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成(2474)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可成(2474)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將受邀參加由中信證券(114/08/12 14:00)、群益證券(114/08/19 14:00)、華南永昌證券(114/08/20 14:00)、元大證券(114/08/21 14:00)、元富證券(114/08/26 14:00)舉辦之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進行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這份可成科技(股票代碼:2474)於2025年8月26日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營運成果說明,揭示了該公司在經營上的短期挑戰與長期策略轉型的努力。整體而言,可成科技在2025年第二季雖實現了營收的成長,但受到新台幣大幅升值導致的業外匯兌損失所嚴重侵蝕,導致淨利轉虧,並呈現負向每股盈餘。然而,從核心營運的角度看,其上半年表現仍保有韌性與成長動能。同時,公司持續深化轉型,將觸角延伸至高門檻、高毛利的醫療、半導體與航太等產業,並承諾透過穩定的股利政策及庫藏股回購來回饋股東。
對於股票市場而言,短期內此份財報的標題式虧損(尤其是巨額的業外損失)很可能會對股價造成壓力,尤其是受到基本面投資者或看重當期盈利表現的投資者拋售。負向的每股盈餘數據亦是直接的利空訊號。然而,若仔細檢視,排除匯兌因素後,公司在營運層面的表現相對穩健,營收呈現季增及年增,上半年累計毛利率及營益率也都有所提升。因此,專業投資者可能會更聚焦於其營業利潤的健康狀況及其轉型進程。
長期來看,可成科技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的策略布局是值得關注的利好因素。這些新領域具有高毛利、長產品生命週期和高進入門檻的特性,若能成功切入並擴大營收貢獻,將有助於可成擺脫對傳統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改善獲利結構,並提升未來的成長潛力。全球產能的多元化布局(如泰國與越南建廠)也能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及關稅衝擊。此外,公司持續推動的ESG措施以及長期以來對股東報酬的重視(穩定高配息率及頻繁的庫藏股買回)有助於穩定長期投資者的信心,並增加股票的投資吸引力。
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當務之急是「區分短期雜訊與長期趨勢」。雖然第二季淨損看似嚴峻,但主要肇因於非核心的匯率變動,而非營運體質惡化。投資者應關注以下幾點:首先,營業收入是否持續成長?其次,在剔除匯率影響後,核心業務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能否維持或提升?最後,新事業的發展是否按計畫推進並帶來實質貢獻?若公司能在未來季度展現營運獲利回穩及新事業進展,即便短期承壓,長期而言仍具潛力。由於新事業的成長預期需要5-10年,這代表著股價的長期動能建立也需要時間。對於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公司長期配息穩定與庫藏股回購的股東友善政策,使得其在長期持有策略下可能具備不錯的防禦性和回報基礎。
可成科技 2025年第二季營運成果摘要與分析
以下將根據可成科技的簡報內容,條列整理重點摘要,並分析其趨勢及對股價的影響。
2025年第二季財務摘要 (2Q25)
- 營收成長但淨利轉虧: 單季營收為新台幣50.84億元,季增16.9%,年增8.8%。營收增長主要受供應鏈因應美國關稅上調而提前備貨,以及醫療新領域的貢獻。然而,單季稅前淨利為-7.71億元,季減119.1%,年減116.9%;稅後淨利(歸屬業主)為-10.30億元,季減135.3%,年減130.0%。基本EPS為-NT$1.60元。此營收增長與淨利虧損形成強烈對比。
- 利空: 單季淨利轉虧,且EPS為負,對股價產生直接利空壓力,短期內可能造成市場負面解讀。
- 利好: 營收維持季增與年增,顯示基本需求與新事業拓展有所貢獻,排除業外因素的營業表現具韌性。
- 毛利率及營益率下滑: 單季毛利率為30.5%,季減4.5pp,年減3.5pp。單季營益率為17.8%,季減2.1pp,年減2.6pp。主要原因為製造成本上揚抵銷折舊費用降低。
- 利空: 毛利率及營益率的下滑反映營運效率或成本控制面臨挑戰,侵蝕本業獲利能力,對股價構成壓力。
- 巨額業外匯兌損失: 新台幣兌美元匯價升值累計逾12%,產生業外匯兌損失高達34.48億元,是導致稅前淨利及稅後淨利大幅虧損的主因。同期間淨利息收益為16.30億元。
- 利空: 鉅額匯兌損失直接導致淨利轉虧,市場情緒可能因財報數字難看而受影響。
- 利好: 該損失為非營運性一次性衝擊,不影響公司本業體質;若未來匯率波動減緩或趨於有利,此部分損失有望反轉。淨利息收益維持高位,顯示公司有豐沛的現金儲備和資金運用的效率。
- 資本支出與折舊攤銷趨勢: 資本支出為1.87億元,較上季(1.53億元)及去年同期(1.13億元)有所增加,顯示公司持續進行投資。折舊攤銷費用為3.65億元,較前一季及去年同期皆有所降低。
- 利好: 資本支出增加顯示公司持續投入於生產線升級或擴張,有助於未來產能及技術提升。
- 利好: 折舊攤銷費用降低可減輕成本壓力,部分抵銷了製造成本上漲的影響。
- EBITDA: 單季EBITDA為12.70億元,較1Q25的12.50億元微增,但較2Q24的14.26億元減少11.0%。
- 利空/持平: EBITDA同比下降,但環比微增,反映公司核心經營活動創造現金流的能力同比有所下降,但短期略有穩定跡象。
合併損益表 2Q25 vs. 1Q25 (季對季)
(In NTD mn) 2Q25 金額 2Q25 % 1Q25 金額 1Q25 % qoq (季增) 營業收入 5,084 100.0% 4,350 100.0% 16.9% 營業毛利 1,549 30.5% 1,524 35.0% 1.6% 營業費用 644 12.7% 660 15.2% -2.4% 營業利潤 905 17.8% 864 19.9% 4.7% 營業外收入 (1,675) -33.0% 3,173 72.9% -152.8% 稅前淨利 (771) -15.2% 4,037 92.8% -119.1% 稅後淨利 (歸屬業主) (1,030) -20.3% 2,916 67.0% -135.3% 基本每股盈餘 (NTD) -$ 1.60 $ 4.46 -$ 6.06 EBITDA 1,270 25.0% 1,250 28.7% 1.6%
- 營業收入季增顯著,但毛利率與營益率百分比下降: 營業收入季增16.9%,顯示營運量擴張。然而,營業毛利率從1Q25的35.0%降至2Q25的30.5%,營業費用佔比略有下降但營業利潤率也從19.9%降至17.8%。
- 利好: 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季增表明本業銷售活動活躍。
- 利空: 毛利率與營業利潤率的百分比下滑,暗示單位獲利能力受壓,即便總量增長也需注意盈利結構變化。
- 業外收入驟降導致虧損: 營業外收入由正轉負,季減高達152.8%,是導致稅前淨利與稅後淨利季轉虧損的核心原因。此變化主要由34.48億元的匯兌損失所致。
- 利空: 業外收入的劇烈波動導致當期虧損,增加財報不確定性。
合併損益表 2Q25 vs. 2Q24 (年對年)
(In NTD mn) 2Q25 金額 2Q25 % 2Q24 金額 2Q24 % yoy (年增) 營業收入 5,084 100.0% 4,672 100.0% 8.8% 營業毛利 1,549 30.5% 1,590 34.0% -2.6% 營業費用 644 12.7% 637 13.6% 1.1% 營業利潤 905 17.8% 953 20.4% -5.1% 營業外收入 (1,675) -33.0% 3,600 77.1% -146.5% 稅前淨利 (771) -15.2% 4,554 97.5% -116.9% 稅後淨利 (歸屬業主) (1,030) -20.3% 3,435 73.5% -130.0% 基本每股盈餘 (NTD) -$ 1.60 $ 5.05 -$ 6.65 EBITDA 1,270 25.0% 1,426 30.5% -11.0%
- 營收年增,本業獲利下滑,匯損拖累更甚: 營業收入年增8.8%,顯示即使年度比較下,公司仍能擴大營收規模。但營業毛利和營業利潤都呈現年減,尤其營業利潤年減5.1%,顯示在製造成本上升的壓力下,本業的獲利能力面臨挑戰。匯兌損失依然是導致年度比較淨利虧損的主因,其影響程度甚於季增比較。
- 利好: 營收的年成長表明公司業務持續擴張。
- 利空: 本業獲利能力(營業利潤)年減,且巨額匯損拖累導致大幅虧損及負EPS。
2025年上半年財務摘要 (1H25)
- 累計營收顯著年增: 累計營收為新台幣94.35億元,年增13.2%,主要受惠於供應鏈提前備貨以及醫療新領域的貢獻。
- 利好: 累計營收年增幅度大於單季年增幅度,顯示上半年整體營運動能良好。
- 累計毛利率及營益率提升: 累計毛利為30.72億元,年增17.7%;毛利率為32.6%,年增1.3pp。累計營業利潤為17.68億元,年增42.4%;營益率為18.7%,年增3.8pp。
- 利好: 上半年度累計毛利率與營益率的雙雙提升,強烈表明若不考慮匯率因素,公司的核心經營效益正在改善,這是重要的基本面利好。
- 累計業外匯兌損失仍大: 累計業外匯兌損失28.30億元,較單季總額稍低,但在同期淨利息收益33.99億元抵銷下,仍對總體獲利造成壓力。導致累計稅前淨利為32.66億元,年減68.8%;稅後淨利(歸屬業主)為18.86億元,年減76.5%。
- 利空: 雖然上半年營業本業獲利良好,但累計匯兌損失仍是拖累總獲利的主因,導致淨利大幅年減,這是短期內的顯著不利因素。
- 累計EPS: 累計基本EPS為NT$2.91元(1H24:NT$11.77元)。
- 利空: 累計EPS大幅年減,證實儘管本業表現好轉,業外因素仍顯著拖累股東獲利。
- 累計資本支出與折舊攤銷: 累計資本支出3.40億元(1H24:NT$1.74億元),大幅增加。累計折舊攤銷費用7.51億元(1H24:NT$10.65億元),顯著降低。
- 利好: 資本支出大幅增加,暗示公司正在積極為未來成長布局。折舊攤銷的減少對本業獲利有正面幫助。
- 累計EBITDA: 累計EBITDA為25.19億元(1H24:NT$23.07億元),年增9.2%。
- 利好: EBITDA的累計年增,進一步佐證了在剔除匯兌等非營運因素後,公司本業現金生成能力是健康的且有改善。
合併損益表 1H25 vs. 1H24 (年對年累計)
(In NTD mn) 1H25 金額 1H25 % 1H24 金額 1H24 % yoy (年增) 營業收入 9,435 100.0% 8,331 100.0% 13.2% 營業毛利 3,072 32.6% 2,610 31.3% 17.7% 營業費用 1,304 13.8% 1,368 16.4% -4.7% 營業利潤 1,768 18.7% 1,241 14.9% 42.4% 營業外收入 1,498 15.9% 9,211 110.6% -83.7% 稅前淨利 3,266 34.6% 10,452 125.5% -68.8% 稅後淨利 (歸屬業主) 1,886 20.0% 8,011 96.2% -76.5% 基本每股盈餘 (NTD) $ 2.91 $ 11.77 -$ 8.86 EBITDA 2,519 26.7% 2,307 27.7% 9.2%
- 累計營業毛利和營業利潤大幅增長: 上半年營業毛利年增17.7%,營業利潤年增42.4%,毛利率和營益率皆有所提升,印證了核心業務營運狀況向好。
- 利好: 這表明可成在本業經營上已展現強勁的復甦和成長態勢,為未來的獲利奠定良好基礎。
- 累計稅前淨利及稅後淨利大幅下滑: 主要由於營業外收入大幅減少,從1H24的92.11億元驟降至1H25的14.98億元,導致淨利大幅下滑。
- 利空: 業外收入的變動,主要為匯率影響,掩蓋了本業的好表現,對投資者信心形成短期衝擊。
轉型進度與策略
- 兼顧長期成長與股東報酬: 公司設定了「持續發展核心業務」與「延伸技術平台至高門檻產業」的雙重目標,並配合穩定的股利政策及庫藏股買回策略。
- 利好: 顯示公司管理層具有清晰的長期發展願景與對股東回報的承諾。
- 核心業務強化與產能布局: 強化全球產能布局(如泰國與越南設廠),持續投入研發。
- 利好: 透過多角化產能降低營運風險並優化供應鏈,有助於核心業務長期發展。
- 新技術平台延伸至高門檻產業: 擴展至高階醫材、半導體、航太等產業,具高毛利、長產品生命週期、成長潛力大的特點。
- 利好: 這是最重要的長期利多,預計可分散營運風險,提升整體毛利率和成長空間,轉變為更穩定的高附加價值製造商。但預估投資金額龐大且時程較長(5-10年)。
- 股利政策穩健: 目標年度配息率60%,2021-2024年皆超過60%。2015-2024年每年配息不低於每股新台幣10元,股息殖利率4~6%。
- 利好: 穩定的高股息政策,吸引長期存股型投資人,也顯示公司財務穩健,現金流充裕。
- 庫藏股買回積極: 2020-2025年共執行七次庫藏股,累計買回金額逾NT$270億元,居台灣上市公司之首。前六次已買回庫藏股皆已註銷,合計減少公司實收資本額約16%。
- 利好: 大規模的庫藏股買回並註銷,直接減少流通股數,有助於提升每股盈餘,支撐股價,並釋放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 轉型新領域進度:
- 醫療科技: 2021年取得ISO 13485認證,2023年完成美國FDA註冊;已獲國際客戶訂單小規模生產;透過子公司併購神經調控醫療技術CDMO業務;持續評估潛在併購機會。
- 半導體: 通過認證並取得國際客戶訂單,開始小規模生產;持續評估併購機會。
- 航太: 取得AS 9100認證;持續評估併購機會。
- 利好: 顯示新業務已進入實質性拓展階段,取得訂單和認證是重要的里程碑,證明了公司新策略的可行性,雖目前貢獻低,但開啟了未來成長空間。
合併資產負債表趨勢 (2Q25 vs. 1Q25 vs. 2Q24)
(In NTD mn) 2Q25 2Q25 % 1Q25 1Q25 % 2Q24 2Q24 % 總資產 213,881 100% 234,314 100% 265,156 100% 現金及約當現金 22,428 10% 30,367 13% 28,378 11% 流動資產 107,405 50% 115,175 49% 126,930 48% 固定資產 12,369 6% 13,350 6% 12,291 5% 總負債 75,993 36% 65,037 28% 97,912 37% 流動負債 69,663 33% 58,348 25% 92,288 35% 長期負債 6,330 3% 6,689 3% 5,624 2% 母公司股東權益 136,052 64% 167,199 71% 167,245 63% 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 213,881 100% 234,314 100% 265,156 100% 每股淨值 (NTD) $ 209.9 $ 255.7 $ 245.8
- 資產總額與現金減少: 總資產持續減少,由2Q24的265,156百萬新台幣降至2Q25的213,881百萬新台幣。現金及約當現金也從1Q25的30,367百萬新台幣降至2Q25的22,428百萬新台幣。
- 利空: 資產總額與現金的減少,尤其在虧損情況下,顯示資產可能在縮減或被用於應對虧損,流動性壓力需留意。
- 股東權益顯著減少: 母公司股東權益從1Q25的167,199百萬新台幣大幅減少至2Q25的136,052百萬新台幣。每股淨值也從255.7元下降到209.9元。
- 利空: 股東權益的顯著下滑及每股淨值的下降,主要受當期虧損及庫藏股註銷等因素影響,是投資者應關注的負面指標。
- 負債比率變化: 總負債從1Q25的65,037百萬新台幣增至2Q25的75,993百萬新台幣。流動負債從25%上升至33%,反映短期借款或應付帳款增加。
- 利空: 負債總額及流動負債比例的增加可能暗示公司營運周轉或擴張對外部融資的需求增加,提高財務風險。
合併現金流量表趨勢 (1H25 vs. 1H24)
(In NTD mn) 1H25 1H24 期初現金 50,364 42,463 營運活動之現金流入(出) 1,389 (3,207) 折舊&攤銷 751 1,065 投資活動之現金流入(出) (18,600) (10,039) 資本支出 (340) (174) 融資活動之現金流入(出) (8,080) (2,512) 長短期借款 7,803 1,493 匯率影響數 (2,645) 1,673 現金水位變化 (27,936) (14,084) 期末現金 22,428 28,378 EBITDA 2,519 2,307 自由現金流量 1,049 (3,381)
- 營運活動現金流轉正: 營運活動之現金流入從1H24的負值轉為1H25的1,389百萬新台幣正值,這是顯著改善。
- 利好: 營運活動產生正向現金流,是公司核心業務造血能力的體現,對於其長期健康運營至關重要。
-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大幅增加: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從1H24的10,039百萬新台幣大幅增加至1H25的18,600百萬新台幣,主要是資本支出顯著增加。
- 利空/利好(兩面性): 巨額投資現金流出表明公司正大舉投入擴產和新事業發展,短期會消耗大量現金,長期若成功則有利成長。
- 自由現金流量轉正: 自由現金流量(FCF)從1H24的-3,381百萬新台幣轉為1H25的1,049百萬新台幣。
- 利好: 自由現金流量轉正,意味著公司在滿足了經營和投資需求後,還有餘裕現金可供使用(如償債、派發股利或回購股票),這是財務健康的重要指標。
營收&毛利率、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率趨勢圖
- 營收與獲利率波動:
- 營收圖: 呈現季波動性,2Q25營收處於近年來中高位水平。
- 利好: 營收水平相對穩定,表明市場對其產品仍有需求。
- 毛利率圖: 2021年曾達高點後逐步下滑,2Q25降至30.5%。營業利潤率亦呈現類似趨勢,2Q25降至17.8%。
- 利空: 近期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呈下滑趨勢,反應製造成本上揚或競爭加劇的壓力,將影響獲利能力。
營收趨勢 (2000-2024) 及每股盈餘趨勢 (2000-2024)
- 營收長期週期性與近期下滑: 營收趨勢圖顯示可成營收具有明顯週期性,在2017-2018年達到高峰後,近期(2023-2024年)營收有所回落,並處於較低水平。2024年預估營收18.08十億新台幣,較前一年低。
- 利空: 營收已脫離過去的高峰期,顯示傳統業務面臨成熟或下滑趨勢,增加了轉型的必要性。
- 每股盈餘的長期波動: EPS趨勢圖與營收趨勢相似,在過去幾年呈現較大波動。2023、2024年的EPS數據顯著低於歷史高點,儘管其仍在獲利。
- 利空: EPS的下滑及週期性表明公司過去的獲利模式較為波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成長引擎以穩定獲利。
股利政策與庫藏股
- 股利穩定且殖利率吸引: 2015-2024年每年配發現金股利不低於每股NT$10元,殖利率約4-6%。2021-2024年現金股利配發率皆超過60%。
- 利好: 對於偏好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可成穩定的高股息政策具有吸引力,也證明公司管理層注重股東回報。
- 積極執行庫藏股買回: 2020-2025年已執行七次庫藏股買回,累計金額逾NT$270億元,且前六次買回股份皆已註銷,合計減少股本約16%。第七次庫藏股仍在進行中,其買回股數與金額顯示公司持續注資維護股價。
- 利好: 庫藏股的執行及其註銷行動,直接提昇每股價值(如EPS、NAV),顯示公司對自身價值的認同以及對股東的誠意,對於股價具有支撐作用。
ESG亮點與榮譽
- 強調永續發展與公司治理: 參與潔淨能源投資、增建太陽能發電設備、綠色採購及SBTi目標認證,獲得多項永續與公司治理獎項及評級。
- 利好: 強調ESG及榮譽獎項表明公司在非財務指標上表現突出,有助於吸引更多長期導向、負責任的基金及機構投資者,並降低經營風險。這亦間接提升公司的品牌價值和聲譽。
總結分析與投資人重點提示
可成科技在2025年第二季的財報表現可謂「短期挑戰顯著,長期轉型蓄力」。表面上,受到巨額匯兌損失影響,公司出現了上市以來的罕見虧損,使得稅前與稅後淨利皆為負值,每股盈餘轉赤,這無疑是對短期股價的最大利空。散戶投資人看到新聞標題,可能本能性地拋售,導致股價承壓。在這種情況下,短期股價表現可能呈現下行趨勢或大幅波動。
然而,從基本面細究,報告揭示了幾個值得深入分析的利好訊號。首先,儘管淨利轉虧,可成的「營業收入」卻實現了季增16.9%和年增8.8%,尤其上半年累計營收更達年增13.2%。這表明公司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本業營運仍保有成長動能,特別是「供應鏈因應美國關稅上調提前備貨」以及「來自醫療新領域的貢獻」,顯示了其市場地位及新業務的初期效益。更為關鍵的是,上半年累計的營業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均有顯著提升,分別年增1.3pp和3.8pp。這強烈暗示,若剔除一次性的匯兌損失(非營業項目),可成的「本業獲利能力」實則正在改善。營運活動現金流由負轉正,以及自由現金流量的轉正,進一步驗證了公司核心經營層面的健康。這種“核心健康,業外衝擊”的局面,需要投資人更精準地評估,而不是單純受制於虧損的 headlines。
長期來看,可成科技的「轉型策略」是支撐其未來成長的核心引擎。公司明確將重心延伸至高門檻、高毛利的「醫療、半導體、航太」等產業。這是一個去消費性電子化週期性衝擊的關鍵步驟。報告中提到,這些新業務領域已進入取得國際客戶訂單和產品認證的初步量產階段,儘管其初期營收貢獻預期仍處於個位數百分比,但這代表著轉型從策略走向實踐,並取得初步成功。雖然這些產業的發展與投資回收週期長達5-10年,短期內不會產生爆炸性收益,但它們提供了未來高毛利、穩定現金流和更強抗風險能力的重要基石,這將為可成的估值提供新的支撐。對於著眼未來的投資者而言,這是重要的長期利多。
此外,公司對股東回報的承諾也令人印象深刻。持續穩定的股利政策(過去九年每年不低於每股NT$10元的現金股利,4-6%的殖利率)以及連續多年的大規模庫藏股買回並註銷,累計減少股本約16%,這傳遞了公司管理層對自身價值和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這不僅能提昇每股獲利,也在市場低迷時對股價提供了實質性支撐。ESG領域的卓越表現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責任投資資金。
因此,針對股票市場的短期或長期趨勢判斷,可作如下總結:
- 短期趨勢: 可成科技股價可能在財報公布後遭遇拋壓,或陷入盤整區間。市場焦點會放在第二季度的虧損,而忽略或輕視業外損失對本業健康的掩蓋。散戶投資者因對財報資訊理解不足,也容易恐慌性賣出。預計股價將在利空消化前承受一定壓力。
- 長期趨勢: 若可成的新事業轉型能持續推進並顯現規模化效益,且全球總體經濟和匯率趨勢穩定,公司的獲利能力有望提升。其穩健的股東回饋政策及全球產能佈局,將在中長期提供股價的下行支撐和上行催化劑。長期股價將呈現底部區間震盪築底後,隨著新事業貢獻度的提升,有望逐漸反轉向上。這是典型需要時間來發酵的價值型投資標的。
對於散戶投資人來說,此份財報提供了寶貴的觀察點:
- 關注本業,而非僅看淨利: 第二季的淨虧損主要是由非經常性的大額匯兌損失導致,與公司核心業務營運狀況無關。更應關注其上半年累計營業毛利和營業利益的成長,這才是公司基本面的真正指標。
- 策略轉型的時間線與風險: 投資醫療、半導體和航太領域是可成的長期佈局,但這些都是高技術門檻且投資週期長的產業,需要耐心等待成果。雖然已取得訂單與認證,但未來可能面臨執行風險、新興產業競爭等挑戰。不應期待短期內產生巨額回報。
- 穩定的股東報酬: 可成多年來的股利發放政策非常穩定且慷慨,加上大規模的庫藏股回購,這對於看重股息收入和資本保護的長期投資者是一個重要考量點。
- 風險管理: 此次事件突顯了匯率波動對具備大量海外資產/營收的跨國公司的影響。投資人需警惕此類非營運性風險。
總之,可成科技這份報告揭示了一家正在經歷重要轉型的公司。短期內,財報中的淨利虧損是影響股價的主要利空,但從中長期來看,其核心業務的成長、獲利能力的改善、以及對高階新興產業的戰略布局,搭配穩健的股東回饋政策,使得可成科技具備長期價值投資的潛力。投資人需以更宏觀和長期的視角來評估這份報告,而不僅限於短期的盈利數據波動。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將接受華南永昌證券、玉山證券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將接受第一金證券、凱基證券、富邦證券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第一金證券舉辦之"2025第二季投資論壇",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泰證券舉辦之"2025年第二季產業論壇",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HSBC Taiwan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將接受美林證券、群益證券、國泰證券、花旗證券、里昂證券、中信證券、大和國泰證券、富邦證券、匯豐證券、華南永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凱基證券、麥格理證券、元富證券、摩根史坦利證券、統一證券、永豐金證券、台新證券、瑞銀證券、元大證券、國票證券、第一金證券、玉山證券,以及其他券商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BofA Securities 2025 Asia Tech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將接受美林證券、群益證券、國泰證券、花旗證券、里昂證券、中信證券、大和國泰證券、富邦證券、匯豐證券、華南永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凱基證券、麥格理證券、元富證券、摩根史坦利證券、統一證券、永豐金證券、台新證券、瑞銀證券、元大證券、國票證券、第一金證券、玉山證券,以及其他券商邀請參加投資人會議。會中就本公司已公開發佈之財務數字、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詳情請參閱公開資訊觀測站。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