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將於9月20日(六)晚上十一點至十二點間進行維護,屆時可能會有短暫的服務中斷,請見諒。

東陽(1319)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東陽(1319)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晶華酒店4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元大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9月3日舉辦之「2025年第三季投資論壇」,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投資建議

這份東陽實業廠(股票代碼:1319)的投資人關係簡報,更新日期為2025年08月20日,提供了公司詳盡的營運概況、財務表現、市場佈局及未來策略。整體而言,報告呈現出東陽在汽車零組件售後維修(AM)市場的強勁競爭力與成長動能,同時其原廠委託製造(OEM)業務雖面臨挑戰,但公司正積極調整策略。

報告整體觀點

報告顯示,東陽集團的業務重心明確放在售後維修(AM)市場,其營收佔比逐年提高,且毛利率遠高於原廠委託製造(OEM)業務。公司在AM市場擁有顯著的市場佔有率及產品多樣性,並積極擴展海外市場。中國大陸的OEM佈局雖然廣泛,但營收增長動能較為平緩,並受到市場競爭與電動車轉型的影響。

財務數據方面,東陽在2024年及2025年1-7月展現了合併營收和稅後淨利的大幅成長,尤其是AM事業的毛利率顯著提升。然而,原物料價格波動對成本結構仍有影響。公司持續投資模具開發及擴建美國生產規模,顯示其對AM市場的長期深耕與信心。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此報告對東陽(1319)的股票市場可能產生正面影響(利多),主要原因如下:

  • AM業務表現亮眼:AM營收佔比持續提升,毛利率穩定成長並顯著高於OEM,顯示公司獲利能力改善。全球保險制度趨嚴與車齡老化趨勢,將持續推升AM市場需求,對東陽形成長期利多。
  • 獲利能力顯著提升:2024年合併稅後淨利較2023年大幅成長46.20%,2025年1-7月的自結毛利率亦有亮眼表現,顯示公司營運效率與成本控制得宜。
  • 積極的海外擴張策略:在美國設立AM製造廠,並擴建生產規模,有助於貼近客戶、快速供貨,並因應市場變化,強化在全球AM市場的領導地位。
  • 穩固的中國大陸OEM佈局:儘管中國OEM市場競爭激烈,但東陽在中國擁有14個OEM廠及1個AM廠,與多家主要汽車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提供了穩定的業務基礎,並有助於潛在的中國AM市場佈局。

然而,仍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利空)

  • 原物料價格波動:原物料佔成本結構的比例仍高,若未來國際原油及塑膠價格大幅上漲,可能侵蝕毛利率。
  • 中國大陸OEM市場競爭: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部分主要客戶銷售成長放緩,可能影響東陽OEM業務的營收增長。
  • 匯率變動風險:作為跨國企業,匯率波動將影響其營收與獲利的換算價值。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預期東陽在短期內(未來1-2年)將持續受惠於全球汽車售後維修市場的需求增長,尤其是在北美及歐洲市場。AM業務的強勁表現將是驅動公司營收與獲利成長的主要動能。原物料價格若能維持相對穩定,將有助於毛利率的維持。
  • 長期趨勢:長期來看(3-5年以上),東陽的策略方向是正確的。其在AM市場的深耕、模具開發投入、全球化生產與銷售佈局,將使其在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中保持競爭優勢。特別是電動車普及對售後維修件的影響仍在觀察中,但碰撞件需求預期將保持穩定,且公司積極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有助於維持長期成長動能。中國AM市場的潛在佈局也將是長期成長的另一個引擎。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散戶投資人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AM業務營收及毛利率:密切關注AM業務的營收成長率及其毛利率變化,這是公司未來獲利的核心。若AM營收成長持續優於OEM,且毛利率維持高檔甚至提升,則顯示公司基本面良好。
  2. 原物料價格走勢:追蹤國際原油、ABS及PP等塑膠原物料價格走勢,因其對東陽的生產成本及毛利率有直接影響。
  3. 海外市場擴展進度:關注北美與歐洲AM市場的業務進展,特別是美國生產基地的效益釋放,以及保險公司認證產品項目的增加。
  4. 中國大陸OEM客戶表現:留意東陽主要中國OEM客戶(如第一汽車集團、長安汽車集團、特斯拉等)的銷售表現及市場份額變化,這會影響其OEM業務的訂單穩定性。
  5. 模具開發與產品組合:公司持續投入模具開發和高附加價值產品(如智能儀表板、光學前欄等)的策略,若能有效轉化為營收與獲利,將是長期成長的關鍵。
  6. 財務報表數據:定期檢視公司的合併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特別是每股盈餘(EPS)、淨現金流、負債比率等指標,以評估其財務健康狀況。

東陽實業廠(1319)投資人關係簡報:條列式重點摘要與趨勢分析

公司概況與組織結構

  • 股票代碼:Reuters - 1319.TW, Bloomberg - 1319 TT。
  • 歷史沿革:
    • 1952年:創辦人吳篙先生於台南市創設怡昌塑膠廠。
    • 1967年:擴大業務範圍並更名為東陽實業廠股份有限公司。
    • 1994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 2010年:合併台灣開億於9月1日。
  • 資本額:新台幣5,914,770,680元(591百萬股;每股新台幣10元)。
  • 工廠面積:台南總廠約744,550平方公尺(225,226坪),觀音廠約19,990平方公尺(6,047坪)。
  • 員工人數:共8,140人(台灣:3,907人;大陸:4,112人;海外廠:121人)。
  • 營業項目:汽機車塑膠零組件之開發、製造與銷售。
  • 管理高層:榮譽董事長吳永豐先生、董事長吳永茂先生、總裁吳永祥先生。
  • 集團組織:透過Tong Yang Holding Corporation (開曼群島) 100%持股,投資台灣、中國大陸(OEM/AM)及美國(AM)等多家子公司。
  • 重要持股:台灣地區如陽 (58.95%)、敦陽化工 (40%)、福並 (19.24%);中國大陸OEM廠如福州東陽 (100%)、長春富維東陽 (49%)、重慶大江東陽 (55%) 等;美國AM廠TYG Holding (U.S.A) INC. (100%)。

主要產品項目

東陽集團提供廣泛的汽車塑膠件與鈑金件,主要用於售後維修市場(AM)及原廠委託製造市場(OEM)。

  • 塑膠件:儀表盤、內飾板、門內飾板、保險桿、水箱護罩、引擎蓋、車牌飾板、擾流板、擋泥板、輪圈蓋、輪弧、葉子板等。
  • 鈑金件:引擎蓋、水箱支架、保險桿內骨、鼻頭支架、車門等。

營收及獲利貢獻分析

  • FY2023 合併營收結構:AM產品佔總銷售72%,OEM產品佔總銷售28%。
  • FY2024 合併營收結構:AM產品佔總銷售74%,OEM產品佔總銷售26%。此趨勢顯示AM業務在營收中的比重持續增加。
  • FY2023 區域營收分佈:AM-台灣(外銷) 68%、OEM-中國 20%、OEM-台灣 8%、AM-美國 4%。
  • FY2024 區域營收分佈:AM-台灣(外銷) 70%、OEM-中國 18%、OEM-台灣 8%、AM-美國 4%。AM-台灣(外銷) 的比重進一步提升,OEM-中國的比重略微下降。
  • 合併稅前獲利貢獻分析 (2020-2024):
    • AM台灣(外銷):獲利貢獻呈現顯著的逐年增長趨勢,從2020年的不到50萬新台幣成長至2024年的超過500萬新台幣,是集團主要的獲利來源。
    • OEM台灣、OEM中國大陸:獲利貢獻相對較低,且波動較大,部分年度甚至出現虧損或僅有微薄利潤。OEM中國大陸在2024年有改善,但整體獲利能力仍遠不及AM業務。
    • AM海外廠:獲利貢獻較小,但逐年呈現增長趨勢。

售後維修(AM)市場分析

  • 市場簡介:碰撞更換零組件市場分為OES(正廠維修零件)及AM(副廠維修零件)。台灣製造商提供全球85%至90%的AM碰撞零組件。
  • 主要產品:塑膠件、鈑金件、車燈。
  • AM通路體系:東陽集團 -> 經銷商/進口商 -> 批發商 -> 車身廠/修車廠/獨立業者。
  • AM塑膠件全球市場佔有率 (FY2024):東陽佔70%,福並佔13%,Y佔11%,其他佔6%。東陽在塑膠件AM市場佔據絕對領先地位。
  • AM鈑金件全球市場佔有率 (FY2024):東陽佔38%,G佔23%,C佔7%,其他佔32%。東陽在鈑金件AM市場亦居領先地位。
  • OES正廠件 vs AM副廠件比例 (塑膠件估算):
    • 歐洲:OES 70%,AM 30%(↑)。
    • 美國:OES 79%,AM 21%(↑)。
    • 台灣:OES 20%,AM 80%。
    這顯示歐美市場AM件使用比例有上升趨勢,尤其台灣市場對AM件的接受度最高。
  • AM產品營收區域別分析 FY2024:北美佔69%,中南美佔12%,歐洲佔11%,亞洲非洲3%,澳洲1%,中東1%。北美是AM業務最重要的市場。
  • AM產品組合分析 FY2024:保險桿佔40%,外購品佔19%,水箱護罩佔14%,引擎蓋佔11%,葉子板佔10%,水箱支架佔3%,冷卻產品佔3%。保險桿是主要產品。
  • AM產品合併營收:
    • 從2020年的NT$12,265,774仟元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NT$18,894,842仟元。
    • YoY營收成長率在2021年達到17.11%,2022年15.61%,2023年9.75%。
    • 2025年1-7月自結營收為NT$11,349,967仟元,較2024年1-7月(NT$10,677,215仟元)成長6.30%,顯示AM業務仍保持穩定成長。

售後維修市場碰撞件產業:競爭優勢與國外策略

  • 競爭優勢:
    • 產品種類充足:可提供全球市場超過25,000個品項,滿足客戶一站式購足需求。
    • 資本支出:每年持續投入新台幣18億元於模具開發。
    • 模具開發時間:一副模具開發時間僅需6至8個月。
    • 模具產能:囊括台灣專業模具工廠大部分產能。
    • 經驗豐富:大部分業者擁有超過20年市場銷售與製造經驗,並累積千套以上模具數。
  • 國外策略:
    • 在美國設立AM製造廠,快速供應客戶所需產品。
    • 有效率生產當地獨有車型。
    • 因應大環境變化,擴建美國生產規模。
    • 以模具開發技術與產銷經驗佈局潛在的中國AM市場。

原廠委託製造(OEM)市場分析

  • OEM營收佔FY2024合併營收26%。
  • OEM分析 FY2024:OEM大陸佔69%,OEM台灣佔31%。中國大陸是OEM業務的主要市場。
  • OEM產品組合分析 FY2024:保險桿佔31%,儀表板佔17%,模具佔7%,水箱護罩佔3%,其他佔42%。
  • OEM產品合併營收:
    • 從2020年的NT$5,057,211仟元增長至2024年的NT$6,701,128仟元,但在2024年YoY成長率僅為0.87%,較前幾年(2021年12.83%,2022年3.94%,2023年0.87%)有趨緩現象。
    • 2025年1-7月自結營收為NT$3,494,469仟元,較2024年1-7月(NT$3,699,924仟元)減少5.55%,顯示OEM業務面臨短期衰退壓力。
  • 台灣OEM客戶別分析 FY2024:外銷佔40%,本田佔17%,裕隆佔11%,福特佔11%,Gogoro佔8%,中華佔9%,豐裕2%,其他2%。外銷是台灣OEM的主要來源。
  • 台灣OEM合併營收:
    • 從2020年的NT$1,980,762仟元增長至2024年的NT$2,099,162仟元,YoY成長率在4.74%。
    • 2025年1-7月自結營收為NT$1,157,504仟元,較2024年1-7月(NT$1,217,040仟元)減少4.89%。

中國大陸佈局

  • 東陽自1994年投資大陸市場,目前擁有14個OEM廠及1個AM廠。
  • 15個大陸廠總投資金額約美金1億9仟7百1拾1萬元。
  • OEM塑件製造廠:分階段佈局,客戶涵蓋奇瑞汽車、長安集團、一汽集團、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大眾汽車、蔚來、理想、Tesla等主要車廠。
  • OEM模具廠:廣州東陽立松模具,主要客戶為日系及當地車廠。
  • AM塑件廠:南京東陽交通汽材零部件,主要客戶為當地AM通路商。

中國大陸汽車銷售排名與東陽供應關係

  • 2024年中國大陸汽車總市場數31,436仟輛,較2023年增長4.46%。
  • 主要供應商關係:東陽為第一汽車集團、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奇瑞汽車、廣州汽車工業集團、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前十大車廠主要供應商。
    • 比亞迪在2024年銷量大幅增長41.4%,市佔率13.6%。
    • 第一汽車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廣州汽車工業集團銷售量在2024年則有負成長。
  • 中國OEM客戶別分析 FY2024(非合併):
    • 第一汽車集團佔63%,長安汽車集團佔18%,特斯拉佔6%,其他9%,廣州汽車集團2%,東風汽車集團2%。第一汽車集團為東陽在中國OEM的最大客戶。
    • 中國OEM營收從2020年NT$23,552,314仟元增長至2024年NT$25,284,790仟元,但YoY成長率在2021年與2022年呈現負成長,2023年回升至13.41%,2024年僅1.01%。
    • 2025年1-7月自結營收為NT$13,644,381仟元,較2024年1-7月(NT$13,575,128仟元)微幅成長0.51%,顯示中國OEM業務趨於平穩。

財務 - 毛利率

年度 項目 AM OEM 合併數(IFRS)
2020 平均月營收 (NTD: 1000) 1,022,148 421,191 1,443,339
佔營收比 70.82% 29.18% 100.00%
毛利率 24.92% 7.70% 19.90%
2021 平均月營收 (NTD: 1000) 1,059,649 472,042 1,531,691
佔營收比 69.18% 30.82% 100.00%
毛利率 23.88% 7.96% 18.97%
2022 平均月營收 (NTD: 1000) 1,240,923 532,401 1,773,324
佔營收比 69.98% 30.02% 100.00%
毛利率 31.01% 6.38% 23.61%
2023 平均月營收 (NTD: 1000) 1,434,632 553,602 1,988,234
佔營收比 72.16% 27.84% 100.00%
毛利率 36.98% 11.30% 29.83%
2024 平均月營收 (NTD: 1000) 1,574,570 558,427 2,132,998
佔營收比 73.82% 26.18% 100.00%
毛利率 39.94% 14.71% 33.33%
2025 1-7 (自結數) 平均月營收 (NTD: 1000) 1,621,424 499,210 2,120,634
佔營收比 76.46% 23.54% 100.00%
毛利率 40.24% 16.87% 34.74%

毛利率趨勢分析:

  • AM毛利率:從2020年的24.92%持續攀升至2024年的39.94%,並在2025年1-7月達到40.24%,顯示AM業務的獲利能力顯著且持續改善。
  • OEM毛利率:從2020年的7.70%波動上升,2022年一度下降至6.38%,但到2024年回升至14.71%,2025年1-7月進一步提升至16.87%,顯示OEM業務毛利率有改善跡象,但仍遠低於AM業務。
  • 合併毛利率:受AM業務帶動,合併毛利率從2020年的19.90%一路提升至2024年的33.33%,2025年1-7月自結數為34.74%,整體獲利能力顯著提升。

成本結構與原物料價格

2023 Consolidated 2024 Consolidated
AM OEM Overall AM OEM Overall
原物料 33.92% 49.20% 39.94% 34.07% 51.86% 40.88%
半成品成本 11.40% 16.42% 13.38% 11.55% 15.22% 12.96%
直接人工 11.06% 9.91% 10.61% 12.15% 9.19% 11.02%
模具折舊 18.91% 0.01% 11.46% 17.41% 0.00% 10.74%
其他製造費用 24.71% 24.46% 24.61% 24.82% 23.73% 24.40%
總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本結構趨勢分析:

  • 原物料:在OEM業務中佔比最高(2024年51.86%),AM業務中佔比相對較低但仍是最大項目(2024年34.07%)。整體原物料成本佔比在2024年微幅上升至40.88%。
  • 模具折舊:AM業務的模具折舊佔比顯著高於OEM(2024年17.41% vs 0.00%),這與AM業務持續投入模具開發的特性相符。

原物料價格趨勢 (ABS, Polypropylene (PP) & 原油價格 Jul-18 至 Jan-25):

  • PP與ABS: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經歷一波顯著上漲,隨後有所回落並維持震盪。
  • 原油價格:在2020年曾大幅下跌,隨後持續上漲,並在2022年達到高峰,之後雖有回落但仍維持在相對高位。
  • 整體影響:原物料價格波動對東陽的生產成本有直接影響。儘管價格在2022年後有所回落或穩定,但仍需關注未來走勢,尤其對於OEM業務,其原物料佔比超過一半。AM業務因毛利率較高,對原物料波動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強。

策略方向

  • OEM策略:
    • 強化研發與業務能力,導入新技術、新工法及精進模具開發,晉級Tier 1供應商。
    • 深根與現有核心車廠及客戶的關係。
    • 全力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包括智能儀表板、觸控飾板、光學前欄、前端模組化總成及高端模具產品。
    • 開拓新的國外OEM、OES市場,提升台灣及中國OEM市場佔有率。
  • AM策略:
    • 持續強化新產品模具開發及整合AM產品供應鏈,提升產品多元化,滿足客戶一次購足與快速供貨的需求。
    • 專注發展北美及歐洲保險公司市場,持續增加產品認證項目。
    • 增加產品線及產品項目(如步進百葉窗、風扇),優化產品組合,擴大市場佔有。
    • 擴大及滲透全球銷售與發貨通路,特別是保險制度完善、注重品質的美歐市場。

合併損益表 (2022, 2023, 2024 及 2Q24-2Q25)

單位: 新台幣佰萬 2Q25 1Q25 4Q24 3Q24 2Q24 2024 2023 2022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營業收入 5,894 100% 7,291 100% 6,921 100% 6,315 100% 6,186 100% 25,596 100% 23,859 100% 21,283 100%
營業成本 (3,947) -66.97% (4,514) -61.91% (4,532) -65.49% (4,258) -67.43% (4,189) -67.72% (17,065) -66.67% (16,725) -70.10% (16,255) -76.37%
營業毛利 1,947 33.03% 2,777 38.09% 2,389 34.51% 2,057 32.57% 1,997 32.28% 8,531 33.33% 7,134 29.90% 5,028 23.63%
營業費用 (912) -15.48% (1,003) -13.76% (1,053) -15.21% (878) -13.90% (910) -14.71% (3,717) -14.52% (3,389) -14.21% (3,094) -14.54%
營業淨利 1,034 17.55% 1,774 24.33% 1,336 19.30% 1,179 18.67% 1,087 17.57% 4,814 18.81% 3,744 15.69% 1,935 9.09%
投資收益淨額 102 1.73% (49) -0.67% 14 0.20% (4) -0.06% 43 0.70% (8) -0.03% (6) -0.03% (31) -0.15%
業外收支 (584) -9.91% 153 2.10% 242 3.49% (53) -0.84% 188 3.03% 724 2.83% 74 0.31% 697 3.28%
稅前淨利 552 9.37% 1,878 25.76% 1,592 22.99% 1,122 17.77% 1,318 21.30% 5,530 21.61% 3,812 15.98% 2,600 12.22%
所得稅費用 (68) -1.15% (375) -5.14% (292) -4.22% (227) -3.59% (253) -4.09% (1,074) -4.20% (765) -3.21% (564) -2.65%
稅後淨利 484 8.22% 1,503 20.62% 1,300 18.77% 895 14.18% 1,065 17.22% 4,456 17.41% 3,047 12.77% 2,037 9.57%
每股稅前 0.93 3.17 2.69 1.90 2.23 9.35 6.46 4.40
每股稅後 0.77 2.48 2.17 1.49 1.76 7.40 5.10 3.64

損益表趨勢分析:

  • 營業收入:從2022年的NT$21,283佰萬成長至2024年的NT$25,596佰萬,呈現穩健增長。2025年2Q營收NT$5,894佰萬較1Q25的NT$7,291佰萬有所下滑,但整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的季度營收表現仍處高位。
  • 營業毛利:從2022年的23.63%提升至2024年的33.33%,顯示獲利能力顯著改善。2Q25的毛利率為33.03%,維持在良好水準。
  • 營業淨利:從2022年的9.09%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8.81%,顯示公司在營收增長的同時,有效控制了營業費用,提升了本業獲利能力。2Q25營業淨利率為17.55%。
  • 稅後淨利:從2022年的NT$2,037佰萬倍增至2024年的NT$4,456佰萬。2025年1Q稅後淨利NT$1,503佰萬,2Q稅後淨利NT$484佰萬,顯示上半年獲利情況良好,但2Q較1Q有所回落,可能受季節性或費用認列影響。
  • 每股稅後盈餘 (EPS):從2022年的NT$3.64成長至2024年的NT$7.40,呈現翻倍成長。2025年1Q為NT$2.48,2Q為NT$0.77。

合併資產負債表 (2022, 2023, 2024 及 2Q24-2Q25)

單位: 新台幣佰萬 2Q25 1Q25 4Q24 3Q24 2Q24 2024 2023 2022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金額 %
現金及約當現金 5,738 14.75% 5,907 14.87% 4,737 12.37% 2,946 8.47% 5,684 15.55% 4,737 12.37% 3,817 10.89% 2,344 6.99%
應收及其他應收 4,434 11.40% 5,347 13.46% 5,099 13.32% 5,008 14.39% 4,955 13.56% 5,099 13.32% 5,030 14.35% 4,159 12.40%
存貨淨額 3,315 8.52% 3,080 7.75% 3,089 8.07% 3,059 8.79% 3,019 8.26% 3,089 8.07% 2,687 7.67% 3,057 9.12%
流動資產合計 13,808 35.49% 14,646 36.86% 13,257 34.62% 11,314 32.51% 14,016 38.35% 13,257 34.62% 12,106 34.54% 9,987 29.78%
不動產廠房與設備 19,321 49.66% 19,374 48.76% 19,365 50.57% 19,115 54.92% 18,228 49.88% 19,365 50.57% 18,374 52.43% 18,893 56.33%
資產總計 38,909 100% 39,734 100% 38,292 100% 34,804 100% 36,544 100% 38,292 100% 35,046 100% 33,540 100%
流動負債合計 9,328 23.97% 6,949 17.49% 7,036 18.37% 6,264 18.00% 8,736 23.91% 7,036 18.37% 7,052 20.12% 6,890 20.54%
負債總計 12,355 31.75% 9,969 25.09% 10,136 26.47% 8,069 23.18% 10,630 29.09% 10,136 26.47% 9,134 26.06% 9,275 27.65%
權益總計 26,554 68.25% 29,765 74.91% 28,156 73.53% 26,735 76.82% 25,914 70.91% 28,156 73.53% 25,912 73.94% 24,265 72.35%

資產負債表趨勢分析:

  • 資產總計:從2022年的NT$33,540佰萬穩步成長至2025年2Q的NT$38,909佰萬,顯示公司規模持續擴大。
  • 現金及約當現金:從2022年的NT$2,344佰萬增加至2025年2Q的NT$5,738佰萬,顯示公司現金儲備充裕,財務彈性較好。
  • 不動產廠房與設備:維持在約NT$180億-190億佰萬之間,反映公司持續進行資本支出以支持營運和擴產需求。
  • 負債總計:維持在NT$90億-120億佰萬區間,且佔資產總計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從2022年27.65%降至2025年2Q的31.75%,但1Q25為25.09%,有波動),顯示公司財務結構穩健,負債比率較低。
  • 權益總計:從2022年的NT$24,265佰萬成長至2025年2Q的NT$26,554佰萬,顯示公司獲利累積,股東權益持續增長。

合併現金流量表 (2022, 2023, 2024 及 2Q24-2Q25)

單位:新台幣佰萬 2Q25 1Q25 4Q24 3Q24 2Q24 2024 2023 2022
金額 金額 金額 金額 金額 金額 金額 金額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 1,069 1,967 2,633 1,554 983 7,186 7,087 5,592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入) (768) (805) (757) (1,711) (167) (3,372) (2,974) (793)
籌資活動(現金流(出)入) (225) (103) (120) (2,549) (197) (2,943) (2,655) (3,952)
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 5,738 5,907 4,737 2,946 5,684 4,737 3,817 2,344

現金流量表趨勢分析:

  •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從2022年的NT$5,592佰萬持續增長至2024年的NT$7,186佰萬,顯示公司透過核心業務創造現金的能力強勁。2025年上半年營業活動現金流入表現良好。
  •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反映公司持續投入資本支出,購置固定資產(2024年為NT$3,417佰萬),以支持擴產與技術升級。這是一種健康的成長信號。
  • 籌資活動現金流出:主要與償還借款及發放股利有關。2024年發放股利NT$2,366佰萬。
  • 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逐年顯著增加,從2022年的NT$2,344佰萬成長至2025年2Q的NT$5,738佰萬,顯示公司財務狀況穩健,流動性充足。

總結與投資人行動建議

東陽實業廠的這份簡報清晰地勾勒出其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零組件市場中的定位與策略。公司在售後維修(AM)市場表現卓越,不僅營收佔比持續提升,毛利率也維持在高水平,成為其主要的獲利引擎。相較之下,原廠委託製造(OEM)業務儘管仍具規模,但成長動能較為平緩,並受到中國市場變化的影響。

報告的整體觀點

整體而言,東陽是一家具備強大市場競爭力、財務穩健、並擁有清晰成長策略的公司。其在AM市場的領導地位、持續的模具開發投入以及全球化佈局,為未來的持續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儘管OEM業務面臨挑戰,但公司正積極調整產品組合和市場策略,以適應產業變化。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該報告為東陽(1319)的股價提供了堅實的利多支撐。主要優勢來自:

  • AM業務的強勁成長與高毛利率:這直接驅動了公司整體營收和獲利的顯著提升,且優於市場預期。全球車齡老化和保險制度趨嚴的結構性趨勢,將持續為AM市場帶來需求,確保東陽長期穩定的獲利來源。
  • 財務數據的優異表現:合併毛利率、營業淨利及稅後淨利的持續增長,以及每股盈餘的亮眼表現,顯示公司基本面良好,對投資人具有吸引力。充裕的現金流和穩健的資產負債表也降低了財務風險。
  • 積極的全球擴張戰略:在美國建立生產基地和擴大歐洲市場,有助於分散風險,並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AM市場的領導地位。

潛在的利空因素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

  • OEM業務的挑戰:OEM業務的營收成長趨緩甚至下滑,尤其在中國大陸市場,這可能需要公司投入更多資源進行轉型或維持市佔。
  • 原物料價格波動:雖然目前毛利率表現良好,但塑膠及原油價格若大幅波動,仍可能對成本結構造成壓力。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未來6-12個月):預期東陽的AM業務將持續保持強勁的成長動能,特別是隨著北美和歐洲市場的進一步滲透,其營收和獲利將繼續受到良好支撐。OEM業務的挑戰可能使其總體營收成長速度較AM單一業務慢,但整體獲利能力將因AM業務的優異表現而持續提升。
  • 長期趨勢(未來2-5年):東陽的策略佈局有利於其長期發展。公司持續投入模具開發和高附加價值產品,並積極拓展保險公司認證的產品項目,將有助於其在產業變革中保持競爭優勢。此外,公司在中國大陸AM市場的潛在佈局,也為其提供了新的長期增長機會。儘管汽車產業面臨電動化轉型,但碰撞件的需求預期仍將穩定,東陽的專業性將確保其市場地位。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散戶投資人應將重點放在東陽的核心競爭力及其關鍵財務指標上:

  1. AM業務為王:
    • 重點監測:追蹤AM業務的營收成長率、毛利率以及在北美/歐洲市場的市佔率變化。任何AM業務的強勁表現都應被視為重要的利多訊號。
    • 潛在風險:警惕任何可能影響AM市場需求的變化,例如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車輛使用率下降、新車銷售大幅增長導致車齡結構年輕化等,但這些目前看來機率較低。
  2. 關注獲利品質:
    • 重點監測:除了營收成長,更要看毛利率和營業淨利率的趨勢,特別是AM業務對整體獲利貢獻的比重。持續提升的毛利率顯示公司有定價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 潛在風險:原物料價格(ABS、PP、原油)的劇烈波動可能侵蝕毛利率,需定期檢視。
  3. 長期佈局與應變能力:
    • 重點監測:公司在產品組合上的調整,例如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開發進度,以及在美國擴廠和中國AM市場的佈局成效。這些是公司長期成長的關鍵。
    • 潛在風險:留意OEM業務轉型或調整的進度,若長期無法改善獲利或持續衰退,可能拖累整體表現。
  4. 財務健康度:
    • 重點監測:每股盈餘(EPS)、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負債比率。東陽目前財務狀況穩健,現金流充裕,這為公司應對市場變化和未來擴張提供了彈性。

總體而言,東陽在AM市場的強勁表現使其成為值得關注的標的。散戶投資人應聚焦於其核心AM業務的成長與獲利能力,並綜合考量其全球佈局和財務穩健性,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晶華酒店4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永豐金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6月5日舉辦之「2025年第二季產業論壇」,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匯豐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5月20日舉辦之「HSBC Taiwan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188號15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國票綜合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4月9日舉辦之投資座談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美銀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3月19日舉辦之「2025 Asia Tech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臺灣證券交易所(101 大樓)1樓資訊展示中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於113年11月21日證交所與永豐金證券合作舉辦之「車用電子暨零組件產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