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將於8月24日晚上十一點至十二點間進行維護,屆時可能會有短暫的服務中斷,請見諒。

統一(1216)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統一(1216)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新加坡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UBS所舉辦之投資人說明會,報告本公司截至114年上半年之營運與財務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這份統一企業(股票代碼:1216)於2025年8月12日發佈的法人說明會簡報,提供了2025年上半年的營運及財務表現概覽。綜合分析此份報告,統一企業在營收及核心業務營運層面展現出穩健的成長態勢,營業毛利與營業利益亦同步提升,反映了公司良好的營運效率與成本控制。然而,報告也揭示了獲利能力下滑的隱憂,特別是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本期淨利和基本每股盈餘出現衰退,這主要受權益法認列之損益大幅下降所拖累。

從長期發展來看,統一企業持續強化其「亞洲流通生活平台」的策略佈局,透過擴展其在各亞洲市場的營運規模,並投入智慧物流園區建設以提升整體供應鏈效率,這些前瞻性投資對於未來的成長潛力提供了支撐。同時,公司在永續經營(ESG)方面的努力,如綠色採購、溫室氣體減排、水資源管理及內部碳定價機制的推動,不僅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與競爭力,也為企業面對日益嚴峻的環保法規與社會責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連續42年發放股利的穩定股利政策,也持續吸引著尋求穩定收益的投資人。

然而,財務結構的變化則需審慎關注。2025年上半年總借款顯著增加,同時總權益有所減少,導致負債比率及淨含息負債與總權益比率上升,流動比率下降。這可能意味著公司的財務槓桿升高,在未來面對利率變化或外部衝擊時,需承擔更高的財務風險。營運活動現金流量的減少,亦指向經營層面產生現金的能力在當期有所下降。

整體而言,統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長期發展策略值得肯定,然而短期內由於來自權益法投資收益的拖累及財務槓桿的升高,可能為市場帶來一些不確定性。投資人應關注未來財報中「便利商店+流通」部門營利改善狀況及轉投資公司的獲利表現。

重點摘要

以下是依據簡報內容,整理而成的各項重點摘要與趨勢描述:

2025年上半年合併報表損益摘要 (對比 2024年上半年)

  • 營業收入: 從新台幣3,208.76億元成長至3,388.38億元,增幅達5.60%。此為穩健的營收增長趨勢。
  • 營業毛利: 從新台幣1,062.00億元成長至1,134.57億元,增幅達6.83%。增速快於營收,顯示毛利率有所提升。
  • 營業利益: 從新台幣178.30億元大幅成長至203.10億元,增幅達13.91%。營業利益成長幅度顯著超越營收及毛利增幅,顯示公司在營運效率與成本控管方面表現優異。
  • 按權益法認列之損益: 從新台幣19.71億元大幅下降至9.12億元,跌幅達53.74%。此為導致整體獲利衰退的主要負面因素,代表來自聯屬公司及合資的投資收益大幅減少。
  • 稅前淨利: 從新台幣227.38億元微幅成長至232.76億元,增幅僅為2.37%。受權益法認列損益大跌影響,稅前淨利增速顯著放緩。
  • 本期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 從新台幣114.43億元下降至106.70億元,跌幅為6.76%。此為重要的負面趨勢,反映歸屬於股東的最終盈餘縮水。
  • 基本每股盈餘 (EPS): 從2.01元下降至1.88元,跌幅為6.47%。與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淨利趨勢一致,反映股東獲利能力下降。
  • 營業毛利率: 從33.10%上升至33.48%,增加0.39個百分點,顯示產品獲利能力改善。
  • 營業利益率: 從5.56%上升至5.99%,增加0.44個百分點,顯示核心業務的經營效率提升。
  • 稅前淨利率: 從7.09%下降至6.87%,減少0.22個百分點,顯示非核心營運因素對獲利造成拖累。

合併部門別收入與營業利益 (2025年上半年 對比 2024年上半年)

各部門的收入均呈現成長,但在營業利益方面則出現分化:

  • 食品+食糧部門: 收入成長7%,營業利益大幅成長26%。此部門是集團獲利成長的關鍵動能,佔總營業利益的44%。
  • 便利商店+流通部門: 收入成長5%,但營業利益卻下降8%。作為集團營收的最大貢獻者 (佔57%),其營業利益的下滑是本期整體獲利受壓的主因之一。此下降趨勢值得高度關注,並可能與權益法認列損益減少有關。
  • 包裝容器部門: 收入大幅成長17%,營業利益更實現高達73%的強勁增長。顯示此部門具有高成長動能。
  • 其他部門: 收入成長4%,營業利益成長7%。維持穩健表現。

合併資產負債表及重要財務指標 (截至 2025/6/30 對比 2024/6/30)

  • 總資產: 小幅增長2.67%,達到7,070.79億元。
  • 總借款: 大幅增加,從新台幣1,518.37億元成長至1,739.05億元,其佔總資產比重由22.05%上升至24.59%,顯示負債水平顯著提高。
  • 總權益: 從新台幣1,923.52億元下降至1,830.28億元,佔總資產比重由27.93%下降至25.89%,顯示股東權益縮減或增速不及資產,財務槓桿隨之提高。
  • 權益報酬率 (ROE): 從9.07%下降至8.68%,顯示股東投入資本的獲利效率有所降低,與歸屬於母公司淨利下滑趨勢一致。
  • 流動比: 從92.81%下降至84.81%,流動性惡化,短期的償債能力略為減弱。
  • 付息負債/總權益比率: 從78.94%顯著上升至95.02%。
  • 淨含息負債/總權益比率: 從27.61%顯著上升至39.67%。這兩個比率的升高,清晰反映出公司財務槓桿的大幅提高及更高的財務風險。

合併現金流量表 (2025年上半年 對比 2024年上半年)

  • 營運活動之淨現金流入: 從新台幣314.09億元下降至288.07億元,營運產生現金的能力略為下降。
  • 投資活動之淨現金流出: 從新台幣225.53億元增加至270.38億元,顯示公司增加了資本支出及投資活動,可能用於戰略性擴張或產能提升。資本支出總額亦呈現增加。
  • 融資活動之淨現金流入(出): 從2024年上半年淨流出124.48億元轉為2025年上半年淨流入25.40億元。這表明公司通過增加借款等融資手段來彌補營運現金流量的不足及支撐擴大的投資活動,與資產負債表中總借款增加的趨勢相符。

股利政策

  • 簡報強調統一企業「連續42年發放股利」,累積配股配息合計85.3元。2024年度現金股利為3.00元,股利發放率在過去數年穩定保持高位(約71%-104%)。這顯示公司長期以來對股東回報的承諾。

永續經營 (ESG) 與未來策略

  • 品牌與榮耀: 持續獲得多項國內外ESG與品牌獎項,強化企業形象。
  • 深化治理: 獨立董事比例提高,高階主管績效與ESG連結,推動人權政策。
  • 致力環境永續: 設定合併及個體減碳目標(如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每年下降1-1.5%),推動內部碳定價機制(以300元/噸CO2e作為基準),目標減少原生塑膠使用(45噸/年)。用水及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顯示公司在環保方面的努力有實際成效。
  • 未來策略佈局: 強調建構「亞洲流通生活平台」的願景,並將在2025年下半年啟用多個智慧物流園區。這項戰略性投資將有助於提升集團物流效能、創造綜效及實現低碳經營,以提供更好的消費者體驗。

年度合併報表損益摘要 (2024年 對比 2023年)

這部分是歷史年度數據,作為更長時間軸的對照:

  • 營業收入、毛利、利益: 2024年全年均實現雙位數成長,營運表現強勁(如營業收入增長13.17%,營業利益增長18.11%)。
  • 稅前淨利: 2024年全年下降13.28%。與2025年上半年類似,再次印證了在營業利益優異增長的情況下,稅前淨利仍可能受到其他非營業項目(如權益法損益)的拖累。
  • 本期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及基本每股盈餘: 2024年全年則實現超過12%的強勁增長。這與2025年上半年所呈現的下滑趨勢形成對比,顯示權益法損益在不同期間對最終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的影響程度不同。2024年雖然稅前淨利下降,但透過其他方式(如有效稅率或非歸屬權益部分影響)使得歸屬母公司的淨利仍能成長,但在2025年上半年,這種緩衝效果消失或不復存在。

利多與利空資訊彙整

類型 具體資訊 文件中支持內容(引用頁碼)
利多 (Bullish)
  • 核心業務收入穩健增長,且營業毛利與營業利益增長強勁。
  • 營業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提升,顯示公司營運效率與成本控管能力優異。
  • 食品+食糧與包裝容器部門的營業利益表現出色,增速顯著。
  • 持續投資與佈局「亞洲流通生活平台」,透過新建物流園區強化長期競爭力。
  • 穩定的股利發放政策,對長期股利投資人具有吸引力。
  • 永續經營(ESG)策略深入推動並獲國際認可,提升品牌形象與降低長期風險。
  • 環境績效改善 (溫室氣體及用水密集度降低)。
  • 營業收入增長5.60%、營業毛利增長6.83%、營業利益增長13.91% (頁2)
  • 營業毛利率提升0.39 ppts、營業利益率提升0.44 ppts (頁2)
  • 食品+食糧營業利益增長26%、包裝容器營業利益增長73% (頁4, 5)
  • 戰略性地圖與物流園區計畫 (頁12, 13, 14)
  • 連續42年發放股利,累積85.3元;股利發放率維持高位 (頁7, 8)
  • 多項ESG榮譽獎項,ESG績效連結,明確減碳與水資源管理目標 (頁9, 10, 11)
  • 溫室氣體及用水密集度下降趨勢 (頁11)
利空 (Bearish)
  • 本期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及基本每股盈餘出現下滑。
  • 權益法認列之損益大幅衰退,為獲利主要拖累因素。
  • 最大部門「便利商店+流通」在營收成長下,營業利益卻逆勢下降。
  • 財務槓桿顯著提高,總借款大幅增加而總權益減少,導致多項負債比率上升。
  • 流動比率下降,流動性承壓。
  • 營運活動之淨現金流入減少,現金生成能力有所放緩。
  • 高資本支出與融資活動由流出轉為流入,暗示營運現金流可能不足以支應投資,需仰賴外部融資。
  • 本期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下降6.76%、基本每股盈餘下降6.47% (頁2)
  • 按權益法認列之損益下降53.74% (頁2)
  • 便利商店+流通營業利益下降8% (頁4)
  • 總借款增加、總權益減少,付息負債/總權益比率從78.94%升至95.02%,淨含息負債/總權益比率從27.61%升至39.67% (頁5)
  • 流動比率從92.81%降至84.81% (頁5)
  • 營運活動之淨現金流入從314.09億元降至288.07億元 (頁6)
  • 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增加,融資活動由淨流出轉為淨流入 (頁6)

市場影響與趨勢分析

對於統一企業在股票市場的影響與未來趨勢評估如下:

股票市場短期(未來1-2季)趨勢預測與評估

綜合上述利多與利空因素,預期統一企業的股價在短期內(未來1-2季)可能呈現中性偏弱的走勢,不排除有階段性的利空修正壓力。

  • 利空主導: 雖然核心營運表現亮眼,營收和營業利益都有顯著成長,但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和每股盈餘卻是負成長,這對於以獲利為最終考量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明確的利空信號。特別是「按權益法認列之損益」大幅下降超過五成,加上最核心的「便利商店+流通」部門營利衰退8%,這表明聯屬公司或主要轉投資(如統一超商等)的表現不如預期,並直接衝擊了最終的獲利。市場會關注這塊獲利動能的來源何在、為何急遽衰退以及其持續性。這種不確定性將對股價構成壓力。

  • 財務壓力浮現: 負債比率及槓桿倍數的明顯提升,以及流動性的下滑,也將引發市場對公司財務健康度的疑慮。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較高的環境下,市場對於企業的財務穩健性會給予更高的重視。雖然公司進行戰略投資是正面,但若是以提升負債為主要手段且同期營運現金流出現下降,則可能會被視為短期的隱憂。

  • 評價承壓: 在獲利下降的背景下,投資者可能會重新評估公司的估值。即使公司過去股利穩定,但如果獲利趨勢未能扭轉,長期而言股利政策的可持續性或發放比例可能也會被重新審視。在短期內,這種擔憂可能會導致部分股東調整持股。

股票市場長期(未來1-2年或更久)趨勢預測與評估

展望長期,統一企業的股價表現則傾向於呈現中性偏多的趨勢,但會受制於幾項關鍵因素的進展。

  • 策略佈局效益: 統一企業積極拓展「亞洲流通生活平台」,並持續投入基礎建設(如智慧物流園區)和區域市場擴張。這些策略性佈局若能如期帶來效率提升和規模經濟效益,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特別是台灣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亞洲市場的開拓至關重要。其在ESG方面的努力也能在長期降低營運風險、吸引責任投資者。

  • 核心事業基本盤穩固: 食糧與食品,以及包裝容器等核心業務表現強勁,提供了堅實的營收與營運獲利基礎。只要這些業務能夠保持穩定或成長,便能支撐公司的基本盤。若「便利商店+流通」部門能透過轉型或市場條件改善而恢復營利成長,將是關鍵性的助益。

  • 轉投資的潛在機會與風險: 造成H1 2025獲利衰退主因的權益法損益,其所代表的轉投資(如統一中控、統一超商、太子建設等,詳見附錄投資架構)未來的營運狀況將至關重要。如果這些聯屬公司的營運有所改善,或經過資產重組等調整,相關損失轉為收益,那麼統一企業的獲利將會得到顯著提振,消除短期利空影響。

  • 財務體質改善: 若公司能有效管理債務,提升自有資金比重,或在未來提升營運現金流,緩解當前的財務壓力,長期來看這將消除潛在的風險並提供更多營運彈性。

總體而言,短期內的市場情緒可能受到獲利衰退及財務數據轉弱的影響而偏向保守,但若能有效改善權益法認列損益與提升重要子公司的獲利表現,並展現其戰略佈局的成效,統一企業的長期價值仍具潛力。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以注意的重點

針對散戶投資者,考量統一企業的報告內容和整體市場情況,有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 深入檢視「權益法認列之損益」: 這是本次財報最大的「黑天鵝」。散戶投資者應意識到營業利益的增長不代表最終獲利也同步增長。權益法認列的損益主要來自於公司對其具重大影響力或合資的企業,其獲利能力的變化將直接影響統一企業的最終淨利。投資者應研究統一企業主要的轉投資公司(例如統一超商、統一中控等),關注這些公司的單獨財報表現,評估它們的獲利是否能恢復成長,這將直接決定統一企業的每股盈餘能否反彈。

  • 核心子公司的健康狀況: 便利商店+流通部門雖然營收成長,但營業利益下滑,這指向了這個高佔比的明星業務板塊出現了盈利壓力。由於這很可能包含了統一超商等高知名度且與民生消費相關的子弟兵,投資人需密切留意其營運成本結構、競爭環境變化及消費者習慣影響等因素,這些是影響獲利的關鍵。若這個最大營收部門的盈利狀況能改善,將顯著提振集團整體獲利。

  • 警惕財務槓桿的上升: 公司總借款增加而權益減少,導致負債比率和淨負債比率均顯著上升,同時流動比率下降。這表明公司的財務風險正在提高。對於穩健型或傾向低風險的散戶來說,這是一個警示信號。在考量投資時,除了看EPS和股利外,也需注意財務槓桿和償債能力,確保公司財務結構仍然健康。

  • 關注未來股利發放的可持續性: 統一企業以穩定股利聞名,這對許多股息型投資者來說具吸引力。然而,在淨利和EPS下降的情況下,若這種趨勢持續,公司在維持穩定股利的同時,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投資者應考量其未來能否持續其穩定的股利政策,或者是否會因獲利表現不佳而下修股利。

  • 理解策略性投資的效益實現時間: 公司持續在物流等基礎建設上投資,這是為未來成長奠基,但效益的顯現需要時間。散戶投資者需有長期投資的耐心,等待這些戰略性佈局從資本投入期過渡到效益產出期,才可能真正體現在股價上。

  • 結合市場評價與自身風險偏好: 即使是知名藍籌股,也會有週期性的業績波動。在短期業績受挫後,若股價出現明顯修正,可能會為看好其長期發展且能承受短期波動的投資者創造買入機會。然而,保守型投資者則可等待獲利復甦且財務槓桿趨穩後再考慮投入,以降低風險。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台北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國泰證券所舉辦之2025年第二季產業論壇,報告本公司截至114年第一季之營運與財務概況。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
相關說明
本公司預計與統一中控、統一實業及大統益舉行聯合法說會。 會議簡報及影音檔案將於當日會後揭露及上傳於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報告本公司截至113年第三季度之營運與財務概況。 會議簡報及影音檔案將依規定揭露及上傳於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