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賢研發-創(7631)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聚賢研發-創(7631)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臺北文創6F(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舉辦「2025台灣創投年會」於證交所專場辦理之「創新板專場活動」說明本公司近期之營運成果與未來展望。 相關資訊請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法人說明會一覽表或法說會項目下查閱。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這份發佈日期為2025年8月13日的法人說明會簡報,針對聚賢研發-創(股票代碼:7631)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後的首份季度表現進行了闡述。整體而言,聚賢研發-創在市場策略與未來願景的規劃上展現出積極且前瞻的視野,尤其在新興技術與多元化業務領域的佈局,展現了轉型與追求成長的企圖心。然而,就目前的財務數據來看,儘管2025年第二季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整體獲利能力,特別是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已從歷史高點顯著下滑,這可能為投資者帶來短期的不確定性。
該公司強調其「高科設備優化最佳服務商」的定位,並以特殊氣體二次配工程為核心,同時積極擴展製程設備零組件設計開發與跨領域技術整合應用。此次簡報不僅聚焦於半導體產業的既有優勢,更深入介紹了其在智慧農業、再生能源(如鈣鈦礦太陽能、風電、氫能)及多產業雷射應用方面的「新市場/新客戶」與「新服務/新產品」的成長策略。這清晰地勾勒出公司未來的成長軌跡將不只侷限於半導體設備工程領域,而是嘗試多角化經營以降低單一產業的景氣循環風險。
創新方面,公司持續高比例投入研發(相較同業研發費用營收比重顯著較高),並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創的管路自動雷射焊接機等多項專利產品,這些技術實力是其轉型與擴張的基石,代表公司在技術領先與解決產業痛點方面的競爭優勢。此外,聚賢研發積極實踐ESG永續行動,推動綠色製程、低碳通勤等,這不僅提升了企業形象,也有望吸引更廣泛的長期投資者,符合當前市場對永續發展企業的偏好。
從股票市場的短期影響來看,2025年第二季的財務數字顯示營收與稅後淨利雖較去年同期有所成長,但關鍵的獲利率指標(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卻呈現明顯下滑,並處於近年低點。這表示公司可能正經歷一個獲利能力結構性的調整,或因應擴展新業務而承受了更高的初期成本與費用。股價短期內可能會受到獲利率表現不佳的壓力,市場會觀望其毛利率能否止跌回穩,以及新事業的貢獻度是否足以彌補核心業務毛利的壓縮。現金流量充足(2025Q2現金大增,很可能是IPO所致)與負債比下降雖是利好,但盈餘品質仍是股價能否上漲的關鍵。散戶投資者需謹慎評估此處的財務趨勢,避免過度樂觀地僅看營收成長。
然而,長期來看,聚賢研發的佈局仍具潛力。若其在新興事業(智慧農業、再生能源)及跨產業應用雷射技術上能逐步展現成果,並成功拓展海外市場,將有助於開拓新的成長曲線,降低對單一產業的依賴。高研發投入雖然短期影響獲利,但能築高公司的技術護城河,奠定長期競爭優勢。未來觀察的重點在於這些新事業何時能貢獻實質營收與獲利,以及其高研發費用的投入何時能轉化為效益。若公司能有效整合現有核心技術與新事業發展,改善經營效率,未來仍有機會迎來轉機。
綜合判斷,這份簡報呈現出聚賢研發既有基本面面臨挑戰(獲利能力下降),又有前瞻性策略佈局(多元化、創新),是一個複雜的訊號。對於短期股價,潛在的利空來自於毛利率的顯著下滑,但Q2營收及獲利年增,加上充裕的現金流和優化的資產負債結構,或可提供部分支撐。對於長期股價,關鍵在於新興事業的發展速度與盈利能力,這些成長潛力構成了利多。
公司核心資訊與概況
- 聚賢研發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7631)於2018年1月成立,並於2025年3月13日正式上市。
- 員工人數150人,資本額新台幣1.98億元,主要業務聚焦於高科技廠房氣體二次配裝機工程、整合二次配系統、氣體供應系統設計施工,以及製程設備零組件與耗材的設計開發。
- 公司定位為「高科設備優化最佳服務商」,以特殊氣體二次配工程為主要業務與關鍵技術。
- 公司在全球佈局服務據點,包括臺灣的新竹、中部、南部科學園區,以及海外的日本(熊本)、德國(德勒斯登)、新加坡,並計畫於美國建置據點。
營運策略與研發創新
營運成長策略
- **深化現有事業:** 提供多系統(機電、製程冷卻水)整合性二次配工程服務,持續改善營運流程以提升綜效,並提高製程設備與零組件的營收比重。
- **開拓新市場/新客戶:** 積極拓展日本、新加坡、德國的廠務工程市場,並透過日本代理商推廣新型端面機、焊接機等加工設備通路。
- **探索未來事業:** 涉足智慧農業(低碳自供電型溫室)、再生能源(第三代太陽能鈣鈦礦研究、垂直小型風力發電機、氫能廢氫回收純化再利用),以及繞焊技術跨產業應用(鋼鐵、風電、汽車、軍工、造船等)。
關鍵技術與研發投入
- 具備跨領域技術應用能力,涵蓋雷射光學、材料科學、自控領域及機械加工等,提高模仿難度。
- 自主開發具節能減碳、材料輕量、全循環回收之多元產品系列,對齊淨零策略。
- **研發費用投入:** 營收一定比例投入研發預算,包含培育人才、產品/專案經費及儀器設備建置。2024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達1.53%,顯著高於同業漢科(0.36%)與銳澤(0.24%),顯示公司對研發的高度重視。
- **專利佈局:** 擁有發明專利3項、新型專利13項,並有101項申請中專利,佈局地區涵蓋中華民國、日本、新加坡、德國、中國大陸、美國、韓國等。
創新產品
- 開發新型閥鎖(Klaws 3.0)、新型端面機(Space Slicer)、焊把磁梭環、管路自動雷射焊接系統、HexaKap等。
- **管路自動雷射焊接機:** 全球首創,整合雷射、焊接、自動控制、機構等技術,具備移動焊接特性,適用於半導體及其他製造業,可顯著提升焊接效率和精確度,並透過雷射技術降低能源浪費,提供減碳優勢。
- **電動端面機:** 經日本產業雜誌行銷露出報導。
聚賢永續行動
- 公司承諾透過核心價值與創新能力善盡永續責任,推動環境關懷(綠色製程、低碳通勤、能源轉換、推動無紙化)、社會加值(公益假、樂活假、公益信託、產學合作、美麗臺灣),以及公司治理(營業秘密、性別平等、激勵獎金、EAP制度、在職進修)等多面向行動。
- 曾榮獲供應商ESG聯合提案卓越影響獎。
財務績效趨勢分析(數據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
財務項目/期間 2022年度 (千元) 2023年度 (千元) 2024年度 (千元) 2025年Q2 (千元) 2025年Q2 YoY (%) 趨勢描述 利多/利空判斷 營業收入 854,990 705,370 850,790 421,556 6.72% 2023年較2022年下降,2024年恢復接近2022年水準。2025年Q2雖有年增,但若按此增速,全年總營收與過去高峰相比仍趨於穩定或微幅成長,尚未見爆發性。 中性偏利多 (營收開始恢復年增長,但規模成長不快) 稅後淨利 176,145 144,345 92,514 40,016 16.41% 逐年下降,至2024年大幅下滑。2025年Q2相對去年同期雖有改善,但絕對值已遠低於2022年的高點。 利空 (絕對淨利下滑趨勢顯著,雖Q2年增但恢復不強勁) EPS (元) 11.59 8.74 5.51 2.14 4.39% 逐年遞減。2025年Q2相較去年同期有所成長,但與2022年相比,每股獲利能力大幅縮水。 利空 (絕對EPS下滑趨勢顯著,雖Q2年增但恢復不強勁) 毛利率 36.93% 39.93% 31.26% 29.19% (10.32)% 在2023年達高點後,2024年及2025年Q2呈現明顯且持續的下滑趨勢。這是主要的獲利壓力來源。 主要利空 (獲利品質下降,顯示成本壓力或低毛利業務比重增加) 營業利益率 25.68% 25.42% 16.32% 11.69% (34.25)% 2024年開始大幅下滑,2025年Q2持續惡化,反映了營收毛利率下降加上費用增長帶來的壓力。 主要利空 (核心營運效率和獲利能力大幅下降) 純益率 20.60% 20.46% 10.87% 9.49% 9.08% 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趨勢類似,在2024年與2025年Q2呈現腰斬甚至持續降低,儘管Q2有小幅年增,但淨利率絕對值處於低檔。 利空 (淨獲利能力明顯下滑) 現金及約當現金 218,348 255,325 208,743 431,255 73.71% 2025年Q2顯著增加,表明公司流動性大幅改善,可能來自上市募資效益。 利多 (公司流動性大幅增強,有助於營運及未來投資) 應收帳款 147,399 79,003 192,543 67,604 9.34% 先下降後大幅增加,2025年Q2再次大幅下降,且週轉率亦改善(YoY+4.39%)。顯示應收帳款管理或收款效率提升。 利多 (應收帳款減少且收款效率改善) 存貨(含合約資產) 315,826 340,996 400,201 464,732 3.73% 持續穩定增加。如果同時毛利率下降,可能表示產品去化不暢或積壓高成本存貨,存貨周轉率呈現波動,2025Q2的1.38次低於2022年。 中性偏利空 (存貨持續累積,潛在庫存風險;周轉率恢復不夠強勁) 總資產 731,432 754,999 1,008,599 1,189,538 35.06% 逐年穩步增長,特別是2024年後加速增長,顯示公司規模持續擴大。 利多 (資產規模擴大,可能反映投資擴張或IPO資金注入) 負債總計 383,365 273,860 498,708 429,159 4.08% 波動性較大,2024年大幅增加,2025年Q2總負債雖有年增,但負債比率則下降。 中性 負債比 52.41% 36.27% 49.45% 36.08% (22.94)% 2024年大幅上升後,2025年Q2大幅下降,回到較健康的水平。 利多 (負債比大幅改善,顯示財務風險降低) 權益報酬率(ROE) 53.30% 34.82% 18.67% 18.39% 27.00% 逐年大幅下降,顯示股東權益獲利效率大幅減弱,儘管2025年Q2有年增(可能是基期低)。 利空 (股東權益報酬率絕對值大幅滑落,盈利能力效率下降)
股利政策
- 公司採季配股利方式,兼顧成長與穩定收益。
- 2023年度合計配發4.50元現金股利,配發率51%。
- 2024年度合計配發2.79元現金股利,配發率51%。
- 2025年已公佈前兩季現金股利共1.40元 (Q1: 0.65元; Q2: 0.75元),維持穩定發放趨勢,但絕對金額與過往高點相比有所縮減。
綜上所述,聚賢研發-創的這份法人說明會簡報描繪了一家積極尋求轉型與多角化發展的公司,其在高科技設備優化服務的核心能力之外,大力佈局於智慧農業、再生能源及雷射應用等未來潛力領域。公司對研發的持續高投入和豐富的專利佈局,是其長期成長的有力支撐,顯示了在技術領先方面的野心。
從股價影響及投資者視角來看:
股票市場的短期影響與趨勢:
聚賢研發-創於2025年3月13日上市,這份簡報披露了上市後第一份完整的季度財報(2025年第二季度),其結果好壞直接影響市場對新上市公司的信心。核心的利空因素在於,儘管2025年第二季度的營收、稅後淨利與EPS呈現同比(YoY)成長,但與公司歷史高點(2022年)相比,獲利能力指標如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純益率卻經歷了顯著的下滑,並處於近年低位。這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定價策略或高毛利業務比重方面可能面臨結構性挑戰。市場短期內可能會因盈利能力壓力而持觀望態度,股價表現可能受壓抑,直至看到毛利率趨穩回升的明確信號。然而,考慮到其是新上市公司,其充裕的現金流(來自IPO)以及負債比的降低,確實提供了穩定的財務基礎,這部分可以為股價提供一定的支撐。
散戶投資人在此階段應特別關注公司季度營收毛利率的變動趨勢。如果毛利率繼續下滑,即使營收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仍會被質疑。短期的投資策略可能更偏向保守觀望,等待市場對其新業務線盈利模式的確認,或者公司能夠展現出明確的成本控制成果。
股票市場的長期影響與未來趨勢:
長期而言,聚賢研發-創的成長潛力來自於其明確的多元化策略與高額的研發投入。公司不僅強化半導體廠務工程的核心優勢,更積極將技術觸角延伸至智慧農業、太陽能(鈣鈦礦)、風電、氫能及跨產業雷射焊接應用。這些領域是全球長期發展的熱點,具有龐大的市場潛力,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降低對單一半導體產業景氣循環的依賴性。高於同業的研發費用占比,彰顯了公司對技術創新的承諾,這有助於建立深厚的技術護城河。
若公司能有效整合這些新興業務,使其逐步轉為實際營收與獲利,將會根本性地改變其估值邏輯,使其不再僅僅被視為一家傳統的工程服務商,而是具備技術創新與多角化發展潛力的成長型公司。長期投資者可密切關注這些新事業的實際進展、訂單取得狀況及盈利貢獻。公司若能在綠能與循環經濟領域取得突破,也符合ESG投資潮流,有利於吸引長期機構資金。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可注意的重點:
- **盈利能力下滑的解讀:** 雖然2025年Q2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但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卻是下降的。這暗示營收的增長可能是透過更低利潤的專案或成本上升而實現的。散戶需要深入了解原因,是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還是公司為了擴張市場份額或轉型新業務而犧牲短期利潤?簡報並未提供詳細解釋。應密切關注未來季度報告,看毛利率能否止跌回升,若持續下滑,則基本面壓力仍在。
- **新業務的實質貢獻:** 簡報中提出的智慧農業、再生能源及跨產業雷射技術等新興業務,聽起來令人興奮。然而,這些領域仍處於佈局階段,其何時能開始貢獻顯著營收和獲利是關鍵。散戶應追蹤公司對於這些新業務的營運進度報告,評估其規模、盈利模式以及是否能抵銷甚至超越核心業務的波動。切忌盲目追逐題材而忽略了實質營收與獲利數據。
- **研發效益的轉化:** 高研發投入是好事,但其是否能有效轉化為具市場競爭力、高利潤的產品或服務,則是衡量其效率的標準。投資者需觀察未來是否有更多創新產品成功推向市場並帶來可觀營收,以證明研發投資的價值。
- **現金流與股利政策:** 2025年Q2現金及約當現金大幅增加,顯示流動性充裕。加上公司採季配息,對於偏好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可能具吸引力。然而,股利發放仍取決於每股盈餘,在EPS呈現下滑趨勢下,股利是否能維持穩健,需持續關注公司盈餘能力與發放政策。
- **股價與估值:** 作為新上市公司,聚賢研發-創尚未有足夠長的交易歷史可供全面分析其股價波動模式。散戶應結合其營收、獲利、未來展望、產業平均估值及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謹慎評估其股價是否合理。鑑於當前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應避免過度溢價追高。
總結來說,聚賢研發-創展現出強烈的轉型意圖和創新實力,但目前的財務表現尤其是利潤率方面呈現壓力。投資人需要平衡短期盈利能力的挑戰與長期新業務的增長潛力。對該公司而言,如何在保持現有業務穩定性的同時,有效發展和 monetize 新興事業,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考驗。若公司能成功應對挑戰,並在新業務領域取得實質突破,其股價潛力仍可期待,否則,獲利能力持續壓縮的風險將持續籠罩。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臺北君悅酒店3樓凱悅廳(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
- 相關說明
- 由本公司經營團隊向各界先進說明公司產業發展、財務業務 狀況、營運風險及未來展望等,藉此讓投資人瞭解本公司經 營狀況以為其投資決策參考。 相關資訊請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法人說明會一覽表或法說會項目下查閱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