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2603)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長榮(2603)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1樓(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11樓)
- 相關說明
- 受邀參加永豐金證券舉辦之法說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 欲參加者需事先報名,請洽永豐金鄒小姐 (02)23828166或E-MAIL:[email protected]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長榮海運(2603)114年度9月法人說明會報告分析與總結
本報告全面檢視了長榮海運在114會計年度9月法人說明會所揭露的營運現況、財務表現、產業趨勢判斷及未來營運策略。整體而言,報告展現了公司在面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及航運市場挑戰下,仍積極透過船隊擴張、現代化及航線拓展來鞏固其市場地位的決心。
報告強調長榮海運在全球航運業的領先地位,特別是其持續超越市場平均的EBITDA利潤率,凸顯了卓越的營運效率。然而,全球經濟展望的緩慢成長及高度不確定性,以及預期中的大量新船交付導致的市場供給增加,都對未來的貨運需求及運價構成挑戰。儘管2025年上半年財務數據較2024年高峰有所下滑,但長榮海運透過投資環保船舶、優化航線佈局及維持聯盟合作,展現了其長期發展的戰略視野。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 2025年上半年營收及獲利能力的下降,以及部分財務比率的波動,可能在短期內對市場情緒造成壓力。遠東-北美航線貨量略減而運力增加,亦可能引發對運價競爭的擔憂。然而,近期運價的回升(如2025年8月平均運價的反彈)及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持續對運價構成支撐,可能會帶來短期交易機會。
- 長期: 長榮海運的大規模船隊擴張(包括雙能源環保船的投資)和全球航線拓展計劃,為其未來數年的成長提供了堅實基礎。公司持續優於產業平均的盈利能力,顯示其強大的競爭優勢。這些長期策略性佈局若能有效應對市場供需變化,並捕捉新興市場機會,將對其股價形成正面支撐。但整體航運業的新船交付潮,仍是長期運價的一大不確定性因素。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未來6-12個月): 全球經濟預計將緩慢增長,貨運需求可能受限。然而,紅海危機及港口壅塞等供應鏈中斷事件若持續,將繼續減少有效運力,為運價提供一定支撐。市場將呈現運價波動加劇的特徵,公司盈利能力將高度依賴於即期運價的走勢。
- 長期(未來1-5年): 航運業將進入新一輪的運力釋放週期,整體市場供需平衡將是關鍵挑戰。環保法規日益趨嚴,將推動船隊的更新與環保技術的應用。長榮海運在雙能源船舶上的投入,將使其在環保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區域性貿易關係及全球供應鏈重構,也將影響航線佈局與貨量流向,長榮海運的全球拓展策略有助於分散風險並抓住新機會。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密切關注運價指數: 諸如SCFI等綜合運價指數及主要航線的即期運價波動,將直接影響長榮海運的短期獲利。
- 注意全球經濟動態: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GDP成長預測及通膨、利率等宏觀經濟數據,將是判斷貨運需求長期趨勢的重要指標。
- 審視公司財務比率: 雖然長榮海運過往獲利能力強勁,但需關注流動比率及負債比率的變化,以評估其財務穩健性及風險承受能力。
- 瞭解供需平衡: 掌握航運市場的新船交付量及淘汰舊船的趨勢,評估整體運力供給對運價的壓力。
- 評估地緣政治影響: 紅海衝突、地緣政治緊張及潛在的貿易壁壘,可能在短期內影響供應鏈,進而左右運價,形成不可預測的市場變數。
- 關注環保轉型: 長榮海運在環保船舶上的投資,是應對未來法規及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可視為長期投資價值的支撐點。
重點摘要與趨勢分析
- 公司現況:
- 長榮海運在全球船隊運能排名第7名,擁有約190萬標準箱的總運能,市佔率為5.7%。
- 截至目前,集團總營運船隻數為231艘,航線擴及全球101個國家,並擁有14座自有碼頭。
- 預計2024年貨量將超過10百萬標準箱。
- 財務資訊(2025年上半年):
- 營業收入為196,455百萬新台幣,營業成本為(144,460)百萬新台幣。
- 營業毛利達51,994百萬新台幣,營業淨利為43,764百萬新台幣。
- 歸屬母公司淨利為38,316百萬新台幣,EBITDA達66,203百萬新台幣,EBITDA Margin為33.70%。
- 每股盈餘(EPS)為17.70元。
- 收入結構:貨運收入佔比高達93.95%,其他收入佔4.96%。
- 成本結構:港埠費用佔37%為最大宗,燃油成本佔22%,內陸運輸及轉船運費佔10%。
- 重要財務比例變化(2023 Q3至2025 Q2):
- 流動比率:從2023 Q3的240.87%逐步下降至2024 Q2的187.00%,隨後回升至2025 Q1的209.60%,但在2025 Q2大幅下降至132.12%。
- 負債比率:在2023 Q3至2025 Q1期間相對穩定,介於33.31%至37.85%之間,但在2025 Q2顯著上升至40.29%。
- 各單季合併營收及毛利率、純益率(2024 Q1至2025 Q2):
- 營業收入:2024 Q3達到高峰1,528億新台幣後,呈現連續下滑趨勢,至2025 Q2降至865億新台幣。
- 毛利率:與營收趨勢一致,2024 Q3達高峰52.59%後,至2025 Q2降至21.62%。
- 純益率:同樣在2024 Q3達高峰41.43%後,至2025 Q2降至13.13%。
- 趨勢:整體而言,營收及獲利能力在2024年第三季達到高峰後,於2025年第二季顯著下滑,反映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
- 單季合併營收(2021年至2025年各季比較):
- 2022年各季營收普遍高於其他年份,呈現歷史高峰。2023年營收大幅下滑。
- 2024年營收明顯回升,但2025年Q2營收(865億新台幣)較2024年Q2(1,063億新台幣)有所減少,顯示復甦力道仍不穩定。
- 合併運費價量及油價變化(2024年6月至2025年8月):
- 平均運費(USD/TEU):自2024年8月高峰1,821美元/TEU後急劇下跌,2025年5月降至952美元/TEU低點,隨後在2025年8月小幅回升至1,092美元/TEU。
- 運量(萬TEU):在476萬至557萬TEU之間波動,整體未見顯著趨勢。
- 每噸耗油成本(USD/TON):相對穩定,介於80至93美元/噸之間,未有明顯趨勢變化。
- 趨勢:平均運費大幅波動,先跌後升,顯示市場價格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產業展望
- 全球主力經濟體經濟展望:
- IMF預測2023-2026年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美國、歐元區、中國、亞洲新興國家等)的經濟成長率普遍呈現緩慢增長且逐年遞減的趨勢,反映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 航運市場供需與影響因素:
- 影響因素包含:關稅戰、紅海危機、港口壅塞。
- 船舶年運能成長率:2024年高達10.3%,預計2025年為6.6%,持續保持高位。
- 全球貨運量成長率:波動較大,2024年為4.5%,預計2025年為2.0%。
- 趨勢:運能成長顯著超過貨運量成長,表明市場存在供過於求的潛在風險。然而,關稅戰、紅海危機及港口壅塞等因素可能減少有效運力,對市場供需產生抵銷作用。
- 市場運價指標:
-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2025年上半年平均值較2024年上半年全面下降,例如SCFI從2,333下降至1,715,顯示2025年上半年整體運價承壓。
- 趨勢:儘管近期運價有反彈跡象,但整體平均運價水平仍低於2024年上半年。
- 航運業財務指標(EBITDA Margin):
- 長榮海運的EBITDA Margin在2024 Q3達到高峰57.00%,隨後逐漸下降,2025 Q2為28.80%。
- 長榮海運的EBITDA Margin在所顯示期間內持續高於市場平均,展現了卓越的營運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 趨勢:儘管市場與長榮海運的EBITDA Margin均呈現高峰後下滑的趨勢,但長榮海運的表現始終優於行業平均。
營運策略
- 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
- Day 9(2025/04/01 – 2026/03/31)的合作航線數為38條,合作船舶數為330艘,合作運力達495萬TEU。
- 趨勢:儘管合作船舶數呈現下降趨勢,但合作運力持續增加,顯示聯盟傾向使用更大容量的船舶,以提升效率和規模經濟。
- 市場主力航線貨量變化(2025年迄今對比2024年):
- 遠東-北美航線:貨量年至今(YTD)減少0.8%。
- 遠東-歐洲航線:貨量年至今(YTD)成長9.1%。
- 趨勢:歐洲航線需求強勁,而北美航線需求略為疲軟。
- 市場主力航線運力變化(2024年H1對比2025年H1):
- 遠東-北美航線運力:2025年H1較2024年H1增加4.8%。
- 遠東-歐洲航線運力:2025年H1較2024年H1增加5.5%。
- 趨勢:兩條主力航線運力均有增加,特別是遠東-北美航線在貨量減少的情況下運力增加,可能加劇市場競爭。
- 運力增長(2021-2029集團運力與2025-2030新造船交付計畫):
- 長榮海運集團總艙位預計從2021年的1,481,425 Mteu成長至2029年的2,513,320 Mteu,顯示大規模的船隊擴張計畫。
- 在2025-2030年全球前十大航商新造船交付計畫中,長榮海運以846 KTEU排名第四,顯示其積極擴充運能。
- 趨勢:全球航運業和長榮海運本身都有大量新船交付,預計將大幅增加整體運力供給,這將是未來市場供需平衡的關鍵變數。
- 環保船舶:
- 長榮海運積極引入雙能源新船,預計到2029年,雙能源新船將累積達41艘,佔總船隊艘數的15.6%,佔總艙位數的26.8%。
- 趨勢:公司致力於船隊的環保轉型,以符合日益嚴格的國際海事法規,並提升長期競爭力。
- 市場擴展(2026-2030):
- 公司規劃在歐地、美洲、亞洲近洋、近東、大西洋及拉美等多個區域市場增加航線、放大船型,並開闢新市場。
- 例如,在歐地航線增加一組航線並將船型放大至24K TEU,在加勒比海區域計畫投入3K船型,在遠東-南美西放大船型至12K TEU。
- 趨勢:顯示長榮海運透過多元化佈局和規模效益,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並拓展全球影響力。
利多或利空判斷
以下根據報告內容,嘗試判斷資訊屬於利多或利空,並條列整理:
利多 (Bullish)
- 強勁的市場地位與營運效率:
- 全球船隊運能排名第7,總運能達1.90百萬標準箱,市場佔有率為5.7% (Page 5)。
- EBITDA Margin在所顯示期間內(2024 Q1-2025 Q2)持續高於市場平均,顯示公司營運效率卓越 (Page 16)。
- 2025年上半年每股盈餘(EPS)達17.70元,顯示短期獲利能力仍佳 (Page 7)。
- 策略性船隊擴張與現代化:
- 積極規劃大規模的新造船交付,長榮海運在2025-2030年新造船交付排名全球第四 (Page 21)。
- 大力投資雙能源環保船舶,預計到2029年雙能源船隊將佔總艙位數的26.8%,有助於符合環保法規、降低長期營運成本並提升競爭力 (Page 22)。
- 航線與市場拓展:
- 積極規劃2026-2030年在歐地、美洲、亞洲近洋、近東及拉美等主要航線進行擴張及船型放大,以捕捉不同區域的成長機會 (Page 23)。
- 海洋聯盟的合作運力持續增加至495萬TEU,有助於維持規模經濟和航線覆蓋 (Page 18)。
- 部分航線貨量成長:
- 2025年迄今 (YTD) 遠東-歐洲航線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9.1%,顯示歐洲市場需求強勁 (Page 19)。
- 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因素支撐運價:
- 關稅戰、紅海危機、港口壅塞等因素被列為影響航運市場供需的正面因素 (Page 14),這些短期供應鏈干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撐運費,減緩運能過剩的壓力。
利空 (Bearish)
- 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與不確定性:
- IMF預測2023-2026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成長將持續減速且不確定性高,可能導致整體貨運需求成長趨緩 (Page 13)。
- 航運市場供過於求風險:
- 船舶年運能成長率(2024年10.3%,2025年預計6.6%)顯著高於全球貨運量成長率(2024年4.5%,2025年預計2.0%),且大量新船交付將持續增加市場供給 (Page 14, 21),恐對未來運價構成壓力。
- 2025年上半年財務表現下滑:
- 2025年第二季營收(865億新台幣)、毛利率(21.62%)及純益率(13.13%)較2024年第三季高峰(營收1,528億,毛利率52.59%,純益率41.43%)顯著下降 (Page 9)。
- 2025年上半年平均運價(例如SCFI平均值1,715)較2024年上半年(例如SCFI平均值2,333)全面為低 (Page 15)。
- 財務比率惡化:
- 2025年第二季流動比率大幅下降至132.12%,而負債比率則明顯上升至40.29%,顯示短期償債能力和財務槓桿狀況有所變化 (Page 8)。
- 北美航線貨量衰退與運力增加:
- 2025年迄今 (YTD) 遠東-北美航線貨量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8% (Page 19)。
- 同時,遠東-北美航線運力在2025年上半年較2024年上半年增加4.8% (Page 20),可能導致該航線競爭加劇。
- 燃油成本波動:
- 燃油成本佔營業成本的22% (Page 7),儘管目前相對穩定 (Page 11),但未來若油價大幅波動,仍將直接影響獲利。
完整總結與分析
長榮海運(2603)於114年度9月法人說明會所提供的報告,呈現了一家在變動環境中積極應對、具備強大營運效率的全球航運巨頭。報告開宗明義地指出公司在全球船隊運能中穩居第七位,並在EBITDA利潤率方面持續超越市場平均,這份優異的營運成績單是其核心競爭力的最佳證明。
在財務表現方面,2025年上半年長榮海運的每股盈餘達到17.70元,顯示其短期仍具備可觀的獲利能力。然而,報告也坦承,相較於2024年第三季的營收和獲利高峰,2025年第二季的營收、毛利率及純益率均出現顯著下滑,且2025年上半年主要航線的平均運價亦低於去年同期。此外,流動比率在2025年第二季大幅下降而負債比率上升,這些變化需要投資人密切關注公司的財務結構健康度。
產業展望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未來幾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將趨於緩慢且充滿不確定性,這對全球貨運需求構成潛在的宏觀經濟逆風。同時,航運市場預計將迎來大量新船交付,導致運能供給持續增加,可能對運價形成長期壓力。然而,報告也提到關稅戰、紅海危機和港口壅塞等因素,這些供應鏈中斷事件雖然帶來風險,卻也可能因減少有效運力而對即期運價提供短期支撐。
面對上述挑戰與機遇,長榮海運制定了積極的營運策略。公司不僅持續深化與海洋聯盟的合作,透過優化船舶配置來提升整體運力效率,更積極拓展全球航線,並計劃在歐地、美洲、亞洲近洋、近東及拉美等市場增加佈局並升級船型。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環保永續發展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大量引進雙能源環保船舶的計畫,將使其在日益嚴格的國際環保法規下佔據有利地位,並可能帶來長期成本效益。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短期內,2025年上半年盈利能力的下降和部分財務比率的波動可能會引發市場對其短期獲利的擔憂,對股價造成壓力。特別是遠東-北美航線貨量微幅下滑但運力增加的情況,可能加劇該航線的競爭態勢。然而,近期運價的反彈以及紅海危機等突發事件對有效運力的限制,可能為其短期股價帶來波動性機會。長期來看,長榮海運積極的船隊擴張、現代化和全球市場拓展策略,有望鞏固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並創造新的增長點。其持續優於市場平均的EBITDA利潤率,也證明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營運管理上的競爭優勢,這將為長期股價提供堅實的支撐。然而,整體行業大量新船交付帶來的運能過剩風險,仍是影響股價長期走勢的一大不確定因素。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短期而言(未來6-12個月),全球經濟緩慢增長和高不確定性將是主旋律,貨運需求可能缺乏強勁的復甦動力。運價將在供需關係、地緣政治事件(如紅海危機)和港口效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呈現高度波動。公司盈利能力將受到即期運價走勢的直接影響,投資人應預期未來幾個季度業績可能呈現非線性變化。
長期而言(未來1-5年),航運業將面臨結構性的變革。新造船交付潮將測試市場的吸收能力,導致行業供需平衡持續受到挑戰。環保法規將成為推動行業轉型的重要力量,長榮海運對雙能源船舶的投資,使其在綠色轉型中具備先發優勢。全球供應鏈的重構和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將重新定義航線網絡和貨物流向,長榮海運的全球佈局策略有望使其從中受益,實現可持續增長。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散戶投資人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並專注於長期價值。首先,應密切追蹤全球運價指數(如SCFI)和主要航線的運價變化,因為這是影響短期營收和盈利最直接的指標。其次,需關注全球經濟復甦的實際進展,特別是主要貿易夥伴的製造業PMI和消費支出數據,以評估貨運需求的趨勢。第三,深入分析長榮海運的財務報告,特別是流動性指標和負債水平,以評估其財務風險。第四,理解行業的供需動態,尤其是新船交付和舊船拆解的數據,這將是判斷運價長期走勢的關鍵。最後,地緣政治風險,如紅海危機的演變,可能在不可預測的情況下對運費產生重大影響,投資人應考慮其對短期市場的潛在衝擊。長榮海運在環保、航線拓展和船隊升級上的長期投資,有望在行業波動中為其帶來更強的韌性和競爭力,值得長期關注。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1樓(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11樓)
- 相關說明
- 受邀參加永豐金證券舉辦之法說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 欲參加者需事先報名,請洽永豐金鄒小姐 (02)23828166或E-MAIL:[email protected]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1樓(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11樓)
- 相關說明
- 受邀參加永豐金證券舉辦之法說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 欲參加者需事先報名,請洽永豐金鄒小姐 (02)23828166或E-MAIL:[email protected]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