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盛(2388)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威盛(2388)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UCPMyJ4s4YH7tgVd8
相關說明
受邀參加群益金鼎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說明本公司營運成果及未來展望。 法說會資料將依規定於會後上傳。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為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2388)於 2025 年 11 月 12 日舉辦之 114 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內容。報告揭示了公司在傳統業務面臨挑戰的同時,正積極朝向邊緣 AI 和智慧解決方案領域進行策略轉型。從財務數據來看,公司整體營運表現呈現複雜且兩極化的趨勢,既有令人擔憂的同比大幅下滑,也有在特定新興領域的積極佈局與初步成果。

威盛電子在傳統業務,特別是「VIA NEXT」事業部,面臨顯著挑戰,導致 114 年第三季及前三季累計營收和獲利均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毛利率亦呈現下滑趨勢。然而,公司在「CPU」業務上展現了韌性,營收比重與絕對金額均有所提升。更為關鍵的是,威盛正將資源與策略重心轉向「威盛智能產品事業部」,積極投入智慧車載、智慧工業等邊緣 AI 應用領域。此一轉型策略獲得了多項市場獎項肯定,並與 NVIDIA、Arm 等產業巨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顯示公司在技術與市場拓展上的決心。

整體而言,威盛電子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短期內,財務數據的壓力仍將持續,尤其在非經常性損益的挹注下才勉強轉虧為盈,這突顯了核心業務盈利能力的挑戰。但從長期角度看,公司對邊緣 AI 和智慧解決方案的戰略聚焦,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及市場對安全、自動化和效率提升的需求,有望為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本報告對威盛電子的股票市場影響呈現喜憂參半的局面:

  • 短期影響:由於 114 年第三季營收同比大幅下滑 56%,以及前三季累計營運虧損的顯著擴大,可能會對股價構成壓力,特別是對於追求穩定獲利的投資人而言,財報的弱勢表現為利空。雖然第三季每股盈餘轉正,但主要得益於非營業項目的大幅貢獻,若此部分為非經常性收益,則其可持續性將受市場質疑,也屬利空
  • 長期影響:公司在邊緣 AI、智慧車載和智慧工業解決方案領域的積極佈局、新產品推出、與領先廠商的合作以及多項國際獎項的獲得,均顯示其在未來高成長市場的競爭潛力。這些策略性轉型和技術領先地位,若能逐步轉化為實際營收與獲利貢獻,將對公司股價形成長期利多。尤其是 CPU 業務的逆勢成長,也為轉型期的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基本面支撐。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威盛電子短期內仍將面臨營收結構調整及傳統業務下滑的挑戰。毛利率可能因產品組合變化或市場競爭而波動。公司能否持續降低營業費用並有效控制成本,以及非營業項目的表現是否具備可持續性,將是影響短期獲利能力的重要因素。預計在智慧解決方案的新業務尚未完全放量前,整體財務數據仍將呈現壓抑狀態。
  • 長期趨勢:公司對邊緣 AI 的戰略聚焦與投入,預期將帶來長期性的成長機會。全球對自動化、工業安全、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的需求日益增加,威盛的智慧產品事業部鎖定了這些高成長的垂直市場。若能成功深化市場佔有率、持續技術升級並擴展合作夥伴網路,將有機會在邊緣 AI 領域建立競爭優勢,並驅動營收和獲利結構的轉變。威盛在車載資通訊和工業安全解決方案方面的市場認可,為其長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審慎解讀財報:散戶投資人應特別注意營收年增率與季增率的差異,以及毛利率的變化。第三季獲利轉正主因來自「非營業項目」,需釐清其性質(例如:是否為一次性資產處分收益、投資收益等),以判斷獲利能力是否具備持續性。若為一次性收益,則應對未來營運獲利能力保持警惕。
  • 關注業務轉型進度:威盛正在進行一場重大的業務轉型。散戶應密切追蹤「威盛智能產品事業部」的營收佔比及獲利貢獻。新業務的成長速度、訂單能見度、市場接受度以及毛利率表現,將是衡量轉型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 理解核心競爭力:公司在電腦視覺、多模態 AI 及強固式系統方面的技術實力是其轉型基礎。投資人應關注這些技術如何具體應用於智慧車載、智慧工業等領域,並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 留意市場競爭:邊緣 AI 市場競爭激烈,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和新創公司均積極投入。散戶應評估威盛在技術、成本、通路和生態系統整合方面,是否能有效與競爭者區隔並取得領先地位。
  • 風險評估:儘管長期前景看好,但業務轉型需要時間和大量投資,存在執行風險。全球經濟環境、半導體產業景氣波動以及法規變化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對公司營運造成影響。

條列式重點摘要

營運現況

項目 114年第三季 (Q3 2025) 同比 (vs 113Q3) 環比 (vs 114Q2) 利多/利空判斷 判斷依據
營業收入淨額 (新台幣百萬元) 2,321 -56% +9% 利空 (同比) / 利多 (環比) 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但較上季有所回升。
營業毛利 (新台幣百萬元) 431 -65% -14% 利空 毛利同比和環比均大幅下滑。
營業毛利率 (%) 19% -5個百分點 -5個百分點 利空 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及上季均有明顯下降,為近五季新低。
營業費用 (新台幣百萬元) 787 -5% -9% 利多 營業費用同比和環比均有下降,顯示成本控制。
營業淨利 (新台幣百萬元) (356) -186% (由盈轉虧) -2% (虧損收窄) 利空 (同比) / 利多 (環比) 營業淨利由去年同期獲利轉為虧損,但較上季虧損略有收窄。
非營業項目 (新台幣百萬元) 388 +3177% 由虧轉盈 (Q2為-245) 利多 非營業項目出現顯著正向貢獻,為當季獲利主要來源。
稅前淨利 (新台幣百萬元) 33 -92% 由虧轉盈 (Q2為-607) 利空 (同比) / 利多 (環比) 稅前淨利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但較上季由虧轉盈。
淨利歸屬於業主 (新台幣百萬元) 21 -93% 由虧轉盈 (Q2為-645) 利空 (同比) / 利多 (環比) 歸屬業主淨利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但較上季由虧轉盈。
每股盈餘 (新台幣) 0.04 -93% 由負轉正 (Q2為-1.16) 利空 (同比) / 利多 (環比) 每股盈餘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但較上季由負轉正。

114年前三季損益表(合併) 主要趨勢 (與 113年前三季比較)

  • 營業收入淨額:6,498 百萬元,年減 38%。 (利空)
  • 營業毛利:1,519 百萬元,年減 46%,毛利率從 27% 下降至 23%。 (利空)
  • 營業淨利:虧損 1,002 百萬元,較去年同期獲利 279 百萬元轉為大幅虧損。 (利空)
  • 稅前淨利:虧損 525 百萬元,較去年同期獲利 756 百萬元轉為大幅虧損。 (利空)
  • 淨利歸屬於業主:虧損 611 百萬元,較去年同期獲利 436 百萬元轉為大幅虧損。 (利空)
  • 每股盈餘:虧損 1.10 元,較去年同期獲利 0.87 元轉為虧損。 (利空)
  • 營業費用:2,521 百萬元,年增率為 0%,顯示費用控制相對穩定。 (利多)

近五季營運實績圖表主要趨勢 (自 113Q3 至 114Q3)

  • 營收 (Sales):
    • 從 113Q4 的高點 5,497 百萬元大幅下滑至 114Q1 的 2,052 百萬元。
    • 之後在 114Q2 和 114Q3 呈現緩步回升趨勢 (2,125 百萬元至 2,321 百萬元)。
    • 總體而言,114 年度各季營收顯著低於 113 年度各季。 (利空)
  • 毛利 (GM):
    • 呈持續下降趨勢,從 113Q3 的 1,244 百萬元一路降至 114Q3 的 431 百萬元。 (利空)
  • 毛利率 (GM%):
    • 在 113Q3 為 24%,113Q4 降至 20%,114Q1 回升至 29%,隨後在 114Q2 和 114Q3 持續下滑至 24% 及 19%。
    • 114Q3 的毛利率 19% 為近五季最低點,顯示產品組合或市場競爭壓力增加。 (利空)

BU別營收比重圖表主要趨勢

  • 114年第三季 (Q3 2025) 營收結構:
    • CPU 事業部佔比最高,達 52%。 (利多)
    • VIA NEXT 佔 19%。 (利空,佔比大幅下滑)
    • VLI 佔 14%。 (利空,絕對營收下滑)
    • VIA Intelligent Solutions 佔 11%。 (利空,絕對營收下滑)
    • Others 佔 4%。
  • 與 113年第三季 (Q3 2024) 比較:
    • VIA NEXT 事業部營收佔比從 66% 暴跌至 19%,是導致整體營收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利空)
    • CPU 事業部營收佔比從 17% 大幅提升至 52%,且絕對營收同比亦有增長。 (利多)
    • VIA Intelligent Solutions 事業部營收佔比從 7% 提升至 11%,但絕對營收同比有所下降。 (利空)
    • VLI 事業部營收佔比從 8% 提升至 14%,但絕對營收同比有所下降。 (利空)
  • 114年 Q1-Q3 累計與 113年 Q1-Q3 比較:
    • VIA NEXT 佔比從 50% 降至 21%,為累計營收下滑主因。 (利空)
    • CPU 佔比從 13% 提升至 46%。 (利多)
    • VIA Intelligent Solutions 佔比從 12% 提升至 21%。 (利多)

重要事件摘要

  • 113年11月:
    • 威盛 AI 打造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守護工安。 (利多)
    • 發佈兩款搭載 NVIDIA Jetson 全新邊緣 AI 系統,適用於 AMR、AGV 及工業自動化。 (利多)
  • 113年12月:
    • 攜手馬偕紀念醫院,推出智慧病房解決方案。 (利多)
    • Mobile360 堆高機安全系統獲頒 2024 Top Software & Tech 獎項。 (利多)
  • 114年5月:威鋒電子推出符合歐盟 EUP/ERP 規範的遊戲專用 USB4 擴充底座示範設計。 (中性偏利多)
  • 114年8月:威盛 Mobile360 安全方案獲得 2025 OH&S 大獎。 (利多)
  • 114年10月:威宏科技加入 Arm Total Design 生態系統,加速新世代 AI 與 HPC 創新。 (利多)

威盛智能產品事業部業務報告

威盛多模態 AI 策略與驅動因素

  • 核心優勢:利用在電腦視覺領域的核心優勢,整合多模態 AI (視覺、雷達、遠端資訊處理),提供智能邊緣解決方案,推動安全、自動化和營運效率提升。 (利多)
  • 邊緣 AI 行業應用成長的驅動因素:
    • 全球企業安全意識和法規要求日益增強 (GSR II, OSHA, NHTSA, ISO 26262)。 (利多)
    • 物流、建築、製造業對自動化和輔助操作的需求。 (利多)
    • AI 作為提升營運效率、降低停機時間、燃料消耗及維護成本的工具。 (利多)
    • 邊緣運算成熟及部署成本降低。 (利多)
    • 資料隱私、安全和連線限制促使本地 AI 處理敏感數據。 (利多)
    • ESG 和永續發展倡議。 (利多)
  • 威盛多模態 AI 策略:強調電腦視覺基礎、多模態融合、邊緣 AI 的即時智能與無雲延遲、以及專為持久耐用設計的強固式系統。 (利多)

智能車載應用

  • 市場趨勢:主動安全功能已成乘用車標配,應用需求擴展至工作車輛。ADAS 功能(如自適應巡航控制、自動緊急制動等)的採用率持續上升。 (利多)
  • Mobile360 AI 行車紀錄器市場預期成長:
    • 北美:安裝基數預計將以約 6% 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 (中性偏利多)
    • 歐洲:安裝基數預計將以約 15.2% 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 (利多)
    • 亞太地區 (APAC):被視為成長最快的地區。 (利多)
  • Mobile360 用於重型設備:
    • 全球商用車市場規模預計從 2024 年的 1.18 兆美元增長至 2032 年的 2.08 兆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7.3%。 (利多)
    • 專用卡車市場 2023 年規模為 590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 6.2%。 (利多)
    • 成長驅動因素包括車隊更新、電氣化及安全合規。 (利多)
    • 北美美國市佔率達 59%,車隊改造和 ADAS 升級需求不斷成長。 (利多)
    • 展示透過多鏡頭及雷達組合,顯著減少盲區並提升行人/車輛偵測能力,增強安全性。 (利多)
  • Mobile360 方案市場應用範圍:涵蓋礦業/骨料、建築、廢物管理與回收、物料搬運、鋪路/瀝青等廣泛的工業及商用車輛領域。 (利多)
  • 獲獎肯定:Mobile360 安全方案榮獲 2024 Stone, Sand & Gravel Award 及 2025 OH&S 大獎,顯示其在 AI 技術、施工安全和運輸安全領域的創新與領先地位。 (利多)

智能工業解決方案

  • 市場需求:台灣職業災害數據顯示高昂的成本 (直接成本 76 億新台幣,總成本 380 億新台幣) 和事故頻率,突顯工業安全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常見事故類型如墜落、倒塌、物體飛落等,主因包括不安全行為和設備機械故障。 (利多)
  • 應用案例:威盛智能工業解決方案已在台灣市場得到驗證並正拓展至亞太地區,提供堆高機設備行人偵測、煙霧偵測、空中作業安全帶檢測及天車人員偵測等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主動安全。 (利多)

威盛智慧解決方案未來成長策略

  • 深化垂直市場佔有率: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深入理解客戶痛點,提升績效。 (利多)
  • AI 技術與模型持續升級:開發下一代邊緣 AI 架構,實現快速部署與持續優化。 (利多)
  • 合作夥伴關係和通路拓展:利用現有市場管道,拓展新業務技術和營運優化導向的解決方案。 (利多)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xTBSgJwr752it8i8A
相關說明
受邀參加群益金鼎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說明本公司營運成果及未來展望。 法說會資料將依規定於會後上傳。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