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成(2474)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可成(2474)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國票證券會議室
相關說明
本公司將受邀參加由國票證券舉辦之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進行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2025年第二季可成科技營運成果分析與總結

這份可成科技(股票代碼:2474)於2025年8月發布的第二季營運成果說明,揭示了公司在營運表現、財務狀況及長期策略轉型上的多重面向。報告整體呈現出核心營運活動有所改善,然而非營業項目,特別是匯率波動,對短期獲利造成了劇烈衝擊。同時,公司正積極投入資源進行長期策略轉型,以擺脫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並致力於股東報酬。

報告的整體觀點

從營運層面來看,可成科技2025年第二季營收呈現季增與年增,上半年累計營收亦有所成長,且毛利率及營益率在本業層面皆有顯著改善,顯示公司在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上取得一定成效。此外,上半年營運活動現金流量轉正,自由現金流量亦大幅改善,這對於公司的體質而言是重要的正面訊號。然而,非營業項目(尤其是高達新台幣34.48億元的匯兌損失)嚴重侵蝕了獲利,導致第二季出現稅前與稅後淨利虧損,單季每股盈餘為負值。

在策略層面,公司正堅定地推進轉型,將技術平台延伸至高門檻、高毛利且具成長潛力的產業,如高階醫材、半導體與航太。在供應鏈重組方面,海外擴廠計畫持續進行,新事業領域也已取得多項認證與初期訂單,顯示轉型策略已有初步成果。對於股東報酬,公司持續維持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並積極執行庫藏股買回與註銷,展現對股東價值的重視。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影響:2025年第二季的巨額匯兌損失導致淨利轉虧,每股盈餘為負值,這將對市場情緒產生負面影響,投資人可能對公司短期獲利能力產生疑慮。資產負債表上現金水位下降與負債增加,也可能引發對財務健康度的擔憂。在短期內,市場可能對此份財報持利空解讀,股價或面臨壓力。
  • 長期影響:儘管短期承壓,但公司積極的策略轉型、多元化布局,以及在醫療科技、半導體和航太等新領域的具體進展,為長期成長描繪了藍圖。這些新事業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和獲利潛力,若能成功推展並貢獻實質營收,將有助於提升公司估值。加上公司持續承諾高股利配發與庫藏股回購,有助於吸引長期價值型投資者,並為股價提供一定的支撐。市場最終將根據轉型成果及匯率穩定性來重新評估公司的長期價值。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預期短期內,可成科技仍需應對匯率波動帶來的挑戰。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向將是影響公司短期非營業損益的關鍵因素。核心消費性電子業務的復甦狀況仍需觀察,而新事業領域的營收貢獻預計在短期內仍屬初期階段,難以完全抵銷匯率波動或傳統業務壓力。因此,短期獲利可能仍不穩定。
  • 長期趨勢:可成科技的轉型策略是明確且具備長期發展潛力的。透過在泰國及越南的產能擴張,以及在醫療科技、半導體與航太領域的持續投入,公司旨在建立更穩健、高附加價值的業務組合。這些新事業的產品生命週期較長、毛利率較高,有助於提升公司的整體獲利結構和競爭力。長期來看,若能有效執行轉型策略並成功擴大新事業版圖,可成有望實現可持續的成長。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辨別本業與業外損益:散戶投資人應特別注意區分營業利潤與非營業損益。雖然2025年第二季的淨利虧損驚人,但主要來自匯兌損失。本業營運狀況(如毛利率、營益率和營運現金流)的改善,是判斷公司基本面是否好轉的更重要指標。
  2. 關注轉型進度:公司的長期價值將繫於其轉型策略的成功。散戶應密切追蹤新事業領域(醫療科技、半導體、航太)的認證進度、客戶拓展、訂單規模及營收貢獻,這些將是衡量轉型成效的關鍵指標。
  3. 匯率風險:公司財報顯示對匯率波動的高度敏感性。投資人應關注全球貨幣政策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這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業外損益。
  4. 股利政策與庫藏股:可成科技穩定的高股利政策和積極的庫藏股回購與註銷,對股東而言是利多。對於追求穩定現金流或看重股東回報的投資人,這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5. 財務結構變化:資產負債表上現金水位下降與借款增加,顯示公司在轉型期間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散戶應關注公司的槓桿比率和償債能力,確保財務結構仍保持穩健。

資訊判斷:利多與利空整理

根據報告內容,以下資訊可判斷為利多或利空:

利多資訊

  • 營運收入成長:2025年第二季營收達新台幣50.84億元,季增16.9%、年增8.8%,且主要係供應鏈因應美國關稅上調提前備貨以及來自醫療新領域的貢獻。上半年累計營收為新台幣94.35億元,年增13.2%。
  • 本業獲利能力提升:2025年上半年累計毛利年增17.7%,毛利率為32.6%,年增1.3pp。累計營業利潤年增42.4%,營益率為18.7%,年增3.8pp,顯示本業營運效率顯著改善。
  • 營運現金流改善:2025年上半年營運活動之現金流入為13.89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流出32.07億元有顯著改善。自由現金流量亦由1H24的負33.81億元轉為1H25的10.49億元正值。
  • 長期轉型策略明確:公司目標兼顧長期成長與股東報酬,明確規劃延伸技術平台至高門檻、高毛利、產品生命週期長且具成長潛力的產業,如高階醫材、半導體、航太。
  • 新事業具體進展:
    • 醫療科技:2021年取得ISO 13485認證;2023年完成美國FDA註冊;已接獲國際客戶訂單小規模生產;透過子公司併購神經調控醫療技術CDMO業務;持續進行策略性財務投資並評估潛在併購機會。
    • 半導體:已通過認證並取得國際客戶訂單,開始小規模生產;持續進行策略性財務投資並評估潛在併購機會。
    • 航太:已取得航太產業AS 9100認證 (品質管理系統);持續進行策略性財務投資並評估潛在併購機會。
  • 供應鏈重組:購置泰國工業區土地,預計2026-2027年量產,初期聚焦消費性電子,後續將納入醫療、半導體、航太;設立越南組裝產線,目前處於試產/等待認證完成階段。
  • 股利政策穩定:公司維持穩定股利政策,2015–2024年每年配發現金股利不低於每股NT$10元,殖利率約4-6%。2021-2024年現金股利配發率皆超過60%。
  • 積極庫藏股回購:2020至2025年已執行七次庫藏股買回,累計金額逾NT$270億元,居台灣上市公司之首。前六次已買回庫藏股皆已註銷,合計減少公司實收資本額約16%。
  • ESG表現優異:2024年6月再次獲選台灣永續指數成分股。積極參與潔淨能源投資、增建太陽能發電設備、綠色採購與碳足跡管理、取得SBTi目標承諾書認證及CDP氣候變遷與水安全管理級別評級。多次獲選納入「FTSE4Good新興市場指數」、「臺灣永續指數」成份股,並名列公司治理評鑑前21-35%級距。

利空資訊

  • 毛利率與營益率下滑:2025年第二季毛利率為30.5%,季減4.5pp、年減3.5pp,主因製造成本上揚抵銷折舊費用降低。單季營益率為17.8%,季減2.1pp、年減2.6pp。
  • 巨額業外匯兌損失:2025年第二季受新台幣兌美元匯價升值(累計逾12%)影響,產生業外匯兌損失高達34.48億元,導致營業外收入為負16.75億元。上半年累計業外匯兌損失亦達28.30億元。
  • 獲利能力大幅衰退:2025年第二季稅前淨利為負7.71億元,季減119.1%、年減116.9%。稅後淨利(歸屬業主)為負10.30億元,季減135.3%、年減130.0%。基本每股盈餘為負1.60元。上半年累計稅前淨利年減68.8%,稅後淨利年減76.5%,基本每股盈餘從1H24的11.77元降至1H25的2.91元。
  • 現金水位下降:2025年第二季合併資產負債表顯示,現金及約當現金從1Q25的303.67億元下降至224.28億元,期末現金較1H24的283.78億元亦有所減少。
  • 股東權益與每股淨值下滑:母公司股東權益從1Q25的1671.99億元下降至2Q25的1360.52億元。每股淨值從1Q25的255.7元下降至2Q25的209.9元。
  •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增加與借款提升:2025年上半年投資活動之現金流出達186.00億元,相較1H24的100.39億元大幅增加。長短期借款顯著增加至78.03億元,顯示公司在轉型及投資期間對資金的需求增加。
  • 核心業務營收與EPS歷史趨勢下滑:營收趨勢圖(2000-2024)顯示,公司年營收自2018年高峰954.2億元後持續下滑,2024年僅為180.7億元。每股盈餘趨勢圖(2000-2024)亦顯示EPS自2018年高峰36.31元後大幅下降,儘管2024年有所反彈,但仍遠低於歷史高點,反映傳統核心業務面臨結構性挑戰。

條列式重點摘要及數字、圖表趨勢分析

2025年第二季財務摘要

  • 單季營收:新台幣50.84億元,較上季(QoQ)增長16.9%,較去年同期(YoY)增長8.8%。此增長主要歸因於供應鏈為因應美國關稅上調而提前備貨,以及來自醫療新領域的貢獻。
  • 單季毛利率:30.5%,較上季減少4.5個百分點(pp),較去年同期減少3.5pp。毛利率下滑的主因是製造成本上揚抵銷了折舊費用的降低。
  • 單季營益率:17.8%,較上季減少2.1pp,較去年同期減少2.6pp。
  • 匯率影響: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累計升值逾12%,導致業外產生新台幣34.48億元的匯兌損失。同期淨利息收益為新台幣16.30億元。
  • 單季稅前淨利:虧損新台幣7.71億元,較上季減少119.1%,較去年同期減少116.9%。
  • 單季稅後淨利(歸屬業主):虧損新台幣10.30億元,較上季減少135.3%,較去年同期減少130.0%。
  • 基本每股盈餘(EPS):負新台幣1.60元,相較1Q25的4.46元及2Q24的5.05元顯著下降。
  • 資本支出:新台幣1.87億元,高於1Q25的1.53億元及2Q24的1.13億元。
  • 折舊攤銷費用:新台幣3.65億元,低於1Q25的3.86億元及2Q24的4.73億元。
  • EBITDA:新台幣12.70億元,較1Q25的12.50億元略增1.6%,但較2Q24的14.26億元減少11.0%。

合併損益表 2Q25 vs. 1Q25 (及主要趨勢)

(In NTD mn) 2Q25 金額 2Q25 % 1Q25 金額 1Q25 % qoq
營業收入 5,084 100.0% 4,350 100.0% 16.9%
營業毛利 1,549 30.5% 1,524 35.0% 1.6%
營業費用 644 12.7% 660 15.2% -2.4%
營業利潤 905 17.8% 864 19.9% 4.7%
營業外收入 (1,675) -33.0% 3,173 72.9% -152.8%
稅前淨利 (771) -15.2% 4,037 92.8% -119.1%
稅後淨利(歸屬業主) (1,030) -20.3% 2,916 67.0% -135.3%
基本每股盈餘 (NTD) -$ 1.60 $ 4.46 -6.06
EBITDA 1,270 25.0% 1,250 28.7% 1.6%

主要趨勢:第二季營業收入季增16.9%,營業利潤亦季增4.7%,顯示本業營運表現有所好轉。然而,營業毛利率和營益率均呈現季減。最顯著的變化是營業外收入從第一季的正31.73億元轉為第二季的負16.75億元,大幅減少152.8%,主要受新台幣34.48億元匯兌損失影響。這導致稅前淨利和稅後淨利從獲利轉為嚴重虧損,每股盈餘也從正轉負。EBITDA則保持微幅季增,顯示核心營運的現金產生能力相對穩定。

合併損益表 2Q25 vs. 2Q24 (及主要趨勢)

(In NTD mn) 2Q25 金額 2Q25 % 2Q24 金額 2Q24 % yoy
營業收入 5,084 100.0% 4,672 100.0% 8.8%
營業毛利 1,549 30.5% 1,590 34.0% -2.6%
營業費用 644 12.7% 637 13.6% 1.1%
營業利潤 905 17.8% 953 20.4% -5.1%
營業外收入 (1,675) -33.0% 3,600 77.1% -146.5%
稅前淨利 (771) -15.2% 4,554 97.5% -116.9%
稅後淨利(歸屬業主) (1,030) -20.3% 3,435 73.5% -130.0%
基本每股盈餘 (NTD) -$ 1.60 $ 5.05 -6.65
EBITDA 1,270 25.0% 1,426 30.5% -11.0%

主要趨勢: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業收入年增8.8%,顯示營收規模有所擴大。然而,毛利率和營益率均出現年減。營業利潤年減5.1%。如同季增趨勢,營業外收入由2Q24的正36.00億元大幅轉為2Q25的負16.75億元,年減達146.5%,是導致稅前淨利和稅後淨利由盈轉虧的主要原因。每股盈餘也因此從正轉負。EBITDA則呈現年減11.0%。整體而言,儘管營收增長,但獲利能力受到成本上升和匯損的雙重打擊。

2025年上半年財務摘要

  • 累計營收:新台幣94.35億元,年增13.2%。主要受惠於供應鏈提前備貨及醫療新領域的貢獻。
  • 累計毛利:新台幣30.72億元,年增17.7%;毛利率為32.6%,年增1.3pp。
  • 累計營業利潤:新台幣17.68億元,年增42.4%;營益率為18.7%,年增3.8pp。
  • 匯率影響: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累計升值逾10%,產生業外匯兌損失新台幣28.30億元。同期淨利息收益為新台幣33.99億元。
  • 累計稅前淨利:新台幣32.66億元,年減68.8%。
  • 累計稅後淨利(歸屬業主):新台幣18.86億元,年減76.5%。
  • 累計基本EPS:新台幣2.91元,遠低於1H24的11.77元。
  • 累計資本支出:新台幣3.40億元,較1H24的1.74億元有所增加。
  • 累計折舊攤銷費用:新台幣7.51億元,低於1H24的10.65億元。
  • EBITDA:新台幣25.19億元,較1H24的23.07億元增長9.2%。

合併損益表 1H25 vs. 1H24 (及主要趨勢)

(In NTD mn) 1H25 金額 1H25 % 1H24 金額 1H24 % yoy
營業收入 9,435 100.0% 8,331 100.0% 13.2%
營業毛利 3,072 32.6% 2,610 31.3% 17.7%
營業費用 1,304 13.8% 1,368 16.4% -4.7%
營業利潤 1,768 18.7% 1,241 14.9% 42.4%
營業外收入 1,498 15.9% 9,211 110.6% -83.7%
稅前淨利 3,266 34.6% 10,452 125.5% -68.8%
稅後淨利(歸屬業主) 1,886 20.0% 8,011 96.2% -76.5%
基本每股盈餘 (NTD) $ 2.91 $ 11.77 -8.86
EBITDA 2,519 26.7% 2,307 27.7% 9.2%

主要趨勢: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年增13.2%,營業毛利和營業利潤亦分別大幅年增17.7%和42.4%,毛利率和營益率均有所提升,顯示本業營運狀況明顯改善。營業費用年減4.7%,顯示成本控制良好。然而,營業外收入從1H24的92.11億元驟降至1H25的14.98億元,年減83.7%,導致稅前淨利和稅後淨利雖然仍為正值,但年減幅度分別高達68.8%和76.5%。每股盈餘亦大幅下滑。EBITDA則維持年增9.2%,反映核心營運的現金產生能力增強。

轉型與多元化策略

  • 長期成長目標:公司旨在持續發展核心消費性電子機構件業務,強化全球產能布局並投入研發以維持市場領先地位。同時,將技術平台延伸至高門檻、高毛利、產品生命週期長且具成長潛力的產業,如高階醫材、半導體及航太。
  • 策略執行方式:透過有機成長、產品認證,擴大核心能力及新技術應用領域,並透過股權投資及國內外併購尋求策略聯盟與合作機會。
  • 供應鏈重組:
    • 海外擴廠:購置泰國AMATA City Chonburi工業區土地,初期投入5,000萬美元,預計2026-2027年量產,初期聚焦消費性電子產品,後續將納入醫療、半導體、航太生產項目。
    • 越南組裝產線:目前處於試產/等待認證完成階段。
  • 轉型新領域進度:
    • 醫療科技(轉型新領域 I):2021年取得ISO 13485認證;2023年完成美國FDA註冊;已接獲國際客戶訂單並開始小規模生產;透過子公司併購神經調控醫療技術CDMO業務;持續進行策略性財務投資並評估潛在併購機會。
    • 半導體(轉型新領域 II):已通過認證並取得國際客戶訂單,開始小規模生產;持續進行策略性財務投資並評估潛在併購機會。
    • 航太(轉型新領域 III):已取得航太產業AS 9100認證(品質管理系統);持續進行策略性財務投資並評估潛在併購機會。

現金運用與新事業發展

公司規劃將現金投入多個業務領域,以支持長期成長:

業務/領域 消費電子 醫療科技 半導體 航太
主要產品 筆電機殼、金屬機構件 微創手術器械、高階植入物、高分子/金屬導管耗材 前端設備之關鍵/非關鍵零組件 發動機精密零組件
目標市場/區域 東協 台灣、美國、歐洲、日本、東協 台灣、美國、歐洲、日本、東協 台灣、美國、歐洲、日本、東協
預估投資金額 US$150-200m US$500m-US$1bn US$300m-US$1bn US$300m-US$1bn
初期時程 5年 5-10年 5-10年 5-10年
預估營收貢獻 雙位數百分比 (核心業務) 高個位數百分比 (初期) 中/高個位數百分比 (初期) 中/高個位數百分比 (初期)

主要趨勢:可成科技在醫療科技、半導體和航太領域的預估投資金額遠高於消費電子,顯示其對新興高值化產業的戰略性傾斜。這些新事業預期在5-10年內開始產生顯著營收貢獻,初期貢獻為中/高個位數百分比。這凸顯了公司長期轉型、分散風險並追求更高成長潛力的決心。

股東報酬政策

  • 股利政策:公司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目標年度配息率為60%。2015年至2024年,公司每年配發現金股利不低於每股新台幣10元,股息殖利率約為4-6%。2021-2024年的現金股利配發率每年皆超過60%。
  • 庫藏股買回:公司依市場狀況彈性執行庫藏股買回。2020年至2025年共執行了七次庫藏股買回,累計買回金額逾新台幣270億元,位居台灣上市公司之首。前六次已買回的庫藏股皆已註銷,合計減少公司實收資本額約16%。

合併資產負債表趨勢

(In NTD mn) 2Q25 1Q25 2Q24
總資產 213,881 (100%) 234,314 (100%) 265,156 (100%)
現金及約當現金 22,428 (10%) 30,367 (13%) 28,378 (11%)
流動資產 107,405 (50%) 115,175 (49%) 126,930 (48%)
固定資產 12,369 (6%) 13,350 (6%) 12,291 (5%)
總負債 75,993 (36%) 65,037 (28%) 97,912 (37%)
流動負債 69,663 (33%) 58,348 (25%) 92,288 (35%)
長期負債 6,330 (3%) 6,689 (3%) 5,624 (2%)
母公司股東權益 136,052 (64%) 167,199 (71%) 167,245 (63%)
每股淨值 (NTD) $ 209.9 $ 255.7 $ 245.8
加權平均股數 (mn) 648.049 653.907 680.364

主要趨勢: 資產負債表顯示,總資產從2Q24的2651.56億元降至2Q25的2138.81億元,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現金及約當現金在2Q25也較1Q25和2Q24有所減少。母公司股東權益和每股淨值在2Q25相較於1Q25和2Q24均顯著下降,這可能與虧損和庫藏股回購有關。總負債在2Q25較1Q25有所增加,但較2Q24下降。加權平均股數持續減少,反映庫藏股註銷的效果。整體來看,公司的資產規模及股東權益持續縮減,現金部位也面臨壓力。

合併現金流量表趨勢

(In NTD mn) 1H25 1H24
營運活動之現金流入(出) 1,389 (3,207)
投資活動之現金流入(出) (18,600) (10,039)
融資活動之現金流入(出) (8,080) (2,512)
長短期借款 7,803 1,493
匯率影響數 (2,645) 1,673
現金水位變化 (27,936) (14,084)
期末現金 22,428 28,378
自由現金流量 1,049 (3,381)

主要趨勢:2025年上半年營運活動現金流量由1H24的負32.07億元轉為正13.89億元,顯示營運效率顯著提升。然而,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86.00億元,反映公司在轉型和資本支出上的巨額投入。融資活動現金流出亦增加,且長短期借款顯著增加,表明公司為支應投資與營運可能增加借款。匯率變動對現金流產生了26.45億元的負面影響,而1H24為正面影響。總體而言,現金水位變化為大幅下降279.36億元,期末現金也較去年同期減少。不過,自由現金流量轉正至10.49億元,是值得關注的積極信號,顯示公司在扣除資本支出後仍有現金流入。

圖表趨勢分析

  • 營業收入&毛利率 (2021Q1-2025Q2)

    營業收入呈現季度性波動,2021年達到高點後,經歷2022年和2023年初的低谷,從2023年第二季開始呈現逐步回升趨勢。2025年第二季的營收(約50.84億元)較前幾季有所增長。毛利率同樣呈現波動,在2023年第一、三季曾降至低點(22.9%和23.8%),但在2024年第一、二季回升至34-35%的高點,然而在2025年第二季又下滑至30.5%,顯示毛利率面臨一定壓力。

  •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率 (2021Q1-2025Q2)

    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趨勢類似,在2021年達到較高水平後,於2023年初跌入谷底(1Q23為負值),隨後逐漸回升。2025年第二季營業利潤為9.05億元,較第一季略有增長。營業利潤率在2023年第一、三季曾降至低點(-0.4%和5.1%),2024年第二季回升至20.4%,但2025年第二季則降至17.8%,反映獲利能力受到影響。

  • 營收趨勢 (2000-2024)

    公司年度營收在2000年至2018年間呈現顯著的長期成長,從11.9億元成長至2018年的高峰954.2億元。然而,自2018年後,營收開始大幅下滑,2024年僅為180.7億元,約為高峰期的五分之一。這條曲線明顯反映了公司傳統核心業務在近年來面臨的巨大挑戰和市場變革壓力。

  • 每股盈餘趨勢 (2000-2024)

    每股盈餘(EPS)趨勢與營收相似,在2000年至2018年間穩步增長,並於2018年達到36.31元的歷史高峰。隨後,EPS也急劇下滑,儘管2024年略有反彈至19.40元(高於2020-2023年),但仍遠低於2018年的高點。這顯示公司整體獲利能力在經歷高峰後,仍處於恢復階段。

  • 股利政策 (2000-2024)

    圖表顯示,公司自2015年起,儘管每股盈餘有所波動甚至下降,但現金股利發放金額一直保持在每股10元。配發率在2021年至2024年連續四年超過60%,其中2021年更高達90%。這突顯了公司在面對營運挑戰時,仍堅定承諾回饋股東的政策。

  • 庫藏股 (2020-2025)

    圖表和表格詳細呈現了公司從2020年至2025年執行的七次庫藏股回購計畫。累計回購金額逾新台幣270億元,其中第五次和第六次回購金額顯著高於前期。前六次回購的股份已全部註銷,合計減少公司實收資本額約16%。這表明公司積極透過庫藏股來提升股東權益和每股價值。

ESG亮點與榮譽獎項

  • ESG肯定:2024年6月再度獲選為「台灣永續指數」成分股。參與潔淨能源基金投資逾7000萬美元。各廠區增建太陽能發電設備,每年估計產生300萬度綠電。透過綠色採購、碳足跡管理,提升廢棄物與水資源再利用率,低碳產品製程使用再生鋁比例接近100%。2025年2月獲SBTi目標承諾書認證,為台灣高科技硬體設備產業第12家企業。同年2月首度取得CDP氣候變遷與水安全兩項問卷B(管理級別)評級。
  • 榮譽獎項:從2004年至今,公司屢獲各項國內外殊榮,包括中華徵信所、Forbes、Business Week、S&P Global Ratings、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Digitimes、Financial Times、Global Brand等多家知名機構的認可,涵蓋企業營運、成長性、科技實力、永續發展與公司治理等層面。這彰顯了可成科技在業界的領先地位和良好聲譽。

2025年第二季可成科技營運成果總結與前瞻

可成科技2025年第二季的營運成果報告呈現一個關鍵轉型期的縮影。儘管本業營運在營收、毛利及營業利潤等核心指標上顯示出穩健的改善跡象,上半年營運現金流與自由現金流也轉為正值,展現了公司在提升營運效率方面的努力。然而,第二季因新台幣大幅升值而產生的巨額匯兌損失,嚴重拖累了財報的最終表現,導致淨利轉虧,並使股東權益與每股淨值面臨壓力。

從策略層面來看,可成科技正堅定地執行其長期轉型策略,致力於將業務重心從高波動的消費性電子領域,轉向高門檻、高毛利、長生命週期的醫療科技、半導體及航太產業。報告中多項關於新事業的認證、初步訂單以及海外設廠進度,都明確指向這項轉型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這種戰略調整對於公司未來的可持續成長至關重要,有望逐步降低對單一產業的依賴,並開拓新的獲利增長點。

公司對股東報酬的承諾亦是報告中的亮點。即便在獲利波動的時期,可成科技仍維持每年不低於新台幣10元的現金股利發放,並持續透過大規模庫藏股回購與註銷來提升每股價值。這種政策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並吸引注重長期價值和穩定回報的投資者。

綜合來看,可成科技正處於一個關鍵的策略轉型階段。短期內,獲利表現仍將受到匯率等非營業因素的顯著影響。投資人應密切關注這些外部因素的變化,並區分本業營運與業外損益。長期而言,公司在多元化策略上的投入和執行力,以及新事業能否順利實現規模化生產與營收貢獻,將是決定其未來價值走向的關鍵。成功轉型將使其在產業鏈中佔據更具競爭力的位置,並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將受邀參加由中信證券(114/08/12 14:00)、群益證券(114/08/19 14:00)、華南永昌證券(114/08/20 14:00)、元大證券(114/08/21 14:00)、元富證券(114/08/26 14:00)舉辦之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進行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將接受華南永昌證券、玉山證券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將接受第一金證券、凱基證券、富邦證券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第一金證券舉辦之"2025第二季投資論壇",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泰證券舉辦之"2025年第二季產業論壇",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HSBC Taiwan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將接受美林證券、群益證券、國泰證券、花旗證券、里昂證券、中信證券、大和國泰證券、富邦證券、匯豐證券、華南永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凱基證券、麥格理證券、元富證券、摩根史坦利證券、統一證券、永豐金證券、台新證券、瑞銀證券、元大證券、國票證券、第一金證券、玉山證券,以及其他券商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BofA Securities 2025 Asia Tech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將接受美林證券、群益證券、國泰證券、花旗證券、里昂證券、中信證券、大和國泰證券、富邦證券、匯豐證券、華南永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凱基證券、麥格理證券、元富證券、摩根史坦利證券、統一證券、永豐金證券、台新證券、瑞銀證券、元大證券、國票證券、第一金證券、玉山證券,以及其他券商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