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光(3218)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大學光(3218)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這份2025年第二季法說報告,由大學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218)於2025年10月22日發佈。報告內容呈現了公司在眼視光領域的業務布局、市場策略、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整體觀點顯示大學光在業務拓展與技術引進方面積極佈局,尤其專注於台灣市場的深化與高齡化社會的視力健康需求。然而,2025年第二季及上半年財務數據顯示營收成長趨緩,獲利能力面臨顯著壓力,主要受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大幅變動影響。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方面,儘管公司在拓展新據點、導入新技術及深耕眼視光市場方面展現積極態勢,這些長期成長動能應視為「利多」因素。但報告中揭露的2025年第二季及上半年淨利潤大幅下滑,尤其是EPS的顯著衰退,可能會對股價造成「利空」衝擊,市場可能因此下修對其短期獲利能力的預期。投資者需仔細評估公司長期成長潛力與短期獲利表現之間的平衡。

對於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而言,公司獲利能力可能仍面臨挑戰,特別是若營業外收支項目持續不利。管理層需對此提出清晰解釋或改善措施。長期來看,台灣社會高齡化趨勢、青少年近視普及率高,以及公司在屈光雷射、白內障治療、近視控制等三大核心業務的持續投入與技術領先地位,將為其提供堅實的成長基礎。特別是新門市的開設及高階醫療設備的導入,有助於擴大市場滲透率並提升服務品質,預期能持續推動營收穩健成長,但獲利結構的改善將是關鍵。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包括:

  • 短期獲利表現:2025年第二季淨利與EPS大幅下滑是主要警訊。投資人應關注管理層對此的解釋,特別是營業外收支的詳細構成及未來走向。
  • 營運成本與費用控制:儘管營收微幅成長,但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的微幅下降,以及營業費用佔比的變化,顯示營運效率或成本壓力。
  • 市場拓展成效:關注新開設診所的營運狀況和未來營收貢獻,以及中國大陸市場表現能否改善。
  • 長期成長動能:高齡化與近視控制的長期需求是大學光的核心競爭優勢。投資人應著眼於公司能否有效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可持續的營收與獲利。
  • 股利政策:雖然2024年股利配發率保持60%,但若獲利持續衰退,未來的股利政策可能受到影響。

報告整體分析:利多與利空資訊

本報告綜合了多項資訊,以下根據其內容判斷為利多或利空,並提供文件依據:

利多因素

  • 眼視光市場需求強勁:
    • 文件依據:第七頁「高普及近視率促使各式視力健康需求增加」顯示,台灣及中國大陸青少年近視普及率高,16-18歲已達81%;台灣2025年起進入超高齡社會,55+歲人口佔比33%,產生白內障/老花手術的龐大需求。
    • 判斷:市場需求具備長期增長潛力。
  • 全生命週期業務佈局:
    • 文件依據:第三頁「針對全生命週期發展三大核心業務」指出,公司針對少年期(視力控制)、壯年期(屈光雷射)及老年期(白內障治療)提供全方位服務。
    • 判斷:業務覆蓋面廣,能抓住不同年齡層的視力健康需求,具備市場韌性。
  • 持續引進全球領先技術與設備:
    • 文件依據:第九頁「屈光手術-全球領先技術與設備」顯示,公司逐步引進SMILE PRO 2.0等最新設備;第十頁「最新引進 EVO ICL 植入式隱形眼鏡」及第十五頁「白內障手術-高階飛秒白內障雷射&人工晶體」亦強調公司在高階手術設備及人工晶體的投入。
    • 判斷:技術領先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與患者滿意度,鞏固市場地位。
  • 積極拓展通路據點:
    • 文件依據:第十六頁「2025通路展店布局」顯示,台灣計畫在既有合作據點擴大及新增3~4家合作據點,中國大陸亦有既有據點擴大與新增據點計畫。第十七至十九頁展示全新桃園、竹北、崇德大學眼科中心的開幕。
    • 判斷:擴大服務網絡有助於提升市場滲透率與營收規模。
  • 台灣地區營收成長穩健:
    • 文件依據:第二十四頁「區域別營收結構」顯示,2025上半年台灣地區營收年增5%。
    • 判斷:台灣作為主要市場,營收保持成長,顯示其核心業務穩定。
  • 光學事業營收成長:
    • 文件依據:第二十三頁「事業別營收結構」顯示,2025上半年光學事業營收年增10%。
    • 判斷:光學產品與服務的成長,有助於整體營收結構多元化。
  • 長期營運效率穩定:
    • 文件依據:第二十五頁「年度財務數據持續精進」顯示,2018-2024年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雖有波動,但整體維持在相對穩定的區間,如毛利率保持在約60%,營業利益率在29-33%之間。
    • 判斷:顯示公司在過去幾年的經營效益良好且穩定。

利空因素

  • 2025年第二季獲利大幅下滑:
    • 文件依據:第二十一頁「2025Q2單季合併損益比較表」顯示,歸屬於本公司業主淨利為42,508千元,較2Q2024年減84.7%,較1Q2025季減88.3%。2Q2025的EPS僅0.50元,遠低於1Q2025的4.28元及2Q2024的3.28元。
    • 判斷:短期獲利能力顯著衰退,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
  •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呈現大額負值:
    • 文件依據:第二十一頁「2025Q2單季合併損益比較表」顯示,2Q2025的營業外收入及支出為負206,379千元,而1Q2025為正58,115千元,2Q2024為正4,459千元。此為導致淨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 判斷:該項目的大幅負值對當期獲利造成嚴重侵蝕,若非一次性影響,則需深入了解其性質。
  • 2025上半年獲利壓力顯現:
    • 文件依據:第二十二頁「2025H1累積合併損益比較表」顯示,歸屬於本公司業主淨利為405,156千元,較1H2024年減30.4%,EPS為4.78元,較去年同期的6.87元顯著下滑。
    • 判斷:上半年的累計數據也反映獲利衰退,顯示問題並非單一季度偶發。
  • 中國大陸市場營收衰退:
    • 文件依據:第二十四頁「區域別營收結構」顯示,2025上半年中國大陸地區營收年減16%。
    • 判斷:中國大陸市場作為潛力成長區,營收下滑可能反映當地競爭加劇或市場環境變化,值得關注。
  • 醫學事業營收成長趨緩:
    • 文件依據:第二十三頁「事業別營收結構」顯示,2025上半年醫學事業營收年減1%。
    • 判斷:醫學事業是核心業務,營收微幅衰退可能意味著市場競爭或服務量未達預期。
  • 2025年ROE與ROA預期下降:
    • 文件依據:第二十六頁「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資產報酬率ROA」預估2025年合併ROE為22.8%(較2024年29.6%下降),合併ROA為14.8%(較2024年19.6%下降)。
    • 判斷:財務效率預期將有所惡化,這與前述獲利下滑趨勢一致,可能影響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評估。

條列式重點摘要

公司簡介與業務佈局

  • 公司基本資訊:
    • 股票代碼:3218TT
    • 創立年份:1994年,2004年上櫃掛牌
    • 資本額:8.47億 TWD
    • 員工:公司600+人,體系1300+人(兩岸)
    • 定位:台灣眼視光第一品牌,眼健康全方位解決方案與整合者。
  • 三大核心業務(針對全生命週期):
    • 少年期(9-18歲):視力控制、矯正鏡片。
    • 壯年期(20-50歲):屈光雷射、功能性鏡片、軟硬式隱形眼鏡。
    • 老年期(55+歲):白內障治療、老花多焦鏡片。
  • 業務據點與商業模式:
    • 台灣(Since 1994):
      • 醫學事業:品牌授權 (B2B),包含儀器引進、耗材銷售、展店規劃、後勤顧問諮詢。
      • 光學事業:自有營運 (B2C)。
      • 截至2025年7月底:31間合作診所,34間直營門市。
    • 中國大陸華東區域(Since 2012):
      • 醫學事業:醫院合作共建 (B2B),提供醫療技術支持、儀器引進、耗材銷售、品牌行銷、營運顧問諮詢。
      • 光學事業:自有營運 (B2C)。
      • 截至2025年7月底:5間合作醫院,4間眼科診所/醫院。
    • 競爭利基優勢:
      • 後端企業管理 (B2B):
        • 領先醫療設備與供應鏈採購能力。
        • 專業顧問諮詢後勤支援。
        • 驗證成功的商業模式(可複製、擴大規模經濟)。
      • 前端品牌服務 (B2C):
        • 眼科醫療及視力光學專家陣容堅強。
        • 通路卓越品質及優質服務(JCI認證)。
        • 台灣眼視光第一品牌,屈光雷射手術市佔率50%。

    業務拓展策略

    • 市場趨勢:
      • 高科技產品過度使用導致視力及眼疾早發,超過80%的18歲人口罹患近視。
      • 屈光雷射手術滲透率仍低(台灣0.32%,中國大陸0.34%),但需求漸增。
    • 學童&青少年近視控制解決方案:
      • 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智慧驗配角膜塑型、學童專用日拋隱形眼鏡、周邊離焦眼鏡、長效散瞳劑。
      • 大學品牌專業服務:堅強醫療團隊、完整視光門診、全球先進技術結合AI、全國服務據點、豐富驗配經驗(59,000+學童案例)。
    • 屈光手術 - 全球領先技術與設備:
      • 逐步引進SMILE系列術式:LASIK (1997)、SMILE (2019)、SMILE PRO & LBV (2022)、SMILE PRO 2.0 (2024)。
      • SMILE PRO 2.0 特點:微創安全(約0.2公分傷口)、恢復快、無乾眼、快速10秒、AI導航。目前擁有SMILE 10台、SMILE PRO 11+1台。
    • 最新引進 EVO ICL 植入式隱形眼鏡:
      • 特點:高生物相容性、柔軟有彈性、紫外線防護。
      • 全球經驗:上市超過30年、超過300萬眼植入、多國認證。
      • 優選對象:中、高度近視(300-2000度)、散光(100-400度)、年齡21-60歲。
      • 優勢:可逆、手術快、恢復快、微創傷口(0.3公分)、降低乾眼發生。
      • 與前房型ARTIFLEX比較:EVO ICL為後房型,眼睛睫狀溝穩定,穩定性高,矯正範圍更廣,不需虹膜周切,隱藏於虹膜後。
    • 台灣2025起進入超高齡社會與視力需求:
      • 2023年底台灣人口分佈:55+歲人口783萬(33%)對應白內障/老花手術;40-54歲人口566萬(24%)對應屈光/老花手術;20-39歲人口610萬(26%)對應屈光/近視手術。
      • 老花近視矯正需求潛力可期:提供SMILE微創微單眼視及LBV智能景深技術(PRESBYOND® LBV 3台)解決老花、散光、近視、遠視等問題。
    • 白內障手術:
      • 引進世界同步儀器技術:FLACS(飛秒雷射白內障前置手術)31台,具備精準高安全、智能客製化、術後恢復快、視力品質佳等優勢。
      • 全品項功能人工水晶體(IOL)一應俱全:高階功能性人工晶體符合個人用眼習慣,提供非球面單焦、多焦、散光、近視、老花等選擇。
      • 台灣高階自費項目穩定成長。
    • 2025通路展店布局:
      • 台灣:既有合作據點擴大面積、設備升級、客流增加(預計+2家);新增中、南部及大都會區合作據點(預計+3~4家)。
      • 中國大陸:既有據點擴大面積、設備升級、接診及服務增加;新增醫院合作與診所併購。
      • 新開設旗艦級診所:
        • 桃園藝文大學眼科中心:2025年3月開幕,200坪2層樓2手術室,新增SMILE Pro及飛秒白內障手術設備。
        • 竹北大學眼科中心:2025年5月試營運、7月正式開幕,200坪2層樓2手術室,新增SMILE Pro及飛秒白內障手術設備。
        • 崇德大學眼科中心:2025年8月試營運、即將正式開幕,350坪1層樓3手術室,新增SMILE Pro及飛秒白內障手術設備。

    2025Q2財務報告

    2025Q2單季合併損益比較表

    以下表格呈現了大學光2025年第二季與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的合併損益數據。

    項目 (千元新台幣) 2Q2025 % 1Q2025 % QoQ 變動 2Q2024 % YoY 變動
    營業收入 1,022,944 100 1,123,220 100 -9% 1,039,423 100 -1.6%
    營業成本 418,519 40.9 456,612 40.7 408,428 39.3
    營業毛利 604,425 59.1 666,608 59.3 -0.2ppt 630,995 60.7 -1.6ppt
    營業費用 270,325 26.4 273,948 24.4 -1.3% 292,684 28.2 -1.8ppt
    營業淨利 334,100 32.7 392,660 35.0 -14.9% 338,311 32.5 -1.2%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206,379) (20.2) 58,115 5.2 4,459 0.4
    稅前淨利 127,721 12.5 450,775 40.1 342,770 33.0
    所得稅費用 85,139 8.3 80,606 7.2 68,071 6.5
    本期淨利 42,582 4.2 370,169 33.0 274,699 26.4
    淨利歸屬於本公司業主 42,508 4.2 362,648 32.3 -88.3% 278,140 26.8 -84.7%
    非控制權益 74 0.0 7,521 0.7 (3,441) (0.3)
    EPS (NT$) 0.50 4.28 3.28

    主要趨勢分析:

    • 營收表現:2025年第二季營業收入為1,022,944千元,相較於前一季(1Q2025)減少9%,較去年同期(2Q2024)微幅減少1.6%。顯示公司營收成長動能趨緩,甚至出現小幅衰退。
    • 毛利率:2Q2025的營業毛利率為59.1%,略低於1Q2025的59.3%及2Q2024的60.7%,呈現小幅下滑0.2個百分點 (ppt) 季減與1.6個百分點 (ppt) 年減,表明產品成本或定價策略可能面臨壓力。
    • 營業費用與營業淨利:營業費用年減1.8個百分點 (ppt),但營業淨利仍較1Q2025季減14.9%,較2Q2024年減1.2%。這暗示費用控制有一定成效,但營收下滑仍導致營業淨利承壓。
    •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劇變:最顯著的變化是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從1Q2025的58,115千元(佔比5.2%)大幅轉為2Q2025的負206,379千元(佔比-20.2%),這是導致稅前淨利與最終淨利大幅衰退的關鍵因素。
    • 獲利能力:
      • 稅前淨利從1Q2025的450,775千元大幅下降至2Q2025的127,721千元。
      • 淨利歸屬於本公司業主從1Q2025的362,648千元驟降至2Q2025的42,508千元,季減88.3%,年減84.7%。
      • 每股盈餘 (EPS) 從1Q2025的4.28元及2Q2024的3.28元,劇烈下滑至2Q2025的0.50元,反映公司當季獲利能力大幅惡化。

    2025H1累積合併損益比較表

    以下表格呈現了大學光2025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合併損益數據。

    項目 (千元新台幣) 1H2025 % 1H2024 % YoY 變動
    營業收入 2,146,164 100 2,110,603 100 1.7%
    營業成本 875,131 40.8 818,568 38.8
    營業毛利 1,271,033 59.2 1,292,035 61.2 -2.0ppt
    營業費用 544,273 25.4 585,817 27.8 -2.4ppt
    營業淨利 726,760 33.8 706,218 33.5 2.9%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148,264) (6.9) 12,233 0.6
    稅前淨利 578,496 26.9 718,451 34.0
    所得稅費用 165,745 7.7 145,263 6.9
    本期淨利 412,751 19.2 573,188 27.2
    淨利歸屬於本公司業主 405,156 18.9 582,024 27.6 -30.4%
    非控制權益 7,595 0.3 (8,836) (0.4)
    EPS (NT$) 4.78 6.87

    主要趨勢分析:

    • 營收表現:2025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146,164千元,較1H2024年增1.7%,呈現微幅成長。
    • 毛利率:上半年營業毛利率為59.2%,較1H2024的61.2%下滑2.0個百分點 (ppt),顯示成本壓力或營收結構變化。
    • 營業費用與營業淨利:營業費用佔比年減2.4個百分點 (ppt),營業淨利年增2.9%,顯示在費用控制方面有所改善,但在毛利率下滑的背景下,營業淨利成長有限。
    •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1H2025的營業外收入及支出為負148,264千元(佔比-6.9%),而1H2024為正12,233千元(佔比0.6%)。此為上半年獲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 獲利能力:
      • 淨利歸屬於本公司業主為405,156千元,較1H2024年減30.4%。
      • 每股盈餘 (EPS) 為4.78元,較1H2024的6.87元顯著下降。

    事業別營收結構 (23頁)

    此頁以圓餅圖呈現2024年與2025上半年不同事業的營收佔比與年增率。

    • 2024年:醫學事業佔76% (3,234百萬新台幣),年增1%;光學事業佔24% (994百萬新台幣),年增13%。
    • 2025上半年 (1H2025):醫學事業佔76% (1,640百萬新台幣),年減1%;光學事業佔24% (506百萬新台幣),年增10%。
    • 趨勢:醫學事業仍是公司主要營收來源,佔比穩定維持在76%。然而,2025上半年醫學事業營收年減1%,而光學事業雖佔比小,但仍保持雙位數年增10%。這顯示醫學事業面臨成長壓力,而光學事業表現相對強勁。
    • 醫學相關細項 (2024 vs 1H2025):
      • 技術醫學服務:56% → 54% (微幅下降)
      • 醫療耗材:14% → 15% (微幅上升)
      • 顧問:2.5% → 3% (微幅上升)
      • 租賃:4% → 4% (持平)
      這表明醫學事業內部結構變化不大,技術醫學服務略有下降,耗材和顧問略有上升。

    區域別營收結構 (24頁)

    此頁以圓餅圖呈現2024年與2025上半年不同區域的營收佔比與年增率,並附有每月營收趨勢圖。

    • 2024年:台灣地區佔86% (3,634百萬新台幣),年增9%;中國大陸佔14% (594百萬新台幣),年減22%。
    • 2025上半年 (1H2025):台灣地區佔88% (1,882百萬新台幣),年增5%;中國大陸佔12% (264百萬新台幣),年減16%。
    • 趨勢:台灣市場仍為主要營收來源,且營收佔比持續上升,2025上半年年增5%。中國大陸市場營收持續下滑,2025上半年年減16%,佔比也略有下降。這表明公司營收高度依賴台灣市場,且中國大陸市場表現不佳。
    • 每月營收趨勢圖:
      • 台灣營收:從2020年到2025年第一季,台灣營收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尤其在2023年第二季後,每季營收大致維持在8億元以上,2025年第一季達到9.12億元,2025年第二季為8.82億元,整體趨勢向上。
      • 中國大陸營收:中國大陸營收波動較大。2021年達到高峰,隨後出現下滑。2024年開始有更明顯的下滑趨勢,2025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營收分別為1.53億元和1.11億元,處於較低水平,顯示中國大陸市場復甦面臨挑戰。

    年度財務數據持續精進 (25頁)

    此頁包含營收/淨利/EPS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的歷史趨勢圖(2018-2024)。

    • 營收/淨利/EPS趨勢:
      • 營收:從2018年的1,195百萬新台幣穩步成長至2024年的4,228百萬新台幣,呈現強勁的長期成長。
      • 淨利:與營收同步成長,從2018年的161百萬新台幣成長至2024年的1,065百萬新台幣。
      • EPS:從2018年的2.12元成長至2024年的12.57元,顯示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 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趨勢:
      • 毛利率:從2018年的54.2%上升至2019年的61.7%,隨後維持在60%左右的水平,2024年為59.9%,顯示穩定的獲利基礎。
      • 營業利益率:從2018年的11.7%穩定成長至2024年的33.1%,顯示公司營運效率持續提升。
      • 淨利率:從2018年的13.5%穩定成長至2024年的25.2%,反映整體獲利能力優化。
    • 總結:在2018-2024年間,大學光展現了優異的財務表現,營收、淨利、EPS均呈現顯著成長,且各項利益率也持續保持在良好水平,反映其穩健的經營與盈利能力。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資產報酬率ROA (26頁)

    此頁顯示2020-2025年合併與母公司個體的ROE和ROA數據。

    • 合併ROE:從2020年的25.9%穩定上升至2023年的34.5%,2024年略降至29.6%,但2025年預測值為22.8%,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 合併ROA:從2020年的17.0%穩定上升至2023年的22.4%,2024年略降至19.6%,但2025年預測值為14.8%,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 母公司 (個體) ROE/ROA:趨勢與合併數據相似,2025年預測值亦呈現顯著下滑。
    • 趨勢:ROE和ROA在2020-2023年表現優異,但在2024年開始下滑,且2025年的預測值顯示財務效率將進一步惡化,這與2025Q2及1H2025獲利下滑的趨勢一致。

    股利配發政策 (27頁)

    此頁列出2020-2024年的EPS、股利配發總額及配發率。

    • EPS:從2020年的6.35元穩定成長至2024年的12.57元。
    • 股利配發率:
      • 現金股利配發率在60%至70%之間波動,2024年為60%(配發7.5元現金股利)。
      • 股票股利配發在2021年和2022年有少量配發(6%),其餘年份無。
    • 資本額:從2020年的7.61億元增至2022年的7.99億元,再到2023-2024年的8.47億元,反映資本持續擴充。
    • 趨勢:公司保持穩定的股利配發政策,儘管配發率有所波動,但顯示公司願意將部分獲利回饋股東。EPS持續成長也為股利配發提供支撐。

    營收穩健成長 (每月營收) (29頁)

    此頁展示了2023、2024、2025年的每月營收趨勢圖,並附有2025年與2024年累計營收比較。

    • 每月營收趨勢:
      • 2023年每月營收大致在3.4億至3.9億之間。
      • 2024年每月營收大致在3.2億至3.7億之間,趨勢略低於2023年。
      • 2025年前七個月的每月營收,除了1月營收4.17億元表現亮眼,其餘月份大多在3.2億至3.6億之間,與2023及2024年水平接近。
    • 累計營收:
      • 2025年累計營收為2,486百萬新台幣。
      • 2024年累計營收為2,472百萬新台幣。
      • 年增率 (YoY%) 為1%。
    • 趨勢:累計營收年增1%顯示公司整體營收仍保持微幅成長,但成長速度較過去年度有所放緩。每月營收呈現波動,但整體保持在一定水平,顯示營收具備韌性。

    總結與展望

    這份大學光2025年第二季法說報告,揭示了公司在市場拓展和技術引進上的積極戰略,這些是支持其長期成長的「利多」因素。公司深耕台灣高齡化和青少年近視市場,並持續投資於先進的眼科醫療設備和技術,如SMILE PRO 2.0、EVO ICL及FLACS,這些都鞏固了其在眼視光領域的領先地位。

    然而,報告中的財務數據也呈現出明顯的「利空」訊號。2025年第二季及上半年的淨利潤和EPS大幅下滑,主要受營業外收入及支出的大幅負值影響。這不僅導致短期獲利能力顯著惡化,也使得2025年ROE和ROA的預測值大幅下降,顯示財務效率面臨挑戰。此外,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持續衰退,以及醫學事業營收成長趨緩,亦是需要關注的潛在風險。

    對股票市場而言,儘管公司長期成長潛力仍在,但短期內獲利能力的大幅下滑,特別是因非經常性項目導致的巨大衝擊,可能對股價造成下行壓力。市場可能需要更清晰的解釋或改善措施,才能恢復信心。

    未來趨勢判斷方面,短期內,大學光可能需要時間來消化營業外開支的影響,並調整其營運策略以改善獲利結構。若營業外負面因素持續,則獲利壓力將持續。長期而言,台灣市場的需求結構性增長(高齡化、近視盛行)為公司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公司積極擴展通路、引進新技術的策略,有助於維持競爭優勢並抓住市場機遇。若能有效整合新開設的診所,並在中國大陸市場找到新的成長動能,長期營收仍有望穩健增長,但獲利能力的恢復與提升將是關鍵。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在評估大學光時,應著重於以下幾點:首先,密切關注公司管理層對2025年第二季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大幅負值的詳細解釋,判斷其是否為一次性事件。其次,觀察未來幾季的獲利能力能否回穩,以及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是否能維持或改善。再者,評估新開設診所的實際營運效益,及其對整體營收與獲利的貢獻。最後,鑒於中國大陸市場的挑戰,了解公司在該區域的應對策略及未來展望也至關重要。建議投資者在考量長期潛力的同時,亦需警惕短期獲利波動帶來的風險,並保持謹慎態度。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花園大酒店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W飯店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說會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酒店
相關說明
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報告等相關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