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2357)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華碩(2357)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本次為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1.說明114年第3季營運結果。 2.報告品牌業務近況及公司願景。 內容檔案於當日會後公告於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華碩電腦 (2357) 2025年第3季投資人說明會報告分析與總結

本分析報告基於華碩電腦(股票代碼:2357)於2025年11月11日發佈的2025年第3季投資人說明會資料。華碩在2025年第三季展現了強勁的季度環比(QoQ)成長動能,尤其在營收及各項利潤指標上均有顯著提升,顯示公司營運狀況正從第二季復甦。然而,與去年同期(YoY)相比,儘管營收大幅增長,但利潤率及部分獲利指標呈現下滑,這可能反映了市場競爭加劇、成本結構變化或產品組合調整的影響。展望第四季,公司預期營收將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而呈現季度環比下滑,但關鍵成長動能,特別是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預計將實現強勁的年增長。

整體而言,華碩透過「三重支柱」策略,持續鞏固在消費性及電競市場的領導地位,並積極擴展企業客戶及AI相關業務。其AI生態系統的佈局、AI驅動的效率提升,以及各事業群(System、Open Platform、AIoT)的優異表現,皆指向長期的成長潛力。品牌聲譽與多項國際獎項的肯定,亦為公司增添無形資產價值。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影響: 第四季的營運展望顯示PC與零組件/伺服器業務預計將有季度環比下滑,這可能對短期股價造成一定的季節性壓力。然而,由於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預期有高達40%至50%的年增長,這將為公司提供穩健的下檔支撐,並可能吸引長期投資者關注。
  • 長期影響: 華碩在AI領域的全面佈局(從雲端、邊緣到PC),以及在企業級AI超級電腦、Copilot+ PC、高階電競市場的領導地位與顯著成長,預計將成為重要的長期成長驅動力。這些創新與市場拓展,有望提升其估值,並吸引更多關注AI概念股的投資者。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由於第四季傳統淡季效應,PC及零組件出貨量預計將有季節性放緩。然而,AI PC的初期動能和AI伺服器需求仍將支撐部分業務。短期內毛利率及營益率的年同比壓力值得關注。
  • 長期趨勢: 華碩的「三重支柱」成長策略(消費、電競、企業)以及對AI生態系統的深入投資,預計將使其在長期市場中保持競爭力。AI PC、AI伺服器、AIoT等新興領域將是未來成長的主要引擎。公司在市場份額上的領導地位和持續的技術創新,將有助於其把握未來的技術變革與市場機會。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關注毛利率與營益率的年同比變化: 儘管營收增長強勁,但獲利能力年同比下降是一個需要深入分析的信號。投資人應關注公司如何應對成本壓力、優化產品組合以提升利潤率。
  2. AI業務的實際貢獻: 華碩在AI領域的佈局廣泛,但其對營收和獲利的實際貢獻仍需持續追蹤。AI PC的出貨量、AI伺服器的訂單狀況以及AIoT的專案落地情況,將是評估其AI戰略成效的重要指標。
  3. 庫存與營運效率: 現金與約當現金季度環比下降,而應收帳款與存貨增加,需留意其營運資金的健康狀況。不過,平均存貨天數、應收帳款天數及現金轉換週期(CCC Days)的顯著改善是正面訊號,顯示營運效率有所提升。
  4. 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的成長動能: 第四季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預期將有高年增長,這顯示該領域的強勁需求。投資人應密切關注這些高成長業務的發展,它們可能是推動未來業績的關鍵。
  5. 全球經濟與PC市場復甦狀況: 華碩PC業務仍佔比不小,全球經濟環境和PC市場的實際復甦速度將直接影響其傳統業務表現。

報告重點摘要與趨勢分析

2025年第3季財務結果

華碩在2025年第三季的財務表現呈現出季度環比的顯著增長,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部分利潤指標有所下滑。

指標 (單位: 百萬台幣) 2025年第3季 2025年第2季 季環比 (QoQ) 2024年第3季 年同比 (YoY)
淨營收 (Net Revenue) 189,907 174,018 9% 156,743 21%
銷貨成本 (COGS) (165,381) (152,490) 8% (129,910) 27%
毛利 (Gross Profit) 24,527 21,527 14% 26,833 -9%
營運費用 (Operating Expenses) (16,098) (15,568) 3% (15,696) 3%
營運利潤 (Operating Profit) 8,429 5,959 41% 11,137 -24%
業外損益 (Non-OP Items) 3,744 5,148 -27% 4,054 -8%
稅前利潤 (Pre-Tax Profit) 12,173 11,107 10% 15,191 -20%
稅金 (Tax) (1,617) (1,301) 24% (2,687) -40%
淨利 (Net Profit) 10,556 9,806 8% 12,504 -16%
每股盈餘 (EPS) 14.2 13.2 16.8
毛利率 (Gross Margin %) 12.9% 12.4% 17.1%
營益率 (Operating Margin %) 4.4% 3.4% 7.1%

主要趨勢與分析:

  • 淨營收: 2025年第三季達到189,907百萬台幣,季環比增長9%,年同比大幅增長21%。這顯示公司營收表現強勁,成功擴大市場份額或產品銷售量。 (利多)
  • 毛利、營運利潤與淨利: 儘管營收年同比增長21%,但毛利、營運利潤和淨利卻分別年同比下降9%、24%和16%。這表明銷貨成本增長速度(27%)快於營收,且毛利率(12.9%)與營益率(4.4%)皆顯著低於去年同期(17.1%和7.1%)。這可能歸因於產品組合變化、原材料成本上升或市場競爭導致的定價壓力。 (利空,年同比利潤率下降)
  • 季環比增長: 第三季所有關鍵利潤指標(毛利、營運利潤、稅前利潤、淨利)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季環比增長(14%至41%),毛利率與營益率也分別從第二季的12.4%和3.4%提升至12.9%和4.4%。這顯示營運狀況正從第二季復甦,管理層在改善營運效率或產品銷售結構上有所進展。 (利多)
  • 每股盈餘 (EPS): 第三季EPS為14.2元,雖高於第二季的13.2元,但低於去年同期的16.8元,反映了整體獲利能力年同比的壓力。 (利空,年同比EPS下降)

業外損益項目 (單位: 百萬台幣) 2025年第3季 2025年第2季 季環比 (QoQ) 2024年第3季 年同比 (YoY)
利息收入 (淨額) 611 912 -33% 357 71%
投資收入 1,066 1,076 -1% 566 88%
換匯損益 1,245 1,092 14% 2,330 -47%
股利收入 963 2,031 -53% 1,090 -12%
其他收入 (淨額) (141) 36 -490% (290) 51%
總業外損益 3,744 5,148 -27% 4,054 -8%

主要趨勢與分析:

  • 總業外損益: 第三季總業外損益為3,744百萬台幣,季環比減少27%,年同比減少8%。這對公司的整體獲利構成壓力。 (利空)
  • 股利收入與利息收入: 股利收入與利息收入季環比分別下降53%和33%,是導致總業外損益下滑的主要原因。然而,投資收入年同比增長88%,利息收入年同比增長71%,顯示在特定投資方面表現良好。 (利空,季環比下降;利多,年同比部分項目增長)
  • 換匯損益: 第三季換匯收益為1,245百萬台幣,季環比增長14%,但年同比大幅減少47%。匯率波動對公司獲利仍有顯著影響。 (中性偏利空,年同比下降顯著)

資產負債表項目 (單位: 百萬台幣) 2025年9月30日 2025年6月30日 季環比 (QoQ) 2024年9月30日 年同比 (YoY)
現金及約當現金 61,972 77,891 -20% 55,674 11%
應收帳款 122,743 116,636 5% 113,109 9%
存貨 154,544 140,793 10% 138,638 11%
流動資產 381,446 359,647 6% 325,726 17%
總資產 536,955 517,427 4% 497,507 8%
應付帳款 94,130 90,136 4% 66,340 42%
流動負債 254,890 249,091 2% 209,348 22%
總負債 279,507 273,237 2% 231,412 21%
股東權益 257,448 244,190 5% 266,095 -3%
平均存貨天數 98 101 120
平均應收帳款天數 68 65 76
平均應付帳款天數 64 62 58
平均現金轉換週期 (CCC Days) 102 104 138

主要趨勢與分析:

  • 現金及約當現金: 季度環比減少20%,至61,972百萬台幣,但年同比仍增長11%。這可能與營運活動或投資活動相關,需要進一步分析現金流量表。 (利空,季環比下降)
  • 應收帳款與存貨: 應收帳款和存貨季度環比分別增長5%和10%,年同比分別增長9%和11%。這與營收增長相符,但需關注其周轉率。 (中性,與營收增長匹配)
  • 流動資產與負債: 流動資產和總資產季度環比和年同比均有所增長,顯示公司規模持續擴大。流動負債和總負債也呈現年同比增長,主要由於應付帳款年同比大幅增長42%,這可能是採購增加的結果,也代表公司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利多,資產規模擴大與應付帳款增長)
  • 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季度環比增長5%,但年同比下降3%。年同比的下降值得關注,可能與當期獲利未完全彌補分配或資本變動有關。 (利空,年同比下降)
  • 營運效率指標: 平均存貨天數從去年同期的120天下降至98天,平均應收帳款天數從76天下降至68天,平均現金轉換週期 (CCC Days) 從138天顯著下降至102天。這些指標的改善,尤其是在營收增長的背景下,表明公司在營運資金管理和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大利多,營運效率顯著提升)

2025年第3季營收組合

2025年第3季營收組合圖表
圖:2025年第3季營收組合 (此處圖片無法顯示,僅依文字資訊描述)

主要趨勢與分析:

  • 事業群組合:
    • System(系統產品,包含PC等)佔營收53%,是最大的營收來源。
    • Open Platform(開放平台,包含主機板、顯示卡、伺服器等)佔45%,為第二大營收來源,與系統產品業務份額接近。
    •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佔2%,雖然佔比最小,但通常是高成長潛力業務。
    此分佈顯示華碩的業務重心仍在傳統PC和零組件領域,但AIOT作為新興動能已佔有一席之地。 (中性,業務分佈合理)
  • 區域組合:
    • 亞洲 (ASIA) 佔46%,是最大的市場。
    • 歐洲 (EURP) 佔32%。
    • 美洲 (America) 佔22%。
    此區域分佈顯示華碩對亞洲市場的依賴度較高,同時在歐洲和美洲也有穩固的市場份額。 (中性,區域分佈反映市場佈局)

2025年第4季營運展望

  • PC業務: 預期季度環比(QoQ)下降10%至15%,年同比(YoY)持平。這反映了第四季PC市場的季節性放緩。 (利空,短期)
  • 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 預期季度環比(QoQ)下降5%至10%,但年同比(YoY)將大幅增長40%至50%。儘管有季節性下滑,但強勁的年同比增長顯示其長期成長動能。 (利多,長期)

主要趨勢與分析:

第四季展望符合電子產業傳統淡旺季趨勢。PC業務預期進入季節性調整期,顯示市場需求可能趨緩或庫存調整。然而,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預期實現強勁的年同比增長,這表明AI伺服器需求持續旺盛,以及華碩在此領域的佈局正逐步產生效益。此業務的成長有望抵銷部分PC業務的季節性下滑,並成為支撐公司未來業績的關鍵。 (中性偏利多,季節性壓力下仍有強勁成長亮點)

策略與展望

新營收高度 - 三重支柱成長

新營收高度 - 三重支柱成長圖表
圖:新營收高度 - 三重支柱成長 (此處圖片無法顯示,僅依文字資訊描述)

主要趨勢與分析:

  • 總營收增長: 2025年第三季營收達到189,907百萬台幣,較2024年第三季的156,743百萬台幣年同比增長21%。這再次印證了公司營收的強勁表現。 (利多)
  • 企業業務高速成長: 企業業務在2025年第三季佔總營收的30%,實現了年同比100%的驚人增長。這表示華碩在企業市場的拓展策略成效顯著,並成功贏得重要客戶。 (大利多)
  • 電競與消費性業務: 電競(Gamer)業務佔41%,消費性(Consumer)業務佔29%。這兩者合計仍是公司營收的主要構成部分,顯示華碩在傳統優勢領域保持穩固地位。 (利多)
  • 核心策略: 公司策略強調在消費性和電競領域的穩固領導地位,並策略性擴展企業業務,建立具備韌性的業務組合以實現永續成長。 (利多,戰略清晰且成效顯著)

普及AI,無限可能 - 華碩AI生態系統

華碩正積極建立全面的AI生態系統,提供從雲端(Cloud)、本地(Local)、邊緣(Edge)到終端裝置(AI Server, On-Premise Solutions, AI at the Edge, AI on PC)的端到端產品與解決方案。公司強調其優化的解決方案結合了最佳的靈活性、速度、總體擁有成本和以用戶為中心的支援。 (大利多,全面佈局AI,有望把握長期趨勢)

AI驅動,以人為本

華碩導入AI助手Omni,展現AI在提升營運效率和客戶互動方面的潛力:

  • 更高的訂單轉換率: 頁面瀏覽量增長7倍,互動時間增長8倍。
  • 更深度的客戶參與: 電商推薦量增長7倍,訂單轉換率增長11倍。
  • 更低的支援成本: 客戶支援成本降低95%(與真人客服相比)。

這表明AI技術不僅是產品層面的創新,更在營運效率和客戶體驗上帶來了實質性的提升,有助於成本控制和營收增長。 (大利多,AI技術帶來顯著的商業效益和效率提升)

第一電競品牌與生態系統

  • 領導地位: 華碩ROG Ally被TIME等媒體譽為「最佳Windows掌上遊戲機」。 (利多,產品獲得高度認可)
  • 社群參與: 在Gamescom 2025上展現強大的全球電競社群影響力,透過互動體驗和ROG Xbox Ally、VGA 30週年活動等,強化品牌創新與玩家至上的形象。 (利多,品牌聲譽與社群黏著度高)

華碩顯示卡30週年

  • 合作夥伴關係: 與NVIDIA保持長達30年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顯示卡技術創新。 (利多,穩固的供應鏈合作)
  • 技術領先: 推出ROG Matrix GeForce RTX 5090 30週年限量版,擁有最高加速時脈,彰顯在高階顯示卡領域的領導地位。 (利多,技術創新與高階產品市場領先)
  • 社群連結: 透過社群互動收集產品回饋,增強玩家的歸屬感。 (利多)

華碩成長引擎

華碩的三大成長引擎清晰明確:

  • 領導地位與動能: 消費性PC與主機板是核心獲利貢獻來源。
  • 電競市場主導地位: 作為第一電競品牌,強化市場領導地位。
  • 快速成長: AI伺服器與商用PC透過端到端解決方案驅動未來成長。

這顯示了公司在穩定核心業務的同時,積極拓展高成長領域的策略。 (利多,戰略佈局均衡且具前瞻性)

系統事業群 (System Business Group)

系統事業群2025年第3季表現圖表
圖:系統事業群2025年第3季表現 (此處圖片無法顯示,僅依文字資訊描述)

主要趨勢與分析:

  • Copilot+ PC營收: 第三季年同比增長80%。這表明華碩在AI PC新產品週期中取得了顯著的初期成功。 (大利多)
  • 電競PC市場領導地位: 在高階電競PC市場佔有30-40%的市場份額,領先總市場份額(+25%)。這鞏固了華碩在電競領域的品牌影響力。 (利多)
  • 商用PC出貨量: 第三季年同比增長50%。商用市場的強勁增長顯示企業對華碩產品的接受度不斷提高。 (大利多)
  • 業務亮點: 消費性PC成長由Copilot+ PC動能驅動;持續領先高階電競PC市場;商用PC獲得強勁企業客戶採用,支撐穩健銷售成長。 (大利多,多個細分市場表現優異)

開放平台事業群 (Open Platform Business Group)

開放平台事業群2025年第3季表現圖表
圖:開放平台事業群2025年第3季表現 (此處圖片無法顯示,僅依文字資訊描述)

主要趨勢與分析:

  • 營收增長: 第三季營收年同比增長50%至60%。這是一個非常強勁的增長數字。 (大利多)
  • 各產品線全面成長: 配件 (+20%)、顯示器 (+30%)、顯示卡 (+100%)、伺服器 (+100%) 營收年同比均實現顯著增長,尤其顯示卡和伺服器業務翻倍成長,表現尤為突出。 (大利多,產品組合多元且成長迅速)
  • 主機板市場份額: 保持全球第一,市場份額超過40%。 (大利多,核心業務的市場領導地位穩固)
  • 業務亮點: 華碩仍是主機板和顯示卡領域的全球第一;RTX 50系列產品佔比超過80%,強化了電競領導地位並推動營收增長;B300/GB300平台從2025年第三季末開始放量,將推動持續成長動能;OLED電競顯示器獲得強勁市場認可,引領顯著成長。 (大利多,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地位持續強化)

AIoT 事業群 (AIoT Business Group)

AIoT事業群2025年第3季表現圖表
圖:AIoT事業群2025年第3季表現 (此處圖片無法顯示,僅依文字資訊描述)

主要趨勢與分析:

  • 營收增長: 第三季營收年同比增長10%至15%。雖然增長幅度低於其他事業群,但仍保持穩健增長。 (利多)
  • 業務亮點: 2025年10月推出ASUS Ascent GX10迷你桌上型AI超級電腦,專為下一代智慧運算設計;與多個全球合作夥伴從邊緣到雲端協作,突顯華碩IoT生態系統實力和工業AI領域的領導地位。 (利多,持續推出新產品並深化合作,具長期潛力)

獲獎肯定

華碩在2025年獲得多項國際殊榮:

  • 連續兩年入選TIME雜誌「世界最佳公司」。
  • 連續兩年被Newsweek評為「世界最值得信賴公司」之一。
  • 連續第六年被Forbes評為「世界最佳雇主」,體現公司以人為本的理念。

這些獎項證明了華碩在品牌聲譽、企業治理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卓越表現,有助於提升公司形象和吸引人才。 (利多,品牌與企業聲譽的無形價值提升)

總結

華碩2025年第三季的財報表現顯示,在季度環比上展現了強勁的復甦動能,營收和利潤指標均有顯著提升,證明公司在短期內克服了部分挑戰。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儘管營收大幅增長,毛利率和營益率的下降以及淨利潤的縮水,提示公司在成本控制、產品組合優化或市場定價策略上仍面臨壓力。這點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從策略與展望來看,華碩的成長故事清晰且具備多重驅動力。其「三重支柱」策略——鞏固消費性及電競市場領導地位、戰略性擴展企業客戶,以及積極佈局AI生態系統——為公司描繪了明確的長期成長路徑。特別是AI領域的全面投入,從AI PC、AI伺服器到AIoT的產品創新和應用,以及AI技術在提升營運效率方面的顯著成效(如AI客服成本降低95%),都預示著巨大的潛力。各事業群在第三季的優異表現,尤其是開放平台事業群中顯示卡和伺服器業務的雙位數甚至三位數年增長,以及系統事業群中Copilot+ PC和商用PC的強勁成長,進一步驗證了這些策略的有效性。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而言, 第四季PC市場的季節性下滑展望可能對股價造成一定波動。然而,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的高年增長,預期將提供強勁的業績支撐,限制下行空間。市場可能會在短期內消化季節性因素,同時對高成長業務給予正面評價。
  • 長期而言, 華碩在AI領域的全面佈局是其最大的潛在價值。隨著AI PC換機潮的到來、AI伺服器需求的持續爆發,以及AIoT市場的擴大,華碩有望成為這波技術浪潮的重要受益者。其在電競市場的穩固領導地位和持續的技術創新,也將繼續吸引專注於高端硬體的投資者。這些長期成長驅動力有望推動股價上漲,提升公司估值。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 預計2025年第四季將受傳統淡季影響,營收呈現季度環比小幅下滑。儘管如此,AI相關業務的強勁年增長,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季節性壓力。毛利率和營益率的年同比壓力需要持續觀察,這是短期內影響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 長期: 華碩的未來趨勢預計將由AI驅動。從雲端、邊緣到終端的AI生態系統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AI PC、AI伺服器、AIoT的持續投入與市場拓展,有望在未來幾年帶來顯著的收入增長和利潤提升。公司強大的品牌力、技術領先優勢和卓越的營運效率(現金轉換週期顯著改善),將支撐其在變動的市場中實現可持續成長。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獲利能力與成本管理: 雖然營收表現亮眼,但獲利能力年同比下降的趨勢需被警惕。投資人應關注管理層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優化產品組合,以及提升毛利率和營益率的策略與成效。
  2. AI業務的具體進展: 華碩的AI故事引人入勝,但投資人應持續追蹤AI PC出貨量、AI伺服器訂單、AIoT專案落地等具體業務數據,以評估AI戰略對實際業績的貢獻程度。
  3. 營運效率的持續性: 平均現金轉換週期(CCC Days)的顯著改善是一個積極信號,但其持續性及對現金流的影響值得關注。同時,現金餘額的季度環比下降也需留意。
  4. 高成長業務的動能: 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預期的高年增長,是華碩未來的重要看點。投資人應密切關注這些領域的市場需求、競爭態勢及公司市佔率的變化。
  5. 全球經濟與PC市場的復甦情況: 雖然AI帶來新的增長點,但傳統PC市場的健康狀況依然重要。全球經濟環境對消費支出和企業IT投資的影響,將間接影響華碩的整體營運。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本次為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1.說明114年第2季營運結果。 2.報告品牌業務近況及公司願景。 內容檔案於當日公告於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日期
地點
本次為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1.說明114年第1季營運結果。 2.報告品牌業務近況及公司願景。 內容檔案於當日公告於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日期
地點
台北君悅飯店(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
相關說明
向法人說明產業狀況與本公司經營績效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本次為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1.說明113年第4季營運結果。 2.報告品牌業務近況及公司願景。 內容檔案於當日會後公告於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日期
地點
本次為線上會議
相關說明
向法人說明產業狀況與本公司經營績效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