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這份由長興(股票代碼:1717)於2025年8月15日發佈的法人說明會報告,詳細闡述了公司2025年第二季的營運成果,並特別聚焦於其電子材料事業單位在北美市場的耕耘與佈局。報告整體呈現出公司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下積極調整策略、尋求高價值市場增長的企圖心。
儘管2025年第二季的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毛利率呈現持續改善趨勢,且電子材料事業單位在經營獲利方面表現出色,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組合方面取得成效。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長興透過「中國+N」策略,加強在北美市場的佈局,以因應美中貿易摩擦和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挑戰。此策略著重於高階印刷電路板(PCB)相關材料,如IC載板、HDI和多層板,這些領域預計將受惠於人工智慧、電動車和高速通訊等高成長應用,為公司中長期發展注入動能。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長興的股價表現可能受到短期財報數字與長期策略佈局的雙重影響。短期而言,2025年第二季合併營收的年對年下滑以及自由現金流量的減少,可能會對市場情緒造成一定壓力。然而,毛利率的持續改善和電子材料事業單位獲利的顯著增長,則可能提供支撐。長期而言,公司積極拓展北美市場、深耕高階PCB材料的戰略,被視為對未來成長的利多因素。此舉有助於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搭上全球供應鏈重組和高科技產業升級的順風車。若北美佈局能有效提升市佔率並帶來顯著營收貢獻,將有望推升公司估值。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 由於全球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整體市場需求可能仍需時間恢復。長興的營收成長預計將面臨挑戰,但毛利率的改善及電子材料事業單位的優異表現可能部分抵消營收壓力。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公司每月營收表現及各事業單位獲利能力的變化。
- 長期趨勢: 地緣政治風險和供應鏈重組將是長期趨勢,長興的「中國+N」及北美深耕策略符合此趨勢。人工智慧、電動車、高速運算等領域對高階PCB的需求持續增長,將為長興的電子材料事業帶來強勁的長期成長潛力。公司在研發投入和全球生產基地的多元化佈局,有助於其在未來競爭中保持優勢。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北美佈局的執行進度與成效: 密切關注長興在北美地區生產線(如ETC乾膜塗佈線)的建置、量產時程以及其對營收和獲利的實際貢獻。這是衡量長期成長潛力的關鍵指標。
- 高階PCB材料營收比重: 隨著AI、EV等應用發展,IC載板、HDI和多層板等高階材料需求增加。觀察公司這些產品線的營收比重及成長速度,判斷其轉型高價值的進程。
- 毛利率與營益率變化: 雖然毛利率已改善,但整體營收仍在下滑。投資人應注意公司能否在營收增長的同時維持甚至提升獲利能力,特別是營業費用的控制。
- 自由現金流量趨勢: 2025年第二季自由現金流量顯著減少,這可能是投資擴張所致,但長期健康的自由現金流量對於公司營運彈性和股利政策至關重要。
- 市場競爭與技術創新: 高階材料市場競爭激烈,持續的研發投入與技術領先是長興維持競爭力的根本。關注公司在新技術、新產品方面的突破。
- 地緣政治風險: 雖然公司積極分散風險,但中國市場仍佔其營收大宗。任何美中關係的變化或全球貿易政策調整,都可能影響其營運。
條列式重點摘要及主要趨勢分析
公司概況與發展歷程
- 成立時間與規模: 長興成立於1964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員工人數為4,899人。2024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442億元。公司經營業務涵蓋化學電子材料的製造、加工及銷售。
- 研發投入: 擁有597名研發人力,研發經費佔營業額比重達4%,顯示其對技術創新的重視。
- 產品多元化: 產品線從早期的合成樹脂材料,逐步擴展至光固化/特化材料、印刷電路板材料、光電/顯示器材料、半導體材料、能源/新材料,乃至生醫檢測試劑/材料,展現長期產業升級與多元化策略。
- 全球佈局: 截至目前,全球設有26個生產基地(其中電子材料生產基地達15個),產品行銷全球65國,並有36個銷售據點,具備廣泛的全球營運網絡。
2024年產品營收結構
產品類別 |
2024年營收比重 |
合成樹脂 |
47.71% |
電子材料 |
25.53% |
特用材料 |
26.31% |
其他 |
0.45% |
- 主要趨勢: 合成樹脂是最大的營收來源,但電子材料和特用材料合計佔比超過五成,顯示公司業務結構多元,在高科技材料領域有顯著佈局。
近5年銷售趨勢與2024年區域市場比重
年份 |
全球營收 (億元) |
中國大陸&香港營收 (億元) |
台灣營收 (億元) |
2020 |
236 |
100 |
47 |
2021 |
384 |
131 |
61 |
2022 |
505 |
140 |
60 |
2023 |
490 |
123 |
44 |
2024 |
425 |
139 |
43 |
2024年區域市場比重 |
佔比 |
中國大陸&香港 |
59% |
東南亞 |
11% |
台灣 |
10% |
東北亞 |
6% |
美洲 |
5% |
歐洲及其他 |
7% |
中東 |
1% |
非洲 |
1% |
- 主要趨勢:
- 全球營收於2022年達到高峰(505億元),隨後在2023年和2024年呈現下滑趨勢(至425億元),顯示過去兩年市場環境充滿挑戰。
- 中國大陸與香港市場是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佔2024年總營收的59%。這種高度集中性使得公司容易受到該地區經濟波動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
- 美洲市場佔比僅5%,凸顯公司目前在北美市場的相對規模較小,但也為其未來的拓展提供了空間。
財務資訊:資產負債表摘要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項目 |
2025Q2 |
2024 |
2023 |
現金及約當現金 |
7,050 |
8,370 |
7,624 |
應收帳款與應收票據 |
13,516 |
15,447 |
15,213 |
存貨 |
8,074 |
8,533 |
8,479 |
資產總計 |
57,055 |
62,419 |
58,538 |
短期借款 |
5,755 |
5,698 |
5,557 |
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 |
1,901 |
2,605 |
3,741 |
長期計息負債 |
13,285 |
12,257 |
11,858 |
負債總計 |
32,131 |
33,429 |
33,322 |
股東權益總計 |
24,925 |
28,991 |
25,216 |
重要財務指標:
項目 |
2025Q2 |
2024 |
2023 |
平均收現日數 |
131 |
129 |
141 |
平均銷貨日數 |
95 |
89 |
99 |
流動比率(%) |
186 |
186 |
182 |
- 主要趨勢:
- 資產狀況: 2025年第二季的現金及約當現金較2024年減少,應收帳款及存貨也呈現下降,顯示營運資金管理有所調整。總資產較2024年減少,但高於2023年。
- 負債狀況: 短期借款略有增加,但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持續下降,顯示短期債務壓力減輕。長期計息負債則呈上升趨勢。
- 流動性: 流動比率在186%維持穩定,顯示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良好。
- 營運效率: 平均收現日數和平均銷貨日數較2024年略有增加,顯示收款和存貨週轉效率有小幅下降,但優於2023年。
財務資訊:綜合損益表摘要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項目 |
2025Q2 (累計) |
2024 |
2023 |
營業收入 |
20,465 |
44,191 |
42,452 |
營業毛利 |
4,222 |
8,824 |
8,147 |
營業費用 |
(3,244) |
(6,655) |
(6,232) |
營業利益 |
978 |
2,170 |
1,915 |
淨利歸屬予母公司業主 |
702 |
1,835 |
1,504 |
重要財務指標:
項目 |
2025Q2 (累計) |
2024 |
2023 |
純益率(%) |
4% |
4% |
4% |
每股盈餘(元) |
0.6 |
1.56 |
1.28 |
股東權益報酬率(%) |
5% |
7% |
6% |
- 主要趨勢:
- 毛利率改善: 2025年第二季累計營業毛利率為21%,高於2024年的20%和2023年的19%,顯示公司產品組合或成本結構有所優化。
- 費用增加: 2025年第二季累計營業費用佔營業收入的16%,略高於2024年和2023年的15%,可能反映公司在研發或市場拓展方面的投入。
- 獲利能力: 累計至2025年第二季的每股盈餘(EPS)為0.6元,若以此推估全年表現,可能低於2024年及2023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亦較2024年下降,顯示獲利效率有待提升。
財務資訊:現金流量表摘要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項目 |
2025Q2 (累計) |
2024 |
2023 |
期初現金 |
7,103 |
6,382 |
5,451 |
營業活動之現金流入(出) |
1,908 |
4,612 |
6,514 |
資本支出 |
(1,708) |
(3,587) |
(3,149) |
借款 |
965 |
2,101 |
(1,107) |
發放現金股利 |
(1,414) |
(943) |
(1,414) |
期末現金 |
5,867 |
7,103 |
6,382 |
自由現金流量 |
200 |
1,025 |
3,365 |
- 主要趨勢:
- 營業現金流減少: 2025年第二季累計營業活動之現金流入為1,908百萬元,顯著低於2024年和2023年全年表現,顯示本期核心業務現金生成能力減弱。
- 高資本支出: 2025年第二季累計資本支出達1,708百萬元,顯示公司持續投入於擴張或升級產能。
- 自由現金流量大幅下降: 自由現金流量為200百萬元,較前兩年全年大幅縮減,反映在大量資本支出下,公司用於償債或股利分配的內部現金流緊張。
- 借款增加: 2025年第二季有淨借款流入965百萬元,以支撐營運和投資需求。
合併營收及毛利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項目 |
2Q24 |
3Q24 |
4Q24 |
1Q25 |
2Q25 |
2Q25 YoY (%) |
2Q25 QoQ (%) |
營收 |
11,570 |
11,334 |
11,267 |
10,061 |
10,405 |
-10.1% |
+3.4% |
毛利 |
2,198 |
2,246 |
2,216 |
2,054 |
2,168 |
-1.4% |
+5.6% |
毛利率(%) |
19.0% |
19.8% |
19.7% |
20.4% |
20.8% |
+1.8pp |
+0.4pp |
- 主要趨勢:
- 營收表現: 2025年第二季營收為10,405百萬元,相較第一季成長3.4%,顯示短期內有回溫跡象;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下降10.1%,反映市場需求仍受壓力。
- 毛利率持續提升: 毛利率從2Q24的19.0%持續上升至2Q25的20.8%,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或高毛利產品佔比方面有所優化,對獲利能力有正面助益。
各事業單位營收表現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事業單位 |
2Q25 營收 |
2Q25 營收 YoY (%) |
2Q25 營收 QoQ (%) |
2Q25 營業利益 |
2Q25 營業利益 YoY (%) |
2Q25 營業利益 QoQ (%) |
合成樹脂 |
5,191 |
-7% |
+10% |
207 |
+9% |
+5% |
電子材料 |
2,569 |
-14% |
-3% |
284 |
+15% |
+75% |
特用材料 |
2,585 |
-12% |
-1% |
262 |
-20% |
-2% |
營收佔比趨勢 (季對季):
事業單位 |
3Q24 |
4Q24 |
1Q25 |
2Q25 |
合成樹脂 |
47% |
48% |
47% |
50% |
電子材料 |
25% |
25% |
26% |
25% |
特用材料 |
27% |
27% |
26% |
25% |
其他 |
1% |
1% |
1% |
1% |
- 主要趨勢:
- 合成樹脂: 2025年第二季營收年對年下滑,但季對季成長10%,營業利益年對年和季對季均成長,且營收佔比提升至50%,顯示此部門表現穩健。
- 電子材料: 儘管營收年對年和季對季皆下滑,但營業利益卻有顯著的年對年 (+15%) 和季對季 (+75%) 大幅增長,顯示此部門在獲利能力或產品結構上有所改善,這是本季財報一大亮點。
- 特用材料: 營收及營業利益年對年和季對季均呈現下滑,表現相對較弱。
電子材料事業單位歷年合併營收 (單位:新台幣億元)
年份 |
電材營收 |
集團營收 |
2020 |
129 |
384 |
2021 |
145 |
505 |
2022 |
133 |
490 |
2023 |
112 |
425 |
2024 |
113 |
442 |
2025H1 |
52 |
205 |
三大產品營收佔比 (2025H1):
- DF (乾膜光阻):64%
- LM (積層材料):19%
- EQ (設備):17%
- 主要趨勢:
- 電子材料事業單位營收在2021年達到高峰後,於2023年出現下滑,2024年略有回升。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52億元,若依此推估全年可能略低於2024年,但需關注下半年復甦力道。
- 乾膜光阻(DF)是電子材料事業單位最主要的產品線,佔2025年上半年營收的64%。
電子材料事業單位在北美市場的耕耘與佈局
- 地緣政治影響: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及全球地緣衝突(烏俄、以伊戰爭等)加速全球原物料價格波動,並推動企業供應鏈重組,由「中國+1」擴展至「中國+N」佈局。
- 北美市場重要性: 美國為全球高階伺服器、車電、航太與軍工PCB的主要需求市場。全球地緣衝突導致各國強化國防預算,推動美國軍工業增長(2024-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6.1%),帶動軍工相關材料需求。
- 北美PCB產業趨勢: 根據PRISMARK預估,北美PCB產業正迎來高速成長期,主要驅動力來自AI伺服器、智慧型手機、電動車以及高速通訊基礎設施。
- 複合年增長率 (CAAGR 2024-2029):
- IC載板 (IC Substrates): 18.3% (最高)
- 高密度多層板 (HDI): 4.1%
- 多層板 (Multilayer): 3.1%
- 單雙面板 (Commodity): 2.7%
- 軟板 (Flex): 2.2%
- 產值預估: 雖然IC載板目前產值基數較小(2024年19百萬美元),但預計2029年可達43百萬美元,增長最為顯著。多層板仍是最大宗的產值貢獻者。
- 北美佈局策略:
- 深耕北美: 設立在地供應鏈、專業應用技術團隊,提供客戶彈性及時的銷售服務。
- 產品聚焦: 持續開發PCB產業製程用乾膜光阻 (Dry Film),以滿足客戶在高階多層板、高密度多層板HDI、IC載板等對應產品需求。
- 產能建置: 電材事業單位美國子公司ETC的乾膜塗佈線與分條產能及發貨倉庫,以滿足美洲市場需求。
利多與利空分析
利多 (Positive Factors)
- 戰略性北美市場擴張: 公司積極響應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重組,將生產據點和服務團隊佈局於北美,直接服務高價值終端市場(如AI伺服器、電動車、航太與軍工PCB),有助於分散市場風險並抓住新商機。(文件內容依據:第27頁、第31頁、第32頁)
- 聚焦高成長PCB領域: 鎖定北美市場中IC載板(CAAGR 18.3%)、HDI(CAAGR 4.1%)、多層板(CAAGR 3.1%)等高成長產品線,這些領域受AI、5G、車用電子與高效能運算需求驅動。(文件內容依據:第28頁、第29頁)
- 毛利率持續改善: 合併毛利率從2024年第二季的19.0%穩步上升至2025年第二季的20.8%,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或產品組合優化方面取得成效。(文件內容依據:第15頁)
- 電子材料事業單位獲利顯著成長: 2025年第二季電子材料事業單位的營業利益年對年增長15%,季對季更大幅增長75%,顯示該核心事業單位經營效率提升或高毛利產品銷售比重增加。(文件內容依據:第16頁)
- 多元化產品組合與全球化佈局: 長期投入高附加價值材料(如半導體、能源、生醫材料)的研發與生產,並擁有廣泛的全球生產與銷售網絡,有助於提升公司營運韌性。(文件內容依據:第6頁、第7頁、第9頁)
- 持續的研發投入: 擁有597位研發人員及4%的營收研發費用佔比,展現公司對技術創新及維持產業領先地位的承諾,這對高科技材料產業至關重要。(文件內容依據:第5頁、第32頁)
- 擴充先進產能: 董事會已通過擴增馬來西亞塗膠生產線,並在美國設立乾膜塗佈與分條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顯示積極的產能投資策略。(文件內容依據:第21頁、第31頁)
- 國防工業需求增長: 全球地緣衝突推動各國國防預算與產能擴張,美國軍工業受惠顯著(2024-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6.1%),可能帶動相關PCB材料需求。(文件內容依據:第27頁)
利空 (Negative Factors)
- 整體營收年對年下滑: 公司合併營收從2022年高峰後持續下降,2025年第二季營收仍較去年同期下降10.1%,顯示整體市場需求仍面臨壓力。(文件內容依據:第10頁、第15頁)
- 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的高度依賴: 2024年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佔總營收的59%,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這種市場集中度構成潛在風險。(文件內容依據:第10頁)
- 自由現金流量大幅減少: 2025年第二季累計自由現金流量僅為200百萬元,遠低於2024年及2023年的全年水準,可能影響公司的財務彈性及未來的投資或股利政策。(文件內容依據:第14頁)
- 預期每股盈餘(EPS)下降: 若以2025年第二季累計EPS 0.6元推算全年,預期EPS將低於2024年的1.56元和2023年的1.28元。(文件內容依據:第13頁)
- 營業費用佔營收比重上升: 2025年第二季累計營業費用佔營收比重為16%,略高於前兩年的15%,可能反映費用控制的挑戰或策略性投資增加,但若營收未能同步增長,將侵蝕獲利。(文件內容依據:第13頁)
- 特用材料事業單位表現疲軟: 2025年第二季特用材料事業單位的營收與營業利益均呈現年對年及季對季的雙重下滑,顯示該部門面臨營運挑戰。(文件內容依據:第16頁)
- 長期計息負債增加: 儘管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減少,但長期計息負債從2023年起呈上升趨勢,可能增加公司整體財務槓桿。(文件內容依據: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