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力(1514)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亞力(1514)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晶華酒店4樓(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39巷3號)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華南永昌證券2025年秋季產業趨勢暨企業論壇,會中就公司業務狀況等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對於亞力電機(1514)2025年法人說明會報告的整體分析與總結

亞力電機(股票代碼:1514)這份發佈於2025年8月22日的法人說明會報告,提供了一份對公司營運現狀、未來展望及市場機會的全面視角。作為臺灣電力設備重電產業的重要參與者,亞力電機受益於多重政策驅動及產業趨勢的結構性變革。報告內容顯示,公司所處的各項業務領域,從國家電網強韌計畫、人工智慧(AI)及資料中心(IDC)基礎建設、半導體擴廠、再生能源(太陽能、儲能)、電動車充電設備到軌道交通,都正經歷快速成長,為亞力電機描繪出一幅長期成長的藍圖。

然而,儘管營收持續成長,報告也揭示了2025年上半年(H1)淨利潤和毛利率的下降,這是投資人需要仔細審視的關鍵點。公司將毛利率下滑主要歸因於毛利較低的「機電工程」營收佔比提高,同時業外則受到匯兌損失和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減少的影響。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雖然在工程導向的產業初期或快速擴張期可能出現,但若未能有效改善,長期而言將對公司的盈利能力構成挑戰。

市場影響與短期、長期股價趨勢評估:

  • 短期趨勢: 儘管報告描繪了強勁的未來需求,但2025年上半年稅後淨利下滑17.28%和毛利率下降3.4%的事實,可能會在短期內引發市場對公司獲利能力的一些疑慮。散戶及部分投資人可能將此視為利空訊息,導致股價面臨一定的壓力或呈現震盪整理。尤其在投資人關注盈餘成長率的背景下,這樣的財務數據可能會抑制短期的股價上漲動能。然而,由於產業趨勢明確且公司訂單能見度高,此影響預期為暫時性,若能提供下半年獲利回穩或改善的預期,壓力可望緩解。
  • 長期趨勢: 報告中所揭示的龐大市場機會和明確的訂單來源,是支持亞力電機長期成長的堅實基礎。國家級「強韌電網計畫」加速、AI資料中心對電能需求的爆發性成長、半導體業者的全球擴廠,以及綠能轉型帶動的太陽能、儲能、電動車基礎建設需求,均為亞力電機創造了持續且可觀的業務量。這些趨勢在未來數年甚至十年都將持續,使得公司的基本面獲得強力支撐。一旦毛利率和淨利率在營收規模擴大或產品組合優化後回穩甚至改善,其長期成長潛力將會得到市場的肯定,股價預期將呈現穩健的長期上漲趨勢。

利多(Positive Factors)與利空(Negative Factors)分析:

利多(積極正面因素):

  1. 政策紅利與國家級計畫: 台電「電網強韌計畫」高達5,645億元,並提前四年至2028年完成,以及政府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10,000輛需求)和2040年小客車全面電動化目標,為公司相關產品和工程服務提供巨大且具持續性的需求。
  2. AI及資通訊產業趨勢: AI人工智慧對電能的高需求,將直接帶動資料中心(IDC)的電力基礎建設,公司在此領域的多年經驗及已取得的近10億訂單(來自電信公司與電子大廠),預示著該業務未來具「爆發性成長」潛力。
  3. 半導體產業鏈深化: 作為國內主要半導體廠商的關鍵設備供應商,隨客戶海外擴廠而拓展外銷業務,帶動變壓器與配電盤出口成長,顯示公司技術實力獲國際認可。
  4. 多領域均衡發展: 公司業務橫跨配電盤、變壓器、輸配電器材、電力電子/通訊電源及機電工程等多個領域,有效分散單一產業風險,並能在不同景氣循環中尋找成長點。
  5. 高訂單能見度: 各項業務領域均獲得大量長期訂單,如配電自動化開關每年逾10億、變壓器二廠完工後每年逾10~15億、STATCOM統包變電所潛在市場逾150億,以及軌道建設(嘉義高架化、台南地下化等已取得逾10億訂單及今年2月逾10億新訂單)和IDC機房專案等,提供未來營收強勁動能。
  6. 技術研發與策略結盟: 在太陽光電變流器開發、90/160/240KW快充充電樁認證、以及與台達電在儲能及微電網系統上的結盟,均顯示公司積極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與服務,並透過策略合作強化競爭力。
  7. 海外市場拓展: 強調透過現有經銷體系及策略聯盟拓展東南亞、美國等新興及汰舊換新市場,增加國際營收比重。

利空(潛在風險/疑慮因素):

  1. 毛利率下滑: 2025H1毛利率降至18.44%(同期19.09%),主要原因是「工程類」營收佔比提高至24.53%(同期13.99%)。工程類專案通常毛利率較低,這反映了公司在快速擴張或承接更多統包工程時面臨的成本壓力或競爭加劇。
  2. 稅後淨利大幅減少: 2025H1稅後淨利年減17.28%,儘管有營收成長支撐,但最終淨利受毛利率、匯兌損益及業外收入影響較大。若盈利能力未能改善,恐侵蝕未來成長性。
  3. 匯率波動風險: 報告指出2025H1匯兌損益差異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300萬元,這意味著匯率變動對公司獲利能力存在一定的影響。
  4. 關聯企業損益影響: 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損益業外獲利減少約420萬元,顯示部分投資表現不如預期。
  5. 工程專案執行與管理風險: 大規模統包工程(如竹園STATCOM、軌道工程等)伴隨的執行進度、成本控制及潛在履約爭議等風險,將影響最終獲利。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以注意的重點:

  1. 關注毛利率與淨利表現: 投資人不應僅看營收成長,更應密切追蹤未來財報中毛利率和稅後淨利的變化。分析工程佔比變化,以及公司是否有措施提升工程效益或擴大高毛利產品(如新世代變壓器、AI相關電力設備、PV Inverter等)的銷售比重。
  2. 訂單執行進度與合約總額: 亞力電機未來多年的訂單能見度高,投資人應持續關注這些重大工程(強韌電網、AI IDC、軌道建設)的實際進度、款項回收情況,以及新的訂單公告。
  3. 新興業務發展潛力: 太陽能、儲能系統(特別是與台達電結盟)、電動大巴及電動車充電樁業務,雖然目前佔比可能較低,但屬於政策高度扶持且成長性強的領域。關注這些業務的營收貢獻能否顯著提升。
  4. 國際市場拓展成效: 公司明確提出開拓國外市場的策略。觀察海外市場營收和獲利能否實際貢獻,這有助於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5. 產業基本面變化: 持續關注臺灣電網升級政策的實施力道、AI產業的投資趨勢,以及再生能源和電動車普及率的加速情況,這些宏觀因素將直接影響亞力電機的營運。

亞力電機(1514)2025年法說會報告重點摘要

公司簡介

  • 成立時間: 1968年9月,將屆滿57週年。
  • 掛牌上市: 1994年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股票代號:1514。
  • 實收資本: 26.7754億元(截至2025/07/28)。
  • 可轉換公司債: 第1次10億元(2023/08發行,已全數轉換);第2次12億元(已於2025/01發行)。
  • 員工人數: 約700人。
  • 企業總部: 台北市南港軟體工業園區。

產品生產基地

  • 台灣楊梅廠(約11,000坪): 主要生產配電盤(中置櫃、高低壓、MCC、GIS)、變壓器(模塑型、油浸式、非晶質、台電及半導體廠用)及電材廠(強韌電網輸配電相關器材)。
  • 台灣新莊廠(約3,600坪): 主要生產通訊電源系統(SMR)、三相不斷電電源系統(UPS)、太陽光電變流器(PV INVERTER)、電動大巴/電動車/軌道車輛用充電機及四導體/複導體間隔器(超高壓架空線路器材)。
  • 台灣汐止廠(雅瑞科技): 主要生產特定用途之不斷電電源系統(UPS)。

產品組合比重(2025H1營收)

  • 電力電子/通訊電源:25.16%
  • 機電工程:24.53%
  • 配電盤:15.07%
  • 變壓器:12.92%
  • 輸配電器材:11.51%
  • 其他代理:10.81%

主要市場需求

  • 電力能源市場:強韌電網相關設備及統包工程。
  • 資通訊市場:AI / IDC、5G / 6G機房電源保護。
  • 高科技產業建廠需求:半導體、光電等。
  • 電廠、石化、鋼鐵、公共工程等需求。
  • 軌道工業建置:台鐵、捷運、高鐵、輕軌相關設備及工程。

主要需求客戶

  • 公用事業: 台灣電力公司、桃園國際機場、高鐵、台鐵、捷運及輕軌。
  • 高科技及大型產業: 台積電、聯電、旺宏、中鋼、中油、台泥、聯華實業、長榮集團、台塑集團、泓德能源、雲豹能源、Amazon、Micron。
  • 通訊市場: 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

技術及研發 – 5大領域亮點

  1. 台電電網強韌計畫:
    • 配電(饋線)自動化開關:未來每年可取得台電及東南亞約10億元以上訂單,涵蓋自動四路氣封開關及地下自動二路氣封開關。
    • 變壓器二廠:新建完工後,每年預計可取得改良型及亭置式變壓器約10~15億元訂單。
    • 氣體絕緣變電站(GIS):亞力及關聯企業每年約可取得10~15億元訂單,且將逐年上升。
    • STATCOM統包變電所:已取得竹園20億元(200MVA),未來尚有6所,總金額約150~160億元的市場需求。
  2. 太陽光電變流器及光電工程:
    • 配合政府2026年太陽光電20GW建置目標,開發大容量PV INVERTER,帶動光/儲能及微電網商機,預期逐年帶動高成長營業額。
  3. 軌道工業基礎建設:
    • 台鐵號誌控制與監控系統:已取得嘉義高架化、台南地下化、花東複線化等逾10億元訂單,未來台鐵第三代CTC、全台智慧變電所等建置(2025年2月已取得逾10億元訂單),潛在商機龐大。
    • 軌道用O.C.S.架空懸臂支持裝置及安裝工程:近年已取得台鐵及新北捷運局等40多億元訂單,奠定穩健技術能力。正施工台鐵彰化段、宜蘭段及花東複線化工程。
  4. AI/IDC機房電力設備、電信/電動車充電設備:
    • AI/IDC機房電力設備:提供高低壓配電盤、模塑型/非晶質變壓器,從過去每年貢獻2~3億元,今年起因國內外AI及IDC機房需求大增,已接獲約10億元訂單,未來預期有「爆發性成長」。
    • 電信交換機房/通訊基地台直流高頻電源開關:針對5G/6G市場推展,已取得國內各大電信訂單。
    • 電動大巴士充電設備:政府目標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約10,000輛),已陸續取得國內各大連鎖客運場站充電樁規劃及建置。
    • 電動車充電設備:政府目標2040年小客車全面電動化,自主研發160kW及240kW直流快充,代理Wall Box交流慢充,滿足不斷成長的充電需求。
    • 軌道車輛專用充電設備:國內獨家開發,已提供台鐵、捷運、上海城際列車等逾3,000台,預期台鐵車廂汰舊換新需求成長。
  5. 智慧電網之配電自動化、電力監控系統:
    • 已具備自行偵測、隔離、保護、重置、復電以及電力監控系統之整合能力。

營運概況

最近年度營業額合併報表

  • 2025年H1營收達4,593,338仟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69%。
  • 趨勢: 顯示營收呈現持續成長。年度營收自2020年的51.1億元,逐年成長至2023年的94.8億元,2024年略有下降至88.8億元,但2025年H1又回到增長軌道。

最近年度稅後純益成長狀況

  • 2025年H1稅後淨利355,646仟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28%。
  • 每股盈餘(EPS)為1.32元。
  • 趨勢: 稅後淨利於2020年至2023年呈顯著成長(從3.2億增至7.7億),2024年達8.1億的高峰後,2025年H1出現較大幅度下降。EPS走勢亦相同,2020年1.51元成長至2023年3.08元,2024年略降至3.04元,2025年H1進一步下降至1.32元。

2025H1與去年同期財務比較

項目 2025H1 (仟元) 2024H1 (仟元) 年增率
營業毛利 847,151 823,528 2.87%
毛利率 18.44% 19.09% -3.40%
稅後淨利 355,646 429,937 -17.28%
  • 主要差異原因:
    • 營業毛利: 增加約2,680萬元,主要因營收增加約6.7%。
    • 毛利率: 較去年同期減少約0.65百分點(從19.09%降至18.44%),主因工程類營收佔比提高至24.53%(同期為13.99%),且其毛利率低於產品銷售。
    • 稅後淨利: 減少主因匯兌損益差異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300萬元,以及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損益減少約420萬元。

未來經營方針與發展策略

  • 半導體市場經營: 作為國內主要半導體公司的重要供應鏈廠商,將隨客戶的海外擴廠計畫(美國、新加坡、日本、德國等)帶動變壓器及配電盤的外銷業績大幅成長。
  • AI帶來的商機: AI為高耗能產業,其資料中心需要龐大電能,帶動變電所的GIS與變壓器需求,預計為重電業帶來另一波商機。中華電信近年機房建設案已完成多項,2025年接獲2個機房案件約8億元。
  • 台電電網強韌計畫: 5,645億元的十年計畫與公司成長息息相關,且賴總統要求台電提前四年完成(2028年前),涵蓋GIS、智慧型配電線路開關、變壓器、STATCOM等產品,預計為公司帶來業績成長。
  • 太陽能及儲能、充電樁等推廣:
    • 太陽能變流器:陸續推出110KW、136KW及225KW大型產品,積極參與案場建置。
    • 儲能:與台達電子結盟,推出20呎櫃、40呎櫃的櫃體模式在國內外銷售。
    • 充電樁:已開發90KW、160KW快充,240KW超速快充已通過VPC認證,產品線完整,有利搶佔電巴及電動車市場。
    • 微電網:結合台達電池及儲能系統、自行開發EMS,搭配自產GIS與非晶質變壓器,推展0.5~5MW工商級微電網系統。
  • 軌道市場: 軌道建設四鐵(高鐵、台鐵、捷運、輕軌)的新建工程及汰舊更新設備將持續加速進行,公司在OCS工程、變電所設備、充電機等交直流設備領域具強項和口碑,未來可望再創佳績。
  • 開拓國外市場: 強化歐美、東南亞、南非現有經銷體系,鎖定東南亞新興市場及美國基礎建設龐大汰舊換新需求,透過經銷代理或策略聯盟輸出電力開關器材、模塑型變壓器、太陽光電變流器/微電網儲能設備、電動大巴/電動車/軌道車輛用充電器及系統整合技術。

對於亞力電機未來展望、市場影響與投資人注意事項之分析總結

亞力電機(1514)的這份法人說明會報告描繪了一家位於產業風口、具有巨大長期增長潛力的公司,但也點出了其在短期盈利能力上的挑戰。從策略層面來看,公司所聚焦的六大核心發展方向,無論是國家電網升級、AI資料中心基礎建設,或是半導體擴廠、再生能源及電動載具基礎建設、軌道工業,都契合當前及未來數年的全球及台灣發展主軸。這使得亞力電機具備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和高度的業務能見度。

對亞力電機的未來展望評估:

未來幾年,亞力電機的營運預期將受到以下強勁趨勢的驅動:

  1. 綠色轉型與能源安全: 台灣「強韌電網計畫」的加速執行是公司最為直接且龐大的成長動能。同時,太陽光電政策目標與儲能微電網的發展,將使公司從傳統重電設備製造商逐步轉型為綜合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
  2. 數位經濟與AI浪潮: AI伺服器及資料中心對穩定、高效率電力供應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亞力電機在IDC變電所的GIS與變壓器領域的經驗和現有訂單,使其成為這波數位轉型中的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這將是公司除了強韌電網之外,另一項具有爆發性成長潛力的新動能。
  3. 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擴張: 作為台灣多家著名半導體廠的供應商,客戶的海外擴廠將直接帶動亞力電機相關變壓器及配電盤的外銷業務,使其業績增長不僅限於台灣本土市場。
  4. 交通運輸電動化: 政府的電動大巴與小客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將持續推升充電樁及其整體場站建置的需求。軌道運輸的擴建與汰舊換新,則穩固了其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這些長期的、趨勢性的發展,為亞力電機構築了一個持續增長的護城河。公司不僅擁有多樣化的產品組合,更能因應多重市場需求。儘管2025H1的毛利率和淨利有所下滑,但這主要受制於當期高毛利產品比重降低,以及統包工程成本等會計認列影響。如果未來能透過規模經濟、效率提升,或在高階變流器、儲能等新業務上獲得更高毛利,則公司的整體獲利能力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對於市場與散戶投資人的額外提醒:

  1. 深入理解產業脈動: 散戶投資人應超越短期股價波動,更深入理解公司所處重電產業的長期結構性利多。強韌電網、AI等都不是短暫的流行,而是將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國家級或全球級趨勢。這些宏觀趨勢是公司成長的根本動力。
  2. 毛利率的動態監測: 公司管理層已點出毛利率下降主要與工程佔比提升有關。投資人需監測這種業務組合變化是短期還是長期現象。更重要的是,未來公司在高毛利的太陽能變流器、儲能解決方案、AI高壓設備、充電樁等新產品上的放量銷售,能否有效改善整體的毛利率水準。這將是公司價值重估的關鍵因素。
  3. 業外損益的影響: 匯率波動是全球化經營企業常有的風險,雖然本次財報受到匯兌損失影響,但這類項目通常波動較大,需視整體避險策略及未來匯率走勢評估。但若關聯企業損益持續不如預期,則需更為關注。
  4. 資本支出與產能擴充: 為因應巨大的市場需求,亞力電機新建變壓器二廠,並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投資人應關注這些投資帶來的實際效益何時能充分體現在財報中。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來籌措資金,這也是其業務擴張的訊號。
  5. 新業務的成長驗證: 太陽能、儲能、電動車充電樁和微電網是具備高成長性且符合綠色趨勢的業務,但這些業務的具體貢獻與獲利模式需要時間驗證。觀察這些新業務部門的簽約金額、出貨量及對營收與獲利的貢獻程度,將有助於評估其轉型潛力。

總體而言,亞力電機的基本面充滿長期動能,其在臺灣重電及新興基礎建設領域的戰略地位穩固。儘管短期的獲利挑戰可能影響投資情緒,但對長期價值投資者而言,公司的成長故事仍然極具吸引力。重要的是保持對其財務細節、特別是毛利率與新業務進展的持續追蹤與評估。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B1宴會廳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第一金證券2025Q2投資論壇,會中就公司業務狀況等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文華東方酒店-台北市敦化北路158號B2東方廳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泰證券舉辦2025年第二季論壇 ,會中就公司業務狀況等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晶華酒店
相關說明
「2025元大證券第一季投資論壇」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下午14點00分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