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1321)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大洋(1321)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灣證券交易所資訊展示中心(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7號1樓)
- 相關說明
- 公司簡介、2025事業部營運情形、經營績效、投資收益、ESG永續報告書及資產活化。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網站更多文件連結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這份大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321)於民國114年8月22日發布的法人說明會簡報,提供了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114年上半年)的營運回顧,並對下半年營運進行了展望,同時揭露了過去兩年產品營收結構、過去五年的營收趨勢(然而該部分資料呈現不完全),以及關鍵的損益表數據。
整體而言,大洋公司正處於一個內外部環境挑戰劇烈的時期,其2025年上半年的經營成果呈現顯著惡化,對短期股價表現構成強烈利空。儘管公司積極應對,並擁有資產活化等長期潛在利多因素,但核心事業的盈利壓力以及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將使大洋在可預見的未來面臨考驗。
初步分析與總結:股票市場影響與未來趨勢
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與趨勢預測
這份簡報內容對大洋(1321)的短期股價走勢判斷為偏空(利空),而長期趨勢則存在機會與挑戰並存的複雜性。簡報揭露的114年上半年(即2025年上半年)財報數據,是短期股價的關鍵壓制因素。公司從2024年上半年的盈利轉為2025年上半年鉅額虧損,且營收、毛利、營業利益及稅前、稅後淨利全面大幅衰退,特別是營業利益和淨利由盈轉虧且降幅驚人,顯示核心營運面臨嚴峻挑戰。這種獲利能力的大幅下滑,通常會導致市場對公司營運基本面產生疑慮,引發賣壓。加上美國自8月1日起對台灣進口商品加徵20%臨時性關稅,將直接衝擊以外銷為導向的大洋及其客戶,此為下半年經營的明確利空因素,預計將進一步壓縮公司利潤空間並降低訂單需求。
從短期來看,鑑於上述上半年財務表現極差以及下半年貿易政策逆風,預計大洋的股價在消息發布後,很可能面臨下行壓力。散戶或會因短期財務數據惡化而進行賣出,導致股價承壓。在基本面未有顯著好轉前,股價恐將維持低迷或波動狀態,甚至可能跌破關鍵支撐價位。
然而,從長期來看,公司雖然面臨經營困境,但也展現了應對策略並擁有一些未來潛力。首先,美國關稅政策也可能帶來轉單效應,迫使美國客戶將原中國大陸訂單轉移至台灣,這為大洋提供了潛在的營收彌補機會,但實際效益仍待觀察。其次,公司積極開拓美國以外新興市場及深耕國內市場的策略,有助於分散風險並尋求新的增長點。最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積極推進的資產活化計畫(興隆段土地都更案及中和土地合建案),預計將在未來2至3年內(2027年及2028年)帶來顯著的銷售收入與利潤,這部分是與核心營運風險相對區隔的價值驅動因素,對於公司的長期價值具有支撐作用。但此長期效益是否能抵銷眼前經營面的利空衝擊,仍需持續追蹤。
利多與利好因素分析
類別 項目 說明 文件依據 利多因素 原料價格下降 2025年上半年原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0%,降低成本。 "原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0%,在成本降低與急單帶動下,帶來一定的利多效果。" 轉單機會 美國關稅可能促使美國客戶將原中國大陸訂單轉單至台灣。 "積極的應對策略,是爭取原本跟中國大陸購買的美國客戶轉單至台灣" 市場多元化 加速開拓美國以外新興市場及深耕國內市場,以分散風險。 "並加速開拓美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及深耕國內市場,以分散風險" 新產品策略見效 合皮事業部新產品項目取得部分客群認可,帶動營收成長。 "因新產品項目取得部分客群認可,去年起營收漸有起色,該成長將延續至今年下半年。" 資產活化進度 興隆段土地都更案及中和土地合建案進展順利,預計在2027-2028年帶來銷售效益。 "預計117年公開銷售"(興隆段都更)、"預計116年第一季公開銷售"(中和合建案) 穩定轉投資收益 旗下轉投資公司(如淳品實業、台灣氯乙烯、富致科技、義典科技)有穩定的配息收入。 "以上轉投資公司有穩定的配息收入。" 利空因素 上半年業績惡化 營業收入淨額、營業毛利、營業費用、營業淨利、營業外收支、稅前淨利及本期淨利均大幅惡化,其中營業淨利及淨利由盈轉虧。 "合併損益表"數據:本期淨利(損)從187,693仟元降至-133,029仟元,變動-170.88%。營業淨利(損)從2,964仟元降至-18,811仟元,變動-734.65%。 美國關稅衝擊 美國自8月1日起對台灣進口商品加徵20%的暫時性稅率,增加營運成本,壓縮利潤。 "美國宣布從8月1日起對台灣進口商品加徵20%的暫時性稅率並於8月7日生效" 匯率損失 台幣升值導致匯率損失,增加營運成本。 "再加上近期台幣升值所造成的匯率損失,造成我們營運上額外的成本負擔" 短期急單效應消退 關稅緩衝期內因急單帶來的成長屬短期現象,已於7月底前出貨完畢,進入8月後市場進入觀望期。 "此波成長主要屬於短期現象...關稅緩衝期期間所接的急單已於7月底前陸續出貨完畢,進入8月後市場進入觀望期" 中國產能競爭 中國大陸產能大量開出,低價搶單,導致膠布產業需求低迷,PVC粉銷售量與金額大幅下滑。 "中國大陸產能大量開出,低價搶單,導致整體市場需求更加低迷,訂單競爭激烈。" "受到中國產能增加及關稅戰影響,PVC粉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34.5%" 地緣政治影響 俄烏戰爭、以伊衝突升溫推升油價,影響原物料價格波動。 "地緣政治持續衝突、俄烏戰爭未停、以伊戰爭又起...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 國內房市景氣放緩 政府限貸令及新青安房貸政策雖刺激開發商購地但面臨不景氣,加上缺工,下半年景氣放緩。 "國內則因政府限貸令奏效下、房市投資轉趨觀望"、"惟動工後又遇房市不景氣,看房人潮遽減,加上常態性缺工,工地進度也明顯趨緩。故下半年景氣將逐漸放緩。" 客戶換料風險 環保膠粒銷售面臨客戶可能換料的風險。 "環保膠粒銷售目前因面臨客戶可能換料的風險,所以現正全力固守業務版圖"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以注意的重點
對於散戶而言,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至關重要。大洋公司的現狀複雜,需要特別關注以下幾點:
- 短期獲利能力警訊: 114年上半年大洋的合併損益表顯示營運嚴重惡化,淨利由盈轉虧,虧損金額高達新台幣133,029仟元。這是非常明顯的利空,短期內要期待股價強勢反彈恐有難度。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公司能否在下半年扭轉虧損局面。
- 關稅衝擊與轉單效益: 美國對台灣商品的關稅已於8月生效,這將直接增加大洋產品的出口成本,壓迫利潤空間。投資人需審慎評估關稅對公司訂單量的實際影響。同時,公司預期的轉單效益是能否抵銷部分負面影響的關鍵,應關注後續訂單量是否確有提升,而非僅憑口頭宣示。
- 部門經營分化: 不同事業部門表現不一。加工事業部雖然上半年受益於急單但下半年面臨挑戰;建材事業部則預期因公共建設和綠能投資而保持亮麗,新產品也帶來成長;合皮事業部有新產品獲得客戶認可;而原料事業部受中國產能過剩和關稅戰影響嚴重,PVC粉銷售大幅下滑,此需特別留意。
- 資產活化的長期潛力: 儘管短期業績不佳,大洋的兩項土地開發案(興隆段都更與中和合建案)提供了明確的長期潛力。這兩個專案的預計銷售時程在2027年及2028年,意味著公司在核心事業面臨壓力時,資產價值及未來開發收益可作為重要的緩衝與利多。對於看重公司未來資產價值的投資人,這是一個可以關注的長期點,但也需了解這不是短期的業績貢獻。
- 應對策略執行力: 公司已提出多元化市場、加速新產品開發以及爭取轉單等策略。散戶應觀察這些策略是否能有效執行,並從後續的月營收、季報及公司法說會中檢視其成效。尤其是在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下,公司應變能力和風險控管的表現將影響其恢復期程。
綜合判斷,對於大洋而言,在多重不利因素衝擊下,短期投資應極度謹慎。建議散戶投資人暫時觀望,或仔細研究其資產活化所帶來的潛在長期價值,以判斷其是否值得作為長線佈局。然而,若無長期持有的規劃,則應留意短線可能持續的修正壓力。
簡報內容重點摘要
公司簡介
- 大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說明會由發言人邱俊福報告。
- 簡報大綱涵蓋公司簡介、事業部營運情形、經營績效及投資效益。
公司組織與主要產品
- 大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組織架構主要包含:
- 加工事業部(OPC):設營業一處,下轄新屋廠與惠州廠。主要產品為透明膠布、一般膠布、硬質膠布、印貼膠布、印刷膠布等,應用於地墊、展示窗、遊艇、帳篷、文具、廣告招牌、窗簾、醫材、建材、壁紙等。
- 建材事業部:設建材處,下轄中壢廠。主要產品包括雅纖新木(微晶木)、PVC塑膠管、高耐衝擊管、CD可撓管、耐衝板、發泡膠粒、塑木複合材料、PVC角材、大月彎管等,應用於電氣給水配管、自來水、衛生下水道工程、塑膠製品射出、室內外景觀運用。
- 合皮事業部:設合皮處,下轄桃三廠與東莞廠。主要產品為水性PU合成皮、無溶劑PPU合成皮、水性PU樹脂、無溶劑PPU樹脂、紡織環保加工樹脂、生質材料等,重要用途為高發泡、商標、功能性薄膜、運動器材、球類、服飾、家具及3C相關產品。
- 原料事業部:設原料處,下轄桃園廠。主要產品為塑膠粉、塑膠粒、環保膠粒、醫療膠粒、厚透明管膠粒等,是塑膠布、塑膠管、異形押出、塗料、油墨等之原料,以及IC封裝管、電子廠用厚透明管、醫材用膠粒的來源。
114年營運情形回顧與展望
總體營運(簡報頁面5)
- 上半年回顧(2025年上半年):
- 膠布產業市場劇烈變化:第一季受中國大陸產能大量開出與低價搶單影響,市場需求低迷,訂單競爭激烈。
- 美國關稅政策擾動:第二季美國突宣布徵收對等關稅導致出口訂單急凍,後又暫緩實施90天,短期內帶來大量急單需求。
- 成本下降利多:原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0%,帶來利多效果。
- 業績成長:綜合以上因素,帶動上半年整體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約9%。然而,此成長主要屬於短期現象,市場不確定性仍高,後續需觀察美國關稅政策與需求回溫情況。
- 下半年展望(2025年下半年):
- 關稅成本增加:美國自8月1日起對台灣進口商品加徵20%臨時性稅率,並於8月7日生效,導致營運成本增加,壓縮利潤空間。
- 匯率損失:近期台幣升值造成匯率損失。
- 出口導向風險:公司及內銷客戶產品多以出口為主,易受國際市場變動影響。
- 急單消化:關稅緩衝期急單已於7月底前出貨完畢,8月後市場進入觀望。
- 應對策略:積極爭取美國客戶的轉單(原中國大陸訂單轉移至台灣),加速開拓美國以外新興市場,並深耕國內市場以分散風險。
加工事業部營運情形(簡報頁面6)
- 上半年回顧:
- 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俄烏、以伊衝突推升原物料價格波動,油價跌幅有限。
- 國內房市與景氣:受政府限貸令影響,房市轉趨觀望,整體景氣預估呈持平轉弱趨勢。但因年前趕工、年後復工及3月房市旺月,營建與房市出貨優於預期。公共建設穩定、綠能與科技業投資持續挹注動能,故上半年表現亮麗。
- 下半年展望:
- 關稅與拉貨效應:美國關稅不確定性及以伊衝突推升油價,短期帶動下游拉貨潮。關稅緩徵期限屆滿後,提前拉貨效應消退,需求將明顯降溫。
- 國內房市困境:新青安房貸政策雖帶動建商融資購地,規定需18個月內動工,下半年被迫陸續開工。然而,房市不景氣、看房人潮減少,加上常態性缺工,工地進度明顯趨緩。故下半年景氣將逐漸放緩。
建材事業部營運情形(簡報頁面7)
- 上半年回顧:
- 積極拓展:過去兩年多積極參與歐美展,挖掘潛在客群,重新定調產品方向並調整開發策略。
- 營收改善:2024年Q2起營收漸有起色,2025年新項目成長於第一季末開始顯現。
- 庫存去化:供應鏈內庫存已去化完畢,帶來訂單成長,使2025年上半年優於去年。
- 不利因素影響:美國關稅變化、地域衝突與歐洲能源問題造成的市場緊縮影響部分原有訂單,抵銷部分成長力道。
- 下半年展望:
- 成長延續但受限:新產品項目獲客群認可,成長將延續至下半年,但受俄烏、以伊衝突、4月起美國關稅政策變化及歐洲能源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營收成長將低於預期。
- 應對策略:計畫參與特定市場展覽,拓展客戶群,並與新客群合作進行新市場及產品種類開發,以分散產品市場區塊並管控風險。
合皮事業部營運情形(簡報頁面8)
- 此部分應為合皮事業部營運情形。但提供的內容似乎是"114年原料事業部營運情形"的文字。這表明原文件PDF的文字提取可能存在錯誤,頁面標題與實際內容有落差。以下摘要將以文件呈現的內容為主。
- 上半年回顧:
- PVC粉銷售:受到中國產能增加及關稅戰影響,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4.5%,銷售金額減少38.74%,營業淨利(應為虧損增加)與去年相比有增加損失8.08%。
- 膠粒銷售:銷售數量約為去年同期102.8%,銷售金額約達86.9%(意味單位售價下降),主因原料價格低於同期,導致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61.3%。
- 下半年展望:
- PVC粉銷售:受限於中國產能增加,目前銷量及單價皆為低檔。預估美國宣布所有關稅後,下游成品將尋找適合的生產基地,加上印度反傾銷稅適時宣布後,銷售量及單價將有所反彈。
- 膠粒展望:一般PVC膠粒預估將維持平穩。環保膠粒銷售面臨客戶可能換料風險,公司將全力固守業務版圖,以維持整體銷售量及利潤。
原料事業部營運情形
這部分只有標題,無詳細內容,隨後即進入經營績效表格。
經營績效
最近兩年度產品別營收(112年度與113年度,即2023年與2024年)(簡報頁面9)
這部分透過圖表形式呈現產品營收結構。觀察圖表可見以下趨勢:
- 總體營收: 112年度(2023年)總營收為約新台幣4,914,556萬元;113年度(2024年)總營收降至約新台幣4,683,170萬元,顯示年度總營收呈現下滑趨勢。
- 主要產品類別結構變化:
- 塑膠粉、粒: 112年度佔比54%(2,635,631萬元),113年度降至52%(2,430,258萬元)。雖仍是最大宗營收來源,但絕對金額及相對佔比均呈現下降趨勢,表明該核心業務面臨壓力。
- 塑膠布: 112年度佔比26%(1,260,359萬元),113年度增至30%(1,391,054萬元)。此類別的絕對金額與佔比均顯著上升,為營收結構中的亮點。
- PU合成皮: 112年度佔比2%(110,328萬元),113年度增至3%(135,861萬元)。其絕對金額與佔比均有所提升,顯示小幅成長。
- 塑膠管、板: 112年度佔比14%(717,661萬元),113年度增至15%(697,013萬元)。雖然絕對金額略有減少,但由於總體營收下降,佔比略微上升。
- 其他類: 112年度佔比4%(190,577萬元),113年度銳減至0%(28,984萬元)。此類別的營收金額和佔比皆大幅下滑,趨近於零,可能表示某些非核心業務的縮減或調整。
最近五年度合併營收(簡報頁面10)
此處的資料顯示為「最近五年度合併營收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的圖表佔位符,但圖表內容並未提供實際數據或圖形,判斷為PDF提取問題,內容遺失。因此,無法就近五年合併營收的具體趨勢進行分析。我們謹此表示遺憾,因缺少此關鍵財務數據,使得無法全面評估公司長期的營收動態。
合併損益表(去年(1~6) vs 今年(1~6),即2024年上半年 vs 2025年上半年)(簡報頁面11)
這部分是財務績效的關鍵指標,詳細數據和變化如下:
- 營業收入淨額: 從2024年上半年的2,445,382仟元減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944,585仟元,減少約20.48%。營收呈現明顯下滑趨勢。
- 營業成本: 從2,244,585仟元減少至1,776,212仟元,減少約20.87%。成本隨營收下降而減少,且成本降幅略高於營收降幅,暗示成本控制或原料價格效益。
- 營業毛利: 從200,797仟元減少至168,373仟元,減少約16.15%。雖然營收大幅下滑,毛利降幅略小,使得毛利率(毛利/營收)從約8.21%略微提升至約8.66%。
- 營業費用: 從197,833仟元減少至187,184仟元,減少約5.38%。營業費用控制雖有降低,但相對營收降幅顯得不足,顯示經營槓桿不利。
- 營業淨利(損): 從2,964仟元(盈利)轉為-18,811仟元(虧損),大幅衰退約734.65%。這是非常顯著的負面轉變,反映核心營運盈利能力的嚴重惡化。
-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從237,044仟元(收入)轉為-56,792仟元(支出),大幅衰退約123.96%。這部分的大幅負向變動,可能是由於匯率損失或其他非營運因素所致,進一步加劇了虧損。
-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損): 從240,008仟元(盈利)轉為-75,603仟元(虧損),大幅衰退約131.50%。反映整體盈利狀況急劇惡化。
- 所得稅費用: 從52,315仟元增加至57,426仟元,增加約9.77%。在稅前已虧損的情況下,所得稅費用卻有所增加,這可能是由於遞延所得稅、特定應稅收益或集團內其他獲利實體的稅負導致,進一步放大了淨虧損。
- 本期淨利(損): 從187,693仟元(盈利)轉為-133,029仟元(虧損),大幅衰退約170.88%。這是最終淨利潤的表現,呈現由盈利到重大虧損的轉變,表明公司面臨非常嚴重的獲利壓力。
轉投資效益(簡報頁面12)
大洋塑膠對數家公司進行轉投資,包括淳品實業(股)公司(倉儲物流)、台灣氯乙烯(股)公司(VCM原物料買賣)、富致科技(股)公司(自復式保險絲、客製化產品)、義典科技(股)公司(電子產品封裝用環氧樹脂材料、IC封裝用環氧樹脂材料)。這些轉投資公司能提供穩定的配息收入,為公司帶來一定的非營運收益,有助於其財務結構的穩定性。
與國際接軌(ESG報告)(簡報頁面13)
大洋公司已於2025年6月份完成2024年ESG永續報告書並經董事會承認。報告內容依據2021年版GRI通用準則編製,揭露永續指標及氣候相關資訊,並提前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導入產品碳足跡盤查,且經ESG驗證公司查證。這顯示公司積極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符合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及長期發展的穩定性。
活化資產
公司正積極推動兩項不動產資產活化專案:
- 興隆段土地都更案(簡報頁面14):
- 地點: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興順街口,土地面積397.18坪,大洋持分1/2。都更案總面積為1125.60坪。
- 進度:已於2024年5月與甘霖建設簽訂都更合建契約;2025年3月已向台北市政府都更掛件。
- 銷售預期:預計於2028年公開銷售,此將為公司帶來未來收益。
- 中和土地合建案(簡報頁面15):
- 地點: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原土地面積15,730坪,扣除37%捐地後,實際開發案面積三區總合為9,912坪。
- 進度:已完成市地重劃工程;2023年12月已與馥華集團-馥羽建設簽訂合建契約;2025年5月已向新北市政府建照及都審掛件。
- 銷售預期:預計於2027年第一季公開銷售,同樣為公司帶來重要的未來營收及獲利。
總結與市場趨勢再評估
綜觀大洋塑膠本次法人說明會內容,公司目前正經歷經營環境的嚴峻考驗,特別是美國新關稅政策和匯率波動帶來的成本壓力和盈利空間壓縮。114年上半年損益表中的營運與淨利大幅轉虧,無疑是公司營運面臨巨大挑戰的最直接證據。這種急劇的業績下滑,結合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衝突以及來自中國的低價競爭,都對公司核心業務構成了顯著的利空。
從股價短期趨勢來看,鑑於報告所示的巨大虧損及下半年的負面預期,投資者應對潛在的股價下行或震盪風險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在臺股市場,企業盈利狀況是基本面分析的重中之重,虧損狀況的持續惡化,將直接影響市場信心和資金流向。
然而,若從更宏觀及長遠的角度考量,大洋公司也展現了其韌性與積極的應對策略。儘管市場環境艱難,公司仍努力拓展多元市場,特別是爭取美國因關稅政策導致的中國大陸轉單,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潛在利多。此外,透過參與海外展覽和積極開發新產品(如合皮事業部),試圖在激烈競爭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展現了管理階層在產業轉型中的積極作為。
更為關鍵的是,大洋塑膠積極進行的「活化資產」計畫,特別是興隆段都更案和中和合建案,這些大型不動產開發案在2027-2028年的預計銷售,將可能為公司帶來一次性甚至持續性的鉅額非營業收入和豐厚利潤。這對於一家製造業公司而言,資產活化能提供重要的價值支撐,且這部分收益的確定性相對較高,不受核心製造業務景氣循環的直接影響。因此,對於著眼於長期價值的投資者而言,大洋除了其核心塑膠本業之外,其豐富的土地資產價值及其活化潛力,將會是一個值得持續追蹤的重要指標。這些長期資產價值或許能為公司在行業低谷時提供緩衝,並在未來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
對於散戶投資人而言,關鍵在於評估這些短期挑戰與長期潛力之間的權衡。短期內,營收和利潤的壓力將繼續考驗公司的經營能力和市場信心。建議投資人密切關注每季度的財務報告,尤其是毛利率、營運費用的控制以及營業外損益的組成,判斷核心業務是否築底。同時,對公司宣稱的「轉單」效益以及資產活化的具體進度保持追蹤,這兩者將是公司從當前困境中走出並實現價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劑。如果沒有能力承受短期虧損或缺乏耐心等待資產活化的長期回報,那麼在此時點盲目進場則需三思。反之,若能理解並接受其短期波動性,看重公司潛在的土地資產價值,大洋可能值得納入更長期的觀察清單。公司的ESG報告體現了對永續經營的重視,雖然非短期效益,但也為公司長期發展提供基礎。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灣證券交易所資訊展示中心(台北信義區信義路5段7號1樓)
- 相關說明
- 公司簡介、2024事業部營運情形、2024Q2經營績效、投資收益、資產活化及ESG永續報告書。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網站更多文件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