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聖(6712)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長聖(6712)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KGI凱基證券總部大樓(台北市明水路700號12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凱基證券法人說明會,就本公司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作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712)法人說明會報告總體分析與摘要

報告整體觀點

這份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712)的法人說明會報告,全面性地介紹了公司在再生醫療領域的核心技術平台、新藥開發進度、委託開發製造(CDMO)業務、財務表現及未來全球策略。整體而言,報告傳達出高度正面的展望,強調公司在異體細胞治療及前瞻性技術(如外泌體CAR-T、奈米製藥)上的領先地位與巨大潛力。報告內容充實,臨床數據積極,並勾勒出明確的全球化發展藍圖,顯示公司管理層對未來成長深具信心。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此份報告內容對長聖(6712)的股票市場表現,預期將產生顯著的利多影響。公司在以下幾個關鍵領域的進展,有望提振投資者信心:

  • 異體CAR-T治療實體癌的突破性進展:CAR001針對實體瘤的臨床試驗數據(如結直腸癌患者病灶顯著縮小、惡性腦癌患者病灶穩定)及克服現有CAR-T自體細胞、僅限血液腫瘤和高價等限制,是巨大的市場機會。這代表長聖可能打開90%的實體瘤市場,大幅拓展應用範圍。
  • 再生醫療雙法利多:臺灣新法規提供的「5年有條件許可」臨時藥證,有望加速CAR001及UMSC01等二期臨床試驗產品的上市時程,帶來穩定現金流,將是公司未來獲利的重要催化劑。
  • 多條細胞治療產品線並行:UMSC01在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和多發性硬化症等領域的積極臨床進展,以及外泌體CAR-T (EXO001) 的前瞻性研發,顯示公司具備多元的成長動能。
  • 穩定的CDMO業務與財務成長:CDMO業務提供穩定的營收基礎,且公司2024年營收和EPS均呈現成長,顯示基本面表現良好,有助於支撐新藥研發的投入。
  • 全球化策略佈局:透過國際授權、引入資金和併購的全球化策略,為公司未來的長期成長和國際市場擴張奠定基礎。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預期長聖將在短期內受惠於主要產品線(CAR001、UMSC01)的臨床試驗數據持續釋出與進展公告。特別是CAR001的Phase I/IIa招募進度、UMSC01 Stroke的Phase I積極結果以及UMSC01 MS的Phase IIa啟動,都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CDMO業務的穩定貢獻和「特管辦法」的應用,也將提供短期營收支撐。
  • 長期趨勢:從長期來看,長聖有望成為全球再生醫療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其異體細胞治療平台解決了當前CAR-T療法的諸多限制,特別是針對廣大實體瘤市場的潛力,以及外泌體CAR-T技術的未來性,都將是其長期成長的核心驅動力。臺灣再生醫療雙法將加速產品上市,有助於其快速變現並建立市場地位。若能成功取得多國藥證並實現國際授權,其長期成長空間巨大。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關注臨床試驗進度與數據:新藥開發是高風險高報酬的過程。投資人應密切關注CAR001、UMSC01等主要產品的各階段臨床試驗結果,特別是療效(如腫瘤縮小率、mRS改善程度)與安全性數據的持續公布。任何正向或負向的數據都可能對股價產生劇烈影響。
  • 藥證審批時程:臺灣再生醫療雙法雖然有利於加速,但藥證審批仍存在不確定性。應關注公司藥證申請的具體時程與結果,以及是否能順利取得五年有條件藥證。
  • 國際合作與授權:報告中提及與國際藥廠洽談全球市場授權,這是新藥公司實現價值的關鍵。任何國際授權的公告,都將是重大利多。
  • 市場競爭格局:再生醫療領域競爭激烈,大型國際藥廠也投入大量資源。長聖雖具技術優勢,仍需關注競爭者的發展,以及其技術壁壘能否持續維持。
  • 財務狀況與營收來源:除了新藥研發,CDMO業務的穩定性對公司營運至關重要。應審視其營收結構,確保在藥證獲批前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研發。同時,觀察淨利與EPS的波動性,評估其獲利穩定性。
  • 專利佈局:EXO001等新技術的專利取得狀況,直接關係到公司的市場保護和競爭優勢。

條列式重點摘要

公司概況與核心技術平台

  • 創立與上櫃:公司成立於西元2016年12月,並於西元2021年1月上櫃。
  • 資本額與負責人:資本額為新臺幣875,969仟元,董事長為劉銖淇。
  • 員工人數與專業背景:共有89名員工,其中約7成相關人員擁有醫藥生物博碩士學位,顯示公司具備深厚的研發實力。
  • 四大核心技術平台
    1. 幹細胞培養及增生技術:涵蓋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 (UMSC)、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 (BMSC)、基因修飾間質幹細胞 (CAR-MSC)、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 (ADSC) 及造血幹細胞 (cRBC)。
    2. 特殊免疫細胞培養技術:包含抗原嵌合受體T細胞 (CAR001, CAR.BITE-γδT)、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 (CIK)、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 (DC-CIK)、Gamma-Delta T細胞 (GDT) 及樹突細胞 (DC)。
    3. 奈米粒子製藥技術:應用於多胜肽、核酸、小分子奈米粒子及抗體奈米粒子複合體。
    4. 外泌體培養技術:包括外泌體01 (Exosome01) 及外泌體02 (Exosome02)。
  • 業務模式:公司業務發展主要分為「新藥開發 (IND)」與「細胞委託製造服務 (CDMO)」兩大方向,兩者相輔相成,有助於公司業務長久發展。

新藥研發(IND)進度

  • CAR001 (CAR-T) - 免疫細胞技術平台
    • 適應症與階段:用於治療實體癌,目前處於Phase I/IIa臨床試驗階段,並朝異體細胞治療方向開發。
    • 市場潛力:全球CAR T-Cell治療市場預計在2025-2034年以29.1%的複合年均成長率擴張,至2034年達1,285.5億美元。
    • 解決現有痛點:克服現有CAR-T療法僅限自體細胞、適用於10%血液腫瘤及價格高昂(約45萬美元)的限制。長聖的CAR001是異體細胞來源,可針對90%的實體腫瘤,且價格具競爭力。
    • 作用機制:CAR001導入創新HLA-G靶向結構,能強化腫瘤攻擊力,並透過γδ T細胞的特性,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風險,無需HLA配對,且可量產及降低成本。
    • 臨床進展
      • 已獲美國FDA及臺灣TFDA批准進行Phase I/IIa臨床試驗,目前正在招募受試者(NCT06150885)。
      • Phase I為劑量遞增試驗,Phase IIa預計於2026年第二季啟動,目標適應症包含三陰性乳癌 (TNBC)、非小細胞肺癌 (NSCLC)、大腸直腸癌 (CRC) 及惡性膠質母細胞瘤 (GBM)。
      • 臨床案例 (大腸直腸癌):針對一位54歲、經多線治療惡化的大腸直腸癌患者(Subject #5),首次輸注後CA199腫瘤標記從48.2降至13.1,CT影像顯示病灶縮小72.89%,達到部分緩解 (PR)。
      • 臨床案例 (惡性腦癌):針對一位39歲的惡性腦癌患者(Subject #10),治療後腫瘤病灶面積縮小37.70%,達到穩定疾病 (SD)。
    • 學術與專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影響因子分別為12.020及17.521)。
    • 重要里程碑:預計2023/2024年獲得US/TFDA批准,2024年9月首位患者入組,Phase I研究預計2026年第一季完成,Phase IIa研究預計2026-2027年完成,並預計2028年在臺灣取得5年有條件藥證。
  • UMSC01 - 幹細胞技術平台
    • 適應症與階段
      • 急性心肌梗塞 (AMI):Phase I已完成,Phase IIa進行中,正招募受試者。一期臨床長期追蹤五年案例顯示,患者心臟功能維持正常。
      • 急性腦中風 (Stroke):Phase I已完成所有收案(低、中、高劑量),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治療組在3個月及12個月的mRS評分均較常規治療組顯著改善,具明顯治療成效。
      • 多發性硬化症 (MS):Phase I已完成,Phase IIa預計今年執行,將招募28名受試者進行1:1隨機分組試驗。長聖已被國際研究機構DelveInsight列為全球多發性硬化症創新療法研發公司之一。EDSS數據顯示受試者治療後神經功能障礙有所改善。
    • 市場潛力:全球多發性硬化症治療市場規模預計從2024年的268億美元成長至2032年的347.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0%。
  • EXO001 - 外泌體技術平台
    • 概念與優勢:in vivo、外泌體載體的CAR-T療法,可作為體內免疫工廠,對多種實體腫瘤具潛力。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能直接在患者體內生成CAR-T細胞,且免疫原性較低。
    • 市場趨勢:in vivo CAR-T領域正受大型藥廠(如AbbVie、AstraZeneca)大量投資與併購,市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2.9%。
    • 臨床前數據:動物實驗顯示EXO001能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顯著縮小腫瘤並提高生存率。
    • 專利保護:相關專利已在美國(2024年1月)和日本(2024年4月)獲准,臺灣、中國、歐盟等地申請中。
    • 競爭優勢:與競品相比,EXO001具備低免疫原性、毒性低、針對實體瘤的優勢。
  • 奈米粒子製藥平台
    • 創新紫杉醇 (INSP):實現跨腫瘤別的奈米精準高療效化療,解決傳統紫杉醇的副作用,具有高療效與低毒性。動物實驗顯示INSP003相較於Docetaxel能顯著降低骨髓重量損失與周邊神經毒性。

細胞委託開發製造(CDMO)業務

  • 業務範圍:提供免疫細胞 (DC、DC-CIK、CIK、Gamma Delta-T) 及幹細胞 (BMSC、ADSC) 的委託製造服務,適用於實體癌、血液腫瘤、退化性關節炎、脊髓損傷及慢性傷口等。
  • 早期市場應用:透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將仍處於新藥開發階段的產品提早應用於醫療市場。
  •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 (BMSC) 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
    • 收案進度:已收案54人(90個膝關節),佔全台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適應症總收案數的64%(截至2024年6月30日)。
    • 治療成效:經一年追蹤,患者的VAS疼痛指數和WOMAC關節炎疼痛、僵硬、功能指數均有顯著改善,且無免疫排斥問題,顯示安全與技術成熟。多位病患重拾運動和旅遊樂趣。
    • 未來展望:研究團隊正準備以真實世界數據 (Real World Data) 投稿國際期刊。
    • 策略:以成功的經驗模式複製到其他醫療院所,目前已擴展至臺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多家醫院。

    經營績效與未來展望

    • 財務表現
      • 營收成長:公司營收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從2021年的14百萬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29百萬美元。2024年累計營收達新臺幣9.33億元,較去年成長22.9%。
      • EPS與股利:2024年EPS為4.55元,並配發1元股票與5元現金股利。
    • 長聖業績動能
      • 現有業績:主要來自細胞委託製造 (多項優化產品,可增加10-15%毛利) 和細胞儲存業務 (免疫細胞、幹細胞)。
      • 未來獲利動能:預期將來自新藥授權 (CAR001, CAR-MSC, INSP, EXO001)。
    • 再生醫療雙法商機與優勢
      • 延續特管辦法:現有DC、DC-CIK、GDT等再生技術可持續應用於癌末或嚴重失能患者,並可進行異體細胞治療。
      • 恩慈療法:CAR001、UMSC01(AMI、中風、MS、Covid-19)可透過恩慈療法應用。
      • 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二期臨床試驗產品有機會取得5年有條件藥證,創造固定現金流,並持續完成後續臨床試驗。
    • 邁向全球的經營策略
      • 技術授權:持續與國際藥廠洽談,加速技術商品化。
      • 國際資金創投:吸引策略合作夥伴,提升研發與市場拓展。
      • 併購:專注技術整合與市場擴張,提升競爭力。
      • 全球營運模式:以臺灣為研發基地拓展全球市場,透過全球市場授權 (CAR001、Nano),與美國生技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拓展幹細胞產品,並在臺灣建立自行銷售通路。
    • 長聖未來願景
      • 過去:致力於新藥開發,透過學研單位技術授權,深耕細胞治療市場。
      • 現在:成為臺灣細胞治療領航者,IND與CDMO兩項業務相輔相成,持續引入高創新技術。
      • 未來 (2025年後):期望成為全球高水準再生醫療製藥公司,以異體細胞治療為主流,利用健康捐贈者細胞進行治療,實現大批量生產及降低成本,並開發先進的尖端細胞產品。
    • 公司核心目標:力拼成為臺灣第一家以異體CAR-T治療實體癌獲得再生醫療製劑藥證,讓世界因長聖研發能量而看見臺灣。

    數字、圖表與表格的主要趨勢分析

    CAR T-Cell 治療市場規模(頁7)

    此圖表顯示全球CAR T-Cell治療市場預計將在2024年至2034年間快速擴張。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0.39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34年的1,285.5億美元。這十年間的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高達29.1%。此數據強烈暗示了CAR T-Cell療法在未來十年內巨大的市場潛力與商業機會,對所有投入此領域的生技公司(包括長聖)而言,是極為強勁的利多

    Current CAR-T 限制(頁8)

    此頁揭示了現有CAR-T療法的三大主要限制

    1. 僅限於自體細胞來源(需癌症病患自身細胞)。
    2. 只能用於血液腫瘤(佔所有癌症的約10%)。
    3. 個人化治療費用高昂,約450,000美元。

    這些限制為長聖的異體CAR-T (CAR001) 提供了明確的市場切入點與差異化優勢。長聖的CAR001旨在解決這些問題(異體、實體腫瘤、價格親民),因此這份對現有痛點的揭示,反過來強化了長聖產品的利多潛力。

    CAR001 治療大腸直腸癌患者數據(頁19-20)

    頁19的「Tumor Marker Level」圖表與頁20的「CT Imaging」結果顯示,CAR001治療大腸直腸癌患者(Subject #5)後,腫瘤標記與病灶尺寸均有顯著改善。

    • 腫瘤標記 (CA199):在第一次輸注後,CA199從基線的48.2大幅下降至13.1。CA199的正常範圍是小於35 U/mL,顯示治療後腫瘤標記已降至正常範圍內。
    • CT 影像:病灶淋巴結尺寸在Day 0 (Baseline) 時,Paraaortic Space為16.10mm,Anteacaval Space為18.61mm。到Day 96時,分別縮小至4.94mm和3.85mm。總和尺寸從35mm縮小至9mm,減少了72.89%,達到部分緩解 (Partial Response, PR)

    這些數據證明CAR001在治療對傳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反應不佳的「冷腫瘤」(如大腸直腸癌MSS/MSI-L類型,佔85%病患)方面具備顯著療效,是高度利多的臨床證據,顯示了其在巨大未滿足醫療需求市場的潛力。

    CAR001 治療惡性腦癌患者數據(頁24-25)

    頁25的MRI影像顯示,CAR001治療惡性腦癌患者(Subject #10)後,腫瘤病灶尺寸有明顯縮小。

    • 病灶尺寸:左頂葉病灶在2025/07/08 (Baseline) 時,兩個垂直直徑分別為31.07mm和30.22mm,乘積為938.94 mm²。到2025/09/02 (Day 49) 時,直徑分別縮小至31.63mm和18.48mm,乘積為584.52 mm²。病灶面積減少了37.70%,達到穩定疾病 (Stable Disease, SD)

    儘管尚未達到部分緩解,但對於惡性腦癌這種預後極差的疾病,能實現穩定疾病並伴隨病灶縮小,仍是積極的臨床結果,對公司而言是利多消息。

    UMSC01 治療急性心肌梗塞 CPET-Max Watts 數據(頁47)

    此圖表呈現UMSC01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運動心肺測試(CPET)數據,以Peak VO2/kg(最高耗氧量)作為指標,「Higher is better」表示數值越高越好。數據顯示出波動性而非一致性的提升趨勢。例如,A01002受試者在V2D6 (Day 6) 時為21.8,V5D169 (Day 169) 時增至31.4,呈現改善;但A01001則從30降至26.8。B01003從20.5增至26.8。由於數據點較少,且變化方向不一,目前難以從此圖表判斷UMSC01對Peak VO2/kg的普遍性、顯著改善效果。這份數據需要搭配更詳細的統計分析和更多樣本量才能得出明確結論,但報告中其他頁面 (頁45) 有強調長期追蹤五年心臟功能維持正常,彌補了此圖表的不明確性。因此,將其視為中性偏利多的數據。

    UMSC01 治療急性腦中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數據(頁50-51)

    此圖表呈現UMSC01治療急性腦中風患者的改良式蘭金量表 (mRS) 數據,mRS評分越低表示失能程度越輕,「Lower is better」。

    • 臨床試驗組 vs. 腦中風登錄大數據
      • 出院mRS:臨床試驗組為3.90 (標準差0.74),顯著低於腦中風登錄大數據的4.28 (標準差0.92)。
      • 3個月mRS:臨床試驗組為2.33 (標準差1.41),顯著低於腦中風登錄大數據的4.03 (標準差1.22)。
      • 12個月mRS:臨床試驗組為1.88 (標準差1.64),顯著低於腦中風登錄大數據的4.11 (標準差1.60)。

    數據明確指出,UMSC01治療組在出院後3個月及12個月的mRS評分均較常規治療組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改善(p < 0.001),顯示出UMSC01對於急性腦中風患者具備明顯的治療成效。這對於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多,證明其在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上的潛力。

    全球多發性硬化症治療市場規模(頁53)

    此圖表顯示全球多發性硬化症(MS)治療市場預計將從2024年的268億美元成長至2032年的347.5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為3.30%。儘管CAGR相對其他細胞療法市場較低,但其市場基數龐大,且長聖的UMSC01已獲FDA/TFDA批准進行MS的Phase I/IIa臨床,並被列為創新療法研發公司。這表示長聖正瞄準一個具備穩健成長的龐大市場,是一個利多的市場背景。

    UMSC01 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EDSS 數據(頁55)

    此圖表呈現UMSC01治療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擴展性失能狀態量表 (EDSS) 數據,EDSS評分越低表示失能程度越輕,「Lower is better」。

    • 數據顯示,多位受試者的EDSS分數在治療後有所下降,例如E01001從Day 0的3.5降至Day 399的2.5;E01006從Day 0的6.5降至Day 399的3.5。

    雖然圖表未提供統計學顯著性,但個案數據呈現的改善趨勢,以及已有5位來自國外的受試者來信詢問臨床試驗,顯示UMSC01在多發性硬化症治療上具有潛力,對公司而言是利多

    奈米紫杉醇 (INSP) 毒性數據(頁59)

    奈米粒子製藥平台開發的創新紫杉醇 (INSP) 解決了傳統Docetaxel的副作用問題。

    • 骨髓抑制:INSP003在10 mpk和20 mpk劑量下,相較於同劑量的傳統Docetaxel,引起的骨髓重量損失更少,顯示較低的骨髓毒性
    • 周邊神經毒性:INSP003在同劑量下也顯示較低的周邊神經毒性

    這項技術突破代表長聖能提供更安全、副作用更小的化療藥物,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並提高治療依從性,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是公司技術實力的利多展現。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 (BMSC) 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數據(頁71)

    此頁的VAS Scores Over Time (疼痛指數) 與WOMAC Scores Over Time (關節炎疼痛、僵硬、功能指數) 圖表均呈現清晰的下降趨勢,「Lower is better」。

    • VAS 疼痛指數:從術前的6以上,在9週、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的追蹤點,均呈現顯著的持續下降,特別是3個月時已大幅改善。
    • WOMAC 指數:類似VAS,WOMAC指數也在術後各追蹤點呈現顯著的持續下降。

    這些數據來自超過1年追蹤的54位患者(90個膝關節),平均年齡65歲,證明了自體BMSC療法能有效緩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疼痛並改善關節功能,具有顯著的臨床成效,對公司目前的CDMO業務及未來發展是重要的利多支持。

    財務指標 (2021-2024)(頁77)

    指標 2021 2022 2023 2024 趨勢
    營收 (百萬美元) 14 20 24 29 持續成長
    稅後淨利 (百萬美元) 12 6 17 12 波動性成長 (2024年持平2021年,低於2023年)
    每股盈餘 (EPS) 4.5 2.44 6.58 4.55 波動性成長 (2024年持平2021年,低於2023年)
    股利 6 2.9895 7 6 波動性成長 (2024年持平2021年,低於2023年)

    長聖的營收從2021年的14百萬美元穩步成長至2024年的29百萬美元,顯示其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成長趨勢明確,這是利多。2024年營收較去年成長22.9%,尤其值得肯定。然而,稅後淨利、EPS及股利在2022年有明顯下滑,2024年則回到與2021年相似的水平,低於2023年的高峰。這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波動性。儘管整體營收呈現成長,但盈利的穩定性需要進一步關注。若能將營收成長轉化為更穩定的淨利潤成長,將是更強的利多信號。目前可視為中性偏利多

    總結與整體分析

    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這份法人說明會報告,描繪了一家在再生醫療領域具有深厚技術積累與宏大發展願景的生技公司。其核心優勢體現在四大技術平台:免疫細胞、幹細胞、奈米粒子製藥及外泌體,並透過「新藥開發」與「細胞委託製造服務」雙軌並行,有效平衡短期現金流與長期成長潛力。

    報告的整體觀點

    報告強調長聖致力於解決當前醫療上「未被滿足的需求」,特別是在癌症治療(實體瘤)、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神經退化性疾病(腦中風、多發性硬化症)等重大領域。透過異體細胞治療、現貨型產品與成本優勢,長聖有望顛覆現有治療模式。積極的臨床數據、國際期刊發表、專利佈局與穩健的財務成長,共同構築了公司高度樂觀的發展前景。臺灣再生醫療雙法的通過,更為其產品快速上市提供了政策利多。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長聖在多個面向呈現出強勁的利多信號:

    • CAR001在實體瘤領域的突破:成功解決了現有CAR-T療法僅限血液腫瘤和高成本的痛點,針對廣大的實體瘤市場具備巨大潛力,尤其在大腸直腸癌與惡性腦癌的初步臨床數據表現積極。
    • UMSC01多適應症的穩健推進:在心肌梗塞、腦中風、多發性硬化症等多個重大疾病領域,UMSC01均有積極的臨床進展和長期追蹤數據,顯示其產品線的廣度與深度。
    • 再生醫療雙法與CDMO業務的加速器作用:新法規有望加速長聖產品的上市,結合穩定的CDMO業務收入,為公司提供堅實的財務基礎。
    • 外泌體CAR-T (EXO001) 的前瞻性技術:這項技術瞄準了未來CAR-T療法的發展方向,具備低免疫原性和生物相容性高的優勢,為長期成長奠定基礎。
    • 國際市場佈局與財務成長:積極的全球化策略與持續增長的營收,預示著公司未來在全球市場的發展潛力。

    報告中並未直接揭示顯著的利空因素,但從生技產業的普遍特性來看,潛在的中性偏利空因素包括:

    • 新藥開發的高風險與長週期:儘管數據積極,但所有新藥在商業化前仍需面對漫長的臨床試驗、嚴格的法規審批和潛在的失敗風險。
    • 市場競爭激烈:全球再生醫療市場競爭者眾多,包括大型藥廠,長聖需持續創新以維持競爭優勢。
    • 盈利穩定性波動:儘管營收持續成長,但稅後淨利和EPS在近年有所波動,顯示將營收轉化為穩定盈利仍是挑戰。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預期長聖在短期內將持續受惠於CAR001、UMSC01等主要產品線的臨床試驗進度與數據發布。特別是CAR001 Phase I/IIa 的招募與UMSC01 Phase IIa 的啟動,將為市場提供持續的關注點和利好消息。CDMO業務的穩定收入也將提供營運上的支撐。
    • 長期趨勢:從長期來看,長聖具備成為全球再生醫療領導者的潛力。其異體細胞治療技術(如解決實體瘤挑戰)將是市場的Game Changer。外泌體CAR-T技術代表著下一代療法的方向。若能成功取得多國藥證、實現國際授權並充分利用臺灣再生醫療雙法帶來的機會,長聖有望在全球細胞治療市場中佔據重要一席之地,並持續釋放其長期成長價值。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對於投資人,尤其是散戶,應注意以下關鍵點:

    • 密切追蹤臨床試驗結果:新藥公司的價值高度依賴其臨床試驗結果。任何正面的臨床數據(如腫瘤緩解率、疾病穩定率、mRS或EDSS的顯著改善)都可能成為股價上漲的動能,反之則可能帶來壓力。
    • 關注法規審批與藥證進度:臺灣再生醫療雙法對長聖至關重要。應密切關注CAR001與UMSC01能否順利取得五年有條件藥證,以及後續正式藥證的申請時程。
    • 留意國際合作與授權消息:若長聖能與國際大型藥廠達成技術授權或合作協議,將是對其技術實力及市場潛力的巨大肯定,並帶來豐厚的回報。
    • 評估財務穩定性:雖然營收成長,但應關注淨利潤的穩定性,確保公司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長期研發,並密切觀察現金流狀況。
    • 理解產業風險:生技新藥股具有高風險、高波動的特性。投資者應充分理解新藥開發的不確定性,並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 關注競爭格局:CAR-T市場競爭激烈,投資者應定期了解長聖與主要競爭對手(如頁26、41所示)的研發進度及產品差異化優勢。

    總體而言,長聖國際生技展現了明確的成長軌跡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尤其在異體細胞治療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但作為新藥公司,其價值實現仍需時間與不確定性,需投資者保持長期視角並密切關注關鍵里程碑。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南港展覽館1館5樓502會議室)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由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與元大證券聯合主辦之2025「臺灣生技產業高峰論壇」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57號3樓(元大金融廣場3樓-A會議廳)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大證券法人說明會,就本公司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作說明。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新加坡Fullerton Hotel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114年4月14日至114年4月15日由寬量國際主辦之「17th QIC CEO Week」,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櫃買中心11樓多功能資訊媒體區(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1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櫃買中心舉辦之業績發表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敦南摩天大廈-元富證券11樓教育訓練室(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11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富證券舉辦之法人說明會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