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佑(1568)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倉佑(1568)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群益金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邀請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倉佑 (1568) 2025年第二季營運報告之全面分析與市場展望】

這份2025年第二季的營運報告揭示了倉佑(1568)這家深耕傳動系統領域的台灣上市企業,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報告不僅回顧了公司的基本面、近期的營運表現,更重要的是,它詳盡地闡述了倉佑如何積極佈局未來,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全球產業趨勢。從文件的內容來看,倉佑明確表達了其欲擺脫傳統製造業標籤,邁向高附加價值、多元產業市場的決心。

初步分析顯示,儘管倉佑在近期面臨獲利挑戰(2025年Q2的數據仍呈現虧損),但其展現出的策略規劃具有前瞻性與積極性。公司正透過擴展至電動車、半導體設備等新興且高成長的市場,來重新定位其競爭利基。特別是針對馬來西亞廠的投資案,明確指出進軍半導體設備關鍵零組件市場的具體實踐。這種策略性的產業升級與地域佈局,旨在降低對單一汽車產業的依賴,並藉由全球供應鏈短鏈化趨勢來提升企業韌性。

報告強調的「MIT高品質技術」與「一條龍完整製程」是其核心競爭力,這些不僅能滿足汽車OEM客戶的需求,也是其跨足航太、半導體等高階產業的基礎。結合ISO、IATF、AS9100等嚴格的品質認證,公司築起了高進入門檻,有利於鞏固其在利基市場的地位。此外,倉佑在ESG永續發展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努力,不僅符合當代企業責任的要求,也有助於吸引追求永續價值的投資人。

然而,從投資角度來看,由於新事業(特別是馬來西亞廠)的效益仍需時間發酵(預計2026年Q2投產),這意味著短期內公司的獲利表現可能仍受挑戰。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倉佑如何有效地執行其多元發展策略,並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實質營收與獲利成長。這份報告是公司展望未來的藍圖,為市場提供了一個了解倉佑轉型契機的重要視窗。

【文件內容條列式重點摘要】

  • 公司簡介與核心能力:
    • 倉佑成立於1985年,資本額10.3億,並於2014年上市。擁有台灣4個廠區(嘉義民雄的總公司及中山廠、成功廠、中山二廠、中山三廠),員工人數共計360人,並正在馬來西亞建置第5個廠區。
    • 專精於傳動系統製造,製程能力涵蓋精密機械加工、齒型加工、研磨、熱處理、組裝、沖壓/模具設計、旋壓成型、雷射銲接及測試,能提供OEM(Tier1組裝廠)和AM/OES(零售廠、維修廠)客戶高質化的產品。
    • 最大總產能合計約達每年25.5億新台幣(中山廠6億,成功廠11億,中山二廠6.5億,中山三廠2億)。
    • 主要產品涵蓋汽車類、電動車/電動自行車類、傳統機械類、半導體設備類及其他類。
    • 具備從鑄造、鍛造到粉末冶金的多元材料加工能力,實現一條龍生產。
    • 主要客戶市場遍及北美洲、歐洲及亞洲。2025年1-2Q營收比重分別為:北美洲51.5%、歐洲14.6%、亞洲24.7%、其他9.2%。
  • 營運概況 – 近五年財務表現:
    • 營收表現(單位:台幣/千元):
      • 2021年度:2,538,064
      • 2022年度:2,036,375
      • 2023年度:1,154,611 (註:已依IFRS#5調整為不含大陸無錫子公司損益)
      • 2024年Q1:347,688
      • 2025年Q2:321,498
      • 趨勢:自2021年起營收逐年下滑至2023年,但若觀察剔除無錫子公司的數據(從2023年開始),2024年Q1及2025年Q2的單季營收較2023年有所好轉,顯示底部盤整或緩步復甦跡象。
    • 獲利能力表現(毛利率、營業利益、稅後淨利;單位:台幣/千元):
      • 毛利率:自2022年起穩定維持在20%以上。趨勢:毛利率在經歷前期波動後,近年趨於穩定,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現良好。
      • 營業利益:
        • 2021年度:85,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第一金證券2樓會議室(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35號2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第一金證券「2024汽車零組件產業研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