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隆(2458)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義隆(2458)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臺北文華東方酒店
- 相關說明
- 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為義隆電子(股票代碼:2458)於2025年11月25日發佈的法人說明會內容,主題為「藉由AI實現雙重轉型 (Empowering Dual Transformation with Edge AI)」。報告重點闡述了義隆電子在邊緣AI技術上的佈局、創新應用及獲獎肯定,並提供了最新的合併損益表與產品營收數據。整體而言,這份報告描繪了公司積極轉型、擁抱AI新興市場的戰略方向,展現了其在智慧交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無人機及人機介面等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前瞻性。
對報告的整體觀點
義隆電子正積極將核心觸控技術與AI深度整合,從傳統PC周邊晶片供應商轉型為多面向的AI解決方案提供者。報告中展示了多項在2025年COMPUTEX BC Awards中獲獎的邊緣AI產品,這印證了公司在技術研發上的領先地位和市場認可。義隆在On Device AI、AI x ITS、AI x ADAS、AI x Drone、AI x Human Interface 等五大領域的創新應用,顯示其不僅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更積極拓展多元的成長引擎。然而,儘管AI領域展現出強勁的成長潛力,報告中揭示的財務數據(2025年1~3季相較於2024年同期)顯示營收與獲利面臨壓力,這反映了AI新業務的貢獻尚不足以完全抵銷傳統業務可能面臨的逆風或市場週期性影響。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利多因素:
- 技術領先與市場認可: 多項COMPUTEX BC Awards獲獎產品,特別是邊緣AI相關解決方案,提升公司技術形象與市場競爭力,可能吸引長期投資者的關注。
- AI新興應用領域拓展: 在ITS、ADAS、無人機和人機介面等高成長領域的佈局,為公司開啟新的營收增長點,具備長期成長潛力。
- 與學術機構合作: 與中研院合作開發AI影像辨識演算法,顯示公司在AI基礎研究上的投入與產學合作優勢,有助於保持技術領先。
- 產品組合優化: Mini LED局部調光與智慧觸控等新技術在無人機控制台的應用,以及在戶外嚴苛環境下的觸控解決方案,顯示產品多元化和高值化趨勢。
- 利空因素:
- 短期財務表現疲軟: 2025年1~3季營收、毛利、營益、稅前淨利及稅後淨利均較去年同期下滑,EPS也出現20.2%的衰退。這可能對股價構成短期壓力,尤其是對追求短期績效的投資者。
- AI業務貢獻度尚低: 儘管AI應用前景廣闊,目前AI產品營收佔比僅4-5%,短期內對整體營收的拉抬效果有限,成長動能仍需時間驗證。
- 研發費用下降: 研發費用年減3.5%,雖然可能帶來短期成本控制效益,但也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未來長期創新投入的疑慮。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 預期公司在2025年短期內仍將面臨營收與獲利成長的壓力,主要受全球經濟環境、消費性電子市場需求波動以及AI新業務尚未大規模放量影響。儘管AI產品持續推陳出新並獲得獎項,但其對整體營收的貢獻仍需時間累積。股價走勢可能受財報數據影響,呈現震盪盤整格局。
- 長期趨勢: 義隆電子在邊緣AI領域的深耕與多重佈局,特別是與自動駕駛、智慧交通、工業應用及智慧人機互動的結合,為其帶來強勁的長期成長動能。隨著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場景的擴大,義隆電子的AI解決方案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放量,成為公司營收與獲利的主要驅動力。與中研院的合作也將有助於其在AI演算法上的持續創新。長期來看,公司轉型成功將有助於提升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估值。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關注AI業務實質貢獻: 應密切追蹤AI相關產品線的營收成長速度及佔比變化,判斷AI轉型是否能有效帶動公司整體業績成長。
- 審慎評估短期獲利壓力: 留意公司未來幾季的財報表現,短期營運數據可能不如預期,需考量潛在的股價波動風險。
- 理解研發投入與創新: 觀察公司對AI研發的長期投入策略,雖然本次報告顯示研發費用微降,但應關注其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進展,這對公司長期競爭力至關重要。
- 市場對新技術的接受度: 邊緣AI在ITS、ADAS、Drone等領域的應用尚處於發展階段,市場普及速度會影響義隆相關產品的放量時間。
- 比較同業競爭態勢: 評估義隆在AI領域的競爭優勢是否能持續領先,以及其產品在各應用市場的滲透率。
報告詳細重點摘要與趨勢分析
AI雙重轉型與邊緣AI技術
- 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公司策略為「藉由AI實現雙重轉型 (Empowering Dual Transformation with Edge AI)」,顯示AI為核心發展主軸。
- 議程涵蓋:On Device AI關鍵技術、AI x ITS (智慧交通系統)、AI x ADAS、AI x Drone、AI x Human Interface,以及問答環節,全面展示AI應用領域。
2025 COMPUTEX BC Awards 獲獎肯定
- 義隆電子在2025年COMPUTEX BC Awards中榮獲多項最佳選擇獎及金獎,彰顯其在AI技術應用上的卓越成就。
- 邊緣運算AI輔助殘障筆電觸控板 (Edge AI Touchpad with Accessibility Mode): 提升身障人士使用筆電的便利性。
- AI賦能工控電腦觸控方案 (AI Enabled Touchscreen Solution for IPC): 提供工業控制電腦智慧觸控解決方案。
- 電動巴士AI緊急轉向防護系統 (ELAN3.0): 強化大型車輛行車安全。
- 邊緣端AI感知與動態號誌控制系統 (Edge Vision AI Traffic Signal Control): 改善交通流量與安全。
- 邊緣端行人AI安全保護系統 (Edge-based Pedestrian AI Safety System): 提升行人穿越路口的安全性。
- 趨勢: 這些獎項證明義隆在AI人機介面、智慧交通及安全輔助系統領域的技術已獲得業界高度認可,且其AI應用導向實用性和社會福祉,具備市場潛力。(利多)
On Device AI 關鍵技術與中研院合作
- 義隆電子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開發AI影像辨識演算法,展現其在AI基礎技術上的深耕。
- 演算法效率: 報告列舉了CSPNnet、YOLOv4、Scaled-YOLOv4、YOLOR、YOLOv7及最新的YOLOv9等影像辨識演算法的Google學術引用次數 (Google Citation) 及FWCI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指標,顯示其研究成果的學術影響力。其中YOLOv9 (2025) 的Google引用次數在2024年2月更新版本後達到2,173次,FWCI為1138.67,顯示其為高效能的AI模型。
- 邊緣AI模組: 比較了Jetson TX2 (1.33 TFLOPS, 7.5W)、Jetson Xavier NX (21 TOPS, 15W) 及義隆自家的AI-SOC (4-TOPS, <4W),顯示義隆致力於開發低功耗高效能的邊緣AI晶片(GElanNetv2-T)。
- 趨勢: 與中研院的合作不僅強化了義隆在AI演算法上的研發實力,特別是針對邊緣運算優化的低功耗AI-SOC,有助於其在對功耗敏感的物聯網(AIoT)和移動設備市場取得競爭優勢。這屬於長期發展的利多。(利多)
AI x ITS (智慧交通系統)
- ADAS普及率: 台灣已有超過50%的交通事故車輛安裝ADAS,凸顯智慧交通系統的重要性。
- 資料增強: 義隆使用AR/GAI技術進行資料增強 (Data Augmentation),透過生成特殊場景、物體(如特殊車輛、行人、自行車)及修改天氣條件來訓練AI模型,提升模型的魯棒性。
- AI內建三合一監控系統:
- 第一代AI CCTV: 搭配Nvidia NX,攝影機功率為8W+IR 50W,Nvidia NX為20W,總功率較高,設備箱體積較大 (63x63x56cm)。
- 第二代AI CCTV (PL925): 實現更輕巧、低功耗、符合ESG標準的設計。攝影機功率僅5W,整體解決方案更為精簡 (箱體積56x42x30cm),且透過PoE供電。
- 智慧監控應用:
- 交通號誌控制: 具備高精準度混合交通偵測能力,實現邊緣端AI感知與動態號誌控制。
- 非號誌化路口警示: 即時偵測車輛到達時間、預測潛在事故並觸發黃紅燈警示。同時預測行人穿越時間。
- 輕軌安全系統: 智慧CCTV能偵測100公尺內所有車輛類型與速度,計算煞車距離,並警示輕軌駕駛潛在闖紅燈車輛,以預防事故。
- 車流排隊偵測: 監控平交道車輛溢流,當對向車道已滿且有車輛靠近時,警示輕軌駕駛減速或煞車以避免碰撞。
- 行人智慧安全防護: 即時AI影像辨識,警示行人來車並警示駕駛有行人穿越。該系統亦榮獲COMPUTEX TAIPEI 2025 Best Choice Award。
- AI內建三合一監控系統 (感知、規劃、防護): 處理時間小於0.05秒。
- 感知: 支援多樣環境與照明條件下的多車種(卡車、巴士、轎車、摩托車、自行車、行人)即時混合複雜路況偵測。
- 規劃: 基於AI強化學習的自適應交通號誌控制,具備層級策略、確保主幹道車流順暢與非固定週期,並建立混合交通和諧。
- 防護: 提供強健的易受傷道路使用者(VRUs)偵測、闖紅燈預測、即時紅燈延長與警示。
- 趨勢: 義隆在ITS領域的解決方案涵蓋從硬體(低功耗CCTV)到軟體演算法,再到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展現其全面的技術整合能力。第二代AI CCTV的輕巧、低功耗及ESG兼容特性,將有助於市場推廣。其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市場認可(獲獎),預示著該業務板塊的成長潛力。(利多)
AI x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 邊緣AI車用ADAS: 支援多任務統一模型,包含物件偵測與分類、分割、車道線識別及特殊車道標線識別,提供全面的道路環境感知。
- 義隆ADAS – DMS 解決方案: 駕駛監控系統(DMS)能夠偵測駕駛的狀態,如閉眼頻率、打哈欠、分心、抽菸、未繫安全帶及使用手機,並能精準偵測頭部位置、凝視估計及異常姿態。
- 義隆盲點偵測系統 (BSIS): 採用Fisheye Camera與AI技術,可偵測內輪差 (Inner Wheel off-tracking),確保行車安全。該系統亦榮獲台灣精品2022及ABE UN R151認證。與Skydio X10的比較中,義隆的避障系統(8 TOPS)和雲台(2 TOPS)的PCB尺寸明顯小於NVIDIA Jetson Orin或Qualcomm方案,顯示其輕量化優勢。
- 義隆攝影監控系統 (CMS) & 電子後照鏡: 相較於傳統後照鏡,義隆的電子後照鏡方案提供更寬廣的視野、更清晰的夜間視圖,且不受雨霧天氣影響,顯著提升行車安全。
- 應用於電動巴士與物流車輛的 AI 輔助駕駛系統 (ADAS) Level 1/2+: 包含車道跟隨系統 (LFS) 及電動巴士AI緊急轉向防護系統 (ELAN3.0),該系統也獲得COMPUTEX最佳選擇獎。ADAS Level 2+ 攝影感知系統則透過多視角攝影機提供全方位感知。
- 趨勢: 義隆在ADAS領域的解決方案涵蓋了DMS、BSIS、CMS及LFS等核心功能,並將其應用於電動巴士與物流車輛,切入商用車市場。其產品的微型化、多功能集成以及獲得國際認證,表明其在車用電子市場的競爭力。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升,ADAS市場的持續增長將為義隆帶來可觀的機會。(利多)
AI x Drone (無人機)
- 無人機影像辨識技術: 與中研院聯手研發YOLOv4、v7、v9等AI生成訓練資料,可模擬天氣、軍事場景,並進行更智慧的模型訓練。
- 目標偵測與追蹤: 實現精準目標鎖定及高任務效率。
- 360°避障: 提供智慧導航與自主路徑規劃能力。當偵測距離小於2.5公尺時,煞車機制啟動,無人機停止前進。
- 與Skydio X10無人機避障/雲台的比較:
元件 Skydio X10 (NVIDIA Jetson Orin) Skydio X10 (Qualcomm QRB5165) ELAN Solution 避障 (TOPS) 275 TOPS (6 攝影機) 不適用 8 TOPS (PCB尺寸:60x57 mm, 2片) 雲台 (TOPS) 不適用 15 TOPS (3 攝影機) 2 TOPS (PCB尺寸:38x38 mm, 3片) PCB尺寸 3505x1651x1194 mm (整體) 不適用 避障:60x57 mm x 2片
雲台:38x38 mm x 3片趨勢: 義隆的無人機解決方案在避障和雲台控制方面,相較於NVIDIA Jetson Orin和Qualcomm QRB5165等高算力平台,展現出更小巧、低功耗的設計(更低的TOPS但更緊湊的尺寸),這對於無人機追求長續航和輕量化設計至關重要。其與中研院的合作也加強了演算法的優勢。Mini LED局部調光及智慧觸控在控制台的應用,也提升了無人機操作的視覺體驗與可靠性。整體顯示義隆在無人機市場具備差異化競爭力。(利多)
- 影像處理晶片 ISP: 義隆的ISP方案 (Avisonic) 相較於競爭對手,提供更寬廣的150度視野、低影像畸變、低雜訊影像、最小色彩渲染誤差、暗區高辨識能力及夜間全彩低雜訊,顯著提升影像品質,對於無人機的感知能力至關重要。
AI x Human Interface (人機介面)
- 邊緣AI筆電觸控板 (含輔助模式與手勢操作): 義隆已準備實施輔助模式於觸控板,並支援手勢操作,提升殘障人士使用筆電的體驗。該產品獲得COMPUTEX BC Award,並符合Apple、Google、Microsoft等大廠的輔助功能創新趨勢,有利於提升品牌形象與企業社會責任(CSR)。
- 戶外觸控解決方案: 提供針對下雨水觸、手套觸控及海水觸控的新方案,應用於海事、醫療、軍事等嚴苛環境。AI賦能工控電腦觸控方案亦榮獲COMPUTEX BC Award。
- 義隆觸控解決方案多元應用:
- 手勢觸控 (Gestures Touch): 如HTC VIVE Eagle AI智慧眼鏡 (ELAN TOUCH INSIDE),支援單點、雙點、三點觸控及滑動手勢,實現輕點播放/接聽功能。
- 觸控螢幕 (Touch Screen): 應用於OLED/Micro LED顯示裝置,如Ledger加密貨幣硬體錢包及智慧手錶。
- 觸控功能排 (Touch Function Row): 應用於Dell筆電。
- 觸控按鈕 (Touch Button): 應用於室內/戶外門鎖。
- 觸控啟動按鈕 (Touch Start Button): 應用於機車或電動車啟動。
- 趨勢: 義隆電子透過AI技術將其核心觸控產品線升級,不僅提升了傳統筆電觸控板的功能性與易用性(輔助模式),更拓展至戶外嚴苛環境、智慧穿戴、物聯網裝置及智慧車輛等多樣化應用。特別是其觸控解決方案整合到HTC VIVE Eagle AI智慧眼鏡中,顯示其在XR(擴展現實)領域的滲透。這些創新將鞏固義隆在人機介面領域的領先地位,並開闢新的市場增長點。(利多)
合併損益表 - 2025年1~3季 vs. 2024年1~3季
項目 1Q25~3Q25 (NT$M) % 1Q24~3Q24 (NT$M) % YOY(%) Sales 9,467 100.0 9,660 100.0 (2.0) Gross profit 4,586 48.4 4,697 48.6 (2.4) Sales expense 260 2.7 264 2.7 - G&A expense 357 3.9 382 3.9 (6.5) R&D expense 1,648 17.4 1,707 17.7 (3.5) OPEX 2,265 24.0 2,353 24.3 (3.7) Operating profit 2,321 24.4 2,344 24.3 (1.0) Non-operating income & exp. (239) (2.4) 201 2.0 - Profit before tax 2,082 22.0 2,545 26.3 (18.2) Net profit 1,595 16.8 2,038 21.1 (21.1) Parent company (歸屬於母公司業主) 1,707 18.0 2,133 22.1 (20.0) Non-Controlling Interests (非控制權益) (112) - (95) - - EPS (NT$) 5.96 - 7.47 - (20.2)
- 營收 (Sales): 2025年1~3季為9,467百萬新台幣,較2024年同期的9,660百萬新台幣減少2.0%。 (利空)
- 毛利 (Gross profit): 2025年1~3季為4,586百萬新台幣,較2024年同期的4,697百萬新台幣減少2.4%。毛利率穩定維持在48.4% (2025年) 與48.6% (2024年)。 (中性偏利空)
- 營業費用 (OPEX): 總營業費用下降3.7%,其中管理費用(G&A expense)減少6.5%,研發費用(R&D expense)減少3.5%。儘管總營業費用下降有助於成本控制,但研發費用下降可能引發對未來創新投入的擔憂。 (G&A利多, R&D利空)
- 營業利益 (Operating profit): 2025年1~3季為2,321百萬新台幣,較2024年同期的2,344百萬新台幣減少1.0%。營業利益率穩定在24.4% (2025年) 與24.3% (2024年)。 (中性偏利空)
- 非營業收入及費用 (Non-operating income & exp.): 從2024年同期的正201百萬新台幣轉為2025年同期的負239百萬新台幣,對稅前淨利造成顯著衝擊。 (利空)
- 稅前淨利 (Profit before tax): 2025年1~3季為2,082百萬新台幣,較2024年同期的2,545百萬新台幣大幅減少18.2%。 (利空)
- 本期淨利 (Net profit): 2025年1~3季為1,595百萬新台幣,較2024年同期的2,038百萬新台幣大幅減少21.1%。 (利空)
- 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 同樣減少20.0%。 (利空)
- 每股盈餘 (EPS): 2025年1~3季為5.96元,較2024年同期的7.47元減少20.2%。 (利空)
趨勢: 義隆電子2025年1~3季的財務表現整體呈現衰退趨勢,營收、獲利及EPS均較去年同期下滑,尤其非營業損益由盈轉虧,對獲利造成較大影響。這反映了公司在AI轉型初期,核心業務可能面臨挑戰或市場需求不如預期,而AI新業務的貢獻尚未顯現規模效益。(利空)
產品營收
項目 2023 (NT$M) 2024 (NT$M) 1Q24 (NT$M) 2Q24 (NT$M) 3Q24 (NT$M) 4Q24 (NT$M) Sales 12,059 12,696 3,106 3,151 3,403 3,036 Touch (%) 78 80 82 83 80 75 Non-Touch (%) 22 20 18 17 20 25
項目 1Q25 (NT$M) 2Q25 (NT$M) 3Q25 (NT$M) Sales 3,119 3,032 3,316 AI (%) 4 5 5 Touch (%) 79 80 77 Non-Touch (%) 17 15 18
- 總銷售額趨勢: 義隆電子2024年全年銷售額 (12,696百萬新台幣) 相較2023年 (12,059百萬新台幣) 有所增長。然而,觀察季度數據,2025年1~3季的總銷售額分別為3,119、3,032和3,316百萬新台幣,雖3Q25銷售額有所回升,但仍低於2024年3Q24的3,403百萬新台幣,顯示短期營收增長動能不足。 (利空)
- 產品組合變化:
- 在2023-4Q24期間,觸控 (Touch) 產品佔總營收的75-83%,是非觸控 (Non-Touch) 產品的絕對主導。
- 從2025年開始,報告將AI產品從觸控或非觸控中獨立出來。AI產品營收佔比在1Q25為4%,2Q25與3Q25則均為5%,顯示AI業務正逐步貢獻營收,但目前佔比仍小。 (利多 - 潛力,利空 - 當前貢獻小)
- 隨著AI產品的獨立統計,觸控產品佔比在2025年1~3季落在77-80%之間,而非觸控產品佔比為15-18%。如果將AI產品視為廣義觸控類產品的延伸,則義隆的核心人機介面業務依然穩固。
趨勢: 義隆電子過去兩年的總營收呈現成長,但最新季度數據顯示成長遇到瓶頸,年對年營收有所下滑。AI產品線雖然是新興業務,並具有成長潛力,但目前其對整體營收的貢獻度仍僅佔約5%,顯示其仍處於導入期,尚未能主導整體營收表現。(利空)
結論
- AI PC時代 – 核心成長引擎:
- 智慧觸控板: 具備輔助模式、手勢及震動回饋功能,透過更大的尺寸、直觀介面及AI實現個人化學習,HapticPad較傳統ClickPad可提升數倍平均售價(ASP)。
- 智慧觸控螢幕: 應用於防水、手套觸控及鹽水觸控等新領域,例如海事、醫療、軍事等。
- 智慧指紋辨識: 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保護,符合全球ESG趨勢,並支援Copilot Key、AR眼鏡等新應用。
- 邊緣與On-Device AI演進驅動業務成長:
- AI監控系統 (AI CCTV for ITS): 實現即時交通號誌控制,為易受傷道路使用者提供生命與安全系統。
- ADAS: 提供ADAS Level 2解決方案,包括車道保持輔助 (LKA)、車道跟隨系統 (LFS)、電子穩定控制 (ESF)、主動巡航控制 (ACC)、自動緊急煞車 (AEB) 及盲點偵測系統 (BSIS),提升移動安全。
- 無人機: 專有AI演算法實現高效能、低功耗、低成本和緊湊設計,提供長電池續航力。Mini LED局部調光技術提升視覺品質同時提高電源效率。
趨勢: 報告的結論部分再次強調了義隆在AI PC時代的核心成長引擎,以及邊緣和On-Device AI在智慧交通、ADAS和無人機等領域推動業務成長的策略。這些技術發展方向與市場趨勢高度吻合,預示著公司未來在AI領域的強勁發展潛力。其著重於高附加價值產品(如HapticPad提高ASP)、拓展新應用場景(如海事、軍事觸控),以及提供更完整且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如ADAS Level 2+),均為長期利多因素。
總結分析與利多/利空判斷
整體評估
義隆電子正處於重要的轉型期,積極將其在人機介面領域的深厚積累與新興的邊緣AI技術融合。報告中展示了公司在技術創新、產品多元化及市場拓展上的雄心,特別是在智慧交通、車用電子、無人機和智慧穿戴等高潛力應用領域。多項國際獎項的肯定,證明了其技術實力已獲得業界廣泛認可。
然而,從財務數據來看,儘管AI業務前景看好,其對公司整體營收的實質貢獻尚處於早期階段,仍不足以完全抵銷傳統業務或市場逆風帶來的壓力。2025年1~3季的營收和獲利指標全面下滑,是投資人不可忽視的警訊。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短期內,疲軟的財務數據和相對較低的AI業務佔比,可能會對義隆電子的股價造成壓力,導致投資者觀望情緒濃厚。市場可能需要更明確的證據,證明AI新業務能夠帶來顯著的營收增長和利潤貢獻。然而,長期來看,公司在邊緣AI領域的戰略佈局和技術領先地位,仍具備吸引成長型投資者的潛力。一旦AI相關產品開始大規模放量,並顯著改善財務表現,市場對公司的估值將有重新評估的空間。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 預計義隆電子在2025年剩餘時間及2026年上半年仍將面臨營運挑戰。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的需求復甦速度、AI業務的訂單轉換效率以及非營業損益的穩定性,將是影響其短期表現的關鍵因素。
- 長期: 義隆電子的AI轉型策略與產業大趨勢高度契合。邊緣AI和On-Device AI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應用場景廣闊。公司在這些領域的持續投入、與學術界合作以及不斷推出的創新產品,將為其奠定堅實的長期成長基礎。一旦AI應用市場成熟,義隆有望憑藉其技術優勢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業自動化和智慧生活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雙重檢視: 投資人應同時關注義隆電子在AI技術創新上的進展,以及其財務報表所揭示的短期營運表現。不宜僅憑藉AI故事而忽略基本面數據。
- AI業務成長軌跡: 密切追蹤AI產品營收的絕對金額與佔比是否快速提升,及其毛利率表現。這些數據將是判斷AI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
- 研發投入與效率: 雖然短期研發費用下降,但長期來看,AI領域的競爭激烈,持續高效率的研發投入是維持競爭力的核心。投資人應關注公司如何平衡短期獲利與長期投資。
- 市場週期性風險: 義隆電子仍有相當大一部分營收來自傳統PC相關產品,其業績仍會受消費性電子市場週期性波動的影響。
- 多方資訊驗證: 除了法說會報告,建議散戶多方參考券商研究報告、行業分析及公司公告,以建立更全面的投資判斷。
利多與利空資訊條列
- 利多資訊:
- AI策略轉型明確: 公司明確提出「Empowering Dual Transformation with Edge AI」策略,聚焦邊緣AI發展。 (依據:Page 1, Agenda)
- 多項國際獎項肯定: 2025年COMPUTEX BC Awards中獲得金獎及多項最佳選擇獎,涵蓋AI觸控板、AI工控觸控、電動巴士AI防護、邊緣AI交通號誌控制及邊緣AI行人安全系統。 (依據:Page 3)
- On Device AI技術領先: 與中研院合作開發高效能AI影像辨識演算法(如YOLOv9),並研發低功耗AI-SOC晶片 (4-TOPS, <4W),具備邊緣運算優勢。 (依據:Page 5)
- ITS領域解決方案全面: 提供輕巧、低功耗、ESG兼容的第二代AI CCTV,並在智慧交通號誌、非號誌化路口警示、輕軌安全系統、車流排隊偵測及行人安全防護等方面提供完整AI解決方案。 (依據:Page 9-15)
- ADAS產品線豐富並獲認證: 提供DMS、BSIS(獲台灣精品2022及ABE UN R151認證)、CMS及電子後照鏡等方案,並應用於電動巴士與物流車輛的ADAS Level 1/2+。 (依據:Page 18-21)
- 無人機領域差異化競爭: 具備與中研院合作的影像辨識技術、360°避障及自主路徑規劃能力,並透過小尺寸、低功耗的AI方案,提供Mini LED控制台等高附加價值應用。 (依據:Page 24-29)
- 人機介面AI化創新: 推出具備輔助模式與手勢操作的AI筆電觸控板(獲COMPUTEX獎),以及適應嚴苛環境的戶外觸控方案,並將觸控技術導入智慧眼鏡、智慧手錶、門鎖及電動車啟動等多元應用。 (依據:Page 31-34)
- 產品ASP提升潛力: HapticPad相較傳統ClickPad可提升數倍平均售價。 (依據:Page 37)
- 利空資訊:
- 短期財務表現下滑: 2025年1~3季營收年減2.0%、毛利年減2.4%、營業利益年減1.0%、稅前淨利年減18.2%、本期淨利年減21.1%,每股盈餘 (EPS) 年減20.2%至5.96元。 (依據:Page 35)
- 非營業損益由盈轉虧: 2025年1~3季非營業損益從去年同期的正201百萬新台幣轉為負239百萬新台幣。 (依據:Page 35)
- AI業務營收貢獻度仍低: 2025年1~3季AI產品營收佔比僅4-5%,對整體營收的拉抬效果尚未顯現規模效益。 (依據:Page 36)
- 研發費用微幅下降: 2025年1~3季研發費用年減3.5%,可能引發市場對長期創新投入力道的疑慮。 (依據:Page 35)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市101大樓88樓
- 相關說明
- 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報名後提供會議連結資訊)
- 相關說明
- 公布本公司2025年第3季財務報告及第4季業績展望。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W飯店
- 相關說明
- 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文華東方酒店B2東方廳(台北市敦化北路158號)
- 相關說明
- 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W飯店
- 相關說明
- 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報名後提供會議連結資訊)
- 相關說明
- 公布本公司2025年第2季財務報告及第3季業績展望。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W飯店
- 相關說明
- 公司受邀參加花旗證券所舉辦之「Citi's 2025 Taiwan Tech Conference」,將於會中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先鋒國際研發大樓303階梯教室 (台北市 忠孝東路三段46號3樓)
- 相關說明
- 公布本公司2025年第1季財務報告及第2季業績展望。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美林證券所舉辦之「2025 Asia Tech Conference」,將於會中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晶華酒店4F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參加元大證券所舉辦的"元大證券2025年第一季投資論壇",將於會中說明本公司近期營運概況。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報名後提供會議連結資訊)
- 相關說明
- 公布本公司2024年第4季財務報告及2025年第1季業績展望。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線上法說會 (報名後提供會議連結資訊)
- 相關說明
- 公布本公司2024年第3季財務報告及第4季業績展望。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