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1319)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東陽(1319)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香港港島香格里拉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大和國泰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11月11日至114年11月12日舉辦之「2025大和國泰香港投資論壇」,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為東陽實業廠(股票代碼:1319.TW)於2025年11月10日更新的投資人關係簡報,詳細呈現了公司概況、組織架構、業務分佈、財務績效、成本結構以及未來策略方向。整體而言,東陽實業廠作為汽機車塑膠與鈑金零組件製造商,在售後維修(AM)市場表現出顯著的競爭優勢與卓越的獲利能力,成為公司營收與獲利的主要驅動力。雖然原廠委託製造(OEM)業務近年面臨成長趨緩或波動,但公司積極佈局中國大陸電動車供應鏈,並持續投資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顯示其應對市場變化的策略彈性。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東陽實業廠在AM市場的龍頭地位,配合其持續擴大的高毛利AM業務佔比,將為其股價提供堅實的支撐。2022年至2024年強勁的財務成長、毛利率的顯著提升以及穩健的現金流,是市場對其長期價值判斷的正面訊號。然而,2025年1-9月AM及OEM營收成長趨緩甚至下滑的趨勢,可能會引發市場對短期成長動能的擔憂。投資人需密切關注AM業務在北美及歐洲市場的實際拓展進度,以及中國OEM新客戶(如特斯拉)的訂單貢獻是否能有效抵銷部分傳統客戶的疲軟。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2025年1-9月的營收數據顯示,無論是AM或OEM業務,其成長動能均較前幾年明顯放緩。若此趨勢持續,短期內公司的營收成長可能面臨壓力。然而,由於毛利率仍維持高檔,短期獲利能力預計仍將表現良好。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和結構轉型,也可能持續影響其OEM業務表現。
- 長期趨勢:公司深耕AM市場的策略,特別是北美與歐洲市場的擴展及產品認證,以及在中國新能源車OEM供應鏈的佈局(如特斯拉客戶),具有長期的成長潛力。全球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將持續推動AM需求,而電動車零件的開發與供應則開啟新的OEM成長空間。持續的模具開發投入和自動化生產優化,預計將鞏固其競爭優勢並提升效率,為長期營運奠定基礎。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AM業務的穩定性與成長性:東陽的獲利主要來自AM業務,其在全球AM塑膠件市場的主導地位是核心競爭力。散戶應關注AM市場的需求變化、新品開發進度以及在北美、歐洲等高毛利市場的拓展成效。
- OEM業務的轉型與新客戶效益:雖然OEM佔比與獲利較低,但公司已成功打入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供應鏈。投資人應評估這些新客戶的訂單貢獻何時能大規模顯現,以及是否能提升OEM整體獲利能力。同時,需注意中國大陸部分傳統OEM客戶銷售下滑帶來的風險。
- 毛利率與成本控制:公司毛利率顯著提升是近期亮點。散戶應關注原物料價格(如PP、ABS、原油)的未來走勢,以及公司在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方面的努力,這將直接影響獲利表現。
- 財務數據的季度波動:儘管年度表現亮眼,2025年2Q25單季淨利潤較前期有所下滑,且年初至今的營收成長放緩。散戶應避免過度關注短期單季數據,而應將其置於長期趨勢中考量,並留意公司對未來營運展望的說明。
- 現金流狀況:公司擁有強勁的營業現金流,顯示其健康的營運體質。這也支持其持續的資本支出以擴大產能和開發新產品。
報告內容摘要與趨勢分析
一、東陽概況與歷史沿革
- 公司基本資訊:東陽實業廠(1319.TW / 1319TT)成立於1952年,於1994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主要業務為汽機車塑膠與鈑金零組件的開發、製造與銷售。
- 資本額與員工人數:公司資本額為新台幣5,914,770,680元(每股10元),全球員工人數達8,140人,其中中國大陸員工人數最多(4,112人),顯示其製造與市場重心主要分佈在亞洲。
- 管理高層:由吳永豐先生擔任榮譽董事長,吳永茂先生擔任董事長,吳永祥先生擔任總裁,顯示經營團隊的延續性與穩定性。
二、集團組織架構與持股比率
- 控股架構:東陽實業廠100%持有Tong Yang Holding Corporation(開曼群島),再透過此控股公司於台灣、中國大陸及美國等地設有子公司。
- 台灣子公司:如陽(58.95%)、敦陽化工(40%)、福並(19.26%)等,其中福並主要生產AM塑件,在2022-2024年營收呈現穩定成長。
- 中國大陸OEM佈局:東陽在中國大陸擁有14個OEM廠及1個AM廠,總投資金額約1.97億美元。客戶群廣泛,包含奇瑞、長安、一汽、大眾、蔚來、理想、特斯拉等,顯示其在新能源車市場的積極佈局。其中,部分中國OEM廠在2024年營收有所成長,但也有部分出現下滑,整體表現不一。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東陽交通汽材零部件(AM塑件)營收從2022年的20.93百萬減少至2024年的3.75百萬,呈現顯著衰退。
- 海外佈局:透過BVI的How Bond Investment持有美國TYG Holding及中國南京東陽交通汽材零部件。
- 重大變動:報告附註提及2010年長春富維東陽、2012年大協西川東陽持股比率變動導致不再併入合併報表,以及2022年出售TYG Europe、2023年出售重慶大江渝強、2025年出售武漢翔星,這些資產處分可能影響OEM業務的營收結構。
三、產品項目與業務分佈
- 產品組合:東陽提供多樣化的汽機車零組件,涵蓋塑膠件(如儀表盤、保險桿、葉子板)和鈑金件(如引擎蓋、車門)。
- 營收來源(2023年 vs 2024年合併營收):
- AM產品:2023年佔總銷售72%,2024年提升至74%。
- OEM產品:2023年佔總銷售28%,2024年下降至26%。
趨勢分析:AM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的佔比持續增長,顯示其對公司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區域營收貢獻(2024年合併營收):
- AM-台灣(外銷)佔70%。
- OEM-中國大陸佔18%。
- OEM-台灣佔8%。
- AM-美國佔4%。
趨勢分析:AM業務的出口,尤其是台灣外銷部分,是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
- 合併稅前獲利貢獻(2020-2024年):
- AM台灣(外銷):獲利貢獻逐年顯著成長,從2020年約NT$500百萬成長至2024年超過NT$5,000百萬,是公司最主要的獲利引擎。
- OEM台灣與中國大陸:獲利貢獻大多在損益兩平點附近或為負值,OEM中國大陸在多數年度呈負貢獻。
趨勢分析:此趨勢明確指出AM業務是公司的獲利核心,而OEM業務的獲利能力相對較弱。
四、售後維修市場(AM)
- 市場簡介:全球AM碰撞更換零組件市場主要由台灣製造商供應85%-90%,東陽為其中領導者。產品主要為塑膠件、鈑金件及車燈。
- 全球市佔率:
- AM塑膠件:東陽佔70%,具絕對領先地位。
- AM鈑金件:東陽佔38%,為市場領導者之一。
- OES正廠件 vs AM副廠件比例(塑膠件估算):在歐洲和美國市場,AM副廠件的比例均呈現上升趨勢,尤其台灣AM佔比高達80%。這顯示全球AM市場對副廠件的接受度正在提高,對東陽有利。
- AM產品營收區域別(FY2024):北美市場佔69%,為最主要市場;中南美12%,歐洲11%。
- AM產品組合(FY2024):保險桿佔40%,外購品19%,水箱護罩14%,引擎蓋11%,葉子板10%,顯示其產品線廣泛且以大件塑膠碰撞件為主。
- AM產品合併營收趨勢(2020-2025 1-10月):
- 2020-2024年營收持續增長,從NT$12,265,774仟元成長至NT$18,894,842仟元,年成長率介於3.67%至17.11%之間。
- 然而,2025年1-10月與2024年同期相比,年成長率僅0.44%(NT$15,644,470仟元 vs NT$15,575,996仟元),顯示AM業務成長動能顯著放緩。
- 競爭優勢與國外策略:
- 競爭優勢:擁有超過25,000種產品品項,提供「一站式購足」服務;每年投入新台幣18億元開發模具;台灣模具產能大部分由東陽囊括;擁有超過20年市場經驗及仟套以上模具數。
- 國外策略:設立美國AM製造廠以快速供貨;有效率生產當地獨有車型;擴建美國生產規模;伺機佈局中國AM市場。
五、原廠委託製造(OEM)
- OEM產品營收佔比(FY2024):佔合併營收26%。
- OEM分析(FY2024):中國大陸OEM佔69%,台灣OEM佔31%。
- OEM產品組合(FY2024):其他產品佔42%,保險桿佔31%,儀表板佔17%,模具7%,水箱護罩3%。
- OEM產品合併營收趨勢(2020-2025 1-10月):
- 2020-2024年營收穩步成長,從NT$5,057,211仟元成長至NT$6,701,128仟元,年成長率從12.01%降至0.87%,成長動能趨緩。
- 2025年1-10月與2024年同期相比,年成長率為-4.15%(NT$5,137,671仟元 vs NT$5,359,997仟元),顯示OEM業務出現衰退。
- 台灣OEM營收趨勢(2020-2025 1-10月):
- 2020-2024年營收在NT$1,980,762仟元至NT$2,099,162仟元間波動。
- 2025年1-10月與2024年同期相比,年成長率為-4.02%(NT$1,647,808仟元 vs NT$1,716,800仟元),呈現下滑。
- 客戶別(FY2024):外銷佔40%(顯著增長),本田17%(下降),福特11%(下降),裕隆11%(上升),中華9%(下降),Gogoro 8%(新興客戶,顯示在電動機車市場有所斬獲)。
- 中國大陸汽車銷售排名:2024年中國大陸汽車總市場銷售達31,436仟輛,年增4.46%。東陽為比亞迪(年增41.4%)、長安(年增5.1%)、奇瑞(年增38.5%)等成長強勁車廠的主要供應商,但同時也供應給一汽(年減7.0%)、廣汽(年減20.2%)等銷售下滑的車廠。
- 中國大陸OEM客戶別(FY2023 vs FY2024):
- 第一汽車集團仍是主要客戶(2024年佔63%),但佔比略有下降(2023年69%)。
- 長安汽車集團穩定(18%)。
- 特斯拉:2024年成為新的主要客戶,佔6%,顯示其成功打入新能源車供應鏈。
- 中國大陸OEM營收(非合併,2020-2025 1-9月):
- 2020-2021年營收下滑,2022年強勁反彈年增13.41%,2023-2024年維持低個位數成長。
- 2025年1-9月與2024年同期相比,年成長率僅0.41%(NT$17,771,981仟元 vs NT$17,699,099仟元),成長幾乎停滯。
六、財務績效:毛利率
- 平均月營收(合併數):從2020年的NT$1,443,339仟元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NT$2,132,998仟元。2025年1-9月平均月營收為NT$2,065,174仟元。
- 營收佔比:AM業務佔比持續上升,從2020年70.82%增至2024年73.82%,2025年1-9月更達75.61%。OEM業務佔比則相對下降。
- 毛利率趨勢(2020-2025 1-9月):
- AM毛利率:從2020年24.92%大幅提升至2024年39.94%,2025年1-9月略降至39.14%,但仍維持高檔。
- OEM毛利率:從2020年7.70%提升至2024年14.71%,2025年1-9月進一步提升至16.21%。
- 合併毛利率:從2020年19.90%顯著提升至2024年33.33%,2025年1-9月為33.55%。
趨勢分析:東陽的整體毛利率在2020-2024年間實現了顯著擴張,主要得益於高毛利的AM業務佔比提升以及兩大業務板塊毛利率的同步改善。這顯示公司在產品結構優化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效。
七、成本結構與原物料價格
- 成本結構分析(2023年 vs 2024年):
- 原物料:OEM佔成本比重遠高於AM(2024年OEM為51.86% vs AM為34.07%)。
- 模具折舊:AM業務的模具折舊佔比較高(2024年17.41%),顯示其前期模具投資較大,而OEM模具折舊佔比極低,可能反映模具大多由車廠或委外開發。
- 原物料價格(ABS、PP、原油,2019-2025年7月):PP和ABS價格在2022年中後呈現下跌趨勢,而原油價格在2022年中達到高峰後波動。原物料價格的回落,尤其是塑膠原料,對公司的毛利率改善可能產生正面影響,特別是對於原物料佔比較高的OEM業務。
八、策略方向
- OEM策略:強化研發,導入新技術與新工法,精進模具開發,目標晉升Tier 1供應商,深耕與核心車廠客戶關係。發展智能儀表板、觸控飾板、光學前欄、前端模組化總成等高附加價值產品。開拓國外OEM/OES市場,提升市佔率。
- AM策略:持續強化新產品模具開發與AM供應鏈整合,提升產品多元化,滿足客戶一次購足與快速供貨需求。專注發展北美與歐洲保險公司市場,增加產品認證項目。增加產品線與項目,優化產品組合,擴大市場佔有。擴大及滲透全球銷售與發貨通路,特別是保險制度完善、注重品質的美歐市場。
利多與利空資訊整理
利多 (Positive Factors)
- AM市場龍頭地位:東陽在全球AM塑膠件市佔率高達70%,鈑金件亦達38%,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
- 高毛利AM業務佔比提升:AM業務毛利率高達約40%(2024年),且其營收佔比從2020年的約71%提升至2025年1-9月的約76%,是公司獲利能力改善的主要驅動力。
- 財務績效顯著增長(2022-2024):報告顯示合併營收、毛利、營業淨利、稅後淨利及每股稅後盈餘在2022-2024年間均實現強勁增長與利潤率擴張。
- 健康現金流:營業活動現金流強勁且持續為正,顯示公司營運產現能力良好,可支持持續投資。
- 成功切入新能源車供應鏈:東陽在中國大陸已成為特斯拉的重要OEM客戶(2024年佔中國OEM客戶6%營收),以及其他新能源車品牌如蔚來、理想的供應商。
- 持續投資研發與擴廠:每年投入新台幣18億元於模具開發,並持續進行產線優化與擴廠計畫,顯示公司對未來成長的承諾。
- 原物料成本壓力趨緩:塑膠原料(PP、ABS)價格在2022年中後的回落,有助於毛利率的改善,尤其對OEM業務影響較大。
- 全球AM市場成長潛力:歐洲及美國AM副廠件的使用比例呈上升趨勢,為東陽的國際AM業務帶來成長機會。
利空 (Negative Factors)
- 2025年營收成長顯著放緩或下滑:2025年1-10月AM產品合併營收年增率僅0.44%,OEM產品合併營收年增率更是下滑4.15%,顯示近期營收成長動能明顯不足。
- OEM業務獲利能力較弱:OEM業務的毛利率顯著低於AM業務,且在合併稅前獲利貢獻中,OEM中國大陸多數年度為負值,OEM台灣獲利貢獻亦不顯著。
- 中國大陸OEM客戶表現分化:儘管有新興客戶,但東陽部分主要OEM客戶如一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在2024年汽車銷售呈現負成長,可能影響其OEM訂單。
- 中國大陸OEM業務的調整與出售:報告提及2023年和2025年分別出售了重慶大江渝強和武漢翔星等中國OEM廠,顯示部分OEM業務面臨挑戰或正在進行策略性調整。
- AM市場區域集中風險:北美市場佔AM產品營收的69%,市場集中度高,易受單一地區經濟或政策波動影響。
- 季度獲利波動:儘管年度淨利表現亮眼,2025年2Q25單季稅後淨利(NT$484百萬)低於2024年各季平均(約NT$1,114百萬),可能引發短期獲利放緩的擔憂。
報告總結
東陽實業廠的投資人關係簡報描繪了一家在汽車零組件AM市場擁有強大主導地位且獲利能力卓越的公司。從2022年至2024年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表現亮眼,營收和獲利均呈現顯著增長,且毛利率持續擴張,主要歸因於高毛利的AM業務佔比提升以及成本控制得宜。強勁的營業現金流和持續的資本支出,也證明了公司健康的財務體質和對未來成長的積極投入。在OEM方面,儘管整體獲利貢獻相對較低且部分客戶銷售面臨挑戰,但公司已成功佈局新能源車供應鏈,特別是切入特斯拉的供應體系,為其長期OEM業務發展注入新動能。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市場對東陽的評價將主要圍繞其AM業務的穩定性和成長性。鑒於其在全球AM塑膠件市場的龍頭地位以及AM業務的高毛利率貢獻,公司應能維持較高的市場估值。然而,2025年1-9月營收成長的顯著放緩,尤其是OEM業務的下滑,可能會讓市場重新評估其短期增長預期,進而對股價形成一定的壓力。如果AM業務的成長動能未能有效恢復,或OEM新客戶的貢獻不如預期,市場情緒可能會轉趨觀望。反之,若未來季度數據顯示AM業務重新加速成長,或特斯拉等新能源車客戶的訂單顯著放量,則有望提振市場信心。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而言:預計東陽將經歷一段成長趨緩期。儘管毛利率仍能維持高檔,但營收缺乏顯著增長可能限制其短期股價表現。公司將專注於策略執行,如擴展北美與歐洲AM市場,以及優化中國OEM業務結構。
- 長期而言:東陽的成長潛力依然存在。全球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將持續支持AM市場需求,而其在美國市場的AM製造佈局和產品認證策略,將有助於鞏固並擴大在高利潤區域的市場份額。在OEM領域,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東陽與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的合作,以及其在高端模具和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開發,將是其未來重要的成長引擎。長期來看,公司的產業地位、技術實力以及策略彈性,有助於其應對產業變革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觀察AM營收成長動能是否恢復:2025年1-10月AM營收成長放緩是警訊。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未來季度報告,確認AM業務能否重拾過往的強勁成長。
- OEM新客戶貢獻與業務整合:特斯拉等新能源車客戶的訂單量和貢獻將是評估OEM業務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同時,持續進行的中國OEM業務出售與整合,是否能提升整體OEM業務的效率和獲利能力也值得關注。
- 毛利率的持續性:過去幾年毛利率的顯著提升對獲利貢獻巨大。投資人需留意原物料價格波動對毛利率的潛在影響,以及公司在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上的持續努力。
- 現金股利政策:東陽擁有穩健的營業現金流,若公司能維持良好的股利政策,將對長期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 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風險:由於公司在全球多地佈局,特別是北美市場比重高,應留意國際貿易政策變化或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法國巴黎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大和國泰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9月22日至114年9月25日舉辦之歐洲NDR (Non-Deal Roadshow),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晶華酒店4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元大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9月3日舉辦之「2025年第三季投資論壇」,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晶華酒店4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永豐金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6月5日舉辦之「2025年第二季產業論壇」,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匯豐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5月20日舉辦之「HSBC Taiwan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188號15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國票綜合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4月9日舉辦之投資座談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美銀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3月19日舉辦之「2025 Asia Tech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臺灣證券交易所(101 大樓)1樓資訊展示中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於113年11月21日證交所與永豐金證券合作舉辦之「車用電子暨零組件產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