3.03 - (0.09)

主要趨勢分析:

  • 稅前淨利顯著成長: 2025 年 1-6 月稅前淨利達 7.46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0.99 億元,成長率達 15.38%。此為利多,顯示銀行獲利能力有明顯提升。
  • 稅前每股盈餘增加: 稅前每股盈餘為 0.39 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0.02 元,成長 5.41%。此為利多,對股東價值而言是正面訊號。
  • 資產報酬率微升: 稅前 ROA 微幅上升 0.01 個百分點至 0.21%。此為利多,顯示資產運用效率略有提升。
  • 股東權益報酬率微降: 稅前 ROE 微幅下降 0.09 個百分點至 2.94%。儘管獲利成長,ROE 略降可能與股東權益增長速度快於稅前淨利有關,或受其他因素影響。此訊號偏向中性

二、 資產、負債及權益成長情形

1. 資產、負債成長情形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高雄銀行之資產與負債總額均呈現穩健成長。

  • 資產總額: 達到 3,614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2024 年 6 月 30 日)增加 263 億元,成長率為 7.85%。
  • 負債總額: 達到 3,357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 247 億元,成長率為 7.94%。

從 2024 年 6 月 30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資產及負債總額皆呈現逐季穩定增長的趨勢,且兩者成長率相近。這顯示銀行業務規模持續擴大,且資產負債結構保持平衡。此為利多

2. 權益成長情形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權益總額及每股淨值亦有所提升。

  • 權益總額: 達到 256.74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 15.87 億元,成長率為 6.59%。
  • 股本: 達到 187.99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 5.36 億元,成長率為 2.93%。值得注意的是,股本在 2025 年第一季末前保持不變,於第二季顯著增加,可能為增資或其他資本調整。
  • 普通股每股淨值: 達到 13.83 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 0.50 元,成長率為 3.75%。

權益總額和普通股每股淨值的成長,表示股東價值的提升。股本增加則有助於強化資本結構或支持業務擴張。此為利多

三、 資產、負債及權益結構分析 (截至 2025/6/30)

1. 資產結構

資產總額為 3,614 億元,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 貼現及放款淨額: 2,267 億元,佔總資產 63%。此為銀行核心業務,佔比最大。
  • 金融投資: 971 億元,佔總資產 27%。
  • 存央及拆同: 267 億元,佔總資產 7%。
  • 現金及約當現金、不動產及設備、其他資產: 佔比均為 1% 或更低。

分析:資產結構顯示放款業務為銀行主要的資產配置,其次為金融投資,符合銀行業的典型配置。此為中性

2. 負債結構

負債總額為 3,357 億元,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 存款及匯款: 3,029 億元,佔總負債 90%。此為銀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 央存及同存: 144 億元,佔總負債 4%。
  • 金融負債、金融債券、應付款項: 佔比均為 2%。
  • 其他準備及負債: 佔總負債 0%。

分析:負債結構高度依賴存款,顯示銀行擁有穩定的客戶基礎和較低的融資成本來源。此為利多

3. 權益結構

權益總額為 257 億元,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 股本: 188 億元,佔總權益 73%。
  • 保留盈餘: 47 億元,佔總權益 18%。
  • 資本公積: 14 億元,佔總權益 6%。
  • 其他權益: 8 億元,佔總權益 3%。

分析:股本為權益的主要組成部分,保留盈餘也佔據重要比重,顯示銀行資本結構穩固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盈餘累積。此為中性

四、 獲利結構與成長分析 (2025 年 1-6 月與 2024 年 1-6 月比較)

1. 淨收益組成與變化

2025 年 1-6 月淨收益為 24.32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增加 3.18 億元。

  • 利息淨收益: 達 17.21 億元,佔淨收益 71%,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3.79 億元。此為利多,顯示核心放款業務收益表現強勁,是淨收益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 手續費淨收益: 達 4.74 億元,佔淨收益 19%,較去年同期增加 0.15 億元。雖有成長,但佔比略降,顯示成長速度不如利息淨收益。此為中性偏利多
  • 財務操作淨損益: 達 2.19 億元,佔淨收益 9%,較去年同期減少 0.53 億元。此為利空,財務操作表現較去年同期遜色。
  • 其他淨損益: 達 0.18 億元,佔淨收益 1%,較去年同期減少 0.23 億元。此為利空,其他收益項目減少。

2. 費用與淨利變化

  • 營業費用: 達 14.92 億元,佔淨收益 61%,較去年同期增加 0.18 億元。雖然金額增加,但營業費用佔淨收益的比重從 2024 年的 70% 下降至 2025 年的 61%,顯示銀行在控制成本方面的效率有所提升。此為利多
  • 呆帳費用、承諾及保證責任準備(迴轉)提存: 2025 年為提存 1.94 億元,相較 2024 年同期的迴轉提存 -0.07 億元,大幅增加 2.01 億元。此為利空,顯示資產品質可能承壓,銀行採更保守的提存政策,進而影響淨利。
  • 稅前淨利: 達 7.46 億元,佔淨收益 31%,較去年同期增加 0.99 億元。儘管呆帳費用大幅增加,整體稅前淨利仍呈現成長,主要受惠於利息淨收益的顯著增長。此為利多

五、 存放款業務成長情形 (平均餘額)

1. 存款平均餘額

從 2024 年第二季至 2025 年第二季,存款平均餘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 2025 年第二季存款平均餘額達 3,001 億元,較 2024 年第二季增加 251 億元,成長率達 9.13%。

分析:存款業務的穩健成長為銀行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此為利多

2. 放款平均餘額

從 2024 年第二季至 2025 年第二季,放款平均餘額亦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 2025 年第二季放款平均餘額達 2,275 億元,較 2024 年第二季增加 221 億元,成長率達 10.76%。

分析:放款業務的強勁成長,特別是成長率高於存款,顯示銀行在資產運用方面積極且有效,有助於利息收益的提升。此為利多

六、 存款結構分析 (平均餘額)

1. 按類別

總存款平均餘額由 2024 年第二季的 2,750 億元增加至 2025 年第二季的 3,001 億元。

  • 活期性存款: 增加 61 億元,成長 4.15%,佔總存款比重從 53.42% 降至 50.98%。
  • 定期性存款: 增加 190 億元,成長 14.83%,佔總存款比重從 46.58% 升至 49.02%。

分析:定期性存款成長速度顯著快於活期性存款,導致其在存款總額中的佔比提升。定期性存款通常具有較高的利率,這可能意味著銀行未來的資金成本壓力增加。此為利空

2. 按幣別

  • 新台幣存款: 增加 303 億元,成長 13.17%,佔比從 83.64% 升至 86.74%。
  • 外幣存款: 減少 52 億元,衰退 11.56%,佔比從 16.36% 降至 13.26%。

分析:新台幣存款的顯著增長是銀行存款業務成長的主要動力,而外幣存款則有所減少。這可能反映了銀行將業務重點放在台灣本土市場或因匯率波動導致外幣存款意願降低。此趨勢對國內業務是利多,但對多元幣別發展是利空

七、 放款結構分析 (平均餘額)

1. 按對象別

總放款平均餘額由 2024 年第二季的 2,054 億元增加至 2025 年第二季的 2,275 億元。

  • 企業金融放款: 增加 143 億元,成長 10.87%,佔比保持在 64% 左右。
  • 消費金融放款: 增加 59 億元,成長 9.04%,佔比略降至 31.30%。
  • 市政府貸款: 增加 19 億元,成長 22.35%,佔比從 4.14% 升至 4.57%。

分析:各類放款業務均呈現成長,其中市政貸款的成長率最高。企業金融放款仍為最大宗,顯示銀行在主要客戶群體上持續深耕。多元化的放款成長是利多

2. 按幣別

  • 新台幣放款: 增加 234 億元,成長 12.70%,佔比從 89.73% 升至 91.30%。
  • 外幣放款: 減少 13 億元,衰退 6.16%,佔比從 10.27% 降至 8.70%。

分析:新台幣放款的大幅增長與新台幣存款趨勢一致,強化了銀行在國內市場的佈局。外幣放款的減少則與外幣存款減少相呼應,顯示銀行在策略上更側重於國內市場。此趨勢對國內業務是利多,但對多元幣別發展是利空

八、 財富管理業務

2025 年 1-6 月財富管理業務總收入為 2.98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增加 0.34 億元,成長 12.88%。

  • 代收保險手續費: 增加 0.48 億元,大幅成長 36.64%,達 1.79 億元。此為財富管理業務成長的主要動力。此為利多
  • 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內外有價證券: 減少 0.12 億元,衰退 10.26%,降至 1.05 億元。此為利空,顯示證券相關信託業務表現不佳。
  • 其他信託及附屬業務: 減少 0.02 億元,衰退 12.50%,降至 0.14 億元。此為利空

分析:儘管財富管理總收入表現良好,但其成長主要依賴於保險手續費的顯著增長。證券相關及其他信託業務收入的下滑,顯示財富管理業務的收入結構有趨於集中的風險。此為中性偏利空

九、 淨利差 (NIM)

高雄銀行的淨利差 (NIM) 從 2024 年 6 月的 0.89% 一路穩健上升至 2025 年 6 月的 1.04%,相較去年同期增加 0.15 個百分點。

分析:淨利差的持續擴大是銀行獲利能力提升的關鍵指標,顯示銀行在利息收入和利息費用管理上表現良好,能有效從生息資產中賺取更多利潤。這對銀行的營收和獲利是重大利多。此為利多

十、 資產品質

資產品質指標呈現惡化趨勢。

  • 備抵呆帳覆蓋率: 從 2024 年 6 月的 461.24% 顯著下降至 2025 年 6 月的 302.99%,減少了 158.25 個百分點。特別是在 2024 年底達到 514.80% 後,2025 年第一季末急劇下降至 292.85%。此為重大利空,顯示銀行為應對潛在的呆帳風險所預留的緩衝能力大幅減弱。
  • 逾放比率: 從 2024 年 6 月的 0.24% 上升至 2025 年 6 月的 0.38%,增加了 0.14 個百分點。此比率在 2024 年底保持在 0.23% 後,於 2025 年第一季末跳升至 0.39%。此為重大利空,表明銀行不良資產的比例有所增加。

分析:備抵呆帳覆蓋率大幅下降和逾放比率上升,是本報告中最為顯著的負面訊息。這不僅反映了銀行資產品質的惡化,也可能預示著未來潛在的呆帳損失,對銀行獲利能力構成壓力。這也與獲利結構中「呆帳費用大幅增加」的現象相互印證。投資人應高度警惕此項指標。

十一、 資本適足性

資本適足性指標整體保持穩健,部分有所提升。

  • 資本適足率: 從 2024 年 6 月的 13.65% 增加至 2025 年 6 月的 14.10%,增加了 0.45 個百分點。此為利多,顯示銀行整體資本緩衝能力增強。
  • 第一類資本比率: 從 2024 年 6 月的 12.57% 微幅下降至 2025 年 6 月的 12.48%,減少了 0.09 個百分點。此變動不大,仍維持在健康水平。此為中性
  • 普通股權益比率: 從 2024 年 6 月的 10.35% 微幅增加至 2025 年 6 月的 10.39%,增加了 0.04 個百分點。此為利多,顯示核心資本穩固。

分析:高雄銀行的資本適足性維持在良好水平,且總資本適足率有所提升,符合監管要求。這為銀行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本基礎。此為利多

十二、 近期重要事件摘要

  • 獲准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 作為南台灣唯一取得此執照的在地銀行。此為利多,有助於拓展高階客群,提升財富管理業務的競爭力與收益潛力。
  • 中小企業放款績效甲等: 經金管會評選為辦理中小企業放款績效甲等之銀行。此為利多,顯示銀行積極響應政策,且在中小企業金融領域具備競爭力,有助於擴大放款規模並建立良好企業形象。
  • 推動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 購買綠電並逐步提高綠電使用比例。此為利多,符合 ESG 趨勢,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及品牌價值,吸引 ESG 投資者。
  • 支持金融高等教育: 攜手中山大學國金學院打造國際資產管理人才。此為利多,有助於人才儲備與提升行業影響力,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 連續四年入選「臺灣高薪100指數」成分股: 此為利多,反映公司治理與員工福利良好,有助於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提升公司形象。

分析:這些事件均為正面的策略性進展,展現了高雄銀行在業務拓展、社會責任和人才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為,對銀行長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此為利多

總結

高雄銀行在 2025 年上半年展現了強勁的核心業務成長動能,包括顯著增加的淨利息收入、存放款規模擴張以及淨利差的提升。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稅前淨利及每股盈餘的健康成長,同時銀行也維持了良好的資本適足性,並積極推動多項有利於長期發展的策略性措施。

然而,報告中關於資產品質惡化的數據,尤其是逾放比率的上升和備抵呆帳覆蓋率的急劇下降,是投資人不可忽視的警訊。這可能預示著未來潛在的呆帳損失,並可能對銀行未來的獲利產生壓力。此外,財富管理業務收入成長集中於保險手續費,以及存款結構中定期性存款比重上升,也暗示了潛在的業務結構風險和資金成本壓力。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市場對高雄銀行的評價將在其強勁的核心業務成長與資產品質惡化之間取得平衡。強勁的獲利增長和積極的策略佈局可能吸引看重成長的投資者,而資產品質的擔憂則可能促使風險規避型投資者保持觀望或採取謹慎態度。因此,股價短期內可能受資產品質消息影響,呈現波動,但長期表現將取決於銀行能否有效控制和改善資產品質,並將策略性投資轉化為持續且多元的獲利。整體市場情緒可能介於中性至謹慎樂觀之間。

未來趨勢判斷: 短期內,高雄銀行將持續受益於其核心業務的成長勢頭和淨利差的擴大。但資產品質惡化導致的呆帳提存壓力,可能會部分抵銷其獲利增長。 長期而言,若銀行能有效管理資產風險,其在高資產客戶、中小企業放款以及 ESG 領域的策略性投入,有望為其帶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和多元化的營收來源,為長期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散戶投資人應將重點放在資產品質的發展趨勢,密切監測逾放比率和備抵呆帳覆蓋率的變化。同時,關注淨利差是否能持續維持擴大趨勢,以及獲利來源的多元化程度,特別是財富管理業務中非保險手續費收入的增長情況。此外,銀行在拓展高資產客戶和中小企業放款業務的實際成效,以及其資金成本的變動,也將是評估其長期投資價值的關鍵考量因素。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高雄銀行總行7樓會議室(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168號7樓)
相關說明
2025年第1季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高雄銀行總行7樓會議室(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168號7樓)
相關說明
2024年第4季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高雄銀行總行7樓會議室(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168號7樓)
相關說明
2024年第3季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