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2615)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萬海(2615)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安特衛普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Global Maritime Forum於安特衛普舉辦之法人說明會,會中以本公司114年度第二季財報內容為主,並做航運業之營運簡介。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2615) 2025年10月法人說明會報告分析

此份報告詳細闡述了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上半年度的營運概況、未來的發展策略以及其在永續發展(ESG)方面的顯著成就。報告內容顯示公司在核心營運上表現強勁,但同時也面臨外部環境變化的挑戰。以下將對報告進行整體分析與總結,並評估其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未來趨勢判斷以及投資人應注意的重點。

整體觀點

萬海航運在2025年上半年度展現了穩健的經營成果,儘管全球航運市場經歷波動,其營業收入、營業毛利及營業淨利均有顯著成長。公司積極推動船隊現代化、提高自有船隻及貨櫃比例,並深化港口投資,以實現低成本經營與完善服務網絡的策略。同時,萬海在ESG領域的表現尤為突出,溫室氣體減排已超前達成2030年目標,並獲得國內外多項肯定,這將有助於提升其長期競爭力與品牌形象。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該報告對萬海航運的股票市場影響呈現出多方面性:

  • 利多因素:核心營運數據(營業收入、毛利、淨利)的成長顯示公司基本面良好。船隊擴張與現代化計劃、自有資產比例高、港口投資以及燃油成本的下降,均有利於提升長期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特別是其在ESG方面的卓越表現,可能吸引注重永續投資的資金,並降低潛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
  • 利空因素:2025年上半年度本期淨利和每股盈餘受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強勢升值影響,認列了未實現匯兌損失,導致年減幅度較大,這可能在短期內對市場情緒造成壓力。此外,貨櫃運價自2024年第三季起呈現下滑趨勢,特別是美國及南美航線,若此趨勢持續,將對未來的營收與獲利構成挑戰。2027年預計將迎來資本支出高峰和大量新船交付,若市場需求未能有效吸納新增運力,可能引發供過於求的擔憂。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
    • 運價壓力:全球貨櫃運價的波動和下滑趨勢,可能使萬海航運在短期內面臨營收和獲利成長的壓力。
    • 匯率風險:新台幣匯率的波動仍是影響淨利潤的關鍵因素,投資人需密切關注。
    • 成本控制:儘管燃油成本下降有利,但終端處理費等其他營運成本的上升,將考驗公司在多變環境下的成本控制能力。
  • 長期趨勢(2027年及以後):
    • 運力提升與現代化:隨著大量新船於2027年左右交付,萬海航運的總運力將顯著提升,且船隊將更具燃油效率,有助於降低單位成本並強化競爭力。
    • 航線多元化:雖以亞洲區間航線為主,但持續增闢中遠洋航線的策略,有助於分散市場風險,把握不同區域的成長機會。
    • ESG優勢:萬海在永續發展上的領先地位,將使其在綠色融資、企業形象及吸引人才方面佔據優勢,為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關注運價走勢:全球貨櫃運價是航運股獲利的直接驅動因素,散戶應密切追蹤各主要航線(特別是美國、南美航線)的即期與合約運價變化。
  • 辨識獲利結構:需區分核心營運獲利(營業利益)與非營運損益(如匯兌損益)對淨利的影響。短期匯損可能造成財報數字波動,但不一定代表核心業務惡化。
  • 留意新船交付與市場供需:大量的資本支出和新船交付可能在短期內增加折舊費用,並影響市場供需平衡。散戶應評估屆時全球貿易量是否足以支撐新增運力。
  • 資產負債狀況:關注公司在資本支出高峰期是否有增加負債的壓力,以及其現金流狀況。
  • ESG發展作為長期指標:對於有志於長期投資的散戶而言,萬海在ESG方面的努力與成果,是評估公司永續經營能力和長期價值的關鍵指標。

條列式重點摘要

公司簡介

  • 船隊運力(截至2025年9月與2024年9月比較):
    • 自有船舶減少3艘 (115 -> 112),租船減少5艘 (6 -> 1),總營運船舶減少8艘 (121 -> 113)。
    • 總營運艙位(TEU)卻增加26,949 TEU (519,101 -> 546,050),顯示船隊大型化或效率提升。
  • 自有船舶/貨櫃比例高(截至2025年9月30日):
    • 自有船佔總船舶數的99%,租船僅佔1%。
    • 自有貨櫃佔總貨櫃數的83%,租櫃佔17%。
    • 公司認為高自有資產比例有助於掌握市場變化、提升運力並有效管控營運成本。
  • 航線佈局:
    • 以亞洲區間(Intra-Asia)航線為主力,營運28條主力航線。
    • 亞洲區貨量比重為55%。
    • 積極增闢中遠洋航線,深耕亞洲並領航市場脈動。
  • 營運策略:
    • 低成本經營:引進新世代節能船舶以降低艙位平均成本;於關鍵轉運點建立自有泊位及儲存區,確保船期穩定並降低操作費率。
    • 完善的服務網絡:專注近洋貨載高成長及跨區域特性,藉由亞洲出口及區間航段網絡促進遠洋貨載發展。
    • 效益管理:多元化客戶群、全球直銷服務據點,著重港對港貨載攬收以帶動貨量成長。
  • 新造船交船計畫表(2024-2030F):
    • 2024年:新增76,840 TEU。
    • 2025年:新增39,300 TEU。
    • 2026年:預計新增48,800 TEU。
    • 2027年:預計新增152,700 TEU,為高峰期。
    • 2028年:預計新增91,500 TEU。
    • 2029年:預計新增34,800 TEU。
    • 2030年:預計新增17,400 TEU。
    • 新船型以大型船舶(13,100 TEU及16,000 TEU)為主。
  • 近年新造櫃計畫:
    • 2022年約23,000 TEU,2023年約24,000 TEU,2024年約67,000 TEU,2025年約79,000 TEU。
    • 萬海平均櫃齡為5.1年,低於業界平均6.9年(Drewry 2024)。
  • 主要投資碼頭:
    • 在台灣(高雄、台中、台北)、日本(東京)及越南(蓋梅、海防、峴港)均有碼頭投資或經營權。
    • 2023年起租高雄港第五貨櫃中心79~81號碼頭,預計2026年投產營運。

營運概況 (1H25)

  • 合併綜合損益表(1H25 vs. 1H24):
    • 營業收入:719.43億元(1H25)較657.80億元(1H24)成長9.4%。
    • 營業毛利:207.97億元(1H25)較158.23億元(1H24)成長31.4%。
    • 營業淨利:179.09億元(1H25)較131.03億元(1H24)成長36.7%。
    • 本期淨利(歸屬母公司):98.09億元(1H25)較161.92億元(1H24)年減39.4%。
    • EPS:3.50元(1H25)較5.77元(1H24)年減39.4%。
    • 註:本期淨利年減主要受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強勢升值,認列57.13億元「未實現匯兌損失」所致。
  • 各主要市場之貨量占比(1H25 vs. 1H24):
    • 亞洲區間貨量占比由60%下降至56%。
    • 美國貨量占比由11%上升至13%。
    • 中東/印度貨量占比由21%上升至24%。
    • 美國+南美洲貨量占比由19%上升至20%。
    • 中東/印度貨量占比由21%上升至24%。
  • 各主要市場之營收占比(1H25 vs. 1H24):
    • 亞洲區間營收占比由31%上升至37%。
    • 美國營收占比由28%下降至26%。
    • 中東/印度營收占比由23%上升至25%。
    • 南美洲營收占比由18%下降至12%。
    • 美國+南美洲營收占比由46%下降至38%。
    • 中東/印度營收占比由23%上升至25%。
  • 運費趨勢(USD/TEU,2023年第一季至2025年第二季):
    • 美國及南美洲航線運費於2024年第三季達到高峰後,至2025年第二季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 亞洲區間及中東/印度航線運費相對較為穩定,並在高峰後略有回落。整體顯示市場運價壓力。
  • 成本結構圖(1H25 vs. 1H24):
    • 碼頭處理費(Terminal Handling)佔比從30%上升至33%,成為最大成本項目。
    • 燃油費(Bunkerage)佔比從26%下降至21%,顯示燃油成本壓力減輕或效率提升。
    • 貨櫃相關費用(Container Related)從8%上升至9%,港口費用(Port Charges)從5%上升至6%。
  • 燃油成本:
    • 新加坡燃油價格(USD/TON)和萬海總燃油成本(NT$ bn)從2024年第四季至2025年第二季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 這與成本結構圖中燃油費佔比下降的趨勢一致。
  • 資本支出表(USD$M,2023-2028F):
    • 2023年實際支出1,390M,2024年1,028M。
    • 預計2025年926M,2026年632M。
    • 2027年將迎來資本支出高峰,預計高達1,726M。
    • 2028年預計為831M。
    • 船舶投資是各年度資本支出的主要組成部分。

附錄 - ESG永續發展

  • 永續策略藍圖:
    • 核心理念為「務實永續治理」、「高度社會信任」、「低度環境衝擊」。
    • 具體實踐包括鞏固風險治理、價值鏈合作、營運智能化、人才招募與培育、員工照護、航行與岸上安全管理、公益社會參與、低碳船舶與燃料、優化營運效率、強化貨櫃退役管理等。
  • 溫室氣體減量與綠色船隊:
    • 以2008年為基準年,目標是2030年減少50%碳排強度,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
    • 截至2024年,碳排強度已較基準年減少54%,提前達成2030年目標。
    • 歸因於船舶汰舊換新與能源效率提升。
  • 永續發展實務:
    • 公司治理:獲得多項ISO認證、AEO、MACN,客戶服務滿意度高達4.5分(2024年),強化供應鏈管理。
    • 環境保護:採購替代能源船舶、使用生質燃油,63艘船舶獲「智能船舶認證」,100%自有船安裝壓艙水管理設備,94.2%冷凍櫃採低耗能機種,2024年0件有害物質洩漏,認養逾80萬棵樹,並參與多個環保組織。
    • 社會責任:人權宣導覆蓋率100%,尊重員工結社權,提供生育補助10萬元,關懷海勤同仁,新進人員起薪優於基本工資1.75倍,2024年員工訓練時數逾8萬小時。
  • 永續成效備受國內外肯定:
    • 標普全球企業永續評估:運輸及基礎建設行業表現前5%,納入2025年永續年鑑。
    • FTSE Russel ESG分數優異,連續6年入選FTSE4Good台灣指數公司台灣永續指數。
    • 國際碳揭露計畫(CDP)獲得B評級。
    • 臺灣證券交易所銳聯臺灣高薪酬100指數成分股。
    • 美西保護藍鯨與藍天自願船舶減速計劃-金獎。
    • Sustainalytics企業ESG風險評等/航運業-低風險評級。
    • 天下永續公民獎百大企業、第17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等多項殊榮。

數字、圖表與表格的主要趨勢

船隊結構與運力變化(參見第5頁)

項目 2025年9月 2024年9月 變化
自有船舶 112 115 -3
租船 1 6 -5
營運船舶 113 121 -8
營運艙位 (TEU) 546,050 519,101 +26,949

儘管萬海航運的自有船舶和租船數量在2025年9月相較於2024年9月有所減少,導致總營運船舶數減少了8艘,然而總營運艙位(TEU)卻逆勢增加了26,949 TEU,達到546,050 TEU。這明確顯示公司正在進行船隊結構優化,朝向大型化和高效率船舶發展,以在減少船舶總數的同時提升整體運載能力,藉此可能降低單位運載成本。

自有資產比例(參見第6頁)

截至2025年9月30日,萬海航運的自有船舶佔總船舶數的99%,租船僅佔1%。在貨櫃方面,自有貨櫃佔83%,租櫃佔17%。這些圓餅圖清楚地展示了公司高度依賴自有資產的策略。高比例的自有船舶和貨櫃賦予公司更大的營運彈性,使其能夠有效掌握市場變化、提升運力並更有效率地管控營運成本,從而降低對外部租賃市場波動的敏感度。

新造船交船與新造櫃計畫(參見第9頁與第10頁)

新造船交船計畫表(第9頁)顯示萬海航運從2024年至2030年有明確的船隊擴張與現代化計劃。其中,2027年將是新船交付的高峰期,預計新增152,700 TEU的運力,遠超其他年份。這表明公司正進行大規模的資本支出以擴充船隊,並引進更大容量(如13,100 TEU和16,000 TEU)的船舶。 近年新造櫃計畫(第10頁)顯示,2024年及2025年的新櫃交付量顯著增加,尤其是2025年預計將新增約79,000 TEU的貨櫃。這與新船交付計劃相輔相成,確保新增運力有足夠的配套貨櫃。此外,萬海的平均櫃齡為5.1年,低於業界平均6.9年,這突顯了公司持續優化資產結構、保持船隊及貨櫃年輕化和高效能的策略。

合併綜合損益表(參見第13頁)

項目 (NT$ million) 1H25 1H24 年增/減率
營業收入 71,943 65,780 +9.4%
營業毛利 20,797 15,823 +31.4%
營業淨利 17,909 13,103 +36.7%
本期淨利 (歸屬母公司) 9,809 16,192 -39.4%
EPS(元) 3.50 5.77 -39.4%

從2025年上半年度與2024年上半年度的比較數據來看,萬海航運的核心營運表現強勁:營業收入成長9.4%,營業毛利大幅成長31.4%,營業淨利更是顯著成長36.7%。這表明公司在營運效率和獲利能力方面有著良好的表現。然而,本期淨利(歸屬母公司)和每股盈餘(EPS)卻出現了39.4%的顯著下降。根據報告註釋,這主要是由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強勢升值,導致認列了高達新台幣57.13億元的未實現匯兌損失,屬於業外支出的影響。這是一個非現金項目,反映了匯率波動對帳面淨利的影響,而非核心業務的惡化。

各主要市場之貨量與營收占比(參見第14頁與第15頁)

貨量占比(第14頁)顯示,2025年上半年,萬海的亞洲區間貨量佔比略有下降(從60%降至56%),而美國、中東/印度航線的貨量占比則有所提升。這表明公司在調整貨量結構,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成功地將部分貨量轉移到較遠洋的市場。 然而,營收占比(第15頁)則呈現不同趨勢:亞洲區間航線的營收占比從31%顯著上升至37%,成為最大的營收貢獻者。美國及南美洲航線的營收占比合計則從46%下降至38%。這可能意味著亞洲區間航線的運價表現相對較好,或者其貨量增長帶來的營收貢獻更大,抵銷了部分遠洋航線的營收壓力。

運費趨勢(參見第16頁)

從2023年第一季至2025年第二季的運費趨勢圖顯示,美國和南美洲航線的運費在2024年第三季達到高峰後,至2025年第二季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中東/印度航線運費雖有波動,但整體維持在中等水平。亞洲區間航線的運費相對最低且穩定,但在報告期間內也有輕微的波動。這反映了全球航運市場的運價壓力,特別是長程航線的運價下行,可能對未來的營收產生負面影響。

成本結構與燃油成本(參見第17頁與第18頁)

成本結構圖(第17頁)顯示,2025年上半年相較於2024年上半年,燃油費(Bunkerage)的佔比從26%下降至21%,是成本結構中最顯著的改善。同時,碼頭處理費(Terminal Handling)的佔比從30%上升至33%,成為最大的成本項目。這表明公司在燃油成本控制上取得成效,但碼頭相關費用壓力有所增加。 燃油成本(第18頁)的折線圖證實了這一趨勢:新加坡燃油價格和萬海的總燃油成本(包括所有油品)在2024年第四季至2025年第二季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這對於航運公司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利多,有助於提升毛利率。

資本支出表(參見第19頁)

資本支出預計在2025年和2026年相對平穩,但到2027年預計將大幅攀升至1,726百萬美元,隨後在2028年回落。這與新造船交船計劃(第9頁)中2027年為新船交付高峰期相符。船舶投資是所有年度資本支出的主要組成部分。這表明公司正進行積極的長期擴張與現代化投資,儘管這可能在特定年份對現金流造成較大壓力。

永續發展成果(參見第22頁與第24頁)

萬海航運在溫室氣體減量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碳排放強度(g/TEU-KM)從2008年的109.90顯著下降至2024年的50.85,實現了54%的減排,提前達成了2030年50%減排的目標。這一成果主要歸因於船舶汰舊換新和船隊能源效率的提升。 公司在永續發展方面的努力也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肯定,包括在標普全球企業永續評估中居運輸與基礎建設行業前5%、連續六年入選FTSE4Good台灣指數、CDP獲得B評級、Sustainalytics評為航運業低風險,以及多項台灣本土企業永續獎項。這顯示萬海在ESG治理上的領先地位,有助於其企業形象、風險管理及長期價值創造。

利多與利空判斷

利多因素

  • 核心營運成長強勁: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營業毛利和營業淨利分別年增9.4%、31.4%和36.7%,顯示業務擴張和獲利能力提升。(第13頁)
  • 船隊現代化與運力提升:儘管營運船舶總數減少,但總營運艙位(TEU)增加26,949 TEU,顯示公司正在優化船隊結構,導入大型、高效能船舶。(第5頁)
  • 高自有資產比例:自有船佔99%,自有櫃佔83%,有助於公司掌握市場變化、有效管控營運成本並提升營運彈性。(第6頁)
  • 策略性港口投資:持續投資主要碼頭,如2023年起租高雄港第五貨櫃中心,預計2026年投產,可強化營運控制與成本效率。(第11頁)
  • 燃油成本下降:燃油費佔總成本比例從26%降至21%,且新加坡燃油價格與萬海總燃油成本均呈現下降趨勢,直接有助於提升獲利能力。(第17頁、第18頁)
  • 優秀的ESG表現:碳排放強度已提前於2024年達成2030年減排50%的目標(已減54%),並獲得多項國內外權威機構的永續發展獎項與肯定,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吸引ESG投資並降低營運風險。(第22頁、第24頁)
  • 新櫃計畫確保運力配套:近年持續增加新造櫃交付量,平均櫃齡遠低於業界平均,有助於配合船隊擴張並提升效率。(第10頁)

利空因素

  • 淨利潤受匯兌損失影響:2025年上半年本期淨利及EPS年減39.4%,主要係因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強勢升值,認列了新台幣57.13億元的未實現匯兌損失。儘管為非現金項目,但影響帳面獲利。(第13頁)
  • 運費趨勢下滑:特別是美國及南美洲航線運費自2024年第三季高峰後呈現顯著下降,若此趨勢持續,將對未來的營收和獲利造成壓力。(第16頁)
  • 高額資本支出與市場供需風險:2027年將迎來新造船交付和資本支出高峰(1,726M美元),若屆時全球貿易需求未能有效配合新增運力,可能導致市場供過於求,影響運價和艙位利用率。(第9頁、第19頁)
  • 碼頭處理費佔比上升:碼頭處理費佔總成本比例從30%上升至33%,顯示部分營運成本有上升壓力。(第17頁)

總結

萬海航運的2025年10月法人說明會報告描繪了一幅核心業務強勁、長期策略清晰,但短期面臨外部環境挑戰的綜合圖景。公司在航線網絡、船隊現代化和成本控制方面展現了堅實的基礎,尤其在ESG永續發展方面的卓越成就,為其長期價值創造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也是未來競爭的重要差異化優勢。

短期趨勢上,運價的下行壓力以及新台幣強勢升值所造成的未實現匯兌損失,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持續影響其財報表現,需要投資人密切關注。核心營運的穩健增長能否有效抵銷運價下行壓力,將是短期觀察重點。

長期趨勢來看,萬海航運大規模的船隊擴張與更新計畫,特別是2027年將迎來的新船交付高峰,將顯著提升其運力與營運效率。這也預示著公司對於未來全球貿易增長的積極展望。然而,市場對新增運力的吸納能力將是關鍵變數。萬海透過多元化航線、高自有資產比例及港口投資所建立的成本控制與營運彈性,將是其應對市場波動的重要護城河。

對於投資人(特別是散戶)而言,應區分核心營運獲利與業外損益的影響,避免因短期匯兌損失而過度悲觀。同時,需密切追蹤全球貨櫃運價指數的變化,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和供應鏈動態,以評估新船運力投放後的市場供需狀況。萬海在永續發展上的長期承諾和卓越表現,則應被視為評估其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在波動的市場中,具備成本優勢、彈性營運和堅實ESG基礎的公司,更有機會在長期競爭中脫穎而出。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泰綜合證券舉辦之法人說明會,會中以本公司114年度第一季財報內容為主,並做航運業之營運簡介。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群益金鼎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會中以本公司113年度財報內容為主,並做航運業之營運簡介。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群益金鼎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會中以本公司113年度第二季財報內容為主,並做航運業之營運簡介。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